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秀書院

粵秀書院

粵秀書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辦學院,為清代廣東四大書院之首。

地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988號(越秀公園內)

院長首卷語


華夏道統,源遠流長。五千餘年,綿綿不斷。粵秀書院,御批官辦。清代廣州,四大之首。通經致用,成德達才,千年聖賢,教化為根,立德立言立功。應舉梁啟超立共和大志。有猷有為有守,當贊張岳崧恭行實踐。毋徒以文辭聲氣相高,教人以專經義治古文為要。轉瞬即逝二百餘年,古老粵秀換新顏。物雖未接得半片磚瓦,道承鄒魯奉經學為先。一脈相承立清清越秀,重宣五教長華夏唐虞風範。
粵秀書院院長瞿匯泉
丁酉書於廣州越秀山

書院簡介


復建為復興書院文化,瞿匯泉先生於2013年7月在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復建粵秀書院,成為廣東省民政廳首家批複成立的書院。
今日粵秀書院復建於越秀山群嶺懷抱之中。為重續文脈,承繼道統,書院結合現代人需求,恢復書院講學、研究、藏書等功能。“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師友在幽靜典雅的書院激發思想,成就人生,服務社會。承傳“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為、有守,學必有師”的教育目標並繼續發揚光大。
粵秀書院提供傳統文化的優秀傳承,延請中外國學老師、大儒,重現往昔開壇講學之風,為大眾修身參學,安身立命,經國濟世,問道天下提供交流參學平台。推行傳統文化的傳承模式,注重師生關係。講經論道,善德培正,學行溫、良、恭、儉、讓,體證仁、義、禮、智、信,尊德行而道問學,塑造成就通達君子,傳承東方傳統女子美德,彰顯中華民族文化之光輝。
書院以博大、包容、和庸、忠恕的心性和品格,參學東方先賢經典原著,其中涵蓋國學經典論壇,琴棋書畫和文化交流、藝術品鑒賞、禮樂、香學、茶道、養生等課程。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儒家大智,到達生命另一高遠境界。
粵秀書院
粵秀書院
書院溯源
粵秀書院創辦於1710年,清朝康熙四十九年,為廣東四大書院之首。原址位於現在的北京路書院街,正南門內鹽司街原鹽司舊 署,今已不存在。
清初,康熙帝一改順治朝對書院的壓抑態度,實行。學、重科舉的政策,鼓勵各省、府、州、縣興辦書院。各地方官員為了興教。俗,培養人才,奠定本地科舉基礎,積極捐資辦學。康熙四十九年,兩廣總督趙宏燦、廣東巡撫范時崇、內閣學士滿丕均率先捐銀興辦書院,隨後,各級官員紛紛出資支持。因書院位於粵秀山之南,故名粵秀書院。
書院位於城中心,周邊為撫院及各司,道衙門,既便於各官坐課,亦便於考察,故粵秀書院之立可謂時時勢際會,因人成事,在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同時,雍正皇帝亦降諭旨,著該督撫商酌奉行,各賜帑金壹千兩,將來士子群聚讀書,須預為籌劃,資其膏火,以垂永久,其不足,在於存公銀內支用。封疆大臣等並有化導士子之職,各宜殫心奉行,則書院之設,士習文風有裨益而無流弊,乃朕之厚望也。從此,粵秀書院成為省級書院,受到和中央和地方政要的關顧,迅速發展成為省的文化教育重心,有“海濱鄒魯”之稱。
粵秀書院於雍正、嘉慶、同治三朝屢次重修,而以嘉慶二十五年(1820)規模最大。

