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時雨

晉察冀抗日革命根據地有代表性英雄人物

於時雨1910--1942,早年參加東北軍,1937年通過邸清哲結識呂正操,沙克等愛國人士,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饒陽縣戰地委員會委員領導人、教育科長、為饒陽縣抗前教育做出巨大貢獻,1940冀中區黨委任命於時雨抗日民主交河縣長兼游擊大隊長,參加了百團大戰,領導交河人民反掃蕩,及蠶食鬥爭,取得重大勝利,擴大鞏固抗日革命根據地,受到冀中黨委,軍區領導表彰,配合回民支隊馬本齋部、第八軍分區主力23團,34團等部沉重的打擊日軍,使日軍聞風喪膽,1942年春,地委委員秘書長,1942年五一大掃蕩中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2歲。

人物簡介


於時雨,原名於長海,於金波,于振河,字條塵,號慰農,晉察冀抗日革命根據地比較有代表性英雄人物,1910年生於遼東省海龍縣(今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1936年參加革命,1942年犧牲。《晉察冀抗日大事記》、大型歷史文獻片優酷《烽火記憶》、《千古英烈》《輝南革命英烈》《河北英烈》《泊頭印記》《為了今天》《河北黨史》、《黨史博採》,《通化市黨史》,分別記載於時雨的光輝事迹,烈士的忠骨如今安葬在巍巍長白山腳下,吉林省輝南縣烈士陵園。
於時雨烈士生於一九一零年,一九二六年參加東北軍,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流亡饒陽縣北官莊小學任教。這期間,積極向學生進行抗日雪恥教育,並開辦成人夜校宣傳抗日思想。1937年10月,參加中共饒陽縣委組織的抗戰教育工作,動員數以百計的青年學生投身抗日鬥爭。同時上書國民政府進行教育改革,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10月,被任命為饒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科長。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舉辦多期教員訓練班,

人物事迹


冀中官兵阻擊日軍
冀中官兵阻擊日軍
為全縣抗戰教育培養了大批骨幹。這些人當中多數人成為我黨我軍各級優秀指揮員和領導者,同時,大膽打破舊的體制,組織改革學校教育,並在各村普遍舉辦男女識字班、民兵文化班,大力提高群眾文化水平。1939年春,敵人進佔饒陽,他又總結群眾的經驗,創造了分散教學、夜聚明散等適應對敵鬥爭的教學方式,堅持敵後抗戰教育,為發展饒陽縣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1940年秋,調任交河縣(今河北省泊頭市)縣長兼縣游擊大隊隊長。到任后,立即帶隊前往日偽勢力猖獗的白洋橋一帶工作,迅速打開局面,推動了全縣抗日鬥爭的發展。不久,他的活動引起敵人注意,四處懸賞捉拿。他不畏艱險,有時隨部隊行動,更多的時候則輕裝簡從,走遍全縣各個地方,甚至到敵據點附近活動。在殘酷的對敵鬥爭中,依然熱心興辦教育事業,發展許多抗日小學,開辦訓練班培養師資。1941年4月10日,冀中號稱常勝軍快速反應部隊在川次一郎帶領下氣勢洶洶來到白面河一帶,八路軍於時雨姚國民率領23團,縣大隊,游擊隊配合戰鬥,將其全部乾淨消滅,從此不可一世號稱常勝軍在冀中消聲滅跡,此役受到冀中軍區黨委表彰,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給予於時雨姚國民高度評價。1941年6月,參與指揮縣大隊和各區小隊機動作戰,並帶領縣、區政府人員機動穿插,粉碎敵人多次大規模“掃蕩”,擴展了抗日游擊根據地。1941年冬,被調往專區工作。任地委委員第九專署秘書長,次年5月,在饒陽縣四區一帶堅持鬥爭時,適逢敵人進行“鐵壁合圍”式的大“掃蕩”。1942年6月17日,被敵人圍困在北善村的一個地窖中,接連擊傷幾名企圖下窖捉人的偽軍,子彈打盡后寧死不屈,用身邊的一把鐮刀自刎。後來,敵人竟殘暴地將其頭顱割下“示眾”,他的光輝事迹分別刊登在河北烈士傳,吉林省烈士傳,通化市黨史人物傳,衡水市黨史,滄州市黨史,泊頭市為了今天,饒陽縣千古英烈,輝南縣英烈傳,泊頭市大型歷史文獻片烽火記憶‘1937--1945’,黨史出版社晉察冀根據地抗戰大事記,巍巍長白山腳下輝南縣烈士陵園埋藏烈士的忠魂,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名族英雄於時雨烈士永垂不朽。

