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東區
安徽省阜陽市轄區
潁東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西部與潁州區相鄰,南部與潁上縣接壤,北部潁泉區毗鄰,東部與利辛縣相連。總面積685平方千米。
潁東歷史悠久,夏商周以來,即為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三國軍事家徐庶、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在此留下許多佳話,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在此起兵,有皖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具有江南風格的古建築群程文炳宅院,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僧修行的千年古剎北照寺以及劉伶墓等歷史文化古迹。
2018年,潁東區下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戶籍人口66.655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3.7125億元。
2020年,潁東區下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戶籍人口53.8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3.7125億元。 2020年4月,退出貧困縣序列。
潁東區
商代,潁東區地域屬梅伯國。
西周初,潁東區的現轄區域隸屬鬍子國。東周敬王25年,即魯定公15年(公元前495年),潁東區之地歸楚。潁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如今這裡北枕濟河,西臨烏江古河流),今潁東區楊樓、烏江和老廟三個鄉鎮屬慎所轄。
西漢時,置汝陰都尉於今潁泉區泉潁街道辦事處古城村,置慎縣於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屬豫州刺史部(治所在譙)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的上蔡縣)。今潁東區楊樓、烏江和老廟三個鄉鎮屬慎縣所轄,其他區域屬汝陰都尉管轄。
東漢時,恢復西漢時期建置舊稱,並在潁河流域有所增加建置,但汝陰和
慎陽仍屬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治所移於今河南省的平輿縣)。潁東區歸屬依舊。
潁東區北照寺
東晉十六國時,戰事紛爭,國家分裂,群雄割據,建置混亂。東晉南遷后,境內地屬後趙。汝陰地當南北要衝,又有淮、潁諸河交通之便,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戰事頻仍,人口流亡,咸和2年(公元327年)前後,後趙石勒政權保留汝陰郡,郡下廢縣。永和5年(公元349年),晉將褚裒率兵3萬伐趙,收復汝陰之地,不久又喪失。
前燕代後趙,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前後,境內仍僅置汝陰郡,郡下無縣。
前秦滅前燕,太元7年(公元382年)前後,境內仍僅置汝陰郡,郡下無縣。太元8年(公元383年)在今淮南市八公山下淮河之濱發生了淝水之戰,東晉收復了包括汝陰和古慎邑在內的大片土地,因戰爭連年,人口流失大多,此地未置郡縣。
南北朝時期,汝陰之地初屬南朝宋。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僑置樓煩縣(原在今山西省寧武縣境內)於慎(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屬豫州管轄(治所在懸瓠城,今河南省汝南)。直到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宋收復汝陰地,置汝陰郡。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北魏圍攻汝陰城,被宋汝陰太守張景遠打敗,第二年張景遠病故,北魏佔領汝陰。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宋僑置南汝陰郡於合肥,並同城僑置汝陰縣。僑置慎縣於今合肥東面梁園鎮。升明二年(公元478年),宋收復汝陰故地。南朝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蕭道成黜宋順帝劉准為汝陰王。第二年,北魏步騎20萬南侵,佔領汝陰。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拓跋元宏封拓跋景和為汝陰王。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南齊伐北魏,收復汝陰。同年,北魏捲土重來,再度佔領汝陰。
南朝梁天監七年(公元508年),梁攻克汝陰故地,封劉端為汝陰王。僑置“雙頭郡”--汝陽弋陽郡,轄汝陰縣。又置潁川郡,僅轄一個許昌縣(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所謂“雙頭郡”,實際上一個治所。一個官員管兩郡,有時郡縣同在一個土城內,如潁川郡和許昌縣,實際人口不多,所轄區域也有限。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北魏攻入汝陰。梁普通5年(公元524年),梁武帝北伐,又收復汝陰,可謂戰事不斷,政權更迭。
北魏孝昌四年(即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北魏攻進汝陰故地,改置潁州,這是歷史上首次使用潁州地名。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干汝陰故地置潁州。煬帝大業3年(公元607年),廢州,行郡縣制,改潁州為汝陰郡,轄汝陰、潁陽、青邱(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潁上、下蔡(今淮南市鳳台縣)5縣。今潁東區之地域屬汝陰、青邱兩縣管轄。