歷代門生


粵秀書院建院近三百年中,“人才輩出,日新月盛,選拔萃,舉賢書,登甲榜,中雋之彥,指不勝屈,大魁鼎甲,卓出其中,明驗大效,彰彰如是,”如:梁啟超、梁廷枏、陳灃、宋湘、胡漢民、馮敏昌、杭世駿、梁鼎芬、岑仲勉、陳昌齊、黃煟南、吳蘭修等等對社會有巨大影響的名士、門生。
粵秀書院歷任院長、監院簡介
一、梁無技,字玉顧,廣東番禺人,貢生,有詩名。
二、梁學源,字壺州,廣東順德人,康熙丁丑進士,官至知縣(正七品)。
三、王植,號懷三,直隸深澤人,康熙辛丑進士,官至知州(正五品)。
四、楊紫川,江南揚州人,有詩名,二任院長,庄有恭殿撰出門下。
五、梁善長,號燮庵,廣東順德人,乾隆己末進士,官至府同知(正五品)。
六、徐廷棟,號念齋,江南無錫人,雍正癸丑進士,官至府同知(正五品)。
七、郭植,號於岸,福建古田人,乾隆七年進士,官至編修(正七品),蟬聯教席十五年。
八、何夢瑤,號報之,廣東南海人,雍正庚戌進士,官至知州(正五品)。
九、杭世駿,字大宗,浙江仁和人,雍正元年舉人,乾隆元年以詞科授編修,官至編修(正七品),有詩文名。
十、夏之蓉,號醴谷,江南高郵人,雍正癸丑進士,乾隆元年以詞科授檢討(從七品)。
十一、馮成修,號潛齋,廣東南海人,乾隆己末進士,官至郎中(正五品)。
十二、蘇青鰲,號雲川,廣東南海人,乾隆壬庚進士,官至編修(正七品)。
十三、沈廷芳,號椒園,浙江仁和人,乾隆元年以詞科授編修,官至按察使(正三品)。
十四、於光華,號晴川,江南金壇人,諸生,有詩名。
十五、范咸,號九池,浙江錢塘人雍正元年進士,官至御史(從五品)。
十六、陸嘉穎,號心齋,浙江仁和人,雍正癸丑進士,官至左中允(正六品)。
十七、朱紉蘭,字秋漪,江西南昌人,乾隆三十四年進士,官至府通判(正六品)。
十八、熊為霖,字浣青,江西新建人,乾隆壬戌進士,官至侍講(從四品)。
十九、陳其熀,號介炎,廣東新會人,乾隆癸未進士,官至給事中(正五品)。
二十、戴均元,號可亭,江西大余人,乾隆乙未進士,官至大學士(正一品),一家叔侄四人中進士,人稱“一門四進士,叔侄二宰相”。
二十一、蔡之定,字生甫,浙江德清人,乾隆癸丑進士,官至侍讀(從四品)。
二十二、陳昌齊,號觀樓,廣東海康人,乾隆辛卯進士,官至兵備道道員(正四品)。嶺南知名學者。
二十三、馮敏昌,號魚山,廣東欽州人(現屬廣西),乾隆戊戌進士,官至主事(正六品)嶺南知名學者,書法家,人稱“嶺南三子”之首,執掌廣東各書院十數年,對粵秀書院貢獻巨大。
二十四、湯藩,字價人,江西南豐人,乾隆丁未進士,官至按察使(正三品),知名學者,書法家。
二十五、宋湘,號芷灣,廣東嘉應州人,嘉慶己未進士,官至道員(正四品),廣東著名詩人、書法家。
二十六、李傳熊,字玉漁,江西臨川人,乾隆丁未進士,官至侍讀(正六品)。
二十七、謝蘭生,號澧浦,廣東南海人,嘉慶壬戌進士,未任官,知名教育家,以詩書畫冠絕當時。
二十八、徐旭曾,字曉川,廣東和平人,嘉慶己未進士,官至員外郎(從五品)。
二十九、邱先德,號滋畲,廣東番禺人,乾隆丁未進士,官至知州(正五品)。
三十、魏成憲,字春松,浙江杭州人,乾隆丁酉進士,官至編修(正七品)。
三十一、錢栻,號次軒,浙江仁和人,乾隆戊戌進士,官至編修(正七品)。
三十二、張岳崧,號翰山,廣東定安人,嘉慶己巳年探花,官至布政使(從二品),護理巡撫,為廣東四大書家之一。
三十三、許乃濟,號青士,浙江仁和人,嘉慶己巳進士,官至按察使(正三品)。
三十四、何南鈺,號相文,廣東博羅人,嘉慶己未進士,官至知府(從四品)。
三十五、陳鍾麟,號厚甫,江南元和人,嘉慶己未進士,官至道員(正四品)。
三十六、區玉章,號仁圃,廣東南海人,嘉慶戊辰進士,官至主事(正五品)。
三十七、詹良弼,號宜亭,廣東饒平人,雍正癸卯進士,官至主事(正六品)。院監。
三十八、許日章,字君青,廣東澄海人,乾隆乙未進士,官至知縣(正七品)。院監。
三十九、庄有豫,字思可,廣東番禺人,太學生,官至訓導(從八品)。院監。
四十、喻照,廣東番禺人,貢生,官至教諭(正八品)。院監。
四十一、黃丹書,號虛舟,廣東順德人,乾隆乙卯舉人,官至教諭(正八品),工書畫,人稱“嶺南四家”之一。院監。
四十二、張維屏,號南山,廣東番禺人,道光二年進士,官至府同知(正五品)。廣東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院監。
四十三、吳蘭修,字石華,廣東嘉應州人,嘉慶戊辰舉人,官至訓導(從八品),有詩文名。院監。
四十四、瞿匯泉,字通慧,福建連江人,修學於廈門大學中文系,在2013年復興粵秀書院 現任院長。
補充院監人數:
乾隆朝20人,嘉慶朝16人,道光朝7人。
註:
1、院長原稱山長或掌院,乾隆三十年統稱院長。院監為書院副職,原稱副掌教或副院長,后改稱院監。院監負責錢糧稽查使用,不督課。部分院監或名氣不大,或事迹未詳,僅見於教職表人名,故只列人數。
2、為保持與院志一致,仍用當時的地名。

