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1998年在北京舉行的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1998年10月12~14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作了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高度評價農村改革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創造的豐富經驗,提出了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確定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的方針。

會議背景


中國共產黨十四大以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貫徹"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方針,各條戰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加速構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大的台階。黨的建設、廉政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大加強。文化、科技、教育事業取得新的成績。軍隊建設有了新的進展,國防更加鞏固。外交工作成績卓著,國際地位日益提高。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統一大業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回顧過去的五年,展望未來的五年,對於中國的改革、發展與穩定至關重要。

全會公報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185人,中央候補委員148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同志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認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完成十五大確定的我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任務,必須進一步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保持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保持農村社會的穩定。我國改革率先從農村突破,在改革開放二十周年之際,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這次會議集中研究農業和農村問題是適時和必要的。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會高度評價農村改革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創造的豐富經驗。一致認為,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突破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帶來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巨大變化。這場偉大變革,帶動和促進了國家的全面改革,進而探索出一條適合國情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保持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農村改革的成功是鄧小平理論的偉大勝利。繼續推進農村改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牢牢掌握鄧小平理論這一強大思想武器。
全會按照十五大確定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和總體部署,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提出了從現在起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確定了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堅持的方針。全會強調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不發達階段,農村尤其不發達。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始終把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作為整個農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於增強農村經濟活力,依靠農民運用現代科技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不斷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全會強調,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以勞動所得為主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製度,必須長期堅持。家庭承包經營,不僅適應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也能適應採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的現代農業,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同時抓緊制定確保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期穩定的法律法規,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要積極探索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具體途徑,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繼續完善所有制結構,在積極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採取靈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有更大的發展。要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市場設施建設,健全市場法規,維護市場秩序。
全會指出,發展農村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著力解決制約我國農業長期穩定發展的突出問題,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加快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切實保護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資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水利建設要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實行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並重,防洪抗旱並舉。當務之急要加大投入,加快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大湖的綜合治理,提高防洪能力。要把推廣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必然要求農業科技有一個大的發展,進行一次新的農業科技革命。要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調整和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產量穩定增長,品種質量得到改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加快鄉鎮企業的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制定和完善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強農村經濟的活力。要推進農村小康建設,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全會認為,實現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保持農村社會穩定,必須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基層黨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實行村民自治,是黨領導億萬農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創造。這項工作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並同健全法制緊密結合。要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廣泛開展創建“文明戶”、“文明村鎮”活動,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全面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充分發揮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擺在重要地位,各行各業都要大力支持農業。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歐澤高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決定增補曹剛川同志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全會認真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一致認為,一年來,中央貫徹十五大精神,在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各個方面所採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部署,特別是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措施是正確的和富有成效的。全會高度評價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軍民團結奮戰所取得的抗洪鬥爭的偉大勝利。
全會指出,當前我國改革和發展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全黨同志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十五大提出的基本綱領和戰略部署;集中精力抓好當前的經濟工作,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擴大內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進各項改革;加強學習,努力提高領導現代化建設的本領;堅持不懈地搞好黨風廉政建設。
全會號召,全黨動員起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艱苦奮鬥,紮實工作,努力開創中國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會議結論


農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經驗
堅持十條方針實現我國農業和農村跨世紀發展目標
長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具體參見《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會議重點


建設新農村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研究了農業和農村工作。全會考慮到:
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戰略部署,實現中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必須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十二億多人口,九億在農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穩住農村這個大頭,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動權。
中國改革率先從農村突破,並以磅礴之勢迅速推向全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認真總結二十年來農村改革積累的豐富經驗,對於全黨自覺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進一步推動農村乃至全國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當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進一步加強農業,繁榮農村經濟,提高農民購買力,有利於擴大內需,保持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良好勢頭,增加中國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的迴旋餘地。在充分利用國外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國內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
在從溫飽到小康,進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農村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基層組織建設都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一些地方黨的農村政策沒有得到很好落實,近年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影響了積極性的充分發揮。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全會認為,就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繼續努力是適時和必要的。
農村改革已經走過二十年光輝歷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突破計劃經濟模式,初步構築了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新經濟體制框架。這個根本性改革,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帶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巨變:糧食和其他農產品大幅度增長,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大體平衡、豐年有餘,基本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帶動農村產業結構、就業結構變革和小城鎮發展,開創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農村現代化道路;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國農村總體上進入由溫飽向小康邁進的階段;農民的思想觀念順應時代要求發生著深刻變化,農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明顯進步。
農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經驗是:
第一,必須承認並充分保障農民的自主權,把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作為制定農村政策的首要出發點。這是政治上正確對待農民和鞏固工農聯盟的重大問題,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核心是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必須遵循這個基本準則。
第二,必須發展公有製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探索和完善農村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使用權同所有權分離,建立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理順了農村最基本的生產關係。這是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
今後的努力方向:
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實行村民自治,是黨領導億萬農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創造。為了更好地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農村各項改革和建設事業的全面發展,必須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
全面推進村級民主選舉。村民委員會要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由村民按期進行直接選舉,真正把群眾擁護的思想好、作風正、有文化、有本領、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的人,選進領導班子。
全面推進村級民主決策。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項,如村提留的收繳和使用,村幹部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和標準,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村辦公益事業需要村民負擔的事項,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和集體經濟項目承包的方案等,都須提請全體村民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按多數人的意見作出決定。
全面推進村級民主管理。依據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實際,全體村民討論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把村民的權利和義務,村級各類組織之間的關係和工作程序,以及經濟管理、社會治安、村風民俗、婚姻家庭、計劃生育等方面的要求,規定得明明白白,加強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全面推進村級民主監督。凡是村裡的重大事項和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都應向村民公開。村務公開的重點是財務公開。村民委員會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大多數群眾不贊成的事情,應予糾正。經村民民主評議不稱職的村幹部,應按照規定程序進行調整。
搞好村民自治,制度建設是根本。重點是建立健全村民委員會的民主選舉制度,以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議事制度,以村務公開、民主評議和村民委員會定期報告工作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制度。村務活動要照章辦事,推進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規範化。
鄉級民主建設是農村基層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和完善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直接選舉制度。鄉鎮人民代表大會要認真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職權。鄉鎮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精簡機構,裁減冗員,目前先要堅決把不在編人員精減下來,做到依法行政,規範管理。鄉鎮政權機關都要實行政務公開,方便群眾辦事,接受群眾監督。發展農村基層民主,必須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同健全法制緊密結合。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完善保障農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法律法規。對壓制和破壞民主、侵犯農民民主權利的行為,要堅決查處。加強法制教育和宣傳,使農村幹部增強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使廣大農民知法守法,履行應盡義務,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惡勢力,為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正確處理新時期農村人民內部矛盾,善於運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和思想教育的手段,化解矛盾,解決糾紛,促進安定團結。
擴大農村基層民主,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充分發揮鄉(鎮)、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及時總結和推廣有利於農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好經驗,精心組織,分類指導,推動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健康發展。

會議評價


中國共產黨十五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了。這次會議在經過充分準備的基礎上,認真討論,集思廣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一次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戰略部署的重要會議,對於開創中國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對於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對於實現中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這次會議通過的《決定》,充分肯定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經驗,明確提出了農業和農村工作跨世紀的發展目標和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對中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進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是指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行動綱領。這個《決定》的形成,標誌著全黨對農村改革和發展規律的認識更深刻,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自覺性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