唐初稱汝陰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信州(阜陽城)、青邱(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永樂(阜陽城西聞集鎮附近)、永安(阜南縣永安店)、高塘(臨泉縣高塘集)、沈丘(今臨泉縣城)、汝陰、潁陽、潁上等縣,今潁東區之地域屬汝陰、青邱兩縣分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撤高塘、永樂、永安3縣入汝陰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又撤沈丘、潁陽、青邱等4縣,併入汝陰縣。同年,全國設10個道,潁州屬河南道,轄汝陰、潁上、下蔡3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封李為潁王。至德2年(公元757年),唐肅宗封來為潁國公。開成元年(公元836年),唐文宗封李為潁王。天復2年(公元902年),唐昭宗封李為潁王。
五代十國時期,本地域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稱潁州,沿襲唐朝設置。
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置潁州,轄汝陰、萬壽(今太和縣原牆集)、沈丘(今臨泉)、潁上四縣,屬京西北路(治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今潁東區地域屬汝陰縣管。慶曆年間,仁宗先後封趙從靄和寵籍為潁國公。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宋英宗封其子趙項為潁王(后即帝位,是為神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因潁州為龍飛之地(趙項封地),升潁州為順昌府。哲宗封趙宗育為汝陰侯。
金天會八年(南宋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金兵南下,佔領順昌府。南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收復順昌府。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攻打順昌府,宋將劉錡大敗金兵。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議和,順昌屬金,改為潁州,轄汝陰、泰和、沈丘和潁上4縣。屬南京路(治所在南京,即今河南省的開封)。
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蒙古太宗窩闊台率軍侵犯淮西,佔領潁州。蒙古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因戰亂侵掠,人口亡散,蒙世祖忽必烈撤汝陰、泰和、潁上、沈丘等縣,並縣入州。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蒙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潁州隸屬元河南行省汝寧府(治汝陽,今河南省汝南縣)。轄沈丘和潁上兩縣。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劉福通在潁州東鄉的白鹿庄(今棗莊集北白木橋附近)發動農民起義,於潁州柳溝(治所先後在今潁東區的公平集和棗莊集)組建紅巾軍,攻打潁州東門。隨即破潁州,繼而往南,焚潁水縣(今阜南縣地理城),又攻下朱皋鎮,並分兵連陷上蔡、羅山、確山、舞陽、葉縣及汝寧、光州、息縣等地,從者如流,眾至十萬。公元1355年,劉福通擁韓林兒為小明王,徹底動搖了元朝的封建統治和民族壓迫。由於元軍多次圍剿,潁州各縣名存實亡,人口大量流散,耕地荒蕪。
明朝建立,潁州轄太和、潁上兩縣,屬南京(又稱直隸省)風陽府管轄。潁東今口孜鎮、楊樓鄉、老廟鎮、烏江鄉屬潁上縣,其餘鄉鎮隸屬潁州管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潁州設軍事機構潁川衛,屬河南都司,形成了軍事、行政兩條線管。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封傅友德為潁國公,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封王佐為順昌伯。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封楊浩為潁國公,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封朱子垵為汝陰王,嘉靖年間,曾封朱載為潁王。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軍攻佔潁州,潁州轄太和和潁上兩縣,屬江南省風陽府管轄。康熙6年(公元1667年),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置安徽省,潁州屬安徽省風陽府管轄。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置潁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潁州升為潁州府,附廓置阜陽縣,直屬安徽省。潁東區地域當時稱阜陽縣的東鄉。但需要說明的是,清朝時期,現潁東區轄域,僅有老廟集附近有些村莊屬潁上縣管,是潁上縣插入阜陽縣的一塊屬地(詳見道光《潁上縣誌》),其餘皆歸阜陽縣所轄。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州府存縣,阜陽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省下增設道一級行政機構,阜陽縣屬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駐鳳陽)。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廢道,在阜陽設置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阜陽、亳縣、渦陽、蒙城、潁上、太和6縣,至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稱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8年,阜陽全境解放,建置阜陽專員公署,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9縣及阜陽、界首、亳州3市,隸屬皖北行署(駐合肥)領導。