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森林公園
浙江省江山市景點
仙霞森林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浙江省江山市東南部,總面積3449.5公頃,分為仙霞關景區、龍井坑景區和浮蓋山景區三部分,景區內自森林資源、自然景觀與人文史跡都具有較高的觀賞、科學和文化價值。
仙霞森林公園位於浙、閩、贛三省交界處的江山市東南部保安鄉、雙溪口鄉、廿八都鎮境內,毗鄰江郎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仙霞嶺景區,由仙霞古道南北串聯,南端與福建浦城相連,並向東延伸至全市海拔最高點大龍崗下。地理坐標東經118°27′—118°40′,北緯18°15′—28°23′。總面積3449.5公頃。公園內仙霞嶺山脈斜貫東南,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南高北低,海拔最高1500.3米。成山年代為中生代侏羅紀時期,岩漿活動劇烈,形成許多噴出岩和侵入岩,成土母岩主要是流紋質熔結凝灰岩、英安質熔結凝灰岩和花崗岩。土壤多為紅壤和黃壤。
公園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7.1℃,年極端最高氣溫38.7℃,年極端最低氣溫-4.0℃,年平均降水量1612.1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9%,全年日照時數2063.3小時,無霜期253天。公園內大氣質量上佳,空氣懸浮物總含量0.058mg/立方米,二氧化硫含量0.005mg/立方米,氫氧化物含量0.006mg/立方米,三項指標均優於國家一級標準。
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5%,植被類型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浙閩山丘甜櫧木荷林植被區。垂直分佈明顯,海拔900米以下,多為毛竹林;900—1200米多為常綠闊葉林;1200—1350米多為針闊混交林;1350米以上為山頂灌叢。園內共有木本植物87科232屬634種,其中列為中國、浙江省級重點保護樹種27種,中國一級保護樹種有水杉、銀杏、紅豆杉、伯樂樹、香果樹、豬血木等,中國二級保護樹種有香榧、金錢松、三尖杉、福建柏、鵝掌楸、樟樹、花櫚木、閩楠等。園內有保存完整的原始次生林700多公頃,另有一片5畝金錢松人工林,胸徑約30厘米。公園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以東洋界為主,兼有古北界種類,脊椎動物200餘種,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黑麂、雲豹等,國家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鳶、鴞、獐、獼猴、金貓等。
公園所在地江山市,素有“奇峰雄關冠天下,俊秀婉美甲東南”之美譽,旅遊資源豐富,江郎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座落其中;經濟相對發達,交通便捷,浙贛鐵路橫貫境內,205國道、46省道、蘭賀線以及大量縣鄉公路縱橫交錯,黃山經衢州至南平的高速公路規劃待建,一張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即將形成。