人物生平


背景離鄉尋求真理

於時雨,字滌塵,號慰農,原名於長海,由於革命鬥爭需要分別化名,於金波,于振河,1910年出生遼東省海龍縣朝陽鎮今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一個手工業者家庭,父母以紡麻繩為生,青少年時期就讀於朝陽鎮國民小學和毓麟中學,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十分優異,經常閱讀愛國主義詩篇和進步書刊,文天祥,戚繼光岳飛的英雄故事深深注入他的腦海之中,他時時尋求機會為國家做一點事情,剛剛中學畢業的於時雨,愛國熱血周身沸騰,懷揣愛國救民美好願望,經常和進步學生走上街頭宣傳抗日救國思想,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自己的誓言,發奮學文化,立志振中華,炎黃子孫責,國強方興家。 1926年通過北京衛戍區司令鮑毓麟將軍介紹參加張學良將軍領導的東北軍,在東北軍任職,投筆從戎的於時雨不久便顯示出卓越聰明才智,以及他親屬關係,上司非常賞識,予以重用,可是當時東北軍軍閥作風十分嚴重,官兵不平等,軍紀鬆散,他深深知道這樣的舊軍隊不能擔當抗日救國大任,更不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特別“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整個東北戰爭,昔日美麗富饒的長白山腳下,山水秀麗的輝發河畔家園,三角龍灣猶如一顆璀璨珍珠鑽石鑲嵌他的家鄉,如今炮火硝煙打破往日的寧靜的天空,槍聲震醒了沉睡的國人,目睹一幕幕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的悲慘景象,祖國大好河山淪這樣為敵手,令他肝膽玉碎,於時雨率部紛紛請戰,但是在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壓制下,東北軍節節敗退,胸懷大志的於時雨見此情景便毅然做出人生重大選擇,謝絕鮑毓麟將軍的挽留,辭去東北軍職務,於1932年接到同窗好友趙瑞軒邀請隻身來到河北,尋求抗日救國之路,為了便於隱蔽先以教師身份做掩護,孜孜不倦在教育界刻苦耕耘,等待有一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國家,他教的學生功課成績特別優異,在全縣名列前茅,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饒陽縣的抗前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他教的學生各個十分優秀,教學之餘經常為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歷史英雄故事,講述日本侵略者在我東北領土的殘暴行徑,及百姓在關東軍鐵蹄下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同時創作《夢見媽媽》《身窩累累》詩詞和包含抗戰思想歌曲,潛移默化引導啟發學生抗日意識,1935年冬,中共饒陽縣委早期領導人之一王春輝發起組織兒童新聲社,於時雨踴躍參加並擔任主編,撰寫發刊詞,社刊發行全縣意義深遠,期間他經常作詩勉勵學生勤奮學習,他贈給趙秀生的詩詞寫道,“君家不是富翁家,全靠令尊理桑麻,有限讀書良機少,勸君莫負好年華”,給趙相存寫的,命苦如君家世無,嘆君自幼為哀孤。方知嘗得讀書味,熟料來年又學徒。可見於時雨同志對貧困學生的同情和殷切希望,耿佩倫等多數學生都在抗戰期間參加抗日革命隊伍,在於時雨良好熏陶和嘔心瀝血栽培下,多學生解放后成為共和國高級領導幹部及部隊指揮員,其中26軍副政委李沛璋,北海艦隊安防部長耿佩倫,中央黨校副部級王子恆,新疆建設兵團副司令王振東等等,湧現出一大批省軍級以上領導幹部,於時雨為饒陽縣戰前教育做出巨大貢獻。

