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性局部痛綜合征
複雜性局部痛綜合征
正常人群發生複雜性局部痛綜合征(CRPS)極小;創傷后發生複雜性局部痛綜合征(CRPS)的患者,各家報道不一,一般在4%~8%。神經損傷后較其他組織損傷更易發生燒灼痛(CRPSⅡ型),發病率為1%~15%,這依神經損傷程度而定;有觀察顯示,神經損傷患者中有20%出現短暫的燒灼痛癥狀,12 天后仍有2%癥狀持續;另有報道顯示,有臂叢、正中、尺、坐骨及脛神經損傷者,8.2%的患者有持久的Ⅱ型癥狀。
在分佈上,成年人趨向於上肢,而Ⅱ型病變2/3 位於上肢;兒童患者出現複雜性局部痛綜合征(CRPS)幾率較低;年齡上以40~60 歲之間居多;男女發病率一般認為女性居多,這可能與心理狀態有關。
複雜性局部痛綜合征(CRPS)包含了兩類典型的交感神經性疼痛疾病,即反射性交感神經萎縮症和灼性神經痛,即CRPSⅠ型和CRPSⅡ型。
Ⅱ型尤指燒灼痛,此類型特指交感依賴性持續痛(SMP),應與交感非依賴性持續痛,即獨立痛(SIP)相區別。因為後者是神經損傷本身的疼痛,不屬於複雜性局部痛綜合征(CRPS)範疇。
2.營養障礙:在損傷部位及其周圍組織,往往伴隨有血管運動神經功能的障礙,出現浮腫。有時儘管浮腫並不明顯,但常常主訴有腫脹感。皮膚開始發汗,多表現為濕潤、潮紅。皮膚溫度可高可低不定,後期皮溫呈下降趨勢,表現為缺血性變化。隨著疾病的進行性發展,毛髮、指甲的生長速度由加快轉為減慢,並逐漸出現皮膚菲薄、指甲捲曲失去光澤。
3.運動功能:早期即可出現握力下降和精巧運動功能降低。由於運動範圍的減小,肌肉廢用性萎縮而致關節變得僵硬。患者常在病程6個月以後,因皮下組織萎縮,皮膚變薄光亮,受影響的皮膚出汗增加或減少。若肌筋膜肥厚,還可導致關節攣縮、骨質疏鬆。X線檢查可有骨質疏鬆表現。
①有較久的或近期損傷史、疾病史。
②持續性燒灼樣疼痛,有神經源性疼痛表現。
④診斷性交感神經阻滯試驗多為陽性。
複雜性局部痛綜合征(CRPS)治療一旦被診斷,應儘可能地及早尋求減輕疼痛的方法,同時積極開展康復治療。
3.藥物治療:
4.神經阻滯治療:以交感神經阻滯為主。常用的神經阻滯有:SGB、胸交感神經阻滯、腰交感神經阻滯、靜脈內局部神經阻滯、硬膜外阻滯、蛛網膜下腔阻滯。臨床上所行的交感神經阻滯,主要通過阻斷其介導的疼痛,擴張其支配區域的血管等來發揮作用。
5.當局麻藥阻滯后,疼痛癥狀未見改善或只是臨時改善時,要考慮使用神經破壞性藥物,進行神經毀損術或交感神經切除術。
6.以上治療無效時,可考慮鎮痛起搏器或蛛網膜下腔鎮痛泵植入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