江山市2001年總人口56.61萬人,國民生產總值35.24億元。園區為保安鄉、雙溪口鄉、廿八都鎮及江山市林場所轄範圍。保安鄉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戴笠家鄉,存於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戴笠故居,總人口6705人,國民生產總值510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872元,有旅館飲食業17家,床位60個,雜貨店18間。雙溪口鄉龍井坑村總人口277人,農民人均收入3338元。廿八都鎮為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有“文化飛地,方言孤島”之譽,總人口10876人,該鎮的富強村有人口1286人,農民人均收入3500元,堅強村有人口898人,農民人均收入2261元。江山市林場職工人數129人,人均收入8500元。
仙霞森林公園各自相對完整,又南北聯綴、東西呼應、互成一體的三部分組成,分別為仙霞關、龍井坑、浮蓋山。涉及三個鄉(鎮)的五個行政村和江山市林場的二個林區。除仙霞關一帶有234公頃林地屬江山市林場仙霞、龍井坑林區外,其餘山林權屬均為村集體所有。園內大多已進行生態公益林建設,並規劃設立了仙霞金錢松、龍井坑天然次生林、浮蓋山自然景觀等保護小區。園區內自然景觀優美,人文史跡豐富;園區外有江郎山、戴笠故居、廿八都古鎮、峽里湖、白水坑等名勝古迹交相映輝。為更好地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旅遊資源,江山市林業局於2001年8月提出建設仙霞森林公園的構想,劃定公園範圍,並作了可行性研究報告。
公園的綠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狀況較好。仙霞關景區 距保安鄉有1公里旅遊公路與205國道相連,仙霞古道是現成的游步道,關口有仙霞林區管理房改建的風景區管理處,旁設約800平方米的停車場,景點和各項設施比較健全。九龍井景區現存龍井坑林區管理房一處,石鼓峽谷有保安鄉至石鼓村的機耕路4公里,浮蓋山下的富強村已動工修建由疊石村連接205國道的旅遊公路3公里,龍井坑生態區的入口處龍井坑村有縣鄉公路與國道相連。公園內的游道或原有山路可以連接各主要景點,稍加完善即可成型。公園所在的五個行政村均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話。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假日旅遊漸成氣候,加上江山市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江郎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輻射作用,來公園旅遊的遊客量日益增加,2001年至2007年以來,仙霞關和浮蓋山的香客和遊客人數達3萬人以上,已有一定的門票收入。
公園內的仙霞嶺與南北五嶺即窯嶺、茶嶺、小竿嶺、楓嶺、梨嶺勢成拱衛,群峰崇峻雄險,“山上有山,五步一彎,三步一岩,絕壁千層,鳥飛不到。”山峰踞若猛虎,昂如威獅,舒展似鳳凰,參差成筆架,矗立為屏風,雄偉壯觀。石鼓一帶,兩山對峙,陡壁綿亘而成一條長約十里的峽谷,谷中山色蔚然,溪澗流香,幽深誘人。仙霞嶺山脈之餘脈浮蓋山,曾令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神往心馳。凝灰岩巨石布滿山谷,大者如屋如室,小者如斗如盆,巨石磊疊,亂中有序,錯落有致,宛如一個奇石博物館。浮蓋仙壇由大小盤石累疊而成,或數石共肩一石,或一石平列數石,摩天插雲,似重樓復閣。“下者為盤,上者為蓋”,疊石之間,若即若離,似浮似動,有“如蓋之浮動”之感。石石相連相疊,姿態萬千。有三塊巨石相扣,渾若一體的“奇石三疊”;有怪石羅列若一盤棋子的棋盤石;有上銳下豐酷似犁頭的“尖石犁天”;有孤石峭立如觀音的“綠波慈航”;有兩石峰壁立對峙,如老君與如來相向而坐,互闡教義的“釋道歸一”。滿山滿谷的磊磊大石,似海豚、卧牛、白象、青蛙、神龜、鯨魚;如涼亭、冬瓜、紗帽、剪刀、仙拳。同一塊岩石,同一座崖壁,橫看側觀,造型各異,變化多端,真是無處不景,無處不奇。
