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大型綜合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始建於1866年。是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傳教士楊格非在漢口建立的“仁濟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管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是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遠程醫學中心掛靠單位,系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榮獲全國醫院管理年先進集體、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文明單位等國家級榮譽。

醫院由本部、西院區、腫瘤中心和金銀湖國際醫院(在建)組成,編製床位5000張,年門急診量570.3萬人次、住院量22.7萬人次,手術量12.1萬台次,醫院現有職工8000餘人。

歷史沿革


1928年,英國基督教倫敦會與基督教循道會合作,仁濟醫院正式擴大發展為“漢口協和醫院”,紀立生為院長,醫院遷至武漢中山公園附近。至此武漢協和醫院步入穩步發展的新階段。在舊中國風雨飄搖的歲月中,協和醫院始終堅持自己的醫學信仰,積極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行動和革命鬥爭。到1949年,解放后,協和醫院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1954年協和醫院正式成為中南同濟醫學院的直屬教學醫院,2000年協和醫院又成為新組建的華中科技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古老名院處處散發出青春朝氣和勃勃生機。

科室設置


特色專科心血管內科、血液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腎內科風濕免疫科、心血管外科、胰腺外科、胃腸外科、肝膽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小兒外科、泌尿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經外科、手外科、整形外科、婦產科、兒科、感染性疾病科、眼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口腔科、皮膚性病科、中西醫結合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綜合科、(老年病科、)急診科、腫瘤治療中心幹細胞中心康復醫學科、針灸科、急診創傷外科、介入放射科、疼痛科
醫技科室檢驗科、藥劑科、放射科、輸血科、超聲影像科、核醫學科、病理科、營養科、友情鏈接

實力介紹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協和醫院名流雲集、人才輩出,許多著名醫學專家,如著名皮膚病專家、國家一級教授於光元,著名心血管專家管漢屏等長期在這裡工作。許多老專家至今仍活躍在臨床、教學一線,將精湛醫術代代相傳。協和已發展成一艘實力超群的“醫學航母”:心血管內科、血液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普外科、心血管外科、影像醫學科、耳鼻咽喉科、骨科、手外科、眼科、消化內科、神經外科等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學科品牌。目前亞洲緊急救援中心、湖北省急救中心均設在協和醫院。
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層螺旋CT、PET-CT、伽瑪刀、超導型磁共振、ECT、高壓氧艙、調強放療機等確保了醫院診療技術處於國內一流水平,部分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作為教學醫院,協和醫院被譽為優秀醫學人才的搖籃,培養了15000多名高級醫學人才。協和學子遍及世界各地,許多學子成長為著名醫學專家,有的還當選為兩院院士。
協和人視教學質量為生命,現已擁有耳鼻咽喉科學、內科學、外科學三個國家級精品課程,醫學影像學、婦產科學兩個省級精品課程。2001年至2005年共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其中一等獎2項,省級優秀博士論文9篇。孔維佳教授、張永學教授、胡麗華教授分別擔任全國“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統編教材《耳鼻咽喉科學》、《核醫學》、《臨床輸血檢驗》主編。
由協和專家主編的《現代麻醉學》、《彩色多普勒診斷學》等專著相繼獲得國家級圖書大獎。醫院主辦或主編的《中華超聲影像雜誌》、《亞洲核醫學雜誌》等10本學術期刊,有廣泛的影響。其中《臨床耳鼻咽喉科雜誌》榮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是湖北省唯一獲獎的醫學期刊。

