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蘭州大學二級學院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 LZU)是蘭州大學二級學院。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始建於1959年,當時為衛生系,是西北五省最早建立起來的公共衛生學專業。2001年更名為公共衛生學系,2002年6月更名為公共衛生學院。2004年11月隨著蘭州醫學院併入蘭州大學,2005年1月組建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截至2020年10月,學院有2個本科專業,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專業學位碩士點1個;有專任教師61人,在讀本科生390人,在讀研究生229人。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始建於1959年,當時為衛生系,是西北五省最早建立起來的公共衛生學專業。衛生部為了加強衛生系師資力量,於1960年和1961年先後由哈爾濱醫科大學衛生系和北京醫師進修學院抽調16名教師充實師資隊伍,並於1959年開始招收衛生專業本科生50人。后因三年困難時期,遵照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和“高教60條”,進行了院系調整,1962年撤消了衛生系,所招學生全部併入醫療系學習。1984年根據甘肅省衛生防疫工作的需要,經上級批准恢復公共衛生系建制。1989年根據國家專業名稱的調整,易名為預防醫學系。在2001年更名為公共衛生學系,2002年6月更名為公共衛生學院,學院更名之際,特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教授擔任名譽院長和兼職教授。2004年11月隨著蘭州醫學院併入蘭州大學,2005年1月組建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該院下設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研究所、衛生毒理學研究所、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研究所、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研究所、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研究所、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所。
現有教職工4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3人。該院教師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甘肅省“333人才工程”一、二層人選等。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6人。另外,我們還與省、市和區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和婦幼保健站協作建立了生產實習基地,並聘請該單位主任或副主任醫師擔任該院兼職教授或副教授。
截至2020年10月,學院有甘肅省特色專業1個,甘肅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共有精品課程7門,其中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1門,甘肅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5門,甘肅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
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生殖保健
甘肅省特色專業:預防醫學
甘肅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大學生的性與“艾”
甘肅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中心
截至2020年10月,學院有下設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研究所、衛生毒理學研究所、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研究所、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研究所、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研究所、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6個研究所,有甘肅省重點實驗室1個,甘肅省工程實驗室1個。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循證醫學與臨床轉化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工程實驗室:甘肅省智慧醫療工程實驗室
其他科研機構:蘭州大學循證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指南實施與轉化中心、蘭州大學職業衛生檢測評價研究中心、蘭州大學腫瘤防治研究中心、蘭州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等。
2017年項目(縱向) | ||
年度 | 項目 | 經費來源 |
---|---|---|
2017 | 西部典型地區PM2.5對2型糖尿病發病影響及機制的前瞻性隊列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金青年項目 |
2017 | 幼兒膳食平衡指數的建立與應用 | 甘肅省科技廳 |
2017 | 金昌市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2018) | 中國醫學科學院 |
2017 | 公共衛生均等化項目白皮書 | 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2017 | 2017年甘肅省市州級衛生總費用核算研究 | 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2017 | 支出法衛生費用核算方法研究 |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 |
2017 | 2017年甘肅省衛生總費用研究 | 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2017 | 公共衛生服務滿意度調查項目 | 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2017 | 西北地區重要傳染病預警預測研究 |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2017 | 基於神經網路的嬰幼兒腹瀉求醫狀態生存分析方法研究 | 蘭州市科學技術局 |
2017 | 薑黃素對化學性肝損傷的治療作用研究 | 蘭州市城關區科學技術局 |
2017 | 蘭州市典型傳染病與氣象因素的關係及其預測模型的研究 | 嘉峪關市科學技術局 |
