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
河南省西部地區
豫西指河南省西部地區,包括洛陽市、三門峽市兩個地級市,下轄8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10個縣,豫西西接關中,東靠中原,北臨黃河,南接蜀漢,區位優勢明顯。豫西處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的過渡地帶,地形千差萬別,落差大,較大的河流有洛河、伊河等,均是黃河支流。豫西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是河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貴金屬和能源開發基地。
豫西是全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洛陽市圍繞“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山水洛陽”的城市品牌形象,整合旅遊產品,截至2011年,洛陽有世界地質公園兩家: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5A級景區五家:龍門石窟、白雲山、老君山和雞冠洞,4A級景區15家,3A級景區16家;三門峽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館藏文物7萬餘件,靈寶西坡遺址被列為全國首選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遺址之一,仰韶村文化遺址、廟底溝文化遺址、虢國上陽城與虢國墓地三大發掘入選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2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處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古時期屬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
豫西中古屬豫州,洛陽、三門峽歸河南府、河南郡管轄;平頂山分屬潁川郡、三川郡和南陽郡;漢改三川郡為河南郡,北部仍屬潁川郡。晉析潁川置襄城郡,平頂山屬河南郡、襄城郡、南陽郡。南北朝時,先後分屬魯陽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順陽郡、漢廣郡。
近古時期洛陽屬河南道;三門峽屬豫西道管轄;平頂山屬河洛道、汝陽道,後分屬豫南道、豫東道、豫西道。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長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門峽也曾是夏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平頂山為新興城市,曾經行政中心在義馬市。
洛陽市
洛陽古稱京洛、雒陽、斟鄩、洛州、河南府,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榮譽稱號。2014年,洛陽市入選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洛陽是中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5A級景區五家,即龍門石窟,少林寺、白雲山,老君山和雞冠洞,4A級景區15家,3A級景區16家。3A級以上景區數目位居全國之首。2013年,洛陽市接待遊客8608.05萬人次,同比增長10.75%,旅遊總收入為485.02億元,同比增長20.43%。洛陽九大景:龍門山色、關林祈福、馬寺鐘聲、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曉月、洛浦秋風、平泉朝游、銅駝暮雨。
人文景觀:八關都邑、白居易故居、白馬寺、白園、白雲觀、北齊平等寺造像碑、藏梅寺、二程墓、都城博物館、杜甫墓、杜康仙庄、二里頭遺址、范仲淹墓、風穴寺、福昌閣、高龍中嶽廟、古墓博物館、古唐寺、谷水、關林、觀音寺、廣化寺、漢魏故城、靈山寺、靈台遺址、民俗博物館、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西晉辟雍碑、西沃石窟、西周鑄銅作坊遺址、千唐志齋、山陝會館、上清宮、升仙太子碑、石窟寺、王鐸書法館、呂祖庵、皇覺寺、玄奘故里、龍門石窟、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西遊宮、玄奘紀念館、漢光武帝陵、八路軍駐洛辦事處、洛陽博物館、恭陵、邙山陵墓群、偃師商城博物館、香山寺、顏真卿墓。
自然景觀:白雲山、中嶽嵩山、抱犢寨、瀍河、花果山、雞冠洞、澗河、金谷春晴、老君山、龍門山色、洛河、洛浦秋風、邙山、邙山晚眺、水泉石、平泉朝游、青要山窟、天津曉月、萬安山、王城公園、伊河、伊闕山、周山、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小浪底、孟津黃河濕地、耀店寨、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黃河灘自然保護區、萬山湖風景區、重渡溝自然風景區、鼎室山風景區、龍池曼國家自然保護區、養子溝風景區。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三門峽市委、市政府為創建最宜人居城市、加強對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開發而實施的一項重點工程。公園核心景區包括白天鵝觀賞區、陝州公園和沿黃生態林三大部分。2002年8月以來,三門峽市在原來陝州公園的基礎上先後建成青龍壩、蒼龍壩、雙龍橋以及沿黃道路和綠化、景觀等工程,形成了一個連接三門峽市東、西兩區的自然生態區。
