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舁鄉

山西陽泉市郊區下轄鄉

西南舁鄉,隸屬於山西省陽泉市郊區,地處郊區東北部。

1949年,西南舁鄉境域屬榆次專區盂縣第三區;1984年,西南舁公社改西南舁鄉;截至2018年末,西南舁鄉有戶籍人口12921人;截至2020年6月,西南舁鄉下轄1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西南舁村

2011年末,西南舁鄉有商業網點322個,職工539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億元,比上年增長2.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31萬元,比上年增長8.8%;2018年,西南舁鄉有工業企業74個,規模以上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行政劃分


下轄張家井、大窪、東南舁、西南舁、郊山、石窖堖、五里庄、雨下溝、霍樹頭、大西庄、北舁、孔南庄、代家莊、王家莊、杜家莊、咀子上、東林尖12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西南舁鄉下轄17個行政村:西南舁村、東南舁村張家井村大窪村郊山村、石窖堖村、五里庄村、雨下溝村、霍樹頭村、北大西庄村、北舁村孔南庄村代家莊村王家莊村、杜家莊村、咀子上村、東林尖村。
截至2020年6月,西南舁鄉下轄12個行政村:張家井村、大窪村、東南舁村、西南舁村、五里庄村、雨下溝村、霍樹頭村、大西庄村、北舁村、孔南庄村、清石台村、咀子上村;鄉人民政府駐西南舁村。

工農業


西南舁鄉是郊區重要的產糧區和果品生產基地。全鄉耕地1.7萬畝,主要種植玉米穀子豆類、蔬菜等。萬畝無公害果品基地初具規模。五年新增果樹面積6169畝,累計達到9309畝,年產量達到300萬公斤,農民人均增收571元。新建果品保鮮庫3座,儲存量達到4萬公斤。
我鄉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蘋果百強鄉鎮”稱號。到2010年底,全鄉蛋雞存欄達1.1萬隻,生豬存欄3000頭。
全鄉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有16個,其中,陽泉市三舁果業專業合作社多次評為省、市示範社,成為眾多合作社中的典範;陽泉市農家旺養殖專業合作社和陽泉市富塬林業專業合作社也初具規模。
西南舁鄉礦產資源主要有鋁礬土石灰石石膏等,其中鋁礬土儲量豐厚,以露天開採為主。以金土、新建、恆源、星火鑫源、魯中、金盛為代表的一批民營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成為全鄉經濟發展和財稅增長的支柱產業,年納稅在百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5家。
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先後引進了魯中、景陽、德泰恆、鑫源、金盛、星火鑫源、華潤天然氣等項目,協議利用外資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3億元,耐火產業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經濟發展


通過龍頭企業的規模帶動,努力優化提升第二產業,把二產調強,是西南舁鄉工業發展總體思路。按照這個思路,青山集團制定了“三步走實現億元企業”的發展戰略,2001年集團公司銷售收入2640萬元,工業增加值實現931萬元,分別比1997年增長了21%和19%,年均增長4.9%和4.4%。
幾年來,青山集團獲得諸多榮譽被省科委評為高新技術企業,325#普通硅酸鹽水泥獲省優質品牌產品,“青山”牌高檔礬土被國家質檢局評為“AAA”級信得過產品,繼1996年全市第一家通過ISO9000認證后,2001年8月又順利通過了國家技術監督局5年複檢。
2001年,全鄉完成工業總產值19080萬元,工業銷售收入2001年達到17026萬元,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001年達28萬元,比1997年增長15%,年均增長3.6%,其次,三產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截止2001年底,個體私營企業16戶,累計收入2400萬元,都比1997年有較大增長,成為全鄉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2011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為4.87億元,財稅收入為204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到5296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23億元。

農業

2011年,西南舁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17055畝,農業總產值5838萬元,比上年降低3.9%,糧食作物以穀子為主,生產糧食4100噸,其中穀子5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薯類、豆類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954頭,年末存欄2352頭;羊飼養量251隻,年末存欄408隻,生產肉類306.2噸,其中豬肉297噸,羊肉3.8噸;畜牧業總產值2476萬元,森林面積0.3萬畝,有林地面積0.4萬畝,其中防護林4623畝,經濟林1102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6萬株,活立木蓄積量16542立方米,林木覆蓋率30%,水果種植面積10582畝,產量2002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核桃,大型農業機械10台(輛)。
2021年4月28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商貿