書院學規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別如左: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右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於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別如左: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遷善改過。
有修身之要。
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有處事之要。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有接物之要。

教學理念


粵秀書院以“千年聖賢 教化為根 通經致用 成德達材”為教育理念推行傳統文化的傳承模式,注重師生關係,請中外國學老師、大儒,重現往昔開壇講學之風。以“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為宗旨,以博大、包容、中庸之心承接道統,承傳“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為、有守,學必有師”的教育目標。
通經指的是通曉經典,也指把握宇宙人生之常道。蓋經者,常也。致用,即要落實到實處去運用,切合中國傳統的實踐精神與現代需求。成德達材四字為清代粵秀書院門外兩側之題額,寓成就德行,培育英才之意。今沿用之,以示尊重、繼承。
院長簡介
瞿匯泉先生,福建人,自幼皈依佛門,修學於廈門大學中文系,多年來潛心於古建築修復、建築風水、藝術收藏與鑒賞的學習與研究,並踐行傳統文化思想的傳播推廣,積極參與社會慈善,2013年復興重建粵秀書院。

師資顧問


學術總顧問聶振弢教授
粵秀書院學術總顧問,南陽師範學院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員,中國馮友蘭研究所所長,中國馮友蘭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諸葛亮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先生七十多歲高齡,神采奕奕,風趣儒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無所不通。
儒學曾慶寧學者
字中一,號老平,又號梧桐山人,儒家宗聖曾子75派裔孫,儒門《大學》心法傳人,澳洲少林禪武學會創會人之一,天命之年尊師命歸國講儒,講授課程有:《曾氏三鼎家學》、《大學禮法》、《大學三重門》、《儒門修身精義》、《古今整體觀》等
儒學胡九蟬教授
名:貴鈞,號:九蟬,祖籍福建永定人,1969年生於台灣新竹。年少入歐豪年先生畫室啟蒙。廣學多聞,轉益多師,得甚深義,入廣州美術學院,取得中國畫系文學碩士學位。除平素繪畫創作之餘,也精研國學、易經,為專業畫家、易學家。
粵秀書院特聘專家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文化藝術研究所創所所長
國學與管理賈旭東博士
管理學博士,粵秀書院特聘國學專家,“禪道太極”及“自在禪修”創始人,“三界學者”、“三教行者”,廣東省企業培訓研究會副會長,多家企業、機構特聘戰略顧問、諮詢師、培訓師
易學何靜江教授
粵秀書院高級講師,廣州軍區老幹部大學國學教授,中國儒學研究會學術會長,廣州周易研究會名譽院長,史學家、易學家、紅學家、養生專家,大型佛教文化紀念冊《佛善緣》作者,大型儒學文化紀念冊《文博園》編委,大型道教文化紀念冊《道法苑》主編,出版《靜江論語》系列叢書……
國學心理學林志鵬博士
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博士,廣東粵秀書院特聘國學專家,主要研究儒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學、儒釋道三教合一、陽明心學,公開出版專著《從精英到民間:袁了凡思想研究》
國學薛仁明講者
作者、講者、行者,有心於儒釋道三家,目前經常於兩岸報刊發表文章,關心的焦點是文化之重建與生命之修行,做過多場關於中國文化的講座及講授《論語》等課程,因其與生命相激蕩,與現實相對應,迴響甚大
名師薈集
總顧問 姚蓉賓(原廣州市副市長)
哲學顧問 馮煥珍
古琴顧問寇文犀
(美術)藝術顧問 惲圻蒼
(音樂)藝術顧問 陳鴻燕
少兒國學館總顧問 巫勇芳
高級顧問 宋 婕
高級顧問 李建輝
客座教授 吳 寧
客座教授 朱鶴亭
客座教授宋一霖
客座教授 盧泰宏
客座教授 胡九蟬
客座教授 謝東笑(古琴嶺南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國畫教授 麥耀明
特聘高級講師 林明道
特聘高級講師 關鍵人
特聘高級講師 古 文
特聘高級講師 嚴力耕
特聘高級講師 孔祥勝(孔子第七十五代孫)
特聘高級講師 晁 罡
古琴高級講師 陳 磊
吟誦特聘專家 徐建順
吟誦特聘講師 徐曉生
吟誦高級講師 歐冰壇
圍棋高級講師 高 漢
養生高級講師 楊潤達
特聘中醫高級講 余鑫君
健康管理專家 王 芳
特聘高級講師 唐 唐
太極心法-李正漢老師
粵秀書院特聘高級太極教練,師出太極拳、形意拳名門,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際可流形意拳第十代傳人
古琴-黃麗老師
師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嶺南派)代表性傳承人、廣東古琴研究會會長謝東笑老師
書法-張國桃老師
師從嚴樹芬、譚蔭甜、譚大鵬等,主編《楷體結字百法》被廣州美術學院立為2010年學校科研課題
風水-林立通老師
嫡傳風水師,《微風水》創始人,自幼師從祖父學技,深得其祖真傳,並將風水學拓展到企業規劃的運用上
禪修-瞿匯泉老師
自幼皈依佛門,拜慧通大和尚為禪宗依指師,得傳禪宗密笈,曾在廈門南普陀寺禪堂任維那師,由妙湛大和尚任命為禪堂堂主兼僧值師
茶道-周旭東老師
曾任廣州茶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省朗誦協會和啟秀茶城茶文化顧問,國家高級評茶員,多次受業界邀請做茶文化講座
香道-廖易德老師
台灣台中人,雅道專家,香學文化佈道者,師從楊蘭馨、冀含中、吳振鐸學習花道、書道、香道、茶道,28歲獲日本花道教授稱號
組織架構
瞿匯泉 院長 白玲 名譽院長(原南方傳媒書記)陳紹奇 名譽院長(原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
理事會:理事長瞿匯泉 鄧鴻 理事 張炫 理事
書院架構 總院辦 教務組 財務組 策劃組 推廣組 課程組 招生組 人事組 後勤組 外聯組