仙霞森林公園
公園內森林茂盛,崇山峻岭,擁翠披綠,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仙霞嶺和石鼓峽景區有較大面積的毛竹林分佈,浮蓋山景區有部分馬尾松、杉木片林或針闊混交林。園內有木本植物87科232屬634種,有數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和國家二級保護的樹種,森林復蓋率達到95%。翠竹蒼松、櫧栲常綠,一年四季,森林植被鬱鬱蔥蔥,隨著季節變換,呈現豐富多姿的季相景觀。春天,萬木滋生,欣欣向榮,山花燦爛,新枝嫩葉如雪;夏日,山色如黛,濃蔭翠蓋,竹影搖曳,林間清風習習;入秋,紅葉點點,野果飄香,鳥鳴啁啾,竹海松濤翻騰;冬季,寒山凝重,泉聲幽咽,瓊枝玉樹,滿山銀妝素裹。尤其在春夏時節,仙霞關頂常有雲霧繚繞,倏忽間近樹遠山變得模糊不清,水珠飛沫如精靈飄飛,待陽光從雲間透射,金光萬縷,山水林木均籠罩在金色的霞光里,稱“仙霞披彩”奇觀。園內龍井坑生態區有一片原始次生林,因山高路遠,幾百年來沒有人為活動的破壞,是浙江省最大的原始次生林之一。古木參天,長藤老樹不計其數,飛禽走獸出沒其間,構成“浙江西雙版納”的美麗畫卷。公園內有為數可觀的古樹名木,分佈於村落、古道、寺廟旁。仙霞古道上的黃巢拴馬樹,石鼓村的千年紅豆杉,龍皇廟旁的胸徑1.5米、樹齡400餘年的實生大榧樹,還有古柳杉、古銀杏等等,不勝枚舉。植物個體之間,植物與山石之間也組成許多觀賞價值較高的景觀,有枝柯相扶的“姐妹栲”,古樹抱竹的“胸有成竹”,新竹破岩而發的“細竹破石”;有枯立木銅干鐵臂般的“枯桿問天”,灌草簇生溪石的“天然盆景”,古藤盤繞出洞的“蟒蛇出洞”等等,野趣盎然。園內茂密的植被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珍禽異獸與茂盛的森林和諧地相存相依,展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仙霞森林公園山巒起伏,溝深壑險,眾多泉水順山勢而下,匯成溪澗,水懸為瀑,跌落成潭,聚而生湖。若山石為公園之骨骼,森林為衣裳,水則為血脈。泉瀑溪澗潭湖如公園脈絡,跳動流淌不止。山得水而活,水因山而秀。山光水色相輝映,更添自然靈秀。石鼓峽口的石鼓湖波平如鏡,湖畔翠竹清幽,倒影澄碧,如群山懷抱中的一塊翡翠。峽谷深處,石鼓三潭掩映於綠樹之間,純靜秀美,虯龍澗湍急如竹箭,與亂石相激,聲如金戈,勢欲移石;潭上有瀑,因巨石阻擋,分大小兩注,上分下合,宛如母子情深。瀑因水量、地勢的差異,如青絲如珠簾如白練,似天線似卧龍似“之”字。龍井坑生態區的龍門瀑從峭壁上一天然石橋橋孔下飛流直瀉,水花飛濺,紛紛揚揚,飄於木杪林間,瀑鳴如雷震耳。九龍井景區山勢陡峻曲折,澗水蜿蜒奔流,似一條玉龍盤旋而下,跌宕成大大小小無數潭瀑,中有九潭深不可測,稱九龍井,謂潛龍、卧龍、隱龍、顯龍、躍龍、吟龍、玉龍、天龍、飛龍九井。潭不在深,有龍則靈。九龍井因賦予了龍文化更顯深幽古奧。九潭之間,飛瀑流泉各有形態:飛花瀑半空擊石,如天女散花;香草瀑香草叢生,嵐氣蒸騰,如嗅蘭麝;玉階瀑沿天然石階俯衝而下,如層層玉石階梯;水簾瀑瀑下石猴欲躍,疑為水簾洞府;龍涎瀑緊貼皺摺不平岩壁,似流非瀉,如絲絲龍涎;琵琶泉泉形若琵琶,錚錚淙淙,高山流水,琴韻悠悠。真可謂“淙淙萬音落石顛,皎皎一派當簾前。清風高吹鸞鶴淚,白日下照蛟龍涎。”
每當冬季雪后,石上積雪被風掃入石隙,石頂積雪融化,石隙間仍厚積白雪,此時遙望,層層疊疊的奇岩怪石像躺於白綾素羅之中,黑白分明,形成“浮蓋殘雪”奇觀。此外,還有大量的象形奇石星羅棋佈於公園的溪澗峽谷,仙霞森林公園實乃集大地頑石之奇觀。