澆灌桃李輸送人才

1936年抗日烽火燒到華北,冀中等地紛紛建黨建軍,呂正操奔走冀中各地傳播革命火種和發展抗日武裝力量,經常與地方邸清哲,趙通三等同志開會研究建黨方案,這期間於時雨通過邸清哲結識呂正操,孟慶山,趙通三,沙克等愛國人士,並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八路軍,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對我華北地去及整個中國虎視眈眈,蠢蠢欲動,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假抗日真反共的形式下,簽下喪權辱國"何梅協定“,出賣華北,東北告急,華北告急,中國告急,於時雨同志面對時局義憤填膺,奮筆疾書,寫下犀利詩句;中正不中正,生來心不忠,甘心親日本,拱手獻遼東,怒斥以蔣介石為首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東北淪陷后,30萬東北將士被蔣介石調到西北剿共,可是他們不想與中國共產黨摩擦,時刻盼望打回老家,收復國土,同是天涯淪落人,於時雨利用手中的武器,撰寫兩千餘字長詩“流亡嘆”署名趙國棟,西安事變期間刊登西安國民日報上,為東北將士復仇的烈火添薪加柴,這首詩‘慷慨激昂’揭露和控訴日本侵略者侵佔東三省的法西斯暴行,直面描述淪陷區人民流離失所的悲慘生活,號召全國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吹響中國人民對侵略者奮戰到底號角,收復失地,振興我中華,投身到偉大的抗日救國鬥爭之中,詩中措詞嚴謹犀利,慷慨激昂,對激發東北軍和西北人民走上抗日道路起到重要影響和積極作用,這期間他撰寫大量自勉詩篇,雄雞報曉五更寒,山河破碎豈能眠,人生自古誰無死,願獻微身保江山。不殺倭寇恨不消,快拖青衫換戰袍,家庭一切皆不惜,救國願將頭顱拋。‘九一八’后二次動刀槍,鬼子侵佔黃河北,又要佔我揚子江。南京殺我同胞幾十萬,國土變屠場,哪個見了不悲傷,不悲傷。殺我兄妹,燒我村莊,不分東庄和西庄,打狼的責任一起當,趕走吃人狼,人多心齊有力量,有力量,有力量。等詩篇,同時上書國民政府對中國舊文化體制進行文化教育改革,積極推動新文化運動,為了激發學生抗日熱情,和不忘東北淪陷恥辱,在學校最醒目的地方寫下一副對聯"桃李成蔭澆灌栽培非一日,東北國土喪失收復賴諸生"來鼓勵一批熱血青年投入滾滾抗日洪流之中,耿佩倫,趙秀華,王子恆,王振東,李沛璋,趙慶余,紀芝波,紀書范等八十多名學生在於時雨的鼓勵之下走上抗日救國之路,1937年10月,中共饒陽縣建黨,建軍,建政,中共饒陽第一任縣委書記焦守健同志組建"民族革命戰爭戰地委員會”,時雨同志在宣傳部工作,後任政府教育科長,首先培養抗日師資,舉辦多期教員培訓班,同他得力助手和戰友劉凝光,賈桂生,耿仙洲,劉少農,黃同占還有一位犧牲的抗日民主縣長白老師等同志,自編教材,自己授課,在游擊環境中,創造集中與分散,公開和隱蔽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極其艱苦環境下,從1938年自1940年培養五六百名師資隊伍,這批人成為一支全新的革命教師隊伍,他們肩負抗戰宣傳教育重任,很多輸送到外地,吉林大學副校長牛根深,河北省軍區後勤部副政委紀芝堂等多數成黨的領導幹部,同年中旬,呂正操(中共黨員)率原國民黨五十三軍六九一團官兵近兩千餘人斷然拒絕國民黨南撤的命令,根據中共北方局指示,改稱人民自衛軍,揮戈北上殺敵,同冀中地方黨組織的人民抗日武裝一起,共同展開敵後抗日游擊戰爭,1938年5月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命令同孟慶山的河北游擊軍合編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三縱隊兼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政治委員王平,這期間於時雨經常動員鄰居,親友及社會各界參加抗日隊伍,並對他們進行抗前培訓考核,為抗日前線輸送數百幹部戰士,成為各個戰場的骨幹,大批革命優秀人才湧現出來,張曙光--解放後任河北省委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劉劍鳴八路軍營長抗日烈士,王振東等(原新疆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很多同志經過發展鍛煉成為各級領導幹部和軍事指揮員。