書院對聯


化洽唐虞之盛,宣五教以撫十州,敬敷自遠;
道承鄒魯之傳,奉諸儒而登一席,矜式為先。
清代滿丕題大門
誦六經聖人之書,因文見道;
萃五嶺俊乂之選,主善為師。
清代秦瀛題大堂
讀古人書,當思其中有我;
應天下事,先須此內無他。
清代黃恩彤題大堂
十六字以接心傳,繼往開來,仰儒風於昭代;
五百年而生名臣,居仁由義,敷聖教於遐方。
佚名題大堂
讀書志在聖賢;
為官心存君國。
清代程含章題講堂
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
有猷有為有守,學必有師。
清代康基田題講堂
宣代贊元臣,睹講席宏開,不愧棫樸菁莪,偏承雨露滋南海;
銜恩貳宗伯,看賢書馳獻,曾是楩楠杞梓,敢言桃李屬春官。
清代甘汝來題講堂
粵山鍾秀,桃李繽紛,看萬紫千紅,總是杏林春色;
南海騰輝,魚龍變化,聽一聲三級,無非沂水流光。
清代吳騫題講堂
紹洙泗之微言,禮樂詩書,聖道至今昭日月;
萃海邦之名宿,馨香俎豆,多士於茲得楷模。
清代羅含章題先賢堂
仰五子心傳,致知力行,直接東山統緒;
溯三朝邦彥,修身體道,聿開南嶺宗風。
清代韓崶題先賢堂
盧橘夏熟;
桂樹冬榮。
陳仲麟題院舍
人物歸三代;
文章本六經。
池生春題院舍

