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產蛋下降綜合征
雞產蛋下降綜合征
drome,EDS-76)是一種由禽腺病毒引起的能使蛋雞產蛋率下降的病毒性傳染病。在人工感染時,不同品系的雞對EDS-76病毒均同樣易感。
雞產蛋下降綜合征(Egg Drop Syndrome,EDS-76)是一種由禽腺病毒引起的能使蛋雞產蛋率下降的病毒性傳染病。病雞不表現明顯的臨診癥狀,而以產蛋量下降、蛋殼異常(軟殼蛋、薄殼蛋、破損蛋)、蛋體畸型、蛋質低劣為特徵。本病可使雞群產蛋率下降15%左右,在產蛋高峰期間,產蛋量可驟然下降30%~40%。自從1976年於荷蘭首次報告本病以來,目前在歐、美、亞、非、大洋洲許多國家均有本病發生,已成為世界各地蛋產量減少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近年來在我國流行已日趨嚴重,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已引起我國養雞業和雞病學者的高度關注。
根據EDS-76病毒的形態、增殖特點和化學組成等分類歸屬於禽腺病毒,血清學鑒定將之列於禽腺病毒Ⅲ群。目前世界各國已分離出十餘個毒株,其中最早分離的是127株(愛爾蘭,1977)和BC14株(英格蘭,1978)。研究表明這些不同命名和不同來源的病毒株均為同一血清型。
EDS-76病毒在鴨腎細胞、鴨胚肝細胞和鴨胚成纖維細胞中生長滴度最高,也能在雞胚肝細胞中良好生長,在鵝胚細胞培養中病毒滴度也很高。在雞胚成纖維細胞和火雞細胞中生長不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幾乎不能增殖。病毒接種於7~10日齡鴨胚生長良好,並可使鴨胚致死,尿囊液中的血凝滴度很高,可達218。而接種於5~7日齡雞胚卵黃囊,可使胚體萎縮,出殼率降低或延緩出殼,尿囊液中的血凝滴度很低或無。
EDS-76病毒含有血凝素(HA),可凝集雞、鴨、鵝、鴿、火雞的紅細胞,但不能凝集鼠、兔、馬、綿羊、山羊、牛或豬等哺乳動物的紅細胞。血凝素在56℃16h後下降4倍,8天後消失。70℃ 30min即消失。在4℃可長期保持活性。病毒對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與其他禽腺病毒相似。
易感動物主要是雞,雞在人工感染后出現病毒血症,在感染后5~7天,病毒廣泛分佈於各內臟器官,以輸卵管、消化道、呼吸道和肝、脾的病毒滴度最高。雖然疾病是在產蛋雞中發生,但病毒的自然宿主是鴨和鵝。在家鴨和家鵝中廣泛存在抗體,EDS-76病毒已從健鴨和病鴨分離到,但不能用此分離物複製該病。在野鴨、天鵝和多種野禽中也證明有此感染,但鴨、鵝和野禽均無臨診表現。一般認為EDS-76的散發發生是由於該雞群直接或間接接觸受感染的野生或家養水禽而引起的。
在人工感染時,不同品系的雞對EDS-76病毒均同樣易感。但在自然感染時,發現產褐殼蛋的雞比產白殼蛋的雞受害更為嚴重。任何年齡的雞均有易感性,但產蛋高峰的雞最易受感染,而在育成雞中感染的傳播是有限的,約有5%~50%的雞可產生抗體,抗體的出現與發病並無明顯相關性。本病的流行特點是病毒在性成熟之前侵入體內,一般不顯示致病性。當這些雞進入產蛋期后,受應激因素影響(如激素分泌紊亂等),致使體內的病毒可重新活化並致病。
當經口腔感染成年雞后,病毒在鼻腔粘膜的增殖是有限的。可發生病毒血症,感染后3~4天,病毒可在全身淋巴組織中複製,特別是脾和胸腺。此外,輸卵管亦經常受害,感染后7~20天病毒可在卵殼腺大量增殖並引起嚴重炎症,因此生產蛋殼畸形的異常蛋。與其他腺病毒不同,EDS-76病毒不在腸粘膜複製,病毒在糞便中的存在可能是由於受到輸卵管滲出物的污染。
本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是經受精卵垂直傳播,雖然感染胚的數目不多,但傳播是很容易發生的。很多情況下雞卵巢感染而不排毒,亦不產生HI抗體,直到雞群感染率達50%,且達產蛋高峰時,才可見病毒的迅速傳播,併產生可測出的HI抗體。病毒亦可經水平傳播,從病雞的輸卵管、腸內容物、泄殖腔、糞便、咽粘膜和自細胞中都可分離到EDS-76病毒,可見病毒可通過這些途徑向外排毒散播傳染。病毒從咽喉粘液和糞便中呈間歇性排出,且滴度不高。現場觀察表明水平傳播是緩慢和間歇性的,在一幢籠養雞舍里要傳遍全舍常需兩個半月時間,有時相鄰的雞群之間的傳播可被一層鐵絲網所阻擋,而在鋪有墊料的平地雞舍中傳播速度要快得多。傳播常由於與有感染性的糞便接觸,也可能由於運輸時使用未充分消毒的車船籠具等。當病毒血症時使用有病毒污染的注射器械為健雞采血或接種注射也常易傳播本病。
