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車都

聖地車都

2012年5月29日,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帶領省領導及省直部門負責人親臨隨州,參加隨州市三級幹部會議,為隨州把脈問診,提出隨州要建設“世界華人謁祖聖地”,打造“中國專用汽車之都”,“聖地車都”戰略由此確立。

由來


省十次黨代會后,“聖地車都”戰略上升為省級戰略,列入全省“一元多層次”發展戰略體系中。“謁祖聖地”是文化的旗幟,借文化平台唱經濟大戲,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打造文化經濟;“專汽之都”是隨州探索出的特色發展之路,以特色發展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
市委書記劉曉鳴指出,“聖地車都”戰略是一個契合隨州實際的戰略,它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精氣神,是符合隨州發展階段性特徵的戰略;是一個特色引領戰略,隨州建設聖地車都,就是走差異化競爭之路,通過局部和部分的超越,帶動全局和整體的跨越;是一個全域性戰略,“聖地車都”是全市共享共建的資源,既是全域性戰略,也是文化和產業融合的戰略;是一個“一業興帶百業旺”的戰略,“聖地車都”建好了,對於其他產業的發展有巨大的拉動作用;是一個城市品牌營銷的戰略,“聖地”和“車都”都是神聖、唯一的,是提升隨州城市名氣的響亮名片,是營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舉措。
聖地車都
聖地車都

影響


聖地車都
聖地車都
市領導集中聽取了“聖地車都”戰略發展規劃的彙報,要求將聖地車都戰略規劃具體化、清晰化。據悉,聖地車都戰略規劃已經過多次修改,計劃下月出爐。
國家發改委的專家組對隨州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進行了為期5天的調研,正式啟動規劃編製。專家組再次來隨,聽取我市各方面的意見。劉曉鳴等多次在不同場合與專家組座談,提出了修改意見。
聖地車都戰略提出后, “車都”建設推動了專汽規模、產業鏈集群發展。我市順利通過專汽之都稱號的複審,蟬聯“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桂冠。同時,我市還被授予國家專用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說明我市專汽產業質量、水平不斷提升。我市專汽企業達170多家,其中具有國家公告資質的達到21家。汽車機械產業逆勢而進,實現產值279.8億元,同比增長11.9%。
這些年,我市堅持以擦亮“炎帝神農”和“古樂編鐘”城市名片為引擎,文化旅遊項目為重點,以重大節慶活動為抓手,以培育精品名牌為核心,打造了一大批精品景區,形成了一批特色精品文化旅遊線路;連續四屆成功舉辦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提升了城市名氣,聚集了發展人氣。全市旅遊接待總人次達1215萬之多,實現文化旅遊業總收入74億元。