歷史人物


宋湘(1757~1826),作為清代中葉一位有名的詩人、書法家和教育家,他與惠州豐湖書院的關係,由於其詩集《豐湖漫草、續草》,及《西湖五別詩》題刻與書院石刻門聯"人文古鄒魯,山水小蓬瀛"的流傳,早已為人們熟知,但他與廣州尤其是與粵秀書院的密切關係,卻甚少為人提及。本文就從這裡開始。
負笈遠遊的窮學生
宋湘是嘉應州(今梅州)人,27歲時在廣州粵秀書院肄業。在書院,文思敏捷的宋湘很快在同學中嶄露頭角。"每課藝出粘堂壁,同舍皆驚訝,以為古人文",並且獲得"文中騏驥"的美譽。但由於粵秀書院院長--宋湘資用乏絕,宋湘還需在課餘賣文自給,生意亦頗興隆,請他寫字作文的紙張常常堆滿了桌椅。不過,生性浪漫的宋湘並不以溫飽為滿足,其"風流才子"習氣時有顯露,經常出入於歌樓酒館,他在《憶少年七首》之三、之四的詩中曾言及:
跌宕文壇十載強,中間頓挫一衿涼。
家無儋石同劉毅,身有空拳似李陽。
斬蛟射虎氣難囚,快事平生一馬周。
命酒市樓常獨坐,出門一擲ht裘!
與詩書畫家的交遊
宋湘在廣州時,結識的詩人墨客有黃丹書、黎簡(二樵)、鄭炳昌、李鳴盛、張思齊、張維屏、陰東林、陳曇、呂堅、呂翔、葉夢龍、馮敏昌等,其中與黃、鄭、李數人相交尤深。
黃丹書,字廷授,號虛舟,順德人,擅書、畫,尤工詩,與張錦芳、黎簡、呂堅稱"嶺南四家",著《鴻雪齋詩抄》、《胡桃齋詩餘》。鄭炳昌,字穎超,號曉園,香山人,廩貢生,後為澄海縣學訓導,工詩畫,著有《叢書閣遺草》。宋湘寓居鄭家兩年,與之同游共讀。宋離鄭家后,一度任廣東學政陳桂森的幕客。乾隆五十七年(1792)鄭炳昌特在廣州租房,與宋湘同住,準備一起應試。是年鄉試主考為初彭齡(號頤園),文題《梓匠輪輿章》,詩題《賦得鴻毛遇順風》,結果宋湘高中解元(第一名舉人)。一登龍門后,他寫了兩首詩述懷記事:"海日扶輪出,霞標百丈高。騰天皆虎氣,得路過鴻毛。十載圍燈火,來朝看錦袍。人聲潮水沸,何德忝稱豪。""兩點龍門額,青衫十五年。只今三破的,敢詡不空弦。遠大男兒志,生成雨露天。一枝何足道,稍得慰堂前。"這是除試帖詩外現存有年月可考的宋湘最早詩作。見其親筆札中,不載於詩集。
宋湘中舉后,辭學政幕歸鄉,黎簡賦詩為他送行:"從容長揖駕短棹,擺落美游寧惡歸。竹雨池亭葯洲石,梅關蝴蝶麻姑衣。窗戶星盡汝先起,風o天長吾退飛。今日@堂南弟子,去年北雪到門稀。"(《寄懷宋孝廉芷灣》)宋湘對黎簡亦十分傾服。宋還結識了詩人李遐齡。李字芳健,一字菊水,香山人,時方授徒於鄭家。黃、宋兩人一見其詩,詫為異才,遂與之訂交。遐齡後為嘉慶貢生,著《勺園詩抄》、《容安堂全集》。宋湘後期在廣州結交的還有李鳴盛。李字佐廷,一字堯山,南海人,附貢生,工詩能文,擅畫竹,著有《春雨樓稿》。與宋湘交誼尤摯。鳴盛曾畫竹寄湘,附詩云:"涼t動翠筠,雲煙回憶十年身。屋樑落月參差影,留得虛心待故人。"湘亦有"留贈"警句"世上葛藤需快劍,心中風雨有深卮"傳誦一時。
重返母校
嘉慶八年(1803),48歲的宋湘又回到粵秀書院,以堂堂院長的身份去執掌教席。本來院長一職另有人選――由廣東巡撫瑚圖禮聘江西學者湯藩(價人)擔任。但湯至廣州時,瑚已離任,而新督撫倭什布、孫玉庭與湯素無交情,故對之不大理會,湯一怒之下,拂袖而去。於是,當局便延請當時已賦閑的宋湘擔任此職。宋湘在粵秀書院講學兩載,至嘉慶九年(1804)冬,才北上赴京辭去教席。
兩年中,他夙興夜寐,為發展廣州地區的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他深悉"寒窗"之苦,所以對窮學生特別關照,加之褒貶公正,故在學員中享有崇高威望。梅州鄉人更是聞風競起,從學者眾,院舍幾不能容。從此梅州文風漸振,學人輩出。人們公認:"程鄉先輩之所以得衣被士流,變轉風氣者,肇始先生,而後來李綉子太史(李黼平)繼之。"
宋湘主講粵秀書院時,適值馮敏昌亦掌越華書院教席,兩院相距不過一公里,於是兩人時相過從,論學談文。馮氏歿后,其門人梁炅攜馮詩冊稿本至京師,請在京的翁方綱、吳嵩梁、秦瀛、陳壽祺、宋湘等斟酌選定,得四百餘首,即傳世的《小羅浮草堂詩集》。

公益活動


重溫國學經典 傳遞文明新風
粵秀書院國學講堂
由越秀區宣傳部、越秀區文明辦主辦,粵秀書院承辦的越秀區國學教育基地暨粵秀書院國學講堂於2015年10月開講。講堂以“仁義禮智信恭儉讓忠孝廉恥”十二字為主題,打造一個面向社會公眾的公益性學習交流平台,通過授課和經驗分享,陶冶市民道德情操,吸引市民投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為文明越秀、幸福越秀的建設提供道德支撐和精神動力。
粵秀書院
粵秀書院

