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市外事僑務旅遊局
天門市外事僑務旅遊局
天門市外事僑務旅遊局為天門市委、市政府直屬正科級單位,主管全市外事和引進國外智力、僑務及旅遊工作。天門市僑聯與外事僑務旅遊局合署辦公。市外事僑務旅遊局(僑聯)內設機構有辦公室、外事科、僑務科、旅遊科、聯絡部等5個科(部)室。
目錄
主要職能
*外事職能
掌握和協調本市的外事工作、涉外活動以及重大涉外事務;統一辦理各類人員因公臨時出國和外國人來訪的具體申報手續;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申報聘請並歸口管理本市的外國專家及派遣出國人員的培訓、研修工作。
*僑務職能
*旅遊職能
組織編製全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全市旅遊資源的普查、規劃、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歸口管理全市旅遊業;負責組織全市旅遊經營者開展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對全市旅遊服務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受理遊客投訴,維護旅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僑聯職能
僑聯是黨和政府領導的由歸僑僑眷按照僑聯章程依法組成的人民團體,是人民政協的組成單位,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樑和紐帶。通過聯絡,密切海內外僑的關係,為經濟建設牽線搭橋;依法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我國的正當權益。其職能可概括為“群眾性、民間性、涉外性、統戰性”四個方面。
天門概況
天門市歷史悠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家河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原始社會晚期,人類祖先就在這裡從事農牧漁獵生產,製作陶器,建造房屋。從公元前278年秦朝首設竟陵縣,迄今已有2285年歷史。清雍正四年(1726年),為避康熙陵寢景陵之諱,以縣西有天門山而改名為天門。1987年天門撤縣建市,1994年由湖北省直管。
天門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輩出。天門是茶聖陸羽故里。陸羽,唐復州竟陵人,畢生從事茶學研究和考察,以其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名貫古今,被譽為“茶聖”、“茶神”。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學創始人鍾惺、譚元春,原《詩刊》主編、現代著名詩人鄒荻帆、電影《南昌起義》、《向警予》、《瞿秋白》編劇,劇作家李洪辛,電影《吉鴻昌》、《刑場上的婚禮》劇作者、著名軍旅作家陳立德《唱支山歌給黨聽》、《教我如何不想她》等歌曲最早演唱者、著名歌唱家金鐘鳴,原湖北省歌舞團團長、著名歌唱家蔣桂英,工藝美術大師、著名書法家王士傑等,都是天門這片文化沃土上成長起來的傑出代表人物。市內有陸羽紀念館、陸羽公園、西塔寺、文學泉陸羽亭、涵碧堂、古雁橋、陸子讀書處、鍾惺墓、譚元春墓、南朝古剎白龍寺等名勝古迹,是人們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天門民間文化豐富多彩。碟子、蓮湘、三棒鼓、皮影戲、耍獅子、玩龍燈、採蓮船以及《小女婿》、《薅黃瓜》等天門民歌。《徐苟山故事》等民間傳說,這些形式多樣的民間民俗文化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群眾喜愛。
天門是著名的狀元搖籃。天門自古有“狀元之鄉”的美譽。明清兩代共有進士、舉人468人。明代在天門干驛陶家巷高官顯宦之眾極一時之盛,時人稱“一巷兩尚書(戶部陳尚書,禮部魏尚書),前面一天官(吏部尚書周嘉謨),座后一祭酒(國子監祭酒魯鐸)”。清代嘉慶十六年狀元蔣立鏞,其父、子、孫、曾孫連續五代高中進士、兩登鼎甲,世所罕見。還有清末山西巡撫胡聘之、黑龍江巡撫、民國初兩度出任中華民國平政院院長的周樹模,被孫中山稱為“石庵一枝筆,勝過十萬兵”的中華民國第一張革命報紙《大漢報》創始人、同盟會會員胡石庵,原國民黨海軍上將,山東省、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鴻烈等,都是從天門這塊土地上走出去的。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天門這塊土地還養育了許多人民解放軍將軍,培養了許多科學家、醫學家、教育家、外交家。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天門共為國家輸送大學生20餘萬人,《人民日報》記者撰文盛讚“江漢才子出天門”,著名作家秦牧因天門連續多年奪得高考全國之冠,稱天門為全國高考“狀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