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祿
中國烹飪大師
高國祿,男,中國烹飪大師,北京同春園飯莊一級技師,1930年7月出生於北京,逝於2001年末。
高國祿先後收徒共計18人(其中女徒弟3人),年齡最大的師兄張萬增、楊崙等已年近七旬,最小的師弟也快四十歲了。師兄弟年齡差距如此之大,這裡面還有個故事。先說年齡最大的楊崙、張萬增與高師傅之差6~7歲,他們都是52年、56年前後參加工作的,當時曾跟餐飲界很有名望的王世忱、王世海和上海來的一批老前輩學習了不少製作菜肴的經驗,但高師傅忘我的工作精神,技術上的精益求精,不斷進取、在繼承和發揚創新方面都使兩為師兄非常佩服。於是就在1986年由西城餐飲公司人事科、業務科出面為他們舉行了拜師會。很多名師,如伍玉盛、楊國桐、常靜、劉錫慶等都到會祝賀。
解放前恩師在天津新泰樓師從王蘭*(中國解放初期四大名廚之一,其他三位是,范俊康、羅國榮、陳勝)。江蘇菜干燒魚口味甜咸,此菜傳到北方,為了適應北方人的口味,曾試圖研究將此菜作一些改進。經過師徒共同研究,融合了川菜咸甜加辣,增加配料,增加香味,於是形成了獨特的干燒魚風味。王蘭師傅曾多次告誡高師傅“國祿啊,我們的看家菜不能丟,不能失傳”。
高國祿不斷潛心鑽研,形成了自己風格的干燒魚,正如1987年《中國食品》雜誌在刊登王瑞秋先生的《食無定味,適口者珍》這篇文章中所形容的干燒魚“……肉丁晶瑩似珍珠,醇厚入味,咸甜鮮嫩微辣,口味略帶酸,具有回味無窮的特點……”,大多數人吃完此魚后,再加上當時北京的南豆腐回熱后更加好吃。這道菜後來就成為北京城餐飲界和食客們的熱門話題。
高國祿年齡最小的徒弟邵紅衛,他現在是美籍華人,在美國經營超市及餐館生意,並在美國紐約創辦了“國際食品設計家協會”,擔當著中美飲食文化的傳播者。他與高師傅的淵源還是通過一位海外資深老華僑的引薦,那是在84年,這位老華僑也是高師傅的忠實食客與至交。由於同春園位於西單路口的西南角——就是現在光大銀行前的一片綠地,地處繁華交通要道,當年毛主席檢閱遊行隊伍,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隊伍,我們只要登上二樓就能一覽無餘。所以平時業務也十分繁忙,在餐飲界上繳國家營業額也是名列前茅。除零點之外,還有宴會,整桌定餐也很繁忙,用餐的客人中相當一部分是京城名流政要,如齊白石、婁師白等名人都不在少數。同春園樓上有幾張名畫都是齊白石、婁師白等名人贈送的。還有畫家蘇國熙作的釣魚,畫的是桂魚,就是讚美高師傅松鼠魚做得絕——他做的松鼠桂魚,頭昂尾翹不用說色澤鮮艷,吃起來也是回味無起無窮。高師傅的松鼠魚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不斷變化,卻又不失其味,仍保持外焦里嫩、採用跳汁翻花手法。高師傅的“三絕”——餚肉、羊羔、核桃酪,也招得名人雅士常來品嘗,為此大畫家婁師白贈送了一幅“七貓圖”,梅蘭芳大師畫梅花圖相謝。
高國祿的炒鱔糊手法獨特,這個菜名謂“炒”,實質是“燒”,但是為了出菜快,改用“炒”的手法,不但效果好,而且不失菜肴的本色,還能解決原料隔夜存放的弊病,達到“汁紅、油亮、鮮嫩、軟糯”的特點。
師傅善於用火,他製作的“名月生敲”,異常鮮嫩,有入口即化之感。它屬於宴會菜,造型好、口味好,色澤美觀菜式精巧,其關鍵是善於用火,恰當掌握油溫,能做到瞬時出菜、恰倒好處。
高國祿長處更在於能夠不斷學習、研究。
高國祿不但有一手高超的烹飪好活,工作時也是個嚴師,嚴把質量關。業餘時,他也是一個快樂、愛玩的人,下班了,他會穿上褡褳和師兄們一起摔跤,據說師傅在天橋學過幾手,所以很會摔跤,一上手就先抓對方前胸,往裡一帶,腳下一絆,對手就會倒地。對於個子高的師兄,摔不倒,也只能是個平手,還沒有見他被摔倒呢!別看他身材短粗,過節時,鑼鼓一響,他頭帶大頭娃娃,還能扭上一扭呢!
為人之本——替別人著想。高國祿是文革后的第一批技師。70年代后他一直是北京烹飪界德高望重的名師,南菜組評委組長,考技師、進行比賽都要請他進行指導。當時也沒有報酬,可是他從來沒有推辭,可說有求必應,用他的話說“當廚師不容易,能幫忙的一定要幫”。所以業界40歲以上的人大都知道京城有個名師——高國祿!
高國祿善制干燒魚。凡是嘗過他烹制的干燒魚的食客,無不交口稱譽。高師傅的干燒魚一端上桌,那股濃郁的香味便會傾倒四座。那尾棗紅色的魚,一字刀口依稀可辨,潑撒在上面的汁,柔和明亮,汁上還滾動著精巧的白肉廠冬筍丁和香菇丁,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