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當時,縣下設區,今插花鎮和冉廟鄉歸屬王老人集區,正午鄉、老廟鎮、棗莊鎮、口孜鎮、袁寨鎮、楊樓鄉和烏江鄉隸屬洄溜集區管轄。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阜陽專員公署屬安徽省人民政府,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界首10縣,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當時潁東設有茨河區(轄辛橋、洪山和潁河以東等周圍鄉村)、洄溜集區(轄袁寨集等周圍鄉村)、正午區(轄棗莊集等周圍鄉村)、口孜區(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插花區(轄冉廟及趙店和高集等周圍鄉村)和胡集區(轄烏江和老廟集等周圍鄉村)等七八個區。
1958年,阜陽縣在現潁東區範圍內設置城關、插花(轄冉廟、正午、趙店等周圍鄉村)、老廟(轄棗莊集、王衚衕等周圍鄉村)、口孜(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袁寨(轄洄溜集等周圍鄉村)5個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陽縣划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區,公社以下仍劃分生產大隊和小隊。
潁東區鄉鎮圖
1969年,阜陽縣進行了撤區並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鎮的基礎上建置阜陽市(縣級市),1979年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再次划小公社,社上建區。除原老廟區變成棗莊區,區政府駐在棗莊集外,其餘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置,改建為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民小組。
1992年,撤銷阜陽縣和阜陽市,重新組建阜陽市(縣級市)。
1996年,撤銷阜陽地區,設立地級阜陽市。同時撤銷縣級阜陽市,設立潁東、潁州、潁泉三個區。
2020年4月,潁東區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潁東區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東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5°00′,北緯32°54′。南依潁河與潁州區和潁上縣相望,北跨茨准新河與毫州市的利辛縣接壤,東臨烏江與潁上縣和利辛縣毗鄰,西與潁泉區的阜陽北站和伍明鎮為界。
潁東區地處黃淮海平原,地勢平坦。
潁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為900mm。
潁河、茨淮新河穿經而過,其支流密布全境,農田水網交錯,僅潛層地下水含量就達7351萬立方米,且水質良好。
潁東區盛產原煤、石油。截至2013年,已勘測煤炭儲量達15億噸,口孜煤礦即將投產,年出煤800—1000萬噸。
1996年1月1日,潁東區轄3個街道和9個鄉鎮。
河東 | 向陽 | 新華 | 插花 | 棗莊 | 老廟 | 口孜 |
袁寨 | 冉庄 | 正午 | 楊樓 | 王古同 |
2000年,潁東區轄3個街道、5個鎮、4個鄉。
2009年潁東區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
河東街道 | 新華街道 | 向陽街道 | 口孜鎮 |
插花鎮 | 袁寨鎮 | 棗莊鎮 | 老廟鎮 |
正午鎮 | 楊樓孜鎮 | 新烏江鎮 | 冉廟鄉 |
截至2020年11月,潁東區戶籍人口53.8187萬人。
截至2018年末,潁東區戶籍人口66.655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59人,其中,城鎮人口24.0764萬人,鄉村人口42.5795萬人;男性人口34.7315萬人,女性人口31.9244萬人。當年出生人口10336人,死亡人口6902人。
潁東區有漢族、回族、壯族,滿族、苗族、彝族、藏族、蒙古族、哈尼族等族。漢族分佈在潁東區各地。回族分佈在口孜、洄溜、行流、岔路口、韓寨、瓦房、清河等地。其他民族零星分散在茨河鋪、老廟、郭營、張灣、伍明等處。
2018年,潁東區實現生產總值173.71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4567億元,同比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79.9262億元,同比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73.3296億元,同比增長12.0%。三次產業結構比整為11.8:46.0:42.2。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26109元,比上年增加2619元。
2018年,潁東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1.2%。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1.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8.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7.2%。
2018年,潁東區財政收入完成21.8627億元,比上年增長29.1%。其中,中央收入8.7578億元,增長15.1%;地方收入12.4106億元,增長38.7%。地方收入中,稅收收入9.9712億元,增長33.8%;非稅收收入2.4394億元,增長65.7%。財政支出31.1820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1374億元,增長32.1%;教育支出8.7004億元,增長8.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0776億元,增長7.5%;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8482億元,增長5.5%;農林水事務支出3.4321億元,下降31.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1126億元,增長129.2%;住房保障支出2.0547億元,增長29.3%。