創建根據地威震敵膽

1940年初秋,冀中區黨委為加強津浦鐵路沿線的對敵鬥爭,於時雨服從中共北方局和冀中黨委決定,出任中共抗日民主交河縣長兼游擊大隊長,縣委委員,臨行前激昂賦詩,個人生命似鴻毛,救國何惜命一條,忘卻妻兒赴前線,不殺倭寇不英豪。和他的戰友民政科長劉凝光奉調交河開闢新的抗日革命根據的,劉凝光---解放后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一個初秋夜晚,兩個人身著農民裝束,身藏武器,趁夜色,渡過滏陽河,向東穿行,面對敵人層層封鎖,迫使他們時而伏地靜聽,時而大步疾行,蕭瑟的秋風,拂面吹來,但行人卻熱血沸騰,當時交河縣完全控制在敵偽統治時期,是華北地區重要戰略樞紐,頻臨津浦鐵路和運河,東界山東渤海游擊區,這裡敵軍碉堡林立,敵我力量懸殊,還有橫行一方土匪,鄉團,及國民黨散兵游勇,雜色武裝龐大,鬥爭極其尖銳複雜,冀中區黨委和冀中一分區地委曾先後派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朱羽,劉濤,李珍改名〔李化一〕解放後任國家水電部副部長,李子秩等到交河領導武裝鬥爭,最終因敵我力量懸殊沒有開展起來,所以交河縣黨組織建設以及武裝力量相當薄弱,時任中共交河縣委書記周樹芳率黨政軍同志在極其隱秘地方熱情歡迎於時雨,於時雨上任之初,立刻和縣委其他同志一起研究從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積極發動群眾,成立“青年抗日救國會”,‘武委會’他們配備有長槍,大刀等武器,其成員是青年中先進分子,任務鋤奸反霸,破壞敵人交通線,襲擾敵人據點崗樓,在對敵鬥爭中發揮重要作用,婦代會,組織廣大婦女為前線部隊做飯,做軍鞋,和軍襪,號召婦女破除封建迷信,女自衛隊和男同志一樣站崗,放哨,”兒童團“等抗日組織站崗放哨,送密信等,交河縣在於時雨等人領導下開展的轟轟烈烈,如火如荼,為加強交河縣游擊大隊武裝力量,重新組建縣大隊,設置(縣大隊黨委機關,政治委員,通訊員,偵查員,參謀,幹事,炊事員,供給員,警衛員等)並根據需要將縣大隊改為游擊隊,敵後武工隊,有力打擊牽制敵人,對於頑固不化的土匪漢奸堅決予以打擊,為了摸清敵人軍事情報,他經常和警衛員經化裝到敵人據點裡偵查,1940年秋季,於時雨到敵人據點附近活動,半夜十分,警衛員突然進來向彙報於時雨,我們被敵人包圍,於時雨仔細辨別槍聲,然後沉著帶領警衛人員巧妙繞出敵人包圍圈,就這樣在極其危險環境下領導交河人民武裝鬥爭,閻村特務漢奸在當地一帶氣焰十分囂張,殘害百姓,無惡不作,於是便決定親率部分縣大隊人員在閻村消滅二十餘人,大滅敵人囂張氣焰,時隔不久彭德懷副司令親自指揮我晉察冀軍民對侵華日軍百團大戰,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之多,於時雨抓住這大好時機率領抗日軍民晝夜參加戰鬥,扒鐵路,端炮樓,騷擾日軍,有力配合我八路軍正規部隊進行青紗帳戰役,分散,吸引任丘,河間,大成三縣,及青縣,建國敵人兵力,特殊需要時進行跨縣作戰,取得輝煌戰績,在戰役三個階段期間多次協同主力部隊對日作戰,消滅大量日偽軍,有效打亂日軍的‘強化治安運動’計劃,並組織全縣武裝,政權和群眾團體,大力發動廣大人民群眾,開闢游擊區,創建鞏固抗日革命根據地,同時團結各界人士,鞏固抗日民主政權,懲處罪大惡極漢奸三十名余名,每當審判時,只要於時雨瞪大憤怒眼睛就意味漢奸必將被判死刑,所以,交河,泊鎮一帶日偽漢奸對於時雨又怕又恨,聞風喪膽,送他綽號稱他‘瞪眼大王’,我軍則以軍事為後盾,一面以政治取勝,擴大和鞏固