醫術創新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創新是協和精神的靈魂,更是協和人不斷進取的源泉。心血管病研究所作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心臟病治療中心,取得了長足發展。
國家級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在心血管病免疫學、分子心臟病學、心臟電生理學等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廖玉華教授等的擴張型心肌病早期干預研究、難治性高血壓病的診斷治療在國內有廣泛的影響。心外科在孫宗全教授等帶領下,在複雜性先心病和嚴重風濕性心臟病外科治療、冠狀動脈搭橋術等方面居國內先進水平。
國家級重點學科普外科在王國斌、王春友等教授的努力下,在重症胰腺炎外科治療、肝移植、複雜肝膽手術等方面都有較大進展,腹腔鏡下小兒巨結腸切除、肝門部膽管切除重建肝動脈等手術國內領先。開展的巨大肝腫瘤切除術、惡性胸腫瘤根治性切除、腸出血症、乳腺甲狀腺特色手術、聯體嬰兒分離手術、腸道腫瘤手術及腹腔鏡替代剖腹探查手術等新技術均取得了良好療效。
國家級重點學科血液病科白血病治療研究國內一流,在造血幹細胞移植、血栓與止血、血液免疫、白血病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宋善俊、鄒萍教授等成功開展了中南地區首例同種異體骨髓移植。研究所與中華骨髓庫、台灣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國家級重點學科泌尿外科肖傳國教授在世界上首創的“反射弧的基礎研究和多學科臨床應用研究”,引起國際泌尿外科學界的重視,對解決目前我國眾多脊髓損傷病人的大小便失控的問題有重大意義。在肖傳國、曾甫清教授帶領下開展的腎臟移植、膀胱癌根治、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微創等手術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國家級重點學科麻醉科是中南地區唯一的麻醉學新技術培訓中心,神經刺激儀引導下神經阻滯及分娩鎮痛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國家級重點學科婦產科的宮頸癌、卵巢癌根治術、腔鏡手術、新式剖宮產以及醫學助孕技術國內一流。耳鼻咽喉科的內窺鏡手術、鼾症綜合治療、喉顯微激光手術成為新的優勢特色。孔維佳教授在神經耳科和鼻顱底外科領域建樹頗豐,在省內率先開展的多導人工耳蝸植入也已成為治療極重度耳聾的常規治療手段。在省內率先開展經鼻內窺鏡蝶竇進路垂體瘤切除術。
神經外科在國內第一個將所有顱內疾病均行顯微手術治療,在開展鞍區腫瘤顯微手術方面,如顱咽骨瘤、垂體腺瘤鞍結節腦膜瘤,始終走在國內前列。伽瑪刀手術總有效率達90%以上,贏得了世界伽瑪刀協會的高度好評。神經內科孫聖剛教授等開展的帕金森病研究已在全國處於一流水平。
幹細胞中心在中南地區首家獲得細胞治療准入,黃士昂教授等開展了國際先進的自體免疫細胞回輸療法治療腫瘤和病毒性疾病,成為清除殘留腫瘤細胞,防止腫瘤複發和轉移的新手段。
由張永學教授主持的華中地區首家PET研究與應用中心擁有國際頂尖水平的PET-CT和回旋加速器,能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跨越三個世紀的航程,武漢協和醫院以自己的智慧和赤誠建樹了光彩奪目的業績與輝煌。協和人正向世界一流的宏偉目標邁進!

數字看協和


主要醫療工作量穩居全國前列,實際開放病床2236張,2006年門診量181.6萬人次,年住院量5.5萬人次,手術量3.3萬台次。
共設有42個專科,其中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13個,7個研究所,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6個碩士點,5個博士后流動站
擁有高級職稱醫務人員300多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81人;擔任國家級學會副主任委員以上的專家9人,擔任國家級學會常委、委員的專家38人。在職博士生導師89人,碩士生導師277人。
積極改善醫療環境,亞洲規模最大的單體外科大樓投入使用,其硬體設施居於國內領先水平,總建築面積近80000平方米,擁有42個高規格凈化手術間。
改革開放以來,38項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266項達國內領先水平。有257項(次)獲得國家、部省級以上獎勵。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2006年,發表論文總數在全國醫院中排名第4位,SCI收錄論文排名全國醫院第9位。並有論文在世界權威雜誌《柳葉刀》等上發表。
心外科年均術量超1500台,佔全省綜合性醫院心外科手術量的一半以上。
血液科已完成骨髓移植200多例,居中南地區之首,其中絕大部分為異基因骨髓移植。
2007年5月1日,共完成179台外科手術,創造了中南地區綜合性大醫院中單日外科手術量的最新紀錄。

