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僧
李寄僧
李寄僧(1910年~1995年),自號若耶溪翁。紹興人。早年與李可染、艾青等人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為潘天壽、李苦禪的首屆學員。1933年畢業赴北京美專任教,其間隨齊白石學畫。1939年與孫福熙等人創辦“紹興孑民美育院”,並任院長。當時在香港定居的蔡元培先生得悉后十分欣喜,隨即寫了《紹興孑民美育院銘》。1941年任教育部江西國教實驗區研究員。1946年被蔣介石聘任於浙江武嶺學校執教,曾受託對蔣孝文、蔣孝章進行美術指導。解放後任上海高行中學教師。他早年作品舒展大氣,齊白石曾評價:“寄僧君年少人也,畫筆老成,可喜……”。
李寄僧在創作
寄僧作品
藝術家都有自已的個性,李寄僧也不例外,他在創作時不喜歡有人打擾,甚至不喜歡孩子們在邊上,以免影響他情緒。創作前,他都要構思好腹稿,然後展開宣紙,先用手在紙上比劃,留有淡淡的印痕,然後開始揮毫潑墨。初稿完成後,便掛在牆上,讓別人議論,有什麼不足之處,便默默記下,以便在日後創作中吸取;如細節上需要完善的地方,他會反覆捉摸,然後修正。遇到自已滿意的作品,他會拿出二胡,擺上功架,拉上幾段喜歡的曲子,如“步步高”和“春江花月夜”等,通過抑、揚、頓、挫,盡情享受作品完稿后的喜悅。這把二胡已伴隨李寄僧幾十年,早年在杭州藝專求學時,他就喜歡彈唱,常用三弦與李可染的京胡合奏自樂。他們認為,藝術之間是可以觸類旁通的,它不僅能激發美術創作的靈感,還且還能提升美術創作的水平。李寄僧創作時,喜歡一氣呵成,常常忘記吃飯時間,並且絲毫沒有厭倦的跡象。家裡人怕影響他身體,催他休息,他不僅不聽勸阻,反而會發脾氣,這可能就是藝術家的秉性吧。
李寄僧作品
解放初,李寄僧的花鳥畫曾被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海內外。他先後參加過上海《藝風》雜誌社舉辦的南洋畫展、民盟中央全國書畫作品展、全國美術作品展等。《太白醉酒》曾被魯迅筆下的紹興咸亨酒店收展。晚年,他的生平被選入《紹興名人辭典》。1991年紹興拍攝的《書韻畫魂》專題片專門對他進行了介紹。他編寫的一系列回憶錄常在紹興日報刊出。《回憶國立杭州藝專》、《回顧母校初創時期》分別初浙江美術學院主編的《藝術搖籃》和《中國畫六十五周年》收錄。1995年3月26日李寄僧去世時,紹興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紹興美術家協會、紹興書畫院唁電中寫到:“先生品德高潔,大作將永為世人珍重”。
李寄僧作品
李寄僧的《梅花圖》局部
李寄僧創作過一幅《山陰道上》,它寄託了作者一種特殊的情感。山陰道是浙江紹興城西南偏門郊外,與東跨湖橋相接,是通向諸暨楓橋的一條官道。那一帶山清水秀、地靈人傑。在明代“公安派”文壇領袖袁宏道眼中,山陰道與杭州西湖俱屬清奇,但若論馳名先後,則前者遠比西湖更早。李寄僧從小生長在那裡,對那裡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山陰道上》便是李寄僧對故鄉思情的寫照。畫面中山水相依、農舍朦朧、老松盤古、烏蓬悠悠,構建了紹興樸實的鄉情及悠閑的自然美景。
李寄僧作品
李寄僧作品
李寄僧作品
李寄僧作品
寄僧作品
李寄僧作品
李寄僧作品
李寄僧作品
李寄僧作品
李寄僧與孫福熙有過一段難忘的辦學經歷,由此使他們產生了深厚的友情。孫福熙是現代散文家、美術家,也是魯迅的學生,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當年由蔡元培介紹,赴法國工讀,先在里昂中法大學任秘書,后入法國國立里昂美術專科學校學習,開始寫作散文。1925年回國,在魯迅幫助下,散文集《山野掇拾》由開明書店出版。1928年,孫福熙到杭州任國立西湖藝術學院教授,李寄僧正好是藝術院的學生,與孫福熙都是紹興人,他倆的友情基礎就是從那時起建立的。李寄僧畢業數年後,一個偶然的話題,催生了他倆在故鄉創辦美育院的念頭。1939年,正值風雨飄搖的年代,中國大地內憂外患,日本入侵的硝煙迅速瀰漫,杭州已經淪陷。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為了避開侵略者的踐踏,已舉遷內地。孫福熙與李寄僧閑聊中認為,在紹興創辦一所美育院很有必要,它可發揮三方面作用:一可作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部分學生的臨時“避難所”;二能為因動亂而找不到方向的青年人提供專業學習美術的機會;三能弘揚蔡元培先生的“美育”宗旨。由此,他們分別聯絡了酈荔臣、周維達、姚守誠等畫家。經過選址、報審等一系列努力,紹興有史以來的第一所美術學院終於創立了。蔡元培知道后非常高興,當晚就寫了 《紹興孑民美育院銘》:“美術之作,肇自初民。積漸進步,溫故知新。醇化職業,陶養精神。天才好學,成己達人”。有了這次辦學經歷,更加深了這對師生的情緣。解放后,正面臨失業李寄僧在孫福熙的幫助下,順利就職於高行中學,這讓李寄僧非常感激。