天鵝湖景區的規劃建設,使三門峽市擁有了一個常年5000畝、蓄水期3萬畝水面和5萬畝林地的城市生態園。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園區吸引數萬隻白天鵝來這裡棲息越冬,三門峽市因此被譽為“天鵝之城”。2007年2月,天鵝湖景區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河南省內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
三門峽市
三門峽位於河南西部,東與千年帝都洛陽市為鄰,南依伏牛山與南陽市相接,西望古城西安,北隔黃河與山西呼應,是歷史上三省交界的經濟、文化中心。華夏的古老文明、祖國的今朝奇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國的秀麗冰川,在這裡得到了巧妙的濃縮和展現,發展旅遊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十分廣闊的前景。厚重的歷史文化為這裡留下了許多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迹和人文景觀。
三門峽市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天鵝之城、2012年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我國六大蘋果出口基地之一、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優秀旅遊城市、2014中國最佳生態旅遊城市、 2015年中國大陸城市"氧吧"50強。
三門峽市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已發現礦藏66種,發現大型礦床12處、中型礦床31處。其中探明儲量的50種,已上國家儲量平衡表的33種,潛在經濟價值達2700億元;保有儲量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1種。已探明有開採價值的34種,已開發利用的37種,其中黃(黃金)、白(鋁)、黑(煤炭)是三大優勢礦產資源。黃金儲量、產量均居全國第二位,鋅、銻等15種礦產為全省之冠;鉬、鈾、鉛等9種礦產居全省第二位,是河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貴金屬和能源開發基地。
特產以靈寶寺河山為主的優質蘋果馳名中外,靈寶大棗素負盛名;澠池仰韶杏全國獨有,牛心柿餅為古代貢品;盧氏山區有“天然中藥庫”之稱,木耳、猴頭、核桃、板栗、獼猴桃等在全國享有盛譽;三門峽煙葉聞名遐邇,是河南省名優產品,連續10餘年在全國質量評比中獲獎,有“代雲煙”的美譽。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洛陽白雲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佳休閑勝地。已開發白雲峰、玉皇頂、雞角曼、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和白雲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園、留侯祠、蘆花谷五大休閑區。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已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遊、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區。玉皇閣是白雲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道觀,佔地246平方米,兩邊楹柱刻有“玉帝凌天宇唯尊唯我,生民盼九州至善至德”的對聯,為全國作家協會主席王蒙先生登臨玉皇頂后所書。閣內供奉著玉皇大帝座像,據當地人講,朝拜了玉皇大帝,想得貴子會隨心如願,想陞官會平步青雲,想發財會生意興隆。
白雲山於1992年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8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雲山2006年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地方”之一,地處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景區內層巒疊嶂,險峰林立。海拔2216米的中原第一峰玉皇頂,是中原地區日出雲海的最佳觀賞點。
老君山
老君山,本名景室山,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東南三公里處,老君山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高達2200餘米。被道教尊稱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鍊,唐太宗因此將景室山改名為老君山。老君山自北魏以來,是周邊各郡香客朝拜要地,其山頂的太清觀也是始建於北魏。老君山是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17米。老君山因太上老君李耳在此歸隱修鍊而得名,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道教文化歷史。老子寫成《道德經》后,就告別函谷關的關令尹喜,騎著青牛而去,《史記》記載:“莫知其所終”。據文字記載,老子歸隱於洛陽景室山,即老君山。因此老子文化和道家文化深深地影響著老君山地區,老君山也成為中原山水文化的傑出代表。老君廟、靈官殿、淋醋殿、道德府等廟宇,古樸凝重,香火熾盛,一直是中國北方各省道教信眾的拜謁聖地。
洛陽老君山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市欒川縣城東南三公里處,老君山原貌保存良好,它記錄著十九億年來華北古陸塊南緣裂解、離散、增生、聚合、碰撞、造山等構造演化過程。