科技強協和


1956年,著名胸心外科專家管漢屏教授主持開展了國內首例右半肝切除術。
1957年,國際知名皮膚病專家於光元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日光性皮炎”的概念。他主持的核黃素缺乏病的皮膚組織病理研究居當時世界領先地位。
1975年,楊超前教授主持研製的7505(硝硫氰胺)口服治療血吸蟲病,為我國血吸蟲病的臨床治療做出了巨大貢獻。
心血管內科高浴、毛煥元、戴閨柱、廖玉華等教授在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等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心外科葉世鐸、藍鴻鈞等教授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生物瓣膜當時居國內領先水平。孫宗全教授等近年來開展的心肺聯合移植,術後患者生存時間刷新了中國紀錄。神經內科童萼塘教授等主持的《低血鉀軟病的研究》,為成功制服曾肆虐10餘省棉產區的低血鉀軟病作出了重大貢獻。1985年這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介入科馮敢生教授等在世界上首創雙介入療法治療肝門脈高壓,大幅度提高了治療效果。曹林生、馮義柏、曾秋堂等教授在心臟介入治療尤其是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耳鼻喉科魏能潤、黃選兆、汪吉寶教授等在耳科疾病治療方面獨具特色並取得顯著成績。孔維佳教授在國際上提出人工耳蝸術前聽神經-聽覺通路完整性綜合評估方案並應用於實踐,2002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雙耳(對側耳)人工耳蝸植入術。骨科杜靖遠、楊述華教授等在國內率先開展各類人工關節 置換手術並處於領先水平。手外科率先在國內開展的斷指再植、斷肢再植、遊離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等多種高難度的顯微外科手術。
1998年,王國斌、阮慶蘭、盧曉明、湯紹濤等教授在國內 率先開展小兒先天性腸道畸形腹腔鏡手術。普外科在肝臟、膽道、脾臟疾病、胃小腸疾病、結直腸疾病等的微創治療等均有重大突破。超聲影像科王新房教授等的《三維超聲成像的方法學和臨床應用研究》200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王新房教授等《雙氧水心臟聲學造影的研究》、《經食管超聲心動圖臨床應用研究》兩項成果在1985年、1998年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泌尿外科肖傳國教授在世界上首創“體外神經代替中樞神經截癱患者膀胱功能重建術”,2001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應用該理論治療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患兒獲得成功,該成果2003年和2005年兩次獲得國際神經泌尿外科最高獎 Lapides特等獎。
2005年,以小兒外科為主多學科合作,成功完成中國第7 例、湖北省首例連體兒分離手術,連體小姐妹至今健康生活。
2020年2月20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參加湖北省科技廳正式立項第一批23項新冠肺炎應急科研攻關項目。

愛心聚協和


140年的悠悠長河,協和人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形成了光榮的醫學傳統,協和精神薪火相傳,成為協和人奉獻愛心的強大精神支撐!
2007年6月,協和醫院再次捧回“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獎牌。在協和醫院兒科血液病房設有中國內地首家“愛心病房學校”,使得治療周期較長的白血病患兒能正常學習。這所特殊學校的40餘名老師是從一千餘名志願者中精選出來的,他們長年給患兒授課,使白血病患兒在充滿愛心的氛圍中成長。愛心學校成為協和人精誠仁愛的縮影。“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在協和牢牢紮下了根,協和人把人文精神視為醫院文化的核心,以自己的博愛胸懷,使患者感受到的是濃濃的人文關懷。醫院把醫療行風建設作為一項行之有效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來抓。緊緊圍繞群眾“不放心、不方便、不滿意”的部位和問題不放手,紮實地開展自查;自覺接受患者和社會監督,實行“一次投訴待崗制”,對醫療服務中出現的違規違紀行為從嚴懲處。
作為湖北省“醫患溝通”試點醫院,協和醫院以醫療質量管理為重點,狠抓醫療內涵建設,大力降低藥品收入在整個醫院收入中的比重,鼓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靠技術創新贏得醫療市場。努力降低平均住院日,千方百計為患者節省費用。2006年4月,協和醫院被評為武漢市“千名醫生下基層先進單位”,積極支援社區醫療是協和醫院熱忱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重要行動。醫院每年舉辦的各類大型義診數十場。在抗洪救災、防治非典、抗擊禽流感等眾多大型突發事件中,協和醫生總是奮不顧身、衝鋒在前;醫院堅持每年為老少邊窮地區送醫送葯,無論在偏遠城鎮還是在貧瘠山區,都經常出現協和醫生的身影。醫患和諧滿眼春,協和先後被授予“全國城市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衛生系統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湖北省創建文明行業活動示範點”、“湖北省衛生系統示範單位”、“武漢市文明品牌醫院”。