2018年,潁東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比上年增長10.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67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7元,增長10.1%。
2018年,潁東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7%,衣著價格上漲1.6%,居住價格上漲1.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9%。
2018年,潁東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1.279億元,比上年增長3.5%。
種植業
2018年,潁東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7417公頃,比上年增加397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9516公頃,比上年減少456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7901公頃,比上年增加853公頃。其中,油料、棉花種植面積分別為795公頃、375公頃,分別比上年增加167公頃、185公頃;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5003公頃,增加168公頃。全年糧食產量34.6萬噸,比上年減產3.4%。油料產量1871噸,增產31.2%。棉花產量315噸,增產156.1%。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2.3萬噸,增產4.3%。
畜牧業
2018年,潁東區肉類總產量53424噸,比上年增長5.2%。禽蛋產量11372噸,增長6.7%。
漁業
2018年,潁東區水產品產量5473噸,增長5.6%。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潁東區農業機械總動力54.35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2%。大中小型拖拉機8978台,比上年減少1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288台,比上年增加288台。聯合收穫機械2640台,比上年增加34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0909噸,比上年下降1.3%。農藥使用量246噸,下降2.4%。農村用電量1.4325億千瓦時,增長10.0%。
工業
2018年,潁東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4.5636億元,比上年增長8.5%;實現產值233.8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3%。規模以上工業中,25個行業有13個行業總產值保持增長。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2.1%,傢具製造業增長35.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34.1%,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33.9%,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0%,煙草製品業增長14.6%,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增長13.3%,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1.9%,醫藥製造業增長10.9%,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小麥粉、鮮、冷藏肉、捲煙、多色印刷品、塑料製品、商品混凝土、液晶電視機分別增長9.4%、2.2%、8.5%、29.1%、7.2%、85.1%、15.8%,飼料、速食麵、精甲醇、合成氨(無水氨)、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折純)、水泥別下降6.8%、38.5%、20.8%、13.1%、15.8%、22.4%。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52.0%,比上年提高48.6%。主營業務收入233.8199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實現利稅總額44.9347億元,增長29.0%,其中實現利潤總額15.291億元,增長57.1%。
建築業
2018年,潁東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1.9891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全區具有建築施工資質等級以上的獨立核算建築業企業9家,實現產值25.6320億元,比上年增長1.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為141.13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6.8%,本年竣工面積68.7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8%。
國內貿易