老君山以中低山夾河谷地貌為主地形起伏大,屬華北地層區豫西分區,跨越熊耳山小區和伏牛山小區,出露地層有:太古界太華群,下元古界寬坪群,中元古界長城系熊耳群、薊縣官道口群和欒川群,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陶灣群、古生界奧陶系二郎坪群、新生界古近系和第四系,岩性岩相變化大;有區域性的深大斷裂分佈,地質構造複雜
重渡溝
重渡溝位於洛陽市欒川縣境內,是國家5A級景區,因東漢光武帝劉秀二渡伊水至此,擺脫王莽追殺並成就帝業而得御賜之名。神秘的歷史傳說加上重渡溝的景區三絕,是重渡溝由鮮為人知名不見經傳而一舉唱紅北國,聲震華夏,成為河南省目前最具活力的十大熱點景區的最好詮釋。
重渡溝自然風景區憑藉“水清、竹多、落差大”這些自然優勢和“茶文化、竹文化、水文化、農耕文化”的有機融合,讓遊客享受不盡鄉村漂流的浪漫和情趣,領略到重渡溝生態旅遊和鄉村旅遊的別樣風光。景區內林茂草豐,雉飛鹿鳴,四季泉水噴涌,常年飛瀑成群,翠竹碧水交織,肥鴨壯鵝嬉戲,水鄉特色濃郁,堪稱“北國一絕”。被著名作家張一弓贊為“高峽飛瀑藏幽徑,綠水秀竹懷古情;豎看山水橫看竹,上聽鳥語下聽泉。”東都漫士《洛陽賦》:重渡溝生態旅遊之典範,龍潭峽黃河山水之畫廊。
重渡溝是一個娛樂的天堂。除了金雞河景區生態娛樂園的各種生態娛樂設施外,還有滑道、滑索、滑草及各種野外拓展訓練設施。重渡溝漂流以激流勇進啟漂而獨具特色,驚險刺激,與眾不同。還有水上跑步球、水上跳跳床、碰碰船、遊艇、垂釣等適宜於各種消費群體的花樣繁多的水上娛樂項目。
木札嶺原始生態旅遊區
木札嶺原始生態旅遊區地處伏牛山腹地、北溫帶和亞熱帶過渡區,位於秦嶺、淮河一線重要地理分界線上。特殊的地理區位,孕育了獨特原始和豐富多彩的生物資源。旅遊區總面積40平方公里,其中從未有人類活動痕迹的原始森林就有20平方公里,博大精深的原始森林是植物的王國和動物的樂園。據查,景區內有包括國家級保護植物嶺春木、水曲柳、中華龍鱗榆、暖樹、石難藤在內的植物2000多種,包括金錢豹、香獐、羚羊等在內的高等動物260多種。“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生機盎然”是木札嶺原始森林的真實寫照。沿著遊覽步道,伴著襲人綠涼,眼觀千姿百態古藤樹,耳聽千變萬化蟲鳥鳴,人們才真切體會到大自然的神秘與偉大。
旅遊區海拔自950米至2153米,區內山峰險峻,怪石林立。官帽峰300米突兀而起,巍峨挺拔,形似官帽,酷似人面,承載著中國第一相——伊尹的美麗神話;峰周圍奇峰怪石密布,景象各異,高達150米的石馬昂首奮蹄,弓背蹺尾,栩栩如生;長約6米的石雞,飛落山巔,風吹而動,彈指而搖,三將軍峰挺拔聳立,儼然守護天神,威儀凜凜。九龍河谷1000米的落差,造就了眾多瀑布潭池,株連如貝,青龍潭、黃龍瀑、龍井、龍潭,或跌宕,或細流,形態各異,景象萬千。落差達113米的中原第一瀑——雙龍瀑布,跳躍山崖,披掛而下,深澗霧罩,空谷傳聲。溯谷而上,親水而游,清澈甘泉,不沐而爽。原始奇特的石景北國少有,是原始古老神秘莫測的處女地,更是人們生態旅遊,回歸自然的天堂。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
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代,歷經隋、唐、五代和北宋時期都城的核心區域,前後沿用530年之久,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古代著名都城,隋唐洛陽城見證了中國最輝煌的一段歷史,包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建制、城市布局、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寶貴資料,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影響東亞各國。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位於洛陽市老城區,是國家大遺址保護示範項目和重點工程,隨著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的實施,沉睡千年的文明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代,是隋、唐、五代和北宋時期都城的核心區域所在,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前後沿用530年之久。作為我國古代著名都城,隋唐洛陽城見證了中國封建社會最輝煌的一段歷史,甚至影響到東亞各國。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位於洛陽市老城區中州中路與定鼎路交叉口,是國家大遺址保護示範項目和重點工程。這裡曾是隋、唐、五代和北宋都城宮城區遺址,歲月的滄桑使得當年的絢麗輝煌不復存在,許多重要的文物遺跡深埋地下,隨著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的實施,沉睡千年的文明又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於2005年被列為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是洛陽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天字一號”項目,明堂是“天字一號”工程中的首個亮點。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是隋代、唐代、宋代宮城遺址的核心區域,最為出名的是武則天時期的明堂和天堂,又分別稱作萬象神宮和通天浮屠。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主要分佈有唐代的明堂、天堂和北宋的太極殿等重要建築遺址,重點保護展示武則天時期興建的明堂和天堂等標誌性建築。明堂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是宮城的正殿,也是當年唐高宗、武則天一統天下、執掌國柄,溝通天地、感應四時的重要場所。
