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藥

人民衛生出版社圖書

WHO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85年內羅畢會議上指出,合理用藥是指患者所用藥物適合其臨床需要,所用劑量及療程符合患者個體情況,所耗經費對患者和社會均屬最低。簡單概括合理用藥就是安全、有效、經濟用藥。用藥通常包括診斷、處方、標示、包裝、分發以及患者遵囑治療的整個過程。合理用藥應包含安全、有效、經濟、適當4個基本要素。

《合理用藥》 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謝惠民。合理用藥是指根據疾病種類、患者狀況和藥理學理論選擇最佳的藥物及其製劑,制定或調整給葯方案。

該書的宗旨便是以期有效、安全、經濟地防治和治癒疾病的措施。

內容簡介


近年來,醫藥學的發展極其迅速,合理用藥已成為臨床用藥中的一項重大課題。衛生部和內科學會曾多次召開全國臨床合理用藥學術會議,各醫藥大學、院校開設了臨床藥學課程,中華醫學會中國藥學會也多次召開全國臨床藥學及合理用藥研討會,各醫療機構也紛紛開展了臨床藥學工作,並取得了不少的巨大成就。
本書的第四版編寫工作,是在新的進展形勢下,更新了內容,突出了重點,將藥物簡介改為藥物介紹,使內容更加新穎和充實。
藥物信息
其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性,作為診斷、預防、治療疾病的藥物,由於其特殊的藥理、生理作用而具有兩重性,即有效性和不安全性,包括毒副作用,不良反應等;有效性,“藥到病除”是藥物的治療目的;經濟性,儘可能少的藥費支出換取儘可能大的治療收益,合理使用有限醫療衛生資源,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及社會的經濟負擔。
使用須知
藥物
用藥合理與否,關係到治療的成敗。在選擇用藥時,必須考慮以下幾點:①是否有用藥的必要。在可用可不用的情況下無需用藥。②若必須用藥,就應考慮療效問題。為儘快治癒病人,在可供選擇的同類藥物中,應首選療效最好的葯。③藥物療效與藥物不良反應的輕重權衡。大多數藥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與治療目的無關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應,以及耐葯、成癮等。一般來說,應儘可能選擇對病人有益無害或益多害少的藥物,因此在用藥時必須嚴格掌握藥物的適應症,防止濫用藥物。④聯合用藥問題。聯合用藥可能使原有藥物作用增加,稱為協同作用;也可能使原有藥物作用減弱,稱為拮抗作用。提高治療效應,減弱毒副反應是聯合用藥的目的,反之,治療效應降低,毒副反應加大,是聯合用藥不當所致?會對患者產生有害反應。
製劑
同一藥物、同一劑量、不同的製劑會引起不同的藥物效應,這是因為製造工藝不同導致了藥物生物利用度的不同。選擇適宜的製劑也是合理用藥的重要環節。
劑量
為保證用藥安全、有效,通常採用最小有效量與達到最大治療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應的劑量之間的那一部分劑量作為常用量。臨床所規定的常用量一般是指成人(18~60歲)的平均劑量,但對藥物的反應因人而異。年齡、性別、營養狀況、遺傳因素等對用藥劑量都有影響。小兒所需劑量較小,一般可根據年齡、體重、體表面積按成人劑量折算。老人的藥物可按成人劑量酌減。另外,對於體弱、營養差、肝腎功能不全者用藥量也應相應減少。