抗日根據地及政治影響,當地地主豪紳十分懼怕於時雨鎮壓他們,想方設法設宴宴請這位縣長大人,均遭到拒絕,面對時局,於時雨大講我黨我軍的政策,允許他們搞兩面政權,他身背政府大印腰別勃朗寧,走遍全縣,充分利用地雷戰,麻雀戰打擊騷擾日軍,使敵軍交投亂額,40年10月於時雨率領第七小隊部分兵力及一批幹部到達交河縣東部大鎮----白洋橋,這是一個未開發的處女地,完全為敵偽政權和舊勢力所統治,村長早就聽說於時雨威名,慌忙帶領衙役眾人迎接八路軍縣長到來,在村公所擺盛宴款待於時雨,這些人點頭哈腰,恭聽‘吩咐,’群眾則躲在遠處審視八路軍隊伍到底是什麼樣隊伍,面對當前嚴峻形勢,於時雨審時度勢,決定立即分組到群眾家裡,講解共產黨抗日救國宗旨,大力宣揚毛澤東思想,論述共產黨持久戰,公布晉察冀抗戰‘雙十綱領’和我黨我軍的宗旨紀律,揭穿敵偽陰謀和罪行,親切問寒問暖,了解群眾疾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並現身說法,謝絕村長和豪森的熱情款待,吃群眾窩頭,鹹菜,並付給糧票和菜金,經過逐村深入細緻工作,廣泛宣傳,並利用敵人這帶兵力空虛,對敵偽武裝和死心塌地的漢奸,予以堅決軍事打擊,他帶領的部隊善於打硬仗,惡仗,湧現許許多多英雄人物,在於時雨和戰友們及七區人民不懈的努力下,這一帶局面迅速打開,並在一些村莊建立堡壘戶,11月9日七區小隊八十多人化裝成偽軍,前面兩人騎高頭大馬,打著日本國旗,中間趕著一輛大車,車上一人被捆起來,從七區黃遞鋪村直奔賀莊子據點,下午4時許來到據點,聲稱是滄縣來的討伐大隊,活捉七區區長徐宗模,命令守炮樓偽軍放下弔橋,敵人信以為真便放下弔橋,於時雨見機命令戰士猛衝進去,迅速佔領有力地形,並把敵人院里的槍支收繳,然後用槍頂住他們,五十多個日偽軍乖乖束手被擒,於時雨命令把將50多俘虜押解賀莊子村南場子里,處決一人,把炮樓燒毀,後來對四名作惡多端的偽軍予以槍決,時隔不久七區附近村莊由敵占區迅速改變游擊區,少數村莊開始具備根據的的條件,為取得最後勝利,和擴大成果,於時雨在冀中最早實行政權鬥爭中的兩面政權,這一政策出台允許一些村莊以偽政權面目出現,應付日軍,我以軍事為後盾,進行政治鬥爭,逐步為我控制,對忠於敵人的保長予以堅決打擊和爭取相結合的政策,瓦解敵偽,擴大我八路軍影響,迫使其向我靠攏,這一政策的實施緊密地配合武裝鬥爭和各種抗日力量,在冀中各市縣區率先做出榜樣,於時雨處事堅決果斷,雷厲風行,時過不久,於時雨這個八路縣長就出了名,交河城,泊鎮司令官十分惶恐,派出憲兵隊,特務隊,便衣隊,到處尋找抗日武裝和於時雨蹤跡,並貼出告示出重金懸賞捉拿於時雨的人頭,遵照冀中區黨委和八分區指示,在新開闢地區條件具備時,實行合理負擔,調整勞資關係的政策,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1941年全縣推行‘統一累進稅’於時雨親自調查研究,深入聽取各階層呼聲,親自指導各區工作,民政科長劉凝光抓組織領導,教育科長賈桂生親筆書寫情況簡報,儘管敵偽勢力極力阻撓,這一工作還是雷厲風行進行並取得豐盛成果,迅速減輕群眾負擔,即使在交河這樣鬥爭及其殘酷的地區,於時雨還熱衷興辦抗日教育,政府各區設教育助理,在四區,二區,及三區村莊開辦抗日學校,實行隱蔽教學,同時開辦教師訓練班,這個班吸收堅決抗戰愛國師資40餘人,由縣政府幹部帶領,以地道為陣地,游擊授課,每夜一轉移,同敵人巧妙周旋,即使這樣,敵人在段魯道一帶合圍時,蒙受重大損失,十多名優秀男女教師為了交河人民教育事業,為抗戰英勇犧牲,他們是交河人民的驕傲。人民群眾堅決擁護八路軍,對鞏固抗日根據的起到絕對性作。