相關報道


隨州聖地車都戰略規劃在京通過評審
湖北日報訊(記者包東喜、通訊員楊聞名、張傑)2013年3月31日,隨州市在北京組織召開評審會,對《隨州聖地車都戰略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評審,原則上獲得通過。
隨州聖地車都戰略是全省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9月,隨州市委託國家發改委及國家信息中心有關專家著手編製《規劃》,《規劃》期限為2013年-2020年。《規劃》共分為聖地車都戰略的科學內涵與戰略意義、發展基礎與環境評價、總體思路、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做大做強專用汽車產業等九章。提出以打造聖地車都為核心,以建設“四化同步”試點城市為導向,堅持戰略趨勢高端化、戰略實施項目化、文化資源品牌化、產業發展集群化、產城發展一體化,以產業升級調整驅動“四化同步”,打造隨州“2+3”產業格局(即以專用汽車、文化旅遊業為引領性的特色產業,現代農業、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為大力培育的主導產業),將隨州打造成鄂北地區重要增長極、地級市“四化同步”的典範、全球華人謁祖聖地。
聖地車都 神韻隨州
隨州一湖兩岸風光帶建設項目被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哪兒的泥土曾經留下過中華文明第一組偉大的腳印?——隨州!哪兒的金屬曾經鑄就過戰國時代第一組完美的音樂?——隨州!哪兒的明月曾經陪伴過唐代第一詩人的青春生命? ——隨州!
——余秋雨
華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腳下是源頭。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農誕生於隨州,他制耒耜、植五穀、嘗百草、療民疾,開啟了璀璨的華夏農耕文明。曾侯乙編鐘橫空出世,驚艷五洲,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這片神奇的土地,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春秋大賢季梁早在春秋時期就提出了“民為神主”的政治思想,以此奠定了中國唯物史觀的第一塊基石;詩人李白在此餐霞飲露,談詩論道,由衷讚美隨州“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歐陽修在此居食求學,登科入第,留下“荻畫學書”的美談佳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市不在大,因特而名。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擁有汽車機械企業180多家,多項產品產銷量居全國第一,成為國家專用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作為“中國香菇之鄉”,食用菌出口總量連續8年居全國地級市首位。作為“中國風機名城”,產品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厚重隨州,文脈相傳,通古達今,神韻兼備。何謂“神韻”,神在塑文化之魂,韻在繪山水之美。
隨州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東承武漢,西接襄陽,北臨信陽,南達荊州,居“荊豫要衝”,扼“漢襄咽喉”,為“鄂北重鎮”。境內京廣鐵路漢丹鐵路、漢十高速、隨岳高速、麻竹高速、107、312、316國道等交通幹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境內名勝古迹眾多,山水鍾靈毓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洪山、國家森林公園中華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徐家河、省級地質公園琵琶湖、大洪山林泉生態園、“鄂北明珠”高貴三潭、橫跨兩省的黑龍潭、九億年火山溫泉、世界最大的古銀杏群落、發軔於淮河之源的原生態漂流,還有以尚市桃花節、萬和蘭花節、三里崗香菇節、安居古街及被譽為“地上國畫”的武勝關桃園古村落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處處佳境,引人入勝……
在湖北“兩圈一帶”、“聖地車都”發展戰略的引領下,隨州搶抓機遇,彰顯特色,差異化發展,戰略定位躍升新高度,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城鄉建設展現新風貌,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201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1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農產品出口總額保持全省第一,利用外資增幅居全省前列。
隨州堅持以擦亮“炎帝神農”和“古樂編鐘”城市名片為引擎,以文化旅遊項目為重點,以重大節慶活動為抓手,以培育精品名牌為核心,優化政策措施,放大資源優勢,著力打造鄂西圈重要的門戶城市,炎帝神農故里景區、隨州博物館、隨州文化公園、玉龍溫泉、大洪山慈恩寺、淮河源西遊記漂流洛陽千年銀杏谷、高貴三潭等一大批精品景區橫空出世,並由此形成了一批特色精品文化旅遊線路;連續四屆成功舉辦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使隨州成為世界華人謁祖聖地和精神家園,提升了城市名氣,聚集了發展人氣。同時,通過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基礎設施極大改善,城市旅遊功能和旅遊環境極大提升。2012年全市旅遊接待總人次達1215萬人次,實現文化旅遊業總收入74億元。
