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藏茵陳的結果 展開

藏茵陳

龍膽科獐牙菜屬植物

藏茵陳類藥用植物是漢民族對此類藥物的通稱,藏民族則稱之為“滴達”,是一年生的龍膽科矮小草本藥用植物,在藏族的藥物歷史中是貴重的八珍藏葯之一,被人們稱為“藏葯的奇葩”,始載於藏醫藥書《四部醫典》,有清熱、解毒,清肝利膽的功效。藏茵陳是從藏族地區民間發掘出來的草藥之一,是青海、四川、西藏、雲南等地民間常用藥。

其原植物來源主要為龍膽科獐芽菜屬、花錨屬、肋柱花屬以及虎耳草科的40多種,基原十分複雜。藏茵陳其中一些品種已被收錄入中國藥典(2015版)及衛生部標準藏葯等。

形態特徵


花單生,有長梗,花瓣5片,薄而具有光澤。花艷蘭色,花冠下呈白色,並代有金綠色筋。生長期90~100天,花期8~9月份。蒴果多籽,種子極細小,1克約有7000粒。

主要價值


功效

藏茵陳
藏茵陳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成份】已知有8種酮,其中藏茵陳酮是新發現的,此外還有齊墩果酸、芒果甙、苦龍膽甙、當葯黃素;抱莖獐牙菜含有7種酮、當葯醇甙等;四數獐牙菜含三帖類、甾醇類、脂肪酸等多種化合物。
【功效】藏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主治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膽囊炎、膽道綜合症、膽管反流性胃炎、急性骨髓炎急性菌痢、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結膜炎急性咽喉炎及燙傷,也用於風火牙痛、熱淋等症。尿路感染,婦科外陰疾患等症也有一定療效。並可發汗、解熱、驅蟲。
藏茵陳還富含維生素C和B,並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每天取干茵陳少許和幾枚大棗泡茶,經常飲用,可增加人體免疫力,輕身益氣,保肝利膽,抗衰防癌。
【食法】取1-3錢煎服或泡水,民間多與茶同飲.
《百科全書·藏醫分卷》彙集歷代經典著作中以藏茵陳為主葯命名的著名方劑共十餘方,例如三味藏茵陳湯、四味藏茵陳湯、六味藏茵陳膏、八味藏茵陳散、十五味藏茵陳酥油丸等。這些方劑治療肝膽疾病各有所長。傳統的八味藏茵陳散,經青海省藏葯製藥廠用現代工藝加工成丸劑、膠囊推向全國醫藥市場。
藏茵陳在青藏高原家喻戶曉,民間驗方用藏茵陳、藏紅花熊膽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療程短、治癒率高。近年來現代藥學工作者以藏茵陳類植物川西獐牙菜加工的藏茵陳片,是治療肝膽疾病的重要藥物。從藏茵陳類植物花錨中提取有效成分製成的利肝片專治乙肝,也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

藏茵陳的特性

副作用
藏茵陳
藏茵陳
雖然藏茵陳的副作用不太明顯,但對於肝病患者而言,不可大量服用該葯,是葯三
分毒,大量長期服用一種藥物多少都會肝臟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況且僅靠一種藥物並不能從根本上治療肝病。因此要遵循適量的原則,同時其他藥物治療也要堅持,肝病畢竟是慢性病,需要藉助多途徑的方式治療。
茵陳和中藥陳
藏茵陳與中藥茵陳完全不同,中藥茵陳屬菊科植物茵陳的乾燥幼苗,而藏茵陳系龍膽科植物印度獐牙菜全草。藏醫古典醫著《晶珠本草》以及現代藏藥學著作《藏葯晶鏡本草》將藏茵陳分為印度獐牙菜、藏獐牙菜、普蘭獐牙菜三種。現代各地藏醫普遍採用川西獐牙菜作為藏茵陳入葯。藥學工作者經過實驗鑒定,我國藏北川西地區生長的獐牙菜與印度獐牙菜成分藥效完全一致,其外觀亦相同,從此結束了藏茵陳長期靠進口的局面
使用方法
1.藏茵陳煮水當茶飲用,此法簡單有效,可醒酒護肝。
2.取2-4克藏茵陳和幾顆大紅棗泡茶。經常飲用,可增加人體免疫力,輕身益氣,保肝利膽,抗衰防癌。
3.取適量煎服,每日早晚2
次,可防治各種肝炎,增強病菌抵抗力,預防肝炎傳染

藥理作用

藏茵陳主要成分是擁有各種藥理活性,包括抗肝損傷、抗抑鬱、抗白血病、抗結核、抗腫瘤、退黃利膽、抗突變、抗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利尿、降糖、抑菌和強心作用。藏茵陳還可以促進小腸運動的作用;調節內分泌或者影響性功能;促進毛髮生長,提高皮膚功能;可以代謝人類的腸道細菌;同時對於赤巴病也有很好的療效。