深入敵後 從容禦敵

為了加強交河縣對敵鬥爭,於時雨任命崔玉堂為敵工部長,在敵戰區軍事重鎮泊鎮建立敵工站,縣委通過王珍與泊鎮俊昌缸碗店經理劉樂山建立敵工情報網路,並賦予敵工站長權利,在不上報上級領導情況下可以處決日偽頭目和罪大惡極叛徒,敵工部主要任務是,了解掌握敵人軍事動態,掃蕩地方,日軍兵力,軍火,日偽編製對日偽頭目劃分等級,並建立檔案,縣委幹部王珍同志在敵工部同志配合下打入敵人內部,成為日偽高級情報員,為我黨提供大量情報,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在日偽對解放區和游擊區掃蕩最殘酷的時候,中共交河縣委書記陳明善,縣長於時雨等領導曾到俊昌缸碗店隱蔽很長一段時間,領導交河縣人民工作。1941年秋冬之間,北嶽地區進行反掃蕩和打擊日軍蠶食分割鬥爭,冀中軍區要求全區軍民對敵展開大規模破擊戰,根據軍區黨委指示,於時雨率領交河軍民配合主力團23團(當時我冀中團級單位分甲種團,既主力團,編製在2770人,乙種團1080人,地區隊六七百人)在9月初到12月初,歷時三個月,破壞交泊公路40公里,平溝30公里,收割電線五百公斤,共擊斃傷日偽軍百餘人,機槍,長短槍百餘支,打了許多漂亮勝仗,並一度襲入交河,泊鎮等日軍軍事重地,有力配合北嶽地區打擊日軍蠶食行動,縣大隊在不斷戰鬥中發展壯大達三百八十餘人,各區小隊五六十人,其中第七小隊近百人之多。於時雨同志在當地武裝鬥爭中是一位堅定,沉著的指揮員和領導者,1941年,日偽軍集結津浦鐵路沿線大批兵力,對滏陽河東地區進行大規模清剿掃蕩,十面出擊,“梳篦戰”’密集拉網,企圖消滅我抗日武裝力量和尋找於時雨蹤跡,在反掃蕩中於時雨不顧個人安危親自指揮縣區政府機關,機動穿插,避實就虛,突出日軍重兵層層包圍,帶領縣大隊和區小隊大搞地道戰,大擺地雷戰,聲東擊西等戰術,靈活運用游擊戰方針,多次粉碎日偽掃蕩,在戰鬥中他靠前指揮作戰,把生死置之度外,引導疏散群眾,有利配合中共交河交河,滄縣,獻縣中心縣委書記焦守健率領的十八大隊,在敵人歷時一個月掃蕩中取得驕人戰績,先後擴展青縣,交河,建國三縣抗日根據地,給日軍沉重打擊,大大振奮我抗日軍民,戰後於時雨的衣角被敵子彈穿透,劉凝光左手也被子彈穿通,每次生命與死神的較量之中擦肩而過,並化險為夷。同年11月21號,交河縣二區長王玉璽,助理員劉鐵橋均為饒陽縣人,劉利芳,駐在在野場村,次日凌晨,100多名日偽軍突然包圍該村,王玉璽等三同志在重兵包圍之下英勇抗擊,以手槍,手榴彈殺傷敵人,從街上退到室內,頑強沉著抵抗,住在數裡外的於時雨聽到槍聲和火光,迅速就近帶領一個區小隊部分兵力以及留寺閣,玉皇廟的村游擊組和劉凝光崔玉堂趕到,經過激烈戰鬥,敵人丟下十幾具屍體蒼茫逃回泊鎮,但是王玉璽,劉鐵橋,劉利芳三同志被敵人燒死在阻擊陣地上,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壯烈犧牲,他們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事後查明他們是被八路軍處罰的糧食販子告密被敵人包圍犧牲的,於時雨當時義憤填膺,立即帶領戰士抓住罪犯,就地宣判處決。1941年敵工部長崔玉堂向於時雨彙報,日軍軍車和物資車從獻縣運往泊鎮從此經過,縣大隊幹部戰士各個擦拳磨掌,躍躍欲試,於時雨等領導共同研究作戰方案,他親自率部指揮游擊大隊,各區小隊和地方民兵負責層層阻擊救援之敵,中午時分,日軍軍車進入伏擊包圍圈之內,於時雨手揮勃朗寧手槍一聲令下,全體官兵同時開火,經過激烈戰鬥,全殲日軍押車日偽軍,燒毀軍車,各區隊沿途伏擊增援之敵,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武裝自己的隊伍,戰鬥結束后全部迅速撤離。如此漂亮的戰鬥受到上級黨委政府通令嘉獎,從此泊鎮及附近據點日軍聞風喪膽,小股部隊不敢輕易出城。

