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金庭鎮的結果 展開
- 蘇州市轄區
- 國家5A級景區
金庭鎮
蘇州市轄區
金庭鎮,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原名西山鎮,2007年更改為現名。金庭鎮總面積83.42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1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擁有常住人口45655人(2017年)。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56億元。
金庭鎮鎮區所在的西山島是中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位於蘇州市的西南部,擁有中國內湖第一長橋——太湖大橋,把該島與蘇州(陸地部分、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連在一起。
2013年9月,蘇州市決定成立吳中西山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宣布西山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與金庭鎮實行“區政合一”的管理體制。此外,金庭鎮還是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19年12月,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金庭鎮為國家衛生鄉鎮。
約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今金庭鎮(原西山鎮)俞家渡一帶有人類活動,生產磨製石器及陶器,從事漁獵等生產活動。
禹王廟
商末,西山始屬吳境。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西山歸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設吳縣,隸屬會稽郡,西山始屬吳縣。
三國,東吳太傅闞澤退隱西山,舍宅建文化寺和盤龍寺。
隋朝,後魏建威將軍鄭茂之子鄭白麟自滎陽攜家渡江遷至西山角里,為洞庭甪里鄭氏遷山始祖。
宋朝,元祐八年(1093年),建甪頭寨,設甪里巡檢司,額管士兵144名,負責太湖及島內的防禦、治安。崇寧四年(1105年),朱勔為建汴京壽山艮岳,大興“花石綱”,西山謝姑山、石公山等地的太湖石被采掠一空,百姓深受其害。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趙構渡江南遷,北方人口大量南移。此後,一批貴族及後裔為避戰亂,陸續到西山隱居,形成以徐、陸、沈、蔡、蔣、馬、屠、勞八大宗族為代表的南渡隱逸望族群。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東山設太湖廳(縣級建置),三十六都(三山島)從西山的洞庭鄉劃出,歸東山的蔡仙鄉。乾隆中期后,西山民事亦由太湖廳管轄。
清咸豐十年(1860年)十一月十六日,太平軍侍王李世賢率水軍從溧陽出發,攻克西山,距甪頭。次年二月,攻克東山,設東珊縣,轄東西兩山。
清同治二年(1863年)秋,太平軍撤離西山,復歸清蘇州府太湖廳。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山建靖湖廳(縣級建置),廳治在後堡。羅甘嘗出資在東村創辦吳縣求忠第一初等小學堂,為西山新式教育之開端。
民國元年(1912年)1月,廢太湖、靖湖廳,設太湖縣,轄東西山,旋易名為洞庭縣。7月,撤洞庭縣,併入吳縣。
民國二年(1913年),在林屋洞前的靈佑觀東院設西山區行政委員署。
民國十七年(1928年),西山區行政委員署改為西山鄉行政局。
民國十八年(1929年)8月,西山劃為吳縣第十九區,設8鎮15鄉。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1月,推行保甲制,西山劃為吳縣第十三區,設2鎮8鄉,共73保、729甲、7508戶。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西山被編為西山區,設2鎮5鄉,共91保、676甲。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西山、東山兩區合併成立洞庭區,區署在東山,西山設練瀆鎮、大夏鎮、四皓鄉,共30保。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30日,中共西山區委、區政府機構進駐西山。5月1日,中共西山區委、西山區人民政府、西山派出所正式成立。區公所設在後堡。7月,為配合剿匪,成立太湖區行政辦事處(隸屬蘇州行政區,縣級機構),轄東山、西山、馬山等地,辦公在東山雕花樓。
1950年3月,廢除保甲制,西山劃為7個小鄉。4月,西山區劃為1鎮8鄉2直屬村,設60個行政村。太湖區行政辦事處成立,西山歸其管轄。
1951年6月,太湖區行政辦事處撤銷,西山仍屬吳縣。
1952年7月,復建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辦事處,西山歸其管轄。10月,西山區改稱太湖行政區第二區。
1953年5月1日,太湖行政區第二區複名為西山區,太湖辦事處改建為震澤縣,西山屬震澤縣。
1956年3月,西山撤小鄉建大鄉,全區分石公、東河、建設3個鄉,共5個高級社,39個初級社。
1958年,西山島設立金庭人民公社。