近種區別


性狀鑒別

根呈圓錐狀,表面淡黃色或土黃色,纖維質,易折斷,斷面不平整,類白色。莖近四棱形,粗細不等,有節,節上有腋生的對生枝,淡綠色至淡黃色。
葉片多脫落破碎,完整葉片長矩圓形或披針形,長1-5cm,先端鈍尖,基部漸狹,全緣。花皺縮,淡黃色至淡藍色,花冠4或5深裂,氣情香,味苦。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組織狹窄。皮層薄壁細胞呈切線延長。韌皮部狹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由木纖維和導管組成,木纖維壁厚且木化,導管單個或2-5個成群,作徑向排列。中央為初生木質部,導管單個或2-3個成群,分散在薄壁組織中。
莖橫切面:周邊有4棱,由2-5列圓形薄壁細胞組成,表皮為1列類方形或類圓形細胞,外被角質層。皮層由4-8列橢圓形薄壁細胞組成。內皮層明顯並具凱氏點。維管束雙韌型。韌皮部稍寬,篩管群明顯。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由木纖維和導管組成。木纖維徑向排列,壁木化。導管多2-5個成群,多徑向排列,壁木化。髓部寬廣,髓細胞類圓形且大,中央部分破裂成空腔。
葉橫切面:
表皮1列細胞,上表皮細胞較大,外壁增厚。柵欄組織2列,近表皮的1列細胞稍延長。海綿組織中具氣室。維管束雙韌型,分佈海綿組織中,中脈下表面稍突起。

生長環境


藏茵陳原生於海拔2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區的西藏以及毗鄰的尼泊爾地區的樹下、灌叢、草甸、山溝等地,是青藏高原特有藥用植物。儘管高原地區氣候惡劣,藏茵陳經嚴寒、冰凍、冰雹、暴雪、風沙、乾旱、強烈的光照輪番攻擊,但藏茵陳依然蓬勃生長,因此品質極佳。藏茵陳對土壤、氣候、溫度、光照等要求不高,適宜於我國南、北方人工種植。

種類與分佈


藏茵陳是菊科蒿屬的多年生草本藥物,幼嫩茵陳含有芳香油、桉葉醇、樟腦、龍腦等成分,味辛苦,性微寒,它有清熱祛濕、護肝利膽之功效。
藏茵陳入葯的原植物有十餘種,主要是龍膽科植物,即川西獐牙菜、抱莖獐牙菜、花錨、濕生扁蕾和印度獐牙菜。藏醫古典醫著《晶珠本草》以及現代藏藥學著作《藏葯晶鏡本草》將藏茵陳分為印度獐牙菜、藏獐牙菜、普蘭獐牙菜三種。現代各地藏醫普遍採用普蘭獐牙菜作為藏茵陳入葯。藥學工作者經過實驗鑒定,我國藏北普蘭地區生長的獐牙菜與印度獐牙菜成分藥效完全一致,其外觀亦相同,從此結束了藏茵陳長期靠進口的局面。主要分佈在西南部至喜馬拉雅地區。藏茵陳的生產區主要在青藏高原地區,尼泊爾國土向陽海拔較低,西藏大多是高海拔地區,故而藏茵陳還是西藏的為佳。
藏茵陳分為獐牙菜屬、花錨屬、扁蕾屬、喉毛花屬。龍膽科獐牙菜屬植物14種2變種,其中典型的有川西獐牙菜、黃花川西獐牙菜、抱莖獐牙菜、四數獐牙菜等。獐牙菜屬多分佈在四川西北部、西部、西南部、東南部、中北部,青海省東南部、東北部、東部、東北部,雲南西北部、中部偏西,西藏東部、東南部、西南部、南部等。花錨屬植物1種1變種,橢圓葉花錨(藍紫花)種,本種花色有藍紫色和白色,分佈在四川西部、西北部,西藏東南部、東部,青海東北部、東部、東南部,雲南西北部、中部偏西等。扁蕾屬植物4種,濕生扁蕾、卵葉扁蕾、高原扁蕾、扁蕾等,大多分佈在四川西北部、西部、北部,青海東南部、東北部,西藏東南部等。喉毛花屬3種,有喉毛花、長梗喉毛花、鐮萼喉毛花,多分佈在青海東南部、東北部、西南部,四川西北部、西部,西藏東南部、東部等。

應用


藏茵陳是藏葯中最具特色的治療熱症、肝膽病及血病的一大類葯,藏醫中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藏葯中的上品,與藏紅花、冬蟲夏草並稱為“藏葯三絕”。近年來,藏茵陳的價值不斷被挖掘,除了藥用方面,在觀賞、美容、保健方面的價值也被應用,它的開發和利用將會是非常有潛力的。

使用狀況

藏茵陳的主要功用是清肝利膽、清熱解毒、祛濕、消炎愈瘡,主治各型肝炎、膽囊炎、急性黃疸性肝炎、腎盂腎炎、消化不良,流行性感冒、發燒、急性咽喉炎及燙傷,也用於風火牙痛。藏葯《四庫醫典》《晶珠本草》記載,藏茵陳煎湯服主治肝病、膽熱症,是治療肝中毒、肝炎的最佳藥物之一。藏茵陳在青藏高原家喻戶曉,民間驗方用藏茵陳、藏紅花、熊膽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療程短、治癒率高。近年來現代藥學工作者以藏茵陳類植物川西獐牙菜加工的藏茵陳片,是治療肝膽疾病的重要藥物。從藏茵陳類植物花錨中提取有效成分製成的利肝片專治乙肝,也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百科全書·藏醫分卷》的歷代經典著作中,藏茵陳作為君葯命名的經典方劑有十餘方,例如三味藏茵陳湯、四味藏茵陳湯、六味藏茵陳膏、八味藏茵陳散、十五味藏茵陳酥油丸等。這些方劑治療肝膽疾病各有所長,在國內市場上極為走俏。