馳騁疆場浴血奮戰

原二十三團政委,解放軍裝甲兵政委姚國民
原二十三團政委,解放軍裝甲兵政委姚國民
於時雨率領部隊多次與我冀中八分區野戰第二十三團,基幹團三十四團及馬本齋支隊協同作戰,同年四五月間,八分區得到情報,日軍一支快速精銳部隊經過白面河一帶,每名士兵都是雙套武器,時我八路軍主力二十三團在此設伏,由姚國民,於時雨,周樹芳共同制定殲敵方案,以二十三團一營為主力,縣大隊左右策應,區小隊由經驗豐富一營營長劉江亭,副教導員王壽仁帶領捉漏網之魚,上午時分,這支傲慢的快速部隊自淮鎮,馬連坦據點氣勢洶洶殺向來到白面河小爐村,我主力部隊和縣大隊官兵同時開火,全體指戰員勇猛衝殺,機智作戰,經過一天激戰,最後進行白刃戰刺刀,白晝至晚,戰鬥異常慘烈,最後殲川次一郎率領號稱‘日軍常勝軍快速部隊’全部,繳獲機槍,步槍百餘支,擲彈筒數門,自行車百餘輛,從此這支傲慢異常日軍精銳部隊常勝軍在冀中消聲滅跡,這是在反蠶食鬥爭中取得重大勝利,此戰受到八路軍總部和朱總司令通令嘉獎,在敵偽當中產生巨大影響,大大增強我抗日軍民的鬥志,同年7月協同我23團在交河縣大路村伏擊日軍,全部乾淨消滅百餘名日軍,於時雨率領的部隊多次受到冀中軍區領導表彰。十月二十三團回到我縣,於時雨以縣政府名義熱情款待團長譚斌,政委姚國民等營以上領導幹部,並做一道家鄉菜,名曰‘老虎肉’這也是他和親密戰友姚國民最後永別,姚國民---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將領,朱德警衛員,紅軍時期曾活捉國民黨中將張輝瓚,解放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政委,於時雨的一個好友在國民政府官居要員,他了解於時雨當時的極其危險處境,極力推薦他到國民政府任職,並許諾高官厚祿,均遭到他的婉然回絕,他的好友見勸他無望最後說到,實在不行你可以來上海經商,等國家將來穩定以後憑你的聰明才智到任何一個政黨都會有高官厚祿的,於時雨堅定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拯救中國,這充分說明他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和奮鬥終身的決心,1942年3月27日,日軍300餘人進攻交河縣大陳庄,馬本齋司令員率回民支隊奮起還擊,縣大隊參加戰鬥,經過三小時激烈戰鬥,擊斃日軍70餘人,戰鬥結束後由縣大隊打掃戰場,然後迅速撤離。 1942年初於時雨升任地委委員,冀中第九專署秘書長。五月一日,冀中區黨政軍領導呂正操,黃敬,羅玉川,金城,於時雨等各分區幹部戰士兩千餘人在饒陽慶祝國際五一勞動節,駐華日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面對頑強不屈的我抗日武裝焦頭亂額,寢食不安,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者更加強調誘迫國民政府投降和徹底摧毀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方針,並提出了確保華北重要資源,和交通要道安全,以便抽出更多兵力資源投入太平洋戰場,為此集中半數以上侵華日軍和大部偽軍,制定對我冀中根據地掃蕩計劃,日軍參戰各部隊專門進行特訓演練,搞所謂“撒網戰法”,岡村寧次乘飛機親自指揮這次氣勢洶洶大合圍作戰,首先,千方百計刺探我根據地情況,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專門在石家莊設立情報所,對冀中抗日武裝總兵力,部隊編成,指揮關係,活動範圍和武器裝備,及我軍團長政委以上主官姓名,指戰員戰鬥意志,後勤保障等情況,都掌握比較具體材料,對我行政區劃分,政權建制,縣委書記縣長以上主官姓名,工作特點,及民兵,游擊大隊武裝力量及其能起到作用,對作戰時的影響進行一一分析,於時雨被日軍列入名單之中,饒陽,武強,深縣,獻縣成為日軍掃蕩的中心地帶,1942年5月1日侵華日軍武漢,山西各地調3個師團,兩個獨立混成旅團,兩個聯隊共五萬餘人的強大兵力對我冀中悍然發動震驚中外五一大掃蕩,採取‘鐵壁合圍’‘拉網掃蕩’剔塊清剿十面出擊等戰術,企圖消滅我抗日武裝,儘管抗日軍民經過頑強抵抗,最終損失慘重,呂正操,黃敬在二十七團掩護下,於5月2日率黨政軍群機關離開饒陽縣張保村一帶,跳到滄石路南,5月8日敵人在加強對滏陽河封鎖以前,跳出日軍‘鐵壁合圍’圈外,突出重圍,6月8日冀中八分區司令員常德善賀龍麾下戰將),政委王遠因在雪村作戰不幸犧牲,主力23團團長譚斌在饒陽不幸英勇犧牲,姚國民率少數部隊衝出火海,冀中黨政群組織均遭受嚴重打擊。