給葯途徑
不同給葯途徑影響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濃度,與療效關係密切。如硫酸鎂注射給葯產生鎮靜作用,而口服給葯則導瀉。各種給藥方法都有其特點,臨床主要根據病人情況和藥物特點來選擇。①口服。是最常用的給藥方法具有方便、經濟、安全等優點,適用於大多數藥物和病人;主要缺點是吸收緩慢而不規則,藥物可刺激胃腸道,在到達全身循環之前又可在肝內部分破壞,也不適用於昏迷、嘔吐及嬰幼兒、精神病等病人。②直腸給葯。主要適用於易受胃腸液破壞或口服易引起噁心、嘔吐等少數藥物,如水合氯醛,但使用不便,吸收受限,故不常用。③舌下給葯。只適合於少數用量較小的藥物,如硝酸甘油片劑舌下給葯治療心絞痛,可避免胃腸道酸、鹼、酶的破壞,吸收迅速,奏效快。④注射給葯。具有吸收迅速而完全、療效確實可靠等優點。皮下注射吸收均勻緩慢,藥效持久,但注射藥液量少(1~2毫升),並能引起局部疼痛及刺激,故使用受限;因肌肉組織有豐富的血管網,故肌肉注射吸收較皮下為快,藥物的水溶液、混懸液或油製劑均可採用,刺激性藥物亦宜選用肌注靜脈注射可使藥物迅速、直接、全部入血漿生效,特別適用於危重病人,但靜脈注射只能使用藥物的水溶液,要求較高,較易發生不良反應,有一定的危險性,故需慎用。⑤吸入法給葯。適用於揮發性或氣體藥物,如吸入性全身麻醉藥。⑥局部表面給葯。如擦塗、滴眼、噴霧、濕敷等,主要目的是在局部發揮作用。
療程用藥
適當的給葯時間間隔是維持血葯濃度穩定、保證藥物無毒而有效的必要條件。給葯時間間隔太長,不能維持有效的血葯濃度;間隔過短可能會使藥物在體內過量,甚至引起中毒。根據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規律,以藥物血漿半衰期為時間間隔恆速恆量給葯,4~6個半衰期后血葯濃度可達穩態。實際應用中,大多數藥物是每日給葯3~4次,只有特殊藥物在特殊情況下才規定特殊的給葯間隔,如洋地黃類藥物。對於一些代謝較快的藥物可由靜脈滴注維持血葯濃度恆定,如去甲腎上腺素催產素等。對於一些受機體生物節律影響的藥物應按其節律規定用藥時間,如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根據激素清晨分泌最高的特點,選定每日清晨給葯以增加療效,減少副作用。
藥物的服用時間應根據具體藥物而定。易受胃酸影響的藥物應飯前服,如抗酸葯;易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後服,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而鎮靜催眠葯應睡前服,以利其發揮藥效,適時入睡。
療程的長短應視病情而定,一般在癥狀消失后即可停葯,但慢性疾病需長期用藥者,應根據規定療程給葯,如抗結核葯一般應至少連續應用半年至一年以上。另外,療程長短還應根據藥物毒性大小而定,如抗癌藥物應採用間歇療法給葯。
不良癥狀
有些病人對某種葯特別敏感,稱為高敏性;反之,對藥物敏感性低則稱為耐受性;有些病人對藥物產生的反應與其他人有質的不同,即為變態反應。因此,臨床用藥既要根據藥物的藥理作用,也要考慮病人實際情況,做到因人施治。影響藥物作用的機體因素主要包括:年齡、性別、病理狀態、精神因素、遺傳因素和營養狀態等。

