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1984年在安徽創立的重點大學
體育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84年的體育系。現有現有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和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3個本科專業,設體育教育、社會體育和大學體育等3個系部。體育教育專業是安徽省特色專業,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是安徽省教改示範專業。學院現有“體育教育訓練學”和“學科教學(體育)”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目前在校本科生1100餘人,研究生50餘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54人,專任教師5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博士4人,碩士38人。安徽省高校學科帶頭人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安徽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全國高校優秀青年體育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
該院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現有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人體測量實驗室、球類館、體操館、塑膠標準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等教學設施,能滿足教學與訓練和學生課餘鍛煉的需要。
近年來,學院狠抓教學、科研與學科建設,並取得顯著成績。現有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重點建設課程1門,校級特色專業1個,校級重點學科1個、校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精品課程5門。先後主持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及省、廳級科研、教研項目30餘項,校級項目50餘項,先後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二項,校級教學成果獎4項。出版專著、教材12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全國體育專業基本功大賽獲田徑項目團體第5名,並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在安徽省高校體育比賽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先後被原國家教委、國家體委和教育部授予“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優秀學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和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高等學校”等稱號。
體育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以科研促教學,拓展專業口徑,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宋為鋼2007年6月獲全國健美錦標賽男子青年組75公斤第一名,2007年9月亞洲健美錦標賽男子青年組75公斤第三名,並獲得運動健將稱號。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房風波被安徽省授予“安徽省優秀青年學生”稱號、近三年體育學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得特等獎2人,一等獎6人,二等獎13人,近年來先後有80多名畢業生考取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體育學院、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南京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武漢體育學院等學校碩士研究生。2010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95%以上。
培養的畢業生已成為全國體育戰線和各級學校的骨幹力量。如:張紅衛,男,88屆畢業生,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現任北京市體育局競賽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國成,男,88屆畢業生,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公司副總經理兼留學生創業園主任;90屆畢業生陳述,國際A級舉重裁判,多次參與國際大賽的裁判工作;91屆畢業生盛茂武,上海體育學院碩士,現任上海市體育局訓練管理中心副主任;94屆畢業生尹博,華東師範大學搏士,現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94屆畢業生孫海春,搏士,教授;現在美國任教;98屆畢業生李先國,搏士,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他們都已成為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骨幹。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專業突出、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適應到中等學校從事體育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管理、運動訓練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工作的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才兼備適應我國體育社會化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會體育素質,掌握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體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諮詢指導、體育產業的經營開發,以及具有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管理學概論、社會學概論、體育社會學、體育管理學、學校體育學、健康教育學、體育健身原理與方法、運動訓練學、體育統計、體育測量與評價、實用體質學、運動營養學、體育技術基礎、藝術體育、球類運動、民族傳統體育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體育學院有一支年齡、職稱、學歷結構較為合理,專業技術水平較高和科研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5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6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38人,國家一級裁判員18人,安徽省學科帶頭人1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碩士生導師10人,校拔尖人才1人,校優秀主講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優秀青年體育教師1人,安徽省教學名師1人,安徽省優秀黨務工作者2人。
序號 | 論文題目 | 作者 | 期刊名稱 |
1 | 孫氏太極拳傳播的研究 | 陳威 | 中國體育科技 |
2 | 從傳播類型的角度審視孫氏太極拳的發展現狀 | 陳威 |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
3 | 我國城鄉體育公共服務組織與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 | 劉超 | 四川體育科學 |
4 | 國家級體育精品課程建設現狀分析研究 | 劉超 | 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 |
5 | 論我國體育課程技術發展特徵 | 裴德超 | 體育文化導刊 |
6 | 現代生活方式與健身項目推廣 | 李曉靜 | 體育與科學 |
7 | 體育賽事贊助商風險評估與風險規避的研究 | 李曉靜 |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
8 | 安徽省城市社區老年體育健身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 黃山 |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
9 | 我國近代體育銷售與製造業的發展研究 | 李顯國 | 體育文化導刊 |
10 | 電子商務系統在我國體育產業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策略 | 趙先卿 |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
11 | 基於WSR方法論的競技體育人才成長特徵研究 | 趙一平 | 體育與科學 |
12 | 近代我國體育廣告發展研究 | 李顯國 | 體育文化導刊 |
13 | 20世紀初我國體育用品製造與銷售的發展研究 | 李顯國 | 體育文化導刊 |
14 | 近代以來社會變遷下的武術活動——基於一個武術之鄉的研究 | 陳威 | 體育科學 |
15 | 我國體育教師教育專業課程技術領域拓展研究 | 裴德超 |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
16 | 也論太極推手競技化——與《論太極推手的技術和文化特性——兼論傳統太極推手競技化不可行》作者商榷 | 陳威 | 體育學刊 |