威武不屈以身報國

1942年5月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時期,很多同志脫離組織,他給離隊戰友趙相存寫一封非常懇切的書信,勸他以國家利益為重,信中寫到,相存同志,家庭固然甜蜜,但鬥爭形勢已經到非常嚴峻之日,你能安居嗎、被敵人打了一槍的張志福,受危險的劉國謙,崔占剛他們仍然 鼓起勇氣,奮勇直前,而你受到一時就消極,實在不應該,一個有志青年,應該以國家利益為重,挽救祖國之危急時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望你能看到光明,重返崗位。是的於時雨同志就是為挽救祖國危急而奮起抗日,在黑暗中看到未來光明,他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保證於時雨同志行動方便,冀中區黨委組織在突圍時特意為於時雨留下一匹戰馬,當時於時雨帶領警衛人員機關在饒陽縣四區一帶堅持鬥爭,特別八分區司令員常德善,政治委員王遠音犧牲后,地委書記金城打散,公署專員,邸清哲下落不明,在嚴峻形勢下,於時雨,孔慶同等擔當重任,堅持領導八分區黨政軍在饒陽,武強,深縣,獻縣,及第九分區其他市縣的武裝鬥爭,中共饒陽縣委政府和當地幹部群眾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於時雨的安全,當敵人在我根據地大肆合圍掃蕩之際,饒陽周邊市縣部隊根據冀中軍區指示,積極挺進敵後,主動出擊,減輕中心區壓力,回民支隊襲擊泊鎮,第三大隊襲擊交河城,派出小分隊襲擊東北部淮鎮等多處地區,八分區主力襲擊杜林和三伏兩據點,並炸毀津浦路兩列火車,野戰第十七團閔洪友,二十二團左葉,均主動出擊,給進入我中心區”掃蕩“的日軍有力牽制,但日軍第一一0師團白瀧部隊五千餘人,第七獨立混成旅小川部隊五千餘人,第二十六師團坂本支隊約四千餘人和駐無極加島騎兵第一一0大隊,三支部隊合圍,肅寧,饒陽,獻縣,以北地區,反覆拉網,“精密掃蕩”搜捕我武裝力量和領導幹部,山崎聯隊五千沿滏陽河北,滹沱河、各個渡口安置據點,白天敵騎兵,自行車隊,在各個據點反覆巡邏,夜晚500米設一軍士哨,點一堆篝火,彼此相應,嚴防我該地區內的機關部隊和領導幹部外傳,並配備三個飛機中隊,數十輛坦克,裝甲車聯合行動,當日軍得知於時雨在饒陽縣一帶活動消息,每日出動上千人部隊在饒陽附近村莊進行拉網式層層瘋狂收索掃蕩,漢奸,警備隊,特務隊化妝到處打探,最初幾天於時雨隱蔽在北關村照萬富,趙萬鵬家,為了安全於時雨轉移到北善村,1942年農曆四月初四,於時雨和妻子孩子在小地道中,他考慮當地群眾的安全,便毅然回到群眾地道中趙三妮家,當日日軍得到於時雨在北善村的消息,突然出動重兵突然包圍村莊,把所有百姓集中一起,如不說出於時雨的下落,就殺光所有老百姓,面對日軍暴行,一村民十分害怕,便可恥供出於時雨藏身之處,日軍立刻包圍於時雨所在地窖,指揮官命令漢奸向窖內喊話,賜以高官厚祿進行勸降,於時雨同志用一支“三號勃朗寧”手槍奮起還擊,日軍見勸降無效,便派趙二虎等下去抓人,均被於時雨用手槍擊傷,鬼子氣急敗壞向洞口熏煙,企圖把於時雨嗆出來,他用槍打死打傷十餘名日偽軍,把要投降的村民何長春用繩子捆起來,最後彈盡糧絕,用化妝用的鐮刀自刎,日偽軍見沒有子彈射出,便戰戰兢兢扒開窖口,於時雨用僅有一點力氣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民族萬歲,英勇就義,日偽軍被於時雨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嚇得目瞪口呆,顫抖朝四下退縮,稍後又滅絕人性一擁而上,用戰刀殘酷割下於時雨人頭“示眾”,屍體投入火中,於時雨犧牲后,冀中區黨委,第八分區,第九分區同志和劉凝光等交河幹部戰士得知他在饒陽犧牲噩耗,猶如晴天霹靂,大家用熱淚和無限崇敬的深情吊念他,冀中區黨組織十分關懷他的妻子和孩子,委託第九專署糧食科經常給她們送去糧票和物品,於時雨同志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不幸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二歲,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是我黨我軍優秀的指揮員和領導者,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為他在中學時期寫一首詩做最好的註腳,生育我者是母親,哺育我者是祖國,母親是我的親人,祖國比母親更親。他的犧牲是冀中人民的一大損失。吉林人民河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豐功偉績,於時雨烈士遺體於1994年安葬在巍巍長白山腳下,吉林省輝南縣烈士陵園,於時雨烈士永垂不朽。
輝南縣烈士陵園
輝南縣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