1959年4月,震澤縣撤銷,西山復屬吳縣。
1963年,金庭公社分為金庭、石公、建設3個公社。
1987年,金庭、石公、建設3個公社撤銷,合併為西山鎮,鎮治設在鎮夏。
2001年3月1日,吳縣市撤銷,併入蘇州市,原轄區劃分為吳中、相城兩個區。西山鎮屬蘇州市吳中區。
2007年6月28日,西山鎮正式更名為金庭鎮。
金庭鎮中心位置處於北緯31°08′,東經120°18′,地處蘇州太湖東南部,位於姑蘇城西南35公里,距蘇南碩放國際機場55公里,距上海120公里,轄境包括太湖中西山島及周圍34個太湖小島,總面積84.22平方公里。
太湖第一峰—縹緲峰
太湖諸山為浙西天目山向東北延伸的余脈,在明代王鏊的《七十二峰記》中,太湖中馬山、西山、東山3處共有72峰,其中西山有41峰。其中,整個西山(金庭鎮)的最高峰是位於中西部的縹緲峰,達336.6米。
金庭鎮所轄太湖島嶼眾多,其中有居民常年居住的有西洞庭山、橫山、陰山、葉山(1996年劃出)四島。人工圍墾和自然淤塞對西山地貌的影響十分明顯。烏龜山(居山)、搭褳山、大謝姑山、小謝姑山、瓦山、青浮山等原是太湖小島,20世紀60年代末因圍湖造田而與西洞庭山相連。
金庭鎮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類型,加上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和無霜期較長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溫度在16℃左右,全年中溫度最高的是7、8月,極端最高氣溫為39℃;最低的是1、2月,極端最低氣溫為-<8℃。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間,全年降雨日數在120天左右。年均日照時數約為2100小時。霜期在8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下旬,最早在10月底,終霜期一般在2月下旬,最遲在4月中旬,無霜期約280天。
金庭鎮草莓採摘農家樂
金庭鎮(西山)野生動物種類很多,在吳縣(現吳中、相城兩區)其他地方已基本絕跡的獐在西山的低山丘陵地區常可見到。因長期湖山隔絕,西山農家飼養的湖羊均為純種(目前西山尚無飼養綿羊、山羊)。資源量較大的是水生動物資源,共有魚類106種,甲殼類11種,兩棲爬行類2種,腹足類10種,斧足類13種,特別是產量較多的梅鱭魚類等,季節性強,鮮食、曬制能力有限,因尚無魚類食品工業性加工單位,經常造成很大浪費。野鴨,又名鳧,每年春去秋來,群集於水濱,形似家鴨而小,以肉鮮味美和外形美觀而著稱;種類較多,共有23種。1981年3月,中國同日本簽訂了《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太湖中有19種野鴨為協定中的保護候鳥。
石公山
石灰岩主要分佈於西山東南部的文化山、元山、馬石山、居山及西山南部的石公山、祈山、大山等石灰岩丘陵地區,為海相沉積型礦床;黑色大理石產於元山、石公山,元山黑色大理石在1975年被采完,石公山為著名景點,禁止開採。
煤炭主要分佈於馬村、塢里、南徐、東河等村一帶,煤層深度20~200米,煤層厚度0.2~2米。西山煤礦開採始於明末,抗戰後開始大規模開採,1982年停采;白雲岩分佈於堂里,賦存於黃龍組下部,屬海相沉積型小型礦點;瑩石分佈於西山島西南方的小雷山島,為低溫熱液充填型小型礦點;白泥礦零星分佈於五豐、小竹山等處,為石英砂岩層中的伴生礦,產量較少。紫泥礦分佈於后埠村,適宜制紫砂工藝品。
截至2016年,金庭鎮轄中國內湖第一島西山島及周圍34個太湖小島,實行“區政合一”管理體制,副縣級建制,下轄1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金庭鎮下轄11個行政村、1個社區 | |||
---|---|---|---|
秉常村 | 石公村 | 縹緲村 | 林屋村 |
蔣東村 | 衙甪里村 | 東村村 | 堂里村 |
東蔡村 | 元山村 | 庭山村 | 東河社區 |
金庭鎮擁有常住人口45655人(2017年)。
金庭[蘇州市轄區]
2007年~2011年的4年間,金庭鎮農業生產總值從1.65億元增至2.39億元,年均增加11.5%。農民人均收入從8150元增至12500元,年均增長11.5%。
2007年~2011年的4年間,金庭鎮累計完成工業產值37.9億元,完成工業銷售收入34.4億元。
金庭鎮只有小規模的工業,以採石、建材、果品行業為主,其他工業以輕工和機電為主,主要產品有玩具、手套、服裝、針織品、鋼銼、儀錶等。
2015年,金庭鎮完成服務業增加值14.63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0.06%;接待中外遊客368.77萬人,完成旅遊總收入50.71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7.62%
2012年~2014年的3年間,金庭鎮僅在社會教育事業項目上共計投入約1.2億元。2014年,金庭鎮鎮級教育投入佔全鎮公共預算收入的49.6%,其中包括大半的土地收益。截至2015年,金庭鎮共有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完小2所;中心幼兒園1所,另有3所分園。
金庭鎮教育機構 | ||
---|---|---|
幼兒園 | 小學 | 中學 |
西山中心幼兒園(另有分園3所) | 西山中心小學 | 吳中區西山中學 |
2015年,金庭鎮完成發明專利申請88件,市級以上項目2個,實施產學研項目3個,完成企業研發項目3個。與以色列公司合作研發的“果蔬干霧控濕保鮮技術”項目正式投用。