應用前景

藏茵陳在藏醫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已被現代醫學大量應用於臨床,醫療功效逐漸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和青睞。藏茵陳有清熱解毒、利肝、退黃的神奇功效,對急慢性肝炎、黃疽型肝炎、面部色斑及脫髮症等效果尤佳,另外,藏茵陳還具有觀賞、保健等功效。因此,開發和利用藏茵陳有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市場前景也是十分被看好。另外,藏茵陳中富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並含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效果極佳的保健功能。例如每天取少許藏茵陳和幾枚大棗泡茶,經常飲用,可增加人體的免疫力,可以起到輕身益氣,保肝利膽,抗衰防癌的功效。同時,藏茵陳中的茵陳酮能起到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使皮膚嫩滑柔亮,消除面部色斑,癒合傷疤,對凍燙傷、擦傷、濕疹、腳癬、毛囊炎、止血效果極佳。藏茵陳花瓣顏色艷麗,花型典雅,有獨特的韻味,它美化環境,沁人心脾。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歡迎。例如吉林省青藏高原中藏葯高科技研究所與大安市麝鼠場雪蓮花基地,它們經過研究對藏茵陳進行聯合開發利用,現已將該物種培育成為名貴的花卉盆景。這種花卉在國內的各大花卉市場還是比較罕見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而種植藏茵陳花卉的前景也將是十分誘人的。
近年來,以藏茵陳為主要原料、經現代工藝製成的多種新葯製劑,有藏茵陳膠囊或藏茵陳片、晶珠肝泰舒膠囊、蒂達丸、急肝寧或乙肝寧A、B片、二十六味藏茵陳丸、八味藏茵陳散、藏葯九味紅花丸等。臨床用藏茵陳治療各種肝炎、消化不良、泄瀉、高血壓、腸胃炎、燙傷、膽囊炎,同時也用於治療急性膀胱炎、結膜炎菌痢、骨髓炎、腎盂腎炎、結膜炎、咽喉炎。大多數也用於風火牙痛、熱病發斑、瘡疥腫毒,還用於治療子宮頸糜爛、胎黃。

栽培技術


藏茵陳的藥效神奇獨特,而且,具有保健、美容和觀賞的價值。在國內外市場都極為走俏。野生藏茵陳種粒小發芽率低、出苗率低,人們對栽培藏茵陳也是望而卻步,使得藏茵陳瀕臨滅絕。因此,人工種植藏茵陳藥材不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減輕消費者負擔,而且可更好的保護藏茵陳類藥用植物的生物多樣性,對滿足市場及出口創匯的需要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是個致富的好項目。

種子採收與貯藏

採收應待種子充分成熟后,上午10點前,並放置在無風陰涼的地方自然晾乾后再進行脫粒。藏茵陳種子理想的貯藏條件是用葫蘆、竹盒或鐵盒,最好用營養缽育苗,放於低溫(2℃~4℃)乾燥處密封貯藏。種前準備種植藏茵陳,應選擇無病蟲害、有光澤、粒大飽滿的純凈的新鮮種子。在適宜土溫(18℃~22℃),適宜土壤含水量(65%左右),透氣性良好、疏鬆肥沃的中性沙質土壤育苗床待播。

種植時間與方法

南方地區一般在4月份育苗,而北方地區在5月份進行。播種的時候,應將土壤墩厚實整平,澆水也應澆透,種子用細沙拌勻后撒播,撒播后不需覆土和澆水,用雞毛翎輕輕撥去覆土后,再加蓋塑料薄膜即可。若地溫較穩定,則經過7~10天種子即可發芽,發芽率在60%左右。待出苗后逐漸撒薄土1或2次,使幼苗著根穩固,以免發生倒伏。

栽培管理

藏茵陳的適應性很強,栽培管理相對比較簡單。水肥要求不高,不宜澆水過多,以保持土壤稍微濕潤為最好,澆水時盡量使水溫與土溫接近為宜。光照要求也較低,在生長期間需追施2~3次速效磷鉀肥,促進植株開花和延長植株花期。若遇連綿陰雨,容易感染灰霉病,導致植株生長發育異常,輕則降低它的觀賞價值,重則可造成局部植株死亡。此時,必須及時噴殺菌劑進行防治,並清除病株,加強排澇和通風。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受蚜蟲危害,可用2.50%魚藤精乳油500~600倍液噴霧防治。藏茵陳藥用原植物在我國分佈區域較廣,開發此類種屬藥用植物資源有較大的潛在價值。藏茵陳在臨床上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單方和復方製劑的臨床療效也在一定範圍內得到了很好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