藍圖繪協和


2004年,協和醫院正式啟動了“學科、人才、品牌、國際化”四大發展戰略,吹響了協和人向世界一流進軍的號角。醫院對造血幹細胞移植、胰腺疾病診療、聽覺醫學、神經泌尿外科、移植醫學、微創醫學、心血管免疫、生物材料等重點項目分別制定了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的目標。對微創醫學、幹細胞應用、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移植醫學、組織工程、神經修復等21世紀的新興學科,醫院將全方位扶持。
作為全國優秀醫院院長的王國斌教授說:“對人才的重視與投入永遠沒有句號。”在醫院的高效人才培養管理體系下,一大批中青年新秀脫穎而出。大批國際國內知名專家匯聚協和麾下,如著名血液病專家鄒萍教授、泌尿外科專家肖傳國教授,心血管病專家廖玉華教授、麻醉學專家姚尚龍教授、普外科專家王春友教授、胸外科專家王建軍教授、腫瘤放療專家伍鋼教授等等,使協和醫院的學科建設生機盎然。
醫院實施“國際化”戰略,通過廣泛的國際交流,全面引進先進的醫院管理手段,強化科研質量和學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醫院已與德、美、英、日等國家的100多所醫療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或交流關係。
協和的明天將更加美好。到本世紀中葉,協和醫院將成為國際一流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基地,將成為具有廣泛國際視野和開放性的醫學中心,將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被立案調查


2015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因涉嫌臨床試驗方案造假,被所在地省級食葯監管局立案調查。

交通路線


交通路線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解放大道1277號
乘車路線:
乘火車到武漢:在武昌火車站乘坐公交706路到中山公園站或561路到漢口新華路站;在漢口火車站乘坐公交9、561、803路漢口新華路站。
乘飛機到武漢:民航大巴到漢口金家墩長途汽車站,換乘803、595到漢口新華路站。
乘長途汽車到武漢:漢口宗關水廠長途汽車站:1、2、508、548、549、589、712、716路;武昌傅家坡長途汽車站:64、501、519、522、601、703、706路;新榮村長途汽車站:乘坐615路到漢口協和醫院中山公園站。
市內乘坐以下公交車:乘坐公交1、2、42、505、508、519、524、548、549、553、557、561、574、703、705、706、712、714、716、726、803、808、802、64、522路到協和醫院中山公園站;乘坐公交42、47、519、524、547、553、557、561、563、574、601、69、703、705、706、712、716、721、726、802、803、808、9路到漢口新華路站;乘坐公交519、705路到萬松園站。
乘坐市內地鐵:乘坐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到友誼路站;乘坐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到協和醫院 中山公園站。

疫情相關


2020年4月23日,武漢協和西院病患清零:收治1649人次,超三千醫護曾支援。

相關事件


2020年7月29日上午10時51分,警方接到群眾報瞥,轄區協和醫院有人墜樓。民警到達現場后,醫護人員確認墜樓人員已身亡。經公安機關勘驗、調查,確認死者為該醫院護士張某某。排除刑事案件。跳樓地點位於武漢協和醫院內科1號樓13樓。武漢協和醫院通報稱,將積極配合家屬及有關部門處理善後事宜。

醫院地址


武漢市江漢區解放大道1277號。

獲得榮譽


2020年11月14日,位居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第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