2017 | 血液透析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傳播風險及干預模式研究 | 蘭州市城關區科學技術局 |
2017 | 原花青素對抗腫瘤藥物順鉑染毒大鼠睾丸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 | 蘭州市科學技術局 |
該院從1985年開始招收環境衛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86年招收勞動衛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經過多年的努力,該院分別於1993年、1995年和2003年先後獲得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衛生毒理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3個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一級學科點,進一步加強了研究生培養工作。
2003年甘肅省教育廳將該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二級學科列為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學科。
自1984年恢復公共衛生學系建制后,當年即開始招收衛生專業五年制本科生,同時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為了適應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2001年起招收了婦幼衛生專業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
為了適應我省各級衛生防疫工作的需要,學院向多學科、多層次發展。從1985年起連續招收了2屆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大專生; 1998年起招收了婦幼衛生專業大專生;2000年起招收了婦幼衛生專業高職生。
自1993年起招收了衛生檢驗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應用型專業大專生;2002年起招收了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應用型專業專升本學生。此外,該院還受衛生部的委託,於1998年起招收了成人鼠疫防治專科生,學員來自全國10個省(自治區)鼠防戰線的醫務工作者;受甘肅省衛生廳委託甘肅省全科醫學培訓中心於2004年起招收全科醫師學員。
博學、實踐、求是、創新
博學:“博”,大通也。(《說文》)即寬廣、廣博之謂。
實踐:實行;履行。指人們改造社會和自然的有意識的活動。
求是:“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說文》)引申為真諦、規律、本質。“求是”即指探究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運動(活動)的奧秘、規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
創新:創造新的,革新。意為與時俱進,追求新高,義出《禮記·大學》,引湯《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南史·后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據《春秋》,仲子,非,魯惠公元嫡,尚得考別宮。今貴妃蓋天地之崇班,理應創新。
絲帶狀漢字“公”、“衛”,三維立體的字母“L”、“Z”,讓人一目了然地知道這代表著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抽象形的“手拉手”形,寓意著公衛人齊心協力、全心全意為公眾健康服務的主旨,以及中英文的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數字1959。
院徽整體像用毛筆畫了簡單的兩筆,勾勒出一個重疊象形文字“公”和“衛”和英文字母“LZ”以及“手手相扣”形,整體看著簡潔、明了、大氣。再加上以背景地球為依託,整個向人們展示了我們公衛學院發展的廣闊空間和對外開放、合作交流的景象。
兩條絲帶組成的“公衛”字交相輝映,相輔相成,翱翔於地球上空,預示著公共衛生學院社會作用遍及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也暗合著公衛人“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大氣”的大衛生觀。院徽中心採用發光效果,寓意希望之光。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胡萬軍 |
黨委副書記 | 王芬宇 |
院長 | 劉興榮 |
副院長 | 王俊玲、胡曉斌、李宏 |
職務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備註 |
---|---|---|---|
職務 | 姓名 | 任職時間 | |
系主任 | 王營通 | 1984.09--1989.06 | |
系主任 | 袁寶珊 | 1989.06--1991.08 | |
系主任 | 易秉根 | 1991.09--1994.08 | |
系主任 | 朱玉真 | 1994.09--2001.06 | |
院長 | 王玉 | 2001.06--2011.04 | |
院長 | 劉興榮 | 2011.04---- | |
黨總支書記 | 蔣相海 | 1984.09--1993.10 | |
黨總支副書記 | 王效琪 | 1994.09--2001.06 | 主持工作 |
黨委書記 | 王希榮 | 2001.06--2006.06 | |
黨委書記 | 胡萬軍 | 2006.06--2014.04 | |
黨委書記 | 白天 | 2014.04--2020.09 |
近年來,公共衛生學院教師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幾十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中青年科學基金,甘肅省省長專項基金,達能基金,其它科研項目等。科研課題獲省部級獎多項,廳局級獎多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多部。在SCI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在國內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幾百篇。
經過多年的努力,該院在科研工作中已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優勢研究方向,如大氣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丙烯腈的毒性及其對健康的影響研究、少數民族兒童營養研究、慢性病流行病學研究、鎳的毒性及其對健康的影響研究等。
公共衛生學院現有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室、細胞毒理學實驗室、衛生細菌學實驗室、衛生化學實驗室、營養分析實驗室和空氣化學實驗室等多個現代化的實驗室,擁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極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超速離心機、CO2孵箱、肺功能測量儀、Olympas顯微鏡和動式動物染毒櫃等先進實驗儀器設備。建有計算機室,擁有電腦近百台。另外還與蘭州市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合作,建立了公共衛生實驗室,以提高該院的教學、科研和研究生培養水平。