金庭地區人民醫院位於金庭鎮鎮區主幹道金庭路東側,2008年7月28日遷入現址,佔地面積28.7畝、建築面積9900平方米,有在職職工83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28人,開設住院床位72張,觀察床位38張。
金庭鎮
2015年,金庭鎮發放扶貧資金1000餘萬元,各類民生和公共事業支出占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近六成。開發公益性崗位30個,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2007人、1226萬元,幫助138名本地失業人員實現穩定就業。
西山島
遠眺西山島
西山所在的太湖地區有諸多特產:洞庭山碧螺春、烏紫楊梅、大佛手白果、九家種板栗、青種枇杷、縹緲峰水晶石榴以及銀魚、白魚、白蝦等“太湖三寶”。
太湖
太湖七十二峰,四十一峰在西山。西山島歷來被稱為吳中桃源,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花果山,“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天天有魚蝦”,自古就是聞名海內的旅遊勝地。全島現存的歷史文化古迹共有一百多處,其中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級控制保護古村落7個、市級控制保護古建築26處。另有明清建築120多幢,面積約4萬平方米。明月灣古村、東村古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太湖大橋
太湖大橋
石公山
石公山
著名的海燈法師曾在石公山的石公禪寺居住長達10年。1989年1月9日,海燈圓寂,為了懷念這位武術名家,石公山迎來了他的靈骨,在石公禪寺內造了靈骨塔,並增設了海燈法師的陳列室。
林屋洞風景區
林屋洞
林屋洞的特點是六多,一是石芽多,二是石塹多,三是象形石多,四是泉水多,五是倒影多水隨洞流,六是橋樑多。
古樟園
古樟園位於后堡村窯上環山公路旁,原為城隍廟,俗稱雙觀音堂,始建無考,清道光二十八年曾重修,有碑記,解放后逐漸破落,用作倉庫,1995年由后堡村投資400多萬元改建為古樟園,因園內有千年古樟樹而得名。該園佔地150多畝,背倚山嶺而朝東,左右均為民居。
縹緲峰
西山主峰縹緲峰位於西山島西部,海拔336.6米,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景區以縹緲峰為主體,輔以周圍的主要山塢,景區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近80%。縹緲峰頂有一形似鷹嘴的巨石,上刻民國元老李根源題寫的“縹緲峰”三字,附近還有紫雲泉、砥泉、仙人桌、登高台、望湖亭等遺跡。
包山禪寺
包山禪寺位於林屋洞西北的包山塢中,據史志資料記載,該寺初創於南朝之初,初名福願寺,梁大同二年(536)正式建寺。唐上元九年,唐高宗李治賜該寺名為“顯慶禪寺包山寺”;因西山四面為水所包,俗稱包山,該寺又是山上第一大寺,唐肅宗李亨又賜名為包山寺,所在的山塢亦得名為包山塢,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自唐朝至清朝,包山寺代稱江南名剎,高僧輩出,寺院亦經歷了多次興廢。解放初包山寺曾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時寺院被毀,1995年開始重建,至1999年秋基本建成。
徐素行,字遜之,號恆齋,宋徽宗朝名宦,西山煦巷徐氏始祖。
夏元富,北宋元豐(1078~1085)間富商,西山慈里人。
王氏宋,靖康間人,居洞庭之消夏灣,年7歲,有奇才,作宮詞700首,傳播四海。
李彌大,字似矩,號無礙居士,南宋吳縣人,崇寧五年(1106)進士,先後曾任顯謨閣直學士、朝散郎、戶部尚書兼侍讀等職。
鳳福清(?~1176),名韜,字濟,號福清,北方望族出身,原任北宋汴京馬步軍副統制。
鄭清之(1176~1251),字廉夫,別號翠坡。鄭清之以國子學錄、王府教授起,官至太師銜,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封齊國公。
馬國珍(1188~1251),字鈞石,朝廷賜號靜逸處士。南宋理學家。
秦儀(1229~1273),字元德,西山秦家堡人,宋代著名詞人秦觀(字少游)八世孫。
蔣騰芳(1232~1318),名棣,號雲峰,蔣堂九世孫,蔣氏遷梅梁里(后埠)的第二世。
俞琰(1258~1314),字玉吾,號全陽子、林屋山人、石澗道人,宋末北方望族出身,后隱居西山小埠里山澗旁,是宋元之際著名的隱士和道教學者,著名的《易》學家。
蔡升(1408~1475),字景東,號西岩,西山東蔡人,明代文學家。
蔡羽(1471~1541),字九逵,號左虛子、林屋山人,明代文學家,吳門十才子之一,西山東蔡人,是古代吳中自學成材的著名人物之一。
陸治(1496~1576),字叔平,號包山子,明代著名隱士和畫家,西山涵村人。
鄭准(1531~1576),字正衡,俗呼鄭御史,明代西山甪里人。嘉靖甲子年舉人,隆慶戊辰年進士。
葉初春(1541~1620),字處元,自號吳西主人,世居西山綺里,明末名臣。
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 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 |
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 | 江蘇省文明鄉鎮 |
江蘇省電子商務示範鎮 | 國家衛生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