2018年,潁東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0.6933億元,比上年增長14.0%。按銷售地區分,城鎮零售額完成28.3879億元,增長13.6%;鄉村零售額完成12.3054億元,增長14.9%。全年實施區外項目145個,到位資金110億元。全年批發業銷售額85.992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零售業銷售額50.7918億元,比上年增長14.7%;住宿業營業額6226萬元,比上年增長28.3%;餐飲業營業額11.2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8.9%。
對外經濟
2018年,潁東區進出口總額1.30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出口總額9788萬美元,增長5.8%。
房地產業
2018年,潁東區房地產開發投資67.8553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商品房銷售面積128.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8.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99.8萬平方米,增長48.1%;商品房銷售額78.2637億元,比上年增長80.9%。其中住宅銷售額75.8092億元,增長101.1%。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潁東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6.8962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全區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17.1896億元,比上年增長17.4%。
鐵路
京九鐵路貫穿其中,年客流量400萬人次、日最大客流量3萬人次的京久鐵路阜陽客運站就在潁東區內,商阜、漯阜、青阜、阜淮鐵路在此與京九鐵路交匯,形成“米”字型框架,並與京滬、京廣、隴海三線接軌,形成八線引入,五路交匯的鐵路網。
公路
105國道在區內延伸,東連京滬高速、西接京珠高速的界阜蚌高速公路經潁東城區接入阜陽市,正在建設的阜陽-六安高速公路在潁東區境內佔地1918畝,長約20.644千米,並設有大型出入口。
區內有三條幹線公路,往東北、東南呈放射狀分佈,即S305省道阜蚌公路,縣道阜展路(阜陽-展溝)、阜謝路(在區內阜陽-八里段),另有幾條大致南北縱向縣道,基本呈網狀,其中省道長31.6千米,屬二級公路,縣道140.15千米,其中瀝青路面118.1千米,主要鄉道17條長約86.856千米,村道85條,長305千米;阜陽客運東站、潁東客運站分佈於城區。以潁東區面積為基數的公路網密度為78千米/百平方千米,以人口為基數的公路網密度為9.5千米/萬人。
水路
截至2010年,茨淮新河橫卧東西,潁河縱貫南北,並與泉河相互交匯,穿境入淮,通江達海。
航空
4C級阜陽民航機場可起落大中型客機,已開通合肥、北京、上海等航線。
2013年末潁東區城鎮非私營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249人,比2012年增加2708人。技術研究與開發支出848萬元,發明專利申請量102件,比2012年增加63件。
2018年,潁東區專利申請量1497件,比上年增加601件。其中,發明專利939件,實用新型專利482件,外觀設計76件。全年專利授權量418件,比上年增加241件。其中,發明專利30件,實用新型專利336件,外觀設計專利52件。
2013年末潁東區共有各類學校187所。其中:普通中學40所,小學147所。各類在校學生85471人,比2012年增長15.8%。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42289人,比2012年增長29.2%;小學在校學生41040人,比2012年增長5.2%。專任教師4886人,比2012年增長13.8%。其中:普通中學2391人,比2012年增長17.7%;小學2495人,增長10.3%。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初中入學率為100%。
截至2018年末,潁東區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所,專任教師382人,招生4099人,在校學生9958人,畢業生2427人;普通高中學校6所,專任教師778人,招生4097人,在校學生數11696人,畢業生3626人;初中學校26所,專任教師1669人,招生8114人,在校學生23024人,畢業生7083人;小學120所,專任教師2783人,招生9287人,在校學生49141人,畢業生6826人;幼兒園116所,在園兒童23625人。初中階段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
2013年底,潁東區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6520冊。全年舉辦文藝活動34次,戲曲節目創作3件,舉辦各類培訓班29期,電影放映1236場,書刊借閱3480冊。
截至2018年末,潁東區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2萬冊。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為100%。舉辦145場文藝演出,42次培訓活動,20次演講活動,16次展覽活動,電影放映1236場,文藝創作12件。
2013年底,潁東區共有衛生機構75個。其中,醫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3個,基層衛生院9個。衛生技術人員222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83人,註冊護士88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04423人,比2012年增加12455人。
截至2018年末,潁東區有各類衛生機構188個,其中,醫院10個,鄉鎮衛生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1個,村衛生室103個,診所41個。衛生機構床位3003張,衛生技術人員387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99人,註冊護士1549人。