立足新的歷史方位,隨州將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和“五個湖北”的總體部署,以“聖地車都”戰略為統領,以“四化同步”為路徑,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提升工業競爭力、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城鎮承載力、文化旅遊影響力,穩神競進,好中求快,加快打造世界華人謁祖聖地、國家級新型工業化專用汽車產業基地、區域性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省級特色外貿出口基地、區域性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高地和區域性交通物流樞紐,奮力推動隨州由農業大市向經濟強市、文化旅遊資源大市向文化旅遊強市、中等城市向區域性大城市跨越。突出抓好文化旅遊產業支柱化培育計劃,高質量編製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營造良好的文化旅遊業發展環境,大手筆推動重大文化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構築立體化的宣傳營銷體系,繼續高規格辦好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著力打造“炎帝故里、編鐘之鄉、養生天堂”三大旅遊品牌,大力開發“尋根謁祖之旅、音樂文化之旅、山水生態之旅、養生度假之旅、紅色文化之旅”等特色旅遊產品,力爭到2015年實現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500萬人次,文化旅遊業總收入達到120億元。“詩到隨州更老成,江山為助筆縱橫”。一個激情跨越的隨州正以開放、大氣、包容、文明的姿態,在科學發展的春天裡放歌勁舞,在跨越發展的征程中逐浪趕潮……
城市是凝固的音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河碧水,兩岸新城,繁花似錦,風光旖旎,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交融輝映。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抒寫了“城在綠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和諧畫卷。隨州主城區東進南擴,正在朝著百萬人口、百平方公里的“雙百”大城市邁進。
湖北隨州推進“聖地車都”建設 推動“三大跨越”
2012年7月17日,“中部支點新湖北”網路媒體湖北行大型採訪團一行來到隨州市進行實地採訪。隨州市委副書記張桂華向記者表示,隨州正搶抓“聖地車都”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推動隨州由農業大市向經濟強市、文化旅遊資源大市向文化旅遊強市、中等城市向區域性大城市的跨越。
據悉,隨州是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省最年輕的地級市。而張桂華這位年輕的女副書記僅35歲,又是最年輕的地級市市委副書記之一。兩個“最年輕”展現了這座創新創業城市的勃勃生機。
農業大市向經濟強市跨越
張桂華介紹說,隨州“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建設被納入省級戰略和省部共建戰略。隨州已成為湖北汽車工業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我國專用汽車四大生產基地之一,雲集各類汽車製造及零部件生產經營企業170多家,多項產品產銷量全國第一。
張副書記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有說服力的數字:隨州地區生產總值已突破500億元,人均GDP達到23800元,外貿出口額近9億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00元。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隨州市經濟結構趨於優化,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作為湖北傳統的農業大市,隨州是享譽東南亞的“中國香菇之鄉”、“中國惠蘭之鄉”。隨州特色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步伐加快,優質稻、食用菌、優質桃、馬鈴薯、菜豌豆、吉陽蒜等特色板塊不斷壯大,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食用菌出口基地、6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同星農業、裕國菇業成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食用菌年出口超過4.4億美元,總量連續8年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同時,隨州還是全國優質糧棉油、良種豬、商品牛生產基地。
而如今,隨州正著力構建多點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汽車機械、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建材、化工、光伏電子、生物醫藥7大產業板塊佔到整個經濟總量的85%以上。汽車及零部件、香菇加工、風機製造躋身全省重點產業集群,專汽、農產品加工產值雙雙突破200億元大關,電子信息、光伏、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
文化旅遊資源大市向文化旅遊強市跨越
隨州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傳根向記者介紹說,隨州有兩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即始祖炎帝神農故里與曾侯乙編鐘,可用“有‘始’有‘鍾’”四個字來概括。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優遊城市,隨州可謂文化底蘊深厚。5000多年前始祖炎帝神農就誕生在這裡,開啟了華夏農耕文明之始;出土的2400多年前的戰國曾侯乙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作為鄂北佛教聖地,大洪山自唐代以來寺廟林立、高僧代出。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更是入選了“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陳傳根指出,隨州文化旅遊正在加快崛起。圍繞“拜炎帝始祖、聽編鐘神曲、看曾侯古墓、游靈山秀水、泡玉龍溫泉”,激活旅遊六大要素,建成旅遊專線炎帝大道和麻竹高速大隨段。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連續四年成功舉辦,已經成為全省重要的文化節會品牌。炎帝故里、玉龍溫泉躋身國家4A級景區,炎帝故里、大洪山分別入選靈秀湖北“十大旅遊名片”和“十大旅遊新秀”。旅遊人數及綜合收入成倍增長,五年累計接待遊客2610萬人次、年均增長24.4%,旅遊總收入142億元、年均增長36.1%。
中等城市向區域性大城市跨越