園內巨岩崩塌壘疊,又構成無數洞穴深罅。洞洞相連,上下貫通,石洞內時寬時窄;頂開而明,頂合而暗,光影變幻莫測。有細藤如簾懸掛洞口的垂簾洞;有青苔如絨似毯的禪意洞;有古藤攀援探出洞頂的蟒蛇洞等等。遊人在忽明忽暗的群洞之間躬身穿行,猶如置身龐大的磊石迷宮之中,妙趣橫生。險峰、奇石、幽洞、深峽,輔以宗教文化和故事傳說,更添仙霞森林公園的神奇之處。
仙霞森林公園歷史悠久,人文史跡源遠流長。唐干符五年,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率部於仙霞嶺刊山伐道700里,直趨建州,這條二十四曲、三百六十級的山道,即成為著名的仙霞古道。公園北列仙霞關,南峙楓嶺關。仙霞關建於宋代,有“東南鎖鑰”、“八閩咽喉”之稱,現存石砌關門四道,為中國十大軍事名關之一。楓嶺關為浙閩界關,有“東方劍閣”、“浙西南第一門戶”之譽,清順治年間屯兵戍守,現存石砌關門一道。雄關之間,古道兩旁,有東南鎖鑰碑、黃巢紀念館、松風亭、霞嶺亭、福口亭、天雨庵、古操場、古炮台、抗日戰壕、率性齋、十八肩古道、里山寺等等,人文景觀如顆顆明珠熠熠生輝。正如郁達夫在《仙霞紀險》所描述的“轉一個彎,變一番景色;上一條嶺,辟一個天地”。仙霞古道及仙霞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高宗建炎三年,江浙制置使韓世忠越仙霞嶺擊潰叛軍;明正統九年,葉留宗領導礦工起義;清光緒廿六年,江山劉家福領導農民起義,攻佔此關;民國24至26年,工農紅軍挺進師在粟裕、劉英領導下,於仙霞嶺一帶建立游擊根據地。雄關古道見證了歷史,並留給遊人滄桑巨變的感悟。
仙霞古道也留下歷代文人墨客的足跡。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循仙霞古道,遊覽浮蓋山,發出“怪石摩雲,飛崖削翠”的讚歎,並在《閩游日記》、《后閩遊記》中作詳細記載。歷代文人墨客陸遊、楊萬里、汪藻、黃公度、徐渭、周亮工、袁枚、查慎行、郁達夫等也多有題詠。絢麗的詩文與雄關古道、歷史事件賦予了仙霞森林公園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底蘊。
仙霞森林公園以優越的森林生態環境和精彩紛呈的地域文化為主體,以雄關古道、溪泉飛瀑、峽谷深潭、奇峰怪石、幽洞絕壁、古樹修竹及有“浙江版納”之稱的原始次生林等自然景觀為基礎,把森林旅遊、文化觀光、休閑度假、健身娛樂、科普教育作為主要功能的城郊森林公園。
仙霞森林公園以保護為前提,以生態旅遊為主要旅遊方式,兼顧休閑度假、健身娛樂、科普教育的旅遊需求。充分利用仙霞森林公園資源優勢進行適度建設與開發,與其緊鄰的江郎山等風景名勝互為補充,將仙霞森林公園構建成一個集生態旅遊、文化觀光、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生態保護等為一體的森林旅遊勝地。
仙霞森林公園按照地形地貌特點,按其景觀特色、景點類型、數量、品位、分佈與旅遊資源分佈狀況,分析旅遊市場的需求,以及未來開發遊覽的可能性與管理的科學性,按照《森林公園總體設計規範》,將仙霞森林公園劃分為浮蓋山奇石幽洞景區、石鼓峽古樹流泉景區、仙霞嶺雄關古道景區、九龍井幽谷飛瀑景區、楓嶺關接待服務區和龍井坑生態保護區等六個功能區。
針對仙霞森林公園的特點,景點設計在保護、利用已有的古文化遺址、古關隘、文物古迹、古樹名木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整完善;景點以自然景觀為主,突出自然野趣,景點命名虛實並舉,雅俗共賞,挖掘文化內涵;景點布局突出主要景區、主要景物的景觀特點,緊扣仙霞森林公園的主題。公園共有各類景物景點169個,其中地文類64個,水文類54個,生物類26個,人文類23個,天象類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