李寄僧從事美術教育自三十年代初的北平藝專開始,直到晚年耕耘於紹興老年大學,從教近60年,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其桃李滿天下。1995年3月26日,李寄僧去世時,紹興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紹興美術家協會、紹興書畫院唁電寫到:“先生品德高潔,大作將永為世人珍重”。紹興老年大學學生,原浙江農業廳副廳長楊俊達先生輓詞中說:“(寄僧)畢生從教,擅長書畫詩詞,聲聞畫壇,名揚遐邇,北國南歸,滬上仙逝,痛惜先生遽歸去。(寄僧)為人剛直,處世淡泊名利,寧靜默耕,博大無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高尚令人欽”。學生的這六十六個字,可謂對他從教事業的真實寫照。
趙之祺(1924.2—1977.1)。年青時曾入紹興孑民美育院學畫,後來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他主持或參與舞台美術設計的劇目達四十多個,曾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舞台美術設計獎,多幅作品在上海國際舞美藝術節上展出。發表有《戲曲服裝設計》、《戲曲現代劇服裝設計》等多篇著作。事業成功后,趙之祺始終沒忘記紹興孑民美學院李寄僧對他的啟蒙,並一直與李寄僧保持聯繫。他要感謝孑民美育院,讓他終身定格在美術事業上。當然,他也不忘孫福熙的“引路”之恩(是孫福熙引導他進入紹興孑民美育院學習),由此,他將名字改為了“幸熙”。
婁世棠,一九二六年十月出生,浙江新昌人。他原在寧海中學就學,初三時因日寇流竄那裡,故轉入武嶺學校續學,李寄僧與他的師生關係雖不長,但彼此印象很深。婁世棠的美術基礎很紮實,就知慾望很高,李寄僧指導時他特別用心。1947年,婁世棠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獲得了獎學金。此後,他仍一直與李寄僧保持聯繫,不忘師育之恩。他擅長連環畫、中國畫和水彩畫。1952年畢業後到中國幻燈公司北京幻燈製片廠從事幻燈、連環畫編創工作,北京文化藝術總公司編審。作品有連環畫《趙百萬》、《小豆兒》(獲青年美展三等獎)、《毛主席視察南泥 灣》等;水彩畫《歸牧》、《燕山深處》、《秋林》、《風雨欲來》;中國畫《故園景色》、《雪》等。出版有《婁世棠畫選》、《鉛筆畫》 和連環畫冊等。參加編輯畫冊有《中國高等美術院校人體習作選》、《世界人體繪畫選》、《世界人體雕塑選》等。
1、王青生,六十年代初就讀於高行中學,是當時學生中的美術愛好者,畢業后一直從事航天機械製圖工作。1965年9月20日美軍一架F-104C入侵海南島,海航空兵大隊長高翔駕殲-6迎擊,把F-104C打得當場炸碎。當時中國的航空技術還很落後,要把被炸得粉碎的飛機解剖圖畫出來,談何容易,但王青生在重重困難下,為中國人爭氣,繪出了飛機解剖圖。他是新中國成立后繪製美國飛機解剖圖的第一人。此圖被刊登在〈航空雜誌〉上。王青生繪製飛機解剖圖成功后,當即寫信將這一喜訊告知李寄僧。他在信中寫到:“飲水思源,我的成功得益於您的繪畫透視知識,我要感謝您……”。王青生同時將〈雜誌〉寄給李寄僧,以作留念。
2、曹舒天,上海浦東人,他就讀高行中學時,李寄僧對他十分器重,在傳授畫藝時,寄予很高的期望,“文革”末期,高考制度還沒有恢復,李寄僧為了讓高校破格錄用這個美術人材,冒著酷暑到上海戲劇學院找老同學,這事雖沒成功,但體現了李寄僧對學生的一番苦心。幾十年後,曹舒天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浦東新區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上海東方畫院畫師,江蘇省國畫畫院特聘畫家。他擅長中國畫,樂寫江南水鄉,作品在全國重大展事中多有入選或獲獎。《井岡憶舊》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並收藏;《已涼天氣未寒時》獲上海書畫出版社全國以詩征畫二等獎;《柯橋小景》獲國際首屆楓葉獎佳作獎並被收藏;《悠悠水鄉情》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藍花布系列作品入選2001年上海美術大展。2002年、2003年全國中國畫展覽。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同里—保護世界遺產國際中國畫作品展。第一屆、第二屆“菜鄉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太湖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長江頌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第二屆紅船頌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紀念葉淺予百年誕辰中國畫提名展。全國首屆草原情中國畫作品提名展。紀念黃道周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2001年10月,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辦《曹舒天江南水鄉中國畫展》。2004年4月出版《曹舒天江南老屋中國畫集》。被評選為“2008中國藝術年度人物”。上海電視台教育頻道二次專門介紹曹舒天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