17 | 近代我國體育博彩業發展研究 | 李顯國 | 體育文化導刊 |
18 | 奧林匹克運動會財務收入主要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 裴德超 |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
19 | 健身氣功·八段錦對城市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 陳威 | 中國老年學雜誌 |
20 | 健走運動對農村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 馬力 | 中國老年學雜誌 |
21 | 螞蟻水提取物疲勞的研究 | 馬力 |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誌 |
22 | 大鼠胰島素抵抗形成中脂聯素受體基因表達及運動的影響 | 李蕾 |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誌 |
23 | 中學體育理論課研究 | 趙先卿 | 體育文化導刊 |
24 |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 陳威 | EI收錄 |
25 | Application of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for Wushu Equipment | 陳威 | EI收錄 |
26 | Thinking about the Expansion of the Training Goal of PE Major Under the Stern Employment Situation | 裴德超 | EI收錄 |
27 |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Motion Perception Ability on Football | 馬力 | EI收錄 |
28 | Research on College PE Teachers Evaluation | 劉超 | ISTP收錄 |
29 | A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on System. | 趙一平 | ISTP收錄 |
30 | 國際體育賽事商業化運作對我國的啟示 | 趙先卿 |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
31 | 中國田徑運動項目區域分佈特點分析 | 趙先卿 | 中國體育科技 |
32 | 安徽省全民健身現狀調查 | 趙先卿 | 體育文化導刊 |
33 |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終身體育之關係 | 趙先卿 |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
34 | 安徽省高校“擴招”后體育教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 劉超 |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
35 | 安徽省高校“擴招”后體育教師隊伍結構現狀調查與分析 | 劉超 | 體育科學 |
36 | 自願轉輪運動條件下雄性長爪沙鼠體重、能量代謝和血清瘦素的變化 | 胡振東 | 中國運動醫學雜誌 |
37 | 對武術進奧運會的理性思考 | 鄭賀 | 體育學刊 |
38 |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群眾體育研究 | 鄭賀 |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
39 | 東京奧運會後日本體育發展的啟示 | 鄭賀 | 體育文化導刊 |
40 | 太極拳的要點及注意事項 | 鄭賀 |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
41 | 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 鄭賀 | 中國體育科技 |
42 |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與走向 | 鄭賀 | 體育文化導刊 |
43 | 大學生體育學習障礙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 鄭賀 |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
44 |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調查與分析 | 趙一平 |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
45 | 體育測量信度估價研究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 楊繼星 |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
46 | 運動性猝死之研究 | 肖玉紅 | 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 |
47 | 心理訓練對比賽影響的分析 | 馬翠娥 |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
48 | 更新準備活動的實驗研究 | 馬翠娥 |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
49 | 從體育健身娛樂市場談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 | 劉雲 |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持人 | 批准單位 |
1 | 近代以來淮海地域武術文化傳承研究 | 陳威 | 教育部 |
2 | 中國城市化、老年化趨勢與體育發展的對策研究 | 趙先卿 | 國家體育總局 |
3 | 普通高等學校辦高水平運動隊效益的系統分析與策略研究 | 趙一平 | 國家體育總局 |
4 | 皖北武術文化傳承研究-日常生活批判的視角 | 陳威 | 國家體育總局 |
5 | 高師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劉超 | 省教育廳 |
6 | 高師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 | 劉超 | 省教育廳 |
7 | 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研究與實踐 | 劉超 | 省教育廳 |
8 | 城鄉育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證究 | 劉超 | 省社科辦 |
9 | 高校體育專業田徑教學內容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 趙先卿 | 省教育廳 |
10 | 安徽省體育產業區域合作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 | 趙先卿 | 省哲學社會科學 |
11 | 體育專業實行完全學分制研究 | 鄭 賀 | 省教育廳教 |
12 | 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鄭 賀 | 省體育社會科 |
13 | 安徽省體育舞蹈培訓機構運營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 | 鄭 賀 | 省社科辦 |
14 | 職業女性體育需求與體育休閑方式研究 | 鄭 賀 | 省哲學社會科學 |
15 | 大學生體育學習障礙及對策研究 | 鄭 賀 | 省教育廳 |
16 | 安徽省實施“體教結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趙一平 | 省教育廳 |
17 | 淮北市高中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現狀及其向操作化層面轉移的對策研究 | 裴德超 | 省教育廳 |
18 | 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 胡振東 | 省教育廳 |
19 | 對高師體育教育專業術科考試現狀與對策研究 | 陳雲天 | 省教育廳 |
20 | 武術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基於皖北地區的研究 | 陳 威 | 省教育廳 |
21 | 安徽省高校教師體育生活方式和生活滿意度關係的研究 | 馬 力 | 省教育廳 |
22 | 城鄉統籌發展農村老年體育關聯性的研究-以安徽省為例 | 黃 山 | 省體育局 |
23 | 安徽省社區網球運動發展模式的研究 | 陳文冬 | 省體育局 |
24 | 加快發展安徽省體育產業的對策研究 | 趙 峰 | 省體育局 |
25 | 我國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人本主義的審視與思考 | 楊繼星 | 省教育廳 |
26 | 安徽省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球類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 | 葉明 | 省教育廳 |
27 | 從淮北遊藝民俗文化視野看休閑體育在淮北的發展 | 張曉寧 | 省教育廳 |
28 | 安徽省農村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現狀與開發研究 | 金瑞靜 | 省教育廳 |
29 | 安徽省普通高校瑜伽課程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 穆 丹 | 省教育廳 |
30 | 不同方式運動對35-45歲T2DM男性糖脂代謝及體適能影響的研究 | 李 蕾 | 淮北市科技局 |
31 | 安徽高師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競爭力培養的研究 | 范斌 | 省教育廳 |
32 | 安徽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壓力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 范斌 | 省教育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