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中州路以北、定鼎路以東的城市中心區,是隋、唐、北宋洛陽城宮城的核心區域。該公園佔地10.59公頃,主要展示隋唐時期洛陽宮城核心區域內唐代武則天時期的明堂和天堂,北宋太極殿建築遺址以及隋、唐、宋三代廊坊殿址。該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規劃和絲綢之路申遺重點項目。2010年6月,明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動工建設。
保護工程設計方案融保護、展示、利用於一體,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古建設計專家郭黛姮女士主持設計。明堂保護建築工程主體為正八邊形、外觀三層,內部兩層攢尖頂建築,通高33.52米,總建築面積9847.7平方米。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三門峽市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於三門峽市東西城區之前的生態區,東起209國道三門峽市澗河橋,西到陝州大道與沿黃觀光路交叉處,南接陝州大道,北至黃河灘塗,現管理面積12000餘畝,(其中陸地面積6150畝,水面、灘塗6000餘畝)。每年入冬時節到次年的初春,在風寒雪飄的季節里,成千上萬隻白天鵝便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三門峽棲息越冬,三門峽庫區廣闊明澈、碧波蕩漾的湖面,成了黃河上最大的白天鵝聚集和觀賞地。它們在這裡悠然自得,或翱翔高空,或巡視大河,或浮遊水面,千姿百態,構成了一幅天人合一、萬物空靈的丹青畫卷。2010年3月,三門峽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大天鵝之鄉”稱號。
鐵路:
鄭西高鐵(徐蘭高鐵):洛陽龍門站、三門峽南站、靈寶西站
焦柳鐵路(洛湛鐵路):洛陽北站、關林站
公路(高速公路):
連霍高速:洛陽、三門峽、靈寶
二廣高速:洛陽
機場:
洛陽北郊國際機場
軌道交通:
洛陽軌道交通1號線、洛陽軌道交通2號線、洛陽軌道交通3號線、洛陽軌道交通4號線
高校 | 地區 | 成立時間 | 辦學層次 | 備註 |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洛陽市 | 1931年 | 博士 | 正軍級軍事院校 |
河南科技大學 | 洛陽市 | 1952年 | 博士 | 河南省重點建設骨幹高校 |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 | 洛陽市 | 1963年 | 碩士 | 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航空院校 |
洛陽師範學院 | 洛陽市 | 1916年 | 碩士 | 河南省屬大學 |
洛陽理工學院 | 洛陽市 | 1956年 | 本科 | 河南省屬大學 |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 三門峽市 | 1999年 | 專科 | |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 | 洛陽市 | 2011年 | 專科 | 河南省屬大學 |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 | 洛陽市 | 1959年 | 專科 | 河南省屬大學 |
1944年4~6月,日軍發動河南會戰,中原地區數十萬國民黨軍迅速敗退。日軍打通了平漢鐵路南段,佔領了河南省大部地區。中共中央為了收復失地,開展河南抗戰局面,從戰略上將華中、華北、陝北聯結起來,並控制中原戰略要地,建立抗日大反攻前進基地,於1944年6至7月多次發出關於八路軍、新四軍向河南進軍的部署命令和政策指示。命令中規定:由中共中央北方局從太行、太岳抽調精幹部隊,儘快挺進豫西,開闢抗日根據地。
1944年9月22日,由太行軍區2個團組成的豫西抗日游擊第1支隊渡過黃河,從新安以西越隴海鐵路進入豫西,涉洛、伊兩河,向嵩山、箕山急進,於伊川東楊嶺打退追擊的日軍后,襲擊登封機場,殲日軍一部,解放民工數千人。至9月30日,進至登封、臨汝、禹縣邊大峪店地區。10月初,該支隊改名為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
1944年11月6日,由太岳軍區2個團組成的第2支隊渡過黃河,殲滅偽軍1個河防中隊,於新安以西擊退駐鐵門日軍的堵截,進入隴海鐵路新安、澠池段南北地區。抗日獨立支隊自1944年11月~1945年2月連續粉碎日偽軍的3次“掃蕩”,攻克緱氏、皇姑寨、魯庄、府店等日軍據點,打開嵩山、箕山地區的抗戰局面,成立了第1軍分區。第2支隊積極開展游擊戰,鉗制日軍第110師團主力,有力地配合了抗日獨立支隊的反“掃蕩”作戰;並開闢了黃河以南、陝縣以東、洛寧以北、新安以西地區,成立了第 2軍分區。
1945年2月中旬,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 2個團組成的第3、第4支隊進抵宜陽西南的東趙堡。東趙堡地處伊、洛兩河之間,連接第1、第2軍分區。第3、第4支隊進入該地區后,打破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封鎖,開闢嵩縣以北、宜陽以南、露寶寨山以東地區,並成立了伊洛軍分區。2月底,第3、第 4支隊進抵東西白栗坪與第1軍分區部隊會合,成立河南軍區,王樹聲任軍區司令員,戴季英任政治委員。4月間,太行軍區部隊一部約2000人組成第6支隊,進入豫西,歸河南軍區建制。至此,八路軍創建了包括3個專區、20餘縣、300餘萬人口的豫西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