該院多年來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1999年以來有10人赴義大利、英國、荷蘭、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和香港地區學習、短期進修或考察,有10餘人次參加了國際會議,另外,兩次邀請馬來西亞專家Nordin教授(現為該院聘請的兼職教授)來該院進行學術交流並指導和開展科研工作,為該院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另外,該院教師還參加了《現代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健康學》、《衛生學(1-3版)》、《衛生毒理學》、《社會醫學概論》、《青春期健康教育》等教育部規劃教材(研究生)和《食品衛生標準培訓教材》、《衛生學大辭典》等的編寫工作。
20年來,公共衛生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教學、科研為主導,在幾代專家教授的辛勤耕耘下,在學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廣大教職員工在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孜孜以求,頑強拼搏,使學院不斷成長壯大,從最初單一的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發展到現有的預防醫學專業本科、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婦幼衛生專業本科、婦幼衛生專業專科、衛生部鼠疫防治專業專科以及衛生毒理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等五個專業三個層次,現已成為甘肅省公共衛生專業教育和科研的中心。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省級重點學科
一、學科簡介
蘭州大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屬於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領域中的二級學科。2002年批准為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學科並於2005年通過複審。目前,勞動衛生和環境衛生已形成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其範圍涉及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研究對象涉及職業人群和生活人群,研究內容涉及個體和群體與環境的關係以及消除有害環境影響、促進健康、達到人類、社會和自然統一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本學科依託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研究所、環境醫學研究室、環境評價室、公共衛生學實驗室、毒理學實驗室和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室開展了大量工作。近幾年來在甘肅省教育廳、蘭州大學及公共衛生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社會及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二、學術團隊簡介
學科學術隊伍中有教授6人(均在50歲以下),副教授12人,講師15人。其中獲得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19人,在讀博士7人,在讀碩士1人。年齡46-55歲8人,36-45歲10人,35歲以下15人。國家一級學術團體理事以上人數4人;省部級一級學科學術團體常務理事3人;國家學術刊物的編委5人;省部級專家6人;省級學術帶頭人4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2人。
三、研究方向及專業特色
本學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結合西部特色,做西部文章,以環境與健康為重點,形成了四個特色研究方向:
1.婦女職業保健與生殖健康
學科圍繞生殖健康進行了多層次、多水平的深入研究,開展了多項科研工作。近年來主要開展如下工作:職業人群中女性職工生殖健康現狀及相關危險因素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探討;環境污染對人群生殖健康的危害及各種不良妊娠結局現狀的監測及相關評價指標體系開發;重要環境污染物導致生殖系統損傷的機制研究及其有效預防、監測、診斷方法以及環境與生殖健康關係研究新方法、新技術的探索等。
2.職業中毒與工業毒理
本研究方向立足甘肅地域特色,積極開展職業有害因素防治與工業毒理研究。先後對丙烯腈、金屬鎳等毒性進行了系列研究並主持完成多項科研課題。其中丙烯腈毒理學相關研究一直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鎳毒理學相關研究經國內專家評議一致認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我國鎳毒理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鎳危害防治提供了毒理學依據。
3.環境污染的健康危害及控制
本方向主要立足於以下科研工作:空氣污染致呼吸系統疾病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病理學特徵和生物標誌物的研究;環境污染對健康損害的危險性評價方法和指標的探討;水體中有機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頻率及其安全衛生評價;生活污水和糞便污染造成湖泊、水庫污染及其對健康影響和控制技術研究;各種飲用水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機理及相關檢測方法的優化;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對地下水源的污染及控制技術等進行研究。
4. 環境流行病學
本學科追蹤和立足於國際國內發育毒理學、發育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新進展,將全胚胎培養等研究方法與分子流行病學相結合,探討主要環境因素所致胚胎髮育損傷和基因突變在人群中的分佈、基因突變的相對危險度以及不同人群中基因突變分佈的差別,以早期診斷、預防和治療,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在白亞娜教授的帶領下,本研究方向在國內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四、教 學
近五年共招收碩士研究生157名,授予碩士學位人數107人(含同等學力),目前有在讀碩士生108人。各研究所根據條件,組織本所教師、導師或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學術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