2011年末,西南舁鄉有商業網點322個,職工539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8億元,比上年增長2.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31萬元,比上年增長8.8%。

黨建工作


西南舁鄉黨委按照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始終把黨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逐步形成了黨委書記門親自抓、齊心協力抓黨建的生動局面。一方面,西南舁鄉黨委始終把班子建設、黨員隊伍建設抓在手上。在基層組織換屆中,西南舁鄉黨委全面推行“兩推一選”,即先審核后,再由全體黨員共同選舉的辦法,把一大批年齡輕、有能力、顧大局、敢想敢幹、群眾滿意的幹部選進支部班子。
截止2001年底,全鄉農村支部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比1997年降低了2.2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增加了5人,有力地帶動了全鄉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同時,鄉黨委還狠抓黨員隊伍建設,利用鄉黨校和支部黨員活動室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40餘期,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黨員幹部,提高了全鄉黨員帶領農民致富的自覺性和能力,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另一方面,鄉黨委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始終把全鄉經濟發展放在心上,把提高全鄉農民收入抓在手上。根據全鄉實際情況,鄉黨委制定了農業實施,“果唱主角、畜牧拉套、設施配套、糧田增效”的發展思路。
工業實施舉龍頭、建造青山“航母”,舞龍身,發展中小企業,點龍睛,發展潛力產品的發展思路。並想方設法壯大發展三產,促進全鄉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1999年和2000年,西南舁鄉黨委兩次被區委命名為“先進鄉鎮黨委”光榮稱號。

建置沿革


1949年,西南舁鄉境域屬榆次專區盂縣第三區。
1953年4月,劃歸陽泉市第二區。
1956年,屬陽泉市蔭營區。
1958年,屬陽泉市西南舁公社。
1969年,劃歸陽泉市郊區。
1984年,西南舁公社改西南舁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南舁鄉地處郊區東北部,東鄰平定縣岔口鄉,南連蔭營鎮,西接河底鎮,北靠盂縣牛村鎮,鄉人民政府距區政府12.6千米,總面積57.99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西南舁鄉下轄區總人口1234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19人,城鎮化率8.3%,另有流動人口350人。總人口中,男性6564人,佔53.2%;女性5783人,佔46.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2322人,佔99.8%;有壯、土家2個少數民族,共25人,佔0.2%,人口出生率6.7‰,人口死亡率9.9‰,人口自然增長率-3.2‰。
截至2017年,西南舁鄉常住人口11566人。
截至2018年末,西南舁鄉有戶籍人口12921人

社會事業


教育狀況

到2011年6月為止,西南舁鄉中學、三所中心小學危房改造全部完成。中學學生公寓樓、東南舁小學異地新建工程順利完工,西南舁小學教學樓工程和“八一”寄宿制小學宿舍樓開工建設。2011年末,西南舁鄉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726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7所,在校生740人,專任教師9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65人,專任教師6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西南舁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05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87人,經營管理人才2人,技能人才103人,農村實用人才6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西南舁鄉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7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西南舁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4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9張,專業衛生人員190人,其中執業醫師43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5.4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9.7萬人次,出院病人200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750人,參合率90%。

社會保障

2011年,西南舁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戶,人數25人,支出8.4萬元,比上年增長9.6%,月人均277.9元,比上年增長51.1%;城市醫療救助897人,支出5.2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50人次,支出75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7戶,人數618人,支出101.8萬元,比上年增長57.7%,月人均137.2元,比上年增長57.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0人,支出22萬元,比上年增長3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5人,支出33.8萬元,比上年增長35%;農村醫療救助1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0人次,共支出22.4萬元,比上年增長23.7%;農村臨時救濟5人次,支出0.8萬元,比上年增長1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西南舁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5千米,投遞點63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20000份、期刊8000冊,業務收入26萬元,固定電話用戶2000戶,行動電話用戶80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0萬元。

交通


西南舁鄉有207國道過境,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100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西南舁鄉,因鄉人民政府駐西南舁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