據張桂華副書記介紹,隨州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北大門”,是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兩圈”融合的最佳結合部。3條鐵路、4條高速公路和3條國道貫穿全境,離武漢天河機場只有1小時車程。
張桂華表示,隨州面積9636平方公里,下轄曾都區廣水市隨縣隨州經濟開發區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有45個鄉鎮辦事處、1002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260萬。隨州籌資126億元擴大建成區面積20平方公里,緊盯向百萬人口、100平方公里大城市邁進的目標,堅持規劃引領、基礎先行,五年投資126億元大規模推進城市建設,擴大城市建成區面積20平方公里,成功創建了一批省百強鄉鎮、特色鎮、重點中心鎮和宜居村莊。隨州搶抓中部崛起、湖北“一元多層次”戰略等重大機遇,圍繞推進“聖地車都”建設,解放思想,彰顯特色,使年輕的隨州走上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路子。
徐新橋博士談湖北隨州“聖地車都”戰略發展規劃
2013年3月31日,《隨州聖地車都戰略發展規劃》評審會在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北京大學等專家參加評審。隨州作為炎帝故里、編鐘之鄉,是鄂西圈的重要之地,廣為關注。在評審會上,人民網記者採訪了評審專家、湖北省發改委徐新橋博士,以下為訪談實錄。
記者:徐博士,請您介紹一下“聖地車都”戰略的基礎和前提?
徐新橋:隨州作為“聖地車都”戰略的基礎和前提,一是生態文化資源豐富,二是產業發展已有基礎,三是交通區位優越,四是市場張力巨大,五是領導高度重視,六是戰略機遇恰逢其時。
隨州市是湖北省地級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武漢市和武當山之間,交通極為便捷,隨州和武漢天河機場之間的高速公路僅110公里。隨州除了有1億年的火山溫泉、1千多年的古銀杏群落,其文化資源和產業基礎很豐富。
位於長江黃河之間的隨州市,是炎帝故里,這裡開啟了華夏五千年的農耕文明。史料記載、民間傳說和考古發現,隨州市是中華文明的彙集之地,主要坐落在隨州市的大洪山,歷史上誕生了6個帝王,這還不包括炎黃二帝。改變世界音樂史的曾侯乙編鐘,也是在中國編鐘之鄉的隨州重新響起2400年前的天籟之音。春秋時期的季梁提出“民為神主”的人本思想,比孔子早200多年。詩仙李白在大洪山區域活動10年,“床前明月光”等知名詩句就是在隨州壽山吟誦的。唐宋八大家歐陽修也是在隨州學成長大,留下“蘆荻學畫”的美談。因此,作為炎帝故里、編鐘之鄉的隨州市,毫無疑問是我中華民族的一方聖地。
隨州市不僅文化燦若星河,產業發展也東風強勁。出口東南亞和歐美穩居全國第一的大洪山香菇木耳,是中國花菇之鄉隨州的綠色食品。隨州市的專用汽車生產更是獨佔鰲魁,像油罐車環衛車教練車等專用汽車生產在國內同類區域中,產業集中度、產品影響力,產品品種、產值和銷售收入一直位居首位,被國家授予“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稱號。具備生產資質企業增加到21家,產量已經突破10萬輛,總產值達到280億元,利稅將近12億元,出口將近2億美元,專汽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30%。
記者:那麼“聖地車都”戰略的內涵和特色是什麼呢?
徐新橋:隨州市正在制定的“聖地車都”戰略發展規劃,對聖地的內涵解讀得很好,概括為“五位一體”,從精神、文化、品牌、載體、層次等五個角度全面解讀。比如精神,主要是炎帝堅忍不拔、開拓創新、自強不息、天下為公的精神。再比如文化,隨州的始祖文化、編鐘音樂文化、佛道宗教文化、生態養生文化、革命紅色文化、特種汽車文化等等,豐富多彩。而“神韻隨州”的總品牌,“炎帝故里、編鐘之鄉”的亮麗名片,以及“大洪山——中華文明的搖籃山”等主題形象,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表達了隨州“聖地車都”戰略的內涵和特色。
隨州市未來產業發展,一是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二是做大做強專用汽車產業,三是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新型產業、現代服務業。這就是規劃中的“2+3”戰略。隨州特別重視頂層設計,在戰略取勢上高端化,戰略實施上項目化。另外,注重品牌構建、資源整合,實現產業一體化、產城一體化快速發展。
記者:能否具體談談新型城鎮化與“神韻隨州”建設?
徐新橋:可以。在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下,“神韻隨州”主要是以文化及山水資源為主、文化旅遊業發達的活力神韻;以專用車製造主導、現代農業和服務業以及戰略性新型產業加快發展的產業神韻。神韻隨州要有神有韻,有精神還要有載體,而且這種載體最好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綠色幸福村、新型城鎮化就是這類載體。隨州市的戰略規劃優化完善了“一主兩翼多點”的城鎮化空間布局,將隨州中心城區、廣水市和隨縣縣城,以及省市級的重點中心鎮和特色鎮,按照不同特色加以功能定位,提升品質,增加人口聚集和產業支撐能力。比如中心城區的雙百目標,就是建設一百萬人口、一百平方公里的鄂中北區域中心城市。規劃到2020年城鎮化率到60%,不僅努力實現這個數量,更重要的是凸顯人居、經濟、生態文化功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城市化質量。
如何推進“神韻隨州”的建設呢?一是加強產城融合,將產業發展與城鎮化和園區建設結合起來,使優勢資源集中在隨州經濟開發區,以及曾都廣水、隨縣等經濟開發區,突出主體功能,同時優化城市化的布局和功能,避免城鎮空心化、低端化。二是政府和市場的力量都要發揮起來,當前尤其要壯大市場主體,用高端的策劃創意和優良的自然及人文環境,招引既有遠見卓識又有雄厚實力的戰略投資者。三是加強文化與城市建設的融合,讓建築物是文化代言人,讓城鎮有文化涵養,也就是文城融合。四是讓神韻隨州的精神成為隨州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讓“神韻隨州”成為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此外,將男性就業較多的汽車製造產業,與女性就業較多的文化旅遊產業,在隨州結合起來,也會對社會和諧發展有益,避免區域集聚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的問題。相信這樣,在“神韻隨州”的框架下,大洪山福地產業發展,安居樂業,一派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