體育事業
2018年,潁東區在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上,潁東區共獲得10.5塊金牌;在青少年亞洲U18女子七人制橄欖球錦標賽中,新烏江鎮的周新悅代表中國隊參加並奪冠。
口孜大蒜
口孜大蒜曾被阜陽市政府評為阜陽市二十大名牌農產品之一,生產基地輻射到周邊鄉鎮,每年種植面積均在兩萬畝以上。蒜頭個大、口感好,蒜薹莖粗、薹長、色鮮、質嫩、耐貯、味正、無病蟲害,均屬無公害產品。產品遠銷北京、天津、深圳等大城市,部分產品出口韓國等。
楊樓馬鈴薯
按無公害蔬菜生產要求以楊樓為中心的馬鈴薯種植面積每年都在萬畝以上,暫定名為“楊花牌”,特點是:個大、皮薄、光滑、口感好、產量高。主要銷往南京、上海、武漢等地。春季馬鈴薯一般畝產5000斤,產值2000元。
口孜曹庄無公害蔬菜
口孜鎮曹庄村蔬菜種植面積4000畝,蔬菜總產值600萬元,蔬菜人均純收入占曹庄村人均純收入的80%。蔬菜生產以反季節辣椒、番茄、茄子及夏季蘿蔔、豆角、黃瓜、大蔥為主,全部採用優良品種。2002年曹庄村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審定委員會認定。
插花姚塘大棚菜
插花姚塘村大力發展無公害大棚蔬菜生產,現已初具規模,年均種植大棚菜300餘畝,畝產量3500公斤,畝產值4000元,以番茄、黃瓜、辣椒、西葫蘆、大蔥為主。
優質強筋小麥
潁東區是國家小麥商品糧基地,常年小麥播種面積45萬畝左右,單產350公斤上下,總產約15萬噸。其中優質強筋小麥20萬畝,佔小麥播種面積的44%,其主要品種為鄭麥9023、豫麥68、皖麥38等。
優質高蛋白大豆
潁東是高蛋白優質大豆的生產基地,大豆年均生產面積20萬畝,總產2.7萬噸,其中高蛋白大豆約15萬畝,主要品種皖豆21、豫豆22、中黃13、豫豆25等。推廣種子包衣、免耕栽培等配套高產、保優與節本技術。優質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獲安徽省農業廳1998年農牧業科技進步三等獎。
優質脫毒紅芋
潁東區脫毒紅芋結薯早、膨大快、早熟、高產、品質優、效益好,年均面積已達8萬畝,占紅芋栽培面積的70%左右,單產一般在350公斤(鮮薯5折)左右。紅芋加工澱粉、粉絲佔30%,鮮食佔25%,加工曬乾及釀酒佔45%。主要品種有徐薯18、皖薯1號、北京553以及特色品種西農431、穿川紫等。2000年潁東區作為完成單位之一,獲農業部豐收計劃一等獎。
新華波爾山羊
新華辦事處自1999年推廣波爾山羊雜交改良技術以來先後由農民個體興辦了“三友波爾山羊繁育中心”和“嚴峰波爾山羊胚胎移植基地”,並建立了“新華辦綿羊湖家畜改良點”,開展波爾山羊鮮精輸配技術推廣,已經形成波雜羊生產基地。
樊記牛肉拉麵
樊記牛肉拉麵是阜陽市潁東區的風味小吃,拉麵館位於阜陽火車站以西800米的北京路綜合大市場內,拉麵工藝為祖傳秘方,拉麵選料講究,做工精細,技術新穎,引人入勝。8扣可拉成長1.5米3000多根的龍鬚面,膾之人口,湯料用傳統工藝燒制,輔20餘種材料。
阜陽插花牛肉湯
阜陽插花牛肉湯源於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以高姓熬制的較為有名。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純正,回味悠長;由於其風味獨特,在當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僅阜陽市內就有數十家正在經營。插花牛肉湯正在註冊登記,準備進行專營。
招君小吃
部位於阜陽青潁公園南大門西側,每天只在中午營業。小吃以炒菜為主,較有特色的有爆炒腰花、滷雞、鹵豬蹄、帶湯肉絲、紅燒革魚等。
枕頭饃:阜陽特產,又稱阜陽大饃。個頭很大,每個長約1市尺、寬約半市尺,重2——3斤,堪稱饃中之王。因形狀象枕頭,故形象的稱為“枕頭饃”。
穎東區文化古迹有北照寺、真武廟、七孔橋遺址、袁寨程文炳故居、棗莊程家海改程文炳故里、單壇孜三國徐庶母親墓、童古堆、風凰台、劉伶墓、望月樓、青邱城遺址、釣魚台、七十二眼轆轤井、上天梯、杜崗、陳古堆和清真寺等。
北照寺
北照寺位於阜陽市穎東區東約九公里處的袁寨鎮北照村,始建於東晉,興盛於明,歷代香火興旺,高僧輩出,故有“真山 真水 真龍地,古寺古剎古禪林”之稱,又名善觀寺;明太祖朱元璋出家、參軍、稱帝、托缽均寄籍於此;又是奉建和敕封的皇家寺院。
程文炳宅院
程文炳宅院位於潁東區袁寨鎮,是清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所建,始建於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20多年歷史,佔地面積6700平方米,磚木結構,三院進落,清題建築為兩層樓房,門窗雕幾何圖案,變化豐富。左右迴廊貫通前後院落。
杜康燒酒遺址
杜康燒酒遺址位於口孜鎮東北方向2千米處,今杜康行政村杜家崗。
白夏墓
白夏墓位於口孜鎮白屯村白屯。屬於明代。說明:墓葬原存封土高約3米,佔地約50平方米,墓前有石碑,題“白郡丞夏之墓”,該墓民國時期被黃泛覆於地下。
康橋古城孜遺址
康橋古城孜遺址位於口孜鎮康橋行政村古城孜自然村東側。當地群眾稱此處為西古城(潁上縣江口鎮北有古城,習慣稱其為東古城)。
白夏(1543-?),明潁州人,任汾州知州,著《道南屯》、《步城小詠》,舊志有傳。
程文炳(1833-1910),謚號壯勤今,清末阜陽縣(今潁東區棗莊鎮)人。
程恩普(1882-1943)清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第六子。20歲入安徽武備陸軍學堂學習,光緒三十一年(1905)東渡日本,入同文書院,結識孫中山,參加同盟會。
呂西園(1899—1931年)別名呂文淵,插花集人,呂浩汝胞兄,畢業於安徽省第三師範學校。民國15年(1926)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小學教員,校長,參與領導了“四九”起義,起義失敗,他到鳳台,田家庵一帶進行革命活動,民國20年,他去金家寨蘇區工作,在反“圍剿”戰鬥中犧牲,時年32歲。
潘善齋(1877—1951年)新華區潘寨人,民國三十三年,解甲歸里,被任為導准委員會主任,蒞任后,常冒雨監督修提,1951年病逝。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3月19日,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號。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