作品目錄


第一章總論第一節藥物的基本作用
第二節合理用藥的重要性第三節藥物作用的選擇性受體學說
第四節藥物的體內過程第五節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
……

作品鑒賞


1.安全
用藥首先要安全,安全的意義在於用最小的治療風險讓患者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
2.有效
有效是使用藥物的關鍵。臨床上不同的藥物其有效性在程度上有很大差別,如根除病源治癒疾病、延緩疾病進程、緩解臨床癥狀、預防疾病發生、避免不良反應、調節人體生理機能等。
3.經濟
患者能承受得起。
4.適當
適當包括7個方面:①適當的藥物;②適當的患者;③適當的劑量;④適當的時間;⑤適當的療程;⑥適當的途徑;⑦適當的治療目標。
生物醫學標準
WHO和美國衛生管理科學中心針對合理用藥的具體內涵進行了明確規定,於1997年制定了合理用藥的七項生物醫學標準:
1.用藥指征適宜。
2.藥物正確無誤。
3.藥品調配及提供的藥品信息無誤。
4.劑量、用法、療程妥當。
5.藥物的療效、安全性、使用及價格對患者適宜。
6.用藥對象適宜,無禁忌證,藥品不良反應小。
7.患者遵囑情況良好。
不合理用藥表現
1.藥物選用不當
如選用的藥物不對症,對特殊患者有用藥禁忌,或者合併用藥配伍失當等。
2.合併用藥不當
無必要或不恰當地合併使用多種藥物,增加了藥物的毒副作用。
3.過度使用注射劑
不發達地區存在相當嚴重的不潔注射行為,比如注射器重複使用、注射器質量不合格等,給患者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
4.用藥劑量不合理
包括用藥量不足(包括劑量、療程不足兩個方面)和用藥劑量過大或者療程過長。
5.中藥使用不當
主要包括葯證不符、超劑量服藥、超療程或長期服藥、中西藥不合理聯合使用等。
不合理用藥原因
很多原因可以導致不合理用藥。另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不同方法看待藥物,也可以影響藥物的使用。
導致不合理用藥的主要動因可分為:來自患者的、來自處方醫生的、來自工作地點的、來自包括生產廠家影響在內的藥品供應系統的因素、來自法規的因素、來自藥物的正確的、錯誤的信息因素,以及以上幾種因素之和。
1.患者方面:錯誤的藥物信息、信任被誤導、不恰當要求。
2.醫生方面:缺少教育和培訓、角色不適當、缺少客觀的藥物信息、經驗缺乏、藥物療效的認識被錯誤引導。
3.醫療機構方面:患者太多、開處方的壓力、化驗室能力不足、人手不足。
4.藥物供應系統方面:不可靠的供應商、藥品短缺、供應過期藥物。
5.藥品法規方面:處方葯未正式註冊、法規執行不力。
6.企業方面:推銷活動、誤導消費者。
7.技術、知識方面的原因。
8.醫療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9.對合理用藥的意義缺乏理解。
10.經濟利益的驅動。
不合理用藥危害
1.降低藥物治療效果,延誤病情,危及患者生命。
2.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導致臨床致病菌株和耐葯菌株增加。
3.增加藥品不良反應。
4.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浪費有限的醫藥衛生資源。
不合理用藥應對
1.制定並全面實施國家藥物政策,加強藥物監管力度。
2.加強合理用藥的宣傳和培訓。
3.健全監督、檢查、評價的標準和有效手段。

作品評價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10日說,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這是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的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之一。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
姚宏文在國家衛生計生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還包括處方葯要嚴格遵醫囑,切勿擅自使用。特別是抗菌藥物和激素類藥物,不能自行調整用量或停用;任何藥物都有不良反應,非處方葯長期、大量使用也會導致不良後果;孕期及哺乳期婦女用藥要注意禁忌。兒童、老人和有肝臟、腎臟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藥應當謹慎,用藥后要注意觀察;從事駕駛、高空作業等特殊職業者要注意藥物對工作的影響;接種疫苗是預防一些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國家免費提供一類疫苗;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品,等等。
我國居民醫療素養堪憂
我國城鄉居民用藥行為不規範現象普遍存在。2012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數據顯示,包括合理用藥在內的基本醫療素養僅為9.56%,能夠正確閱讀藥品說明書的居民比例約為15%。在全國合理用藥網路知識競賽中,只有6.3%的網友能夠全部答對從試題庫隨機抽取的10道合理用藥常識題。
中國科協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6.7%的被調查者曾有自我葯療經歷。在服藥過程中,69.7%的人曾隨意增減療程或自行更換藥物。在孩子生病後,近30%的家長自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減量的成人藥品或抗生素,有時還是多品種聯合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