國學課程體系


粵秀書院
粵秀書院
《大學》民間讀經教育踐行十幾年後面臨著升級挑戰,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體制內外全面復興的一個重要信號。曾氏家學獨有的解經方法稱為三重門法,認為解讀傳統儒家經典需要過三重門,即文字門、行事門和心意門,對應的方法為文法、行法和心法。通過三重門法可以使人登上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雅之堂。此課程以儒家經典《大學》為例,講授三重門法的基礎方法——文法五步。它為有志於學習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老師、家長和國學愛好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經體系,也為立志於修身內求的儒門同道打下深造的堅實基礎。
《陽明心學與心性修養》心學大師王陽明,獨得孔門千載聖聖相傳之絕學心印,揭櫫“致良知”之學,終成一代大儒。同時,他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平諸寇,擒宸濠,立下蓋世奇功。“內聖外王”的完美人生軌跡,無法掩映其強大的心性修為之光。陽明身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王心齋、王龍溪錢德洪羅念庵、羅近溪、袁了凡等人更在自身心性修鍊實踐的基礎上,將陽明心學推陳出新,發展至高峰。究竟陽明心學與心性修鍊有何種聯繫,又會給予喧囂浮躁的現代人哪些驚鑒?
課程設置:本課程分二十講,前十課講授陽明生平事迹及學問脈絡,旨在闡明陽明心學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宗旨,尤其側重結合實際揭示陽明心性修鍊之路;后十課講授王門後學弟子的生平事迹、學問特色及心性修鍊法門,旨在為現代人心性修養提供啟發借鑒。
《論語》研修“教育的本質是調一個人的狀態,好好地做一個人,回到本然的狀態。”“國學熱也好,復興文化也罷,要緊的,無非是要恢復中國人該有的性情。”“真正要改變一個人,不是從哲學和思想方面下手,而是塑造一種氣場,讓人在這種氣場里自然而然地改變。影響一個人的從來不是思想,而是一種生命狀態。”“把自己的生命狀態調整好,是一切的根本。修己安人,如沐春風。”“孔子講仁,仁就是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您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您想在《論語》里連接到中國文化的“光明喜氣”;如果您對自己、對家庭、對孩子、對教育、對事業還有諸多困惑,粵秀書院邀請台灣學者薛仁明先生,用一年的時間,每個月三天時間,透過對《論語》的解讀,帶大家一起去尋找身心安頓的解答,深入認識孔子其人以及中國文化,體悟《論語》中的生命修行。
粵秀書院
粵秀書院
《四書五經》是一門文化傳承、追求思想貫通與思維創新的通識教育課程,是為向傳統文化愛好者、研習者普及和培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課程。目的在於使學員了解儒家經典基本概況,以及四書五經知識文化體系的內容和有益內核。重點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核心精神,四書五經的歷史價值,四書五經對個人修身、齊家、事業成功的重要性,以及四書五經在當下對中華民族復興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這四個方面的內容。通過該系列課程的教學,使學員了解中國文化基礎,增強對祖國文化遺產的自豪感和保護意識,陶冶學員的情操,增強學員的人文素質;豐學員的思想想,使學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事業觀、愛情觀、婚姻觀和宇宙觀。
課程設置:
【一】中華文化的內涵和核心精神
1-1中國文化的內涵
1-2儒家概述
1-3道家概述
1-4佛家概述
1-5諸子百家概述
【二】四書五經概述
2-1 儒學十三經概況和四書五經發展簡史
2-2 四書五經的組成和特點
2-3 四書五經的歷史價值
2-4 四書五經的哲學基礎
【三】《孝經》
3-1《孝經》在儒學文化體系中的重要性
3-2 天經地義的儒家倫理思想
3-3《孝經》與以法治國
3-4《孝經》在新形勢下對於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重要作用
【四】《大學》
4-1 《大學》的宗旨和最終目的
4-2 三綱八目的重要性
4-3 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4-4 內聖外王的精神訴求
【五】《論語》
5-1 《論語》的核心價值
5-2 君子的道德標準和社會擔當
5-3 仁的含義與執政理念
5-4 “君子慎獨”人生觀
5-6 “學而優則仕”與“仕而優則學”
5-7 從“不言之教”看家長和領導的日常言行
5-8 “節用愛人”的現實意義
【六】《中庸》
6-1 中庸的精神內核
6-2 人生大道
6-3 事業成功
6-4 生活與健康
【七】《周易》
7-1 易學流派的形成和演變
7-2 《周易》的哲學思想
7-3 陰陽學說與宇宙全息論
7-4 理數術之間的辯證關係
7-5 易學與古代自然科學
7-6 周易的預測預報科學體系
7-7 《周易》與儒家思想的關係
7-8 《周易》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合理運用
【八】《禮記》
8-1 天下為公與社會大同
8-2 選賢舉能
8-3 講信修睦
8-4 小康社會
【九】《尚書》
9-1 協和萬邦
9-2 陽奉陰違
9-3 以公滅私與民其允懷
9-4 克勤於邦與克儉於家
【十】《孟子》
10-1 《孟子》哲學智慧
10-2 《孟子》處事智慧
10-3 《孟子》與時俱進思想
10-4 仁政學說與民本思想
10-5 浩然正氣與敬畏之心
10-6 性善學說
【十一】《春秋》
11-1 一字為褒貶與春秋筆法
11-2 五行學說的誕生
【十二】《詩經》
12-1 風雅頌與賦比興
12-2 思無邪
12-3 不學詩無以立
【十三】四書五經的現代價值和作用
13-1 新價值觀與儒家文化的契合點
13-2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社會提供充足的營養
13-3 用儒家文化提高個人素養
13-4 用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完善自己的人生
教學方法: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經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個人發言與團隊討論相結合
少兒《蒙學》
蒙學,是對我國傳統的幼兒啟蒙教育的一個統稱。與小學、大學並列,是我國傳統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蒙以養正,德教為先。《蒙學》是一門融匯文史哲理、重視經典理解與文化傳承、塑造嬰幼兒健康人格的通識教育課程,是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課程。旨在通過此課程的學習,讓學員學會並掌握誦讀蒙學的方法,並能包本背誦三百千千。
內容:1《三字經》2《百家姓》3《千字文》4《千家詩》5《弟子規
粵秀書院
粵秀書院
《蒙學》師資課程
蒙學師資培訓是一門塑造國學教師健康人格的通識教育課程,是培訓蒙學課程合格教員的基礎課程。目的在於使學員了解蒙學基本架構和課程種類,掌握蒙學基本教學方法,經過培訓方能上崗工作。
課程設置:
重點掌握兩個方面的內容:蒙學的教育特色和誦讀蒙學的方法
課程內容:
1.《正確認識傳統文化》
系統全面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基本內容、特質、精髓
2.《傳統文化與為師之道》
探明教育本質,掌握為師之道
3.《古禮今用》
不學禮,無以立。學習禮儀文化,做彬彬有禮中國人。
4.《講師必備技巧》
掌握講師必備的發音、演講等技巧及樂理知識
5.《生命的精進》
了解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找到獲取五福臨門智慧人生的鑰匙
6.《中國式讀書法--學習經典的秘鑰》
學會中國式讀書法,掌握中國式讀書法的基本規則
7.《經學經典導讀》
讀經的入門與精進,真正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
8.《文學經典導讀》
經典文學作品讀法,沐浴智慧之光,完善多彩人生
9.《蒙學經典導讀》
與時俱進,去偽存真,賦予經典嶄新的生命
10.《有趣的漢字文化》
看似單調的漢字,意蘊深厚,妙趣橫生
11.其他與學員密切相關的課程
適合對象:幼兒園老師、中小學老師、國學老師、私塾老師及初次接觸傳統文化的所有人群
國藝課程體系
《古琴》
中國的“古琴”具備修身養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意義,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禮、節、樂的文化。琴聲悠韻,其中所蘊藏的古樸寧靜的意境,傳達著靜遠淡逸的氣息,能喚起恬淡悠遠的回憶,令人返於原始本然之故鄉,這對於緊張而焦慮的現代人實在是非常重要、彌足珍貴。
粵秀書院
粵秀書院
《書法》
書法用毛筆書寫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發展五千年歷史中經典標誌的民族符號,在中國及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書法作為造型藝術的同時,也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目前國家提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少應該包括傳統藝術的部分,人們對待書法的態度,也從藝術逐漸升華到觀念層面的改變。
粵秀書院少兒班及成人班書法,教學以“楷體結構百法”為教材,教學內容包括書寫楷書、熟悉口訣、例子臨練等。
《國畫》
國畫是中國傳統繪畫形式,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國畫技法有具象和寫意,題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鳥等。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一勾一勒,一筆一劃,用筆墨將畫者的胸懷、氣質、涵養、功夫、技術躍於紙上,畫出物象之精神,畫中有畫,畫中有情,使人見畫如見人性格,見畫如讀文章,給人無盡的藝術享受和無窮的回味。成人或少兒學之,不僅熏陶文化和提升氣質,也可習得作畫等技法。
課程設置: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
《圍棋》
圍棋的圓形棋子和方形棋盤象徵著“天圓地方”,棋盤上的361個交叉點象徵華夏農曆361天,棋盤分為4部分,代表四季每一部分的90個交叉點又代表每一個季度3個月的90天,棋盤中央是太極黑白兩色棋子則表示陰陽,甚至圍棋的勝負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勝負最高級的境界。
圍棋,不僅僅是一種遊戲,對弈折射出的是一種哲學活動。圍棋被稱之為坐隱,正是道家所崇尚隱者風範。下圍棋對開發智力陶冶人格情操、培養高雅氣質、鍛煉意志毅力大有裨益。
《茶道》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茶事活動以自然為美,以樸實為美,動則行雲流水,靜如山嶽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言則如山泉吟訴。
茶,清淡雅緻,雋永綿長,杯盞起落間,茗香流轉。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藝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
《花道》
花道是單純的形式,
是我們對花的態度,
獨一無二,能引起人們共鳴的東西。
花道作品是插花人的心情寫照,
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
花道不是單純的構圖、插花技術,
除了對色彩和形狀的追求,
還包含豐富多彩的人文情懷。
人、花一體是一種境界,
通過訓練讓內心平靜如鏡。
學習插花,
讓適合的花朵依個人趣向綻放生命活力,
從而達到不斷提升內心修養的目的,
個人德行的磨練,
涵養學識的修剪。
讚美自然、儀禮、德行、胸中的氣韻、
內心的澄明都是花道之義,
它所要追求的是“靜、雅、美、真、和”的意境。
《香道》
香,品人生浮沉。清凈淡泊,樸素自然,韻味雋永。香之韻味千萬種,說不清道不明。品香品出味,是一種悟,是得道,故香中有道。
香道,貴靜心。嗅品聞香,具有安神寧心、驅蟲防病之功效;輕煙裊裊,尋找心中出現的生命景象。香道講究靜觀不語,以眼觀、手觸、鼻嗅和心悟,讓人們從中獲得感悟。
中華用香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佩戴香囊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形成一種包含禪的精神、儒家禮法約束的傳統技藝。現代人學習香道、進行禪修,能從日常忙碌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中靜下來,修養身心,感受自然的恩惠。從品香入門,以此道學習傳統文化求得精神上的寄託。
國醫及其他課程體系
《太極心法》
“雲房太極歸元心法“屬於道家上乘養生功法,十分珍貴。歷來秘不外傳,所知者甚少。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常處於亞健康狀態。此功法可在原地練習,不需較大場地,加之陰陽開合、混元一體的導引,對於常人養生亦非常有益。李師父特從中選取精華篇章進行推廣,希望更多朋友在忙碌生活之中,能籍由太極歸元禪功,不僅調理身體,更能養心安神、享受禪意人生。
《禪修》
禪生活
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
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
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
苦苦追尋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
靜看風雲,定觀自在。
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
心靈靜極而定,剎那便是永恆。
無念則靜,靜則通神。
靜能養生,靜能開悟。
靜能生慧,靜能明道。
《建築風水》
風水就是陰陽交互的能量場。風水並不是迷信,它遵循的正是大自然規律法則,一切在根據之中進行。風水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種,其基礎是《易經》。八字是中國命理的精華所在,簡簡單單八個字組合成千上萬種現象,裡面的道理卻是包羅萬象。八字可謂是傳統文化的精華中的精華!
八字是命理的精華所在,雖然只有金木水火土,但裡面的道理絕對是包羅萬象。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不少人天天努力工作卻無法找到適合自己位置。學習風水也是一筆財富,能知己知彼,事半功倍,獲得人生方向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中醫傳承》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中醫是中國的原創性醫學,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經方作為中醫學的經典,日益受到重視。書院特開設經方傳承班,培養中醫人才,振興中醫,傳承中醫文化。

旗下分館


粵秀書院少兒國學館
粵秀書院少兒國學館建於番禺亞運城,佔地十畝嶺南水鄉風格的仿古建築,亭台樓閣、迴廊水榭、小橋流水、鳥語花香,使孩子親近自然、通達天性,以“幼年養性、童年養正”的教育宗旨,在優美的環境中培養孩子優雅的舉止。
粵秀書院少兒國學館配備了優秀的師資團隊,聘請具有多年國學幼教經驗的專家為顧問。每位教員都深受嚴格的聖賢文化熏陶,深諳“言傳身教”的教育真諦,以德為本,以“如保赤子”的愛心、耐心、細心、用心對待孩子。
羅漢十八道雅品生活素空間
羅漢十八道雅品生活素空間建在廣州亞運城古色古香的嶺南水鄉風格園林建築中,致力以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審美與大家分享,共同塑造典雅生活。在古雅環境中靜心品茗,親嘗專業素食廚,感受琴、棋、書、畫、茶、香、武的典雅。
以真誠、簡樸的方式與自然融合,一起觀潮起潮落、一同看日出斜陽,在浮躁中追溯本源,品味傳統文化的風雅,尋獲人生的洞見與智慧,感應生命的美好和豐盛,願各方有志之士共聚論道、品茗茹素,返璞歸真!以聖賢為師,以靜贍養,以羅漢除煩障!
羅漢十八道環境
羅漢十八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