AI感染大多經7~9天發現最初的癥狀,也有延至17天後才見癥狀的。
感染雞群常無明顯的全身癥狀,但開產期可能延遲。常常是26~36周齡產蛋雞(南京曾見於50周齡的雞群)突然出現群發性產蛋量下降,產蛋率可比正常下降20%~30%,甚至可達50%。與此同時,產出薄殼蛋、軟殼蛋、無殼蛋、小蛋;蛋體畸形,蛋殼表面粗糙,一端常呈細顆粒狀如砂紙樣。褐殼蛋則蛋殼褪色,顏色變淺,蛋白呈水樣,蛋黃色淡,或蛋白中混有血液等。異常蛋可佔15%以上,蛋的破損率增高。患雞所產的正常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一般不受影響。產蛋下降持續4~10周后又可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感染雞群如仔細檢查常可發現部分病雞表現一些輕微癥狀,如暫時性腹瀉、減食、貧血、冠髯發紺、羽毛蓬鬆和精神獃滯等,但都不具有診斷價值。在自然情況下EDS-76病毒對育成雞並不致病,口服感染1日齡雛雞可使死亡率增加,但感染雞群所產後代雛雞的死亡率並無增多。
在自然流行中未見有明顯的肉眼病變,僅見有些病雞卵巢和輸卵管萎縮,但亦並非經常可見。人工感染的病雞常見子宮粘膜皺褶水腫性腫脹,有些則見卵巢萎縮,在9~14天內常見卵殼腺有滲出液。脾輕度腫大,腹腔中有不同發育階段的蛋。主要的組織病理學變化見於卵殼腺,病毒在其表層上皮細胞核內增殖複製,產生核內包涵體,多見於感染后7天。在生產畸形蛋后第3天即不見包涵體,但病毒抗原仍可持續存在1周左右。
多種因素可以引起密集飼養的雞群發生產蛋量下降,因此在診斷時應注意綜合分析和判斷。一個雞群如臨診上無特異表現而出現產蛋率突然下降,異常蛋很多,尤其是褐殼蛋品種雞在產蛋下降前1~2天出現蛋殼褪色、變薄、變脆時,就應考慮到是否存在EDS-76病毒感染。根據病史和癥狀作出初步診斷後,尚需進一步作病毒分離鑒定和血清學檢查才能確定診斷。
1.病毒分離與鑒定 經VI或靜脈接種EDS-76病毒於產蛋雞后5~7天,可從肝、胰、氣管、肺、空腸、盲腸扁桃體、直腸及輸卵管等處回收病毒。病毒從雞體排出,以從糞和卵黃排出最多,此外亦可從輸卵管、泄殖腔和咽粘膜發現。分離病毒的病料可從病雞的輸卵管、變形卵泡、無殼軟蛋、泄殖腔、腸內容物、鼻咽粘膜等處採樣。病料經過常規滅菌處理后,接種鴨腎細胞或雞腎細胞上,孵育數天後觀察細胞病變及核內包涵體,並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試驗進行鑒定。EDS-76病毒在鴨腎細胞、鴨胚肝細胞和鴨胚成纖維細胞上生長可獲最高滴度,也能在雞胚肝細胞和鵝胚成纖維細胞上生長良好。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幾乎不能生長。雞胚或雞成纖維細胞不適用於分離此病毒。如用鴨胚細胞培養傳代不能低於2代,而雞胚細胞培養病毒至少需傳5代。需反覆傳代一方面是由於初次在雞胚細胞上分離時病毒生長不良,另一方面由於病雞排毒常呈間歇性,很難選擇確切的採樣時間,且滴度不高。接毒后出現死胚或細胞病變尚不足以證明為EDS-76病毒,必須將每次傳代后的死胚尿囊液或細胞培養上清液作血凝性檢查(用0.8%雞紅細胞懸液),或用抗EDS-76病毒的免疫血清標記的熒光抗體檢測細胞生長物。
2.血清學檢查 在人工感染后5~6天用血凝抑制(HI)試驗或間接免疫熒光試驗, ELISA、血清中和試驗,或在7~9天後用瓊脂雙擴散試驗均可測出抗體的存在。4~5周時抗體效價可達最高峰。在出現高HI抗體效價時仍能排出病毒,而有些排毒的雞則不出現抗體。抗體可通過卵黃傳遞,使雛雞獲得高HI抗體效價(可達6~9log2)。4~5周齡時母源抗體已不能測出,此時才能產生主動免疫抗體。在檢查本病的各種血清學試驗中, HI試驗為首選的方法,此外還可用血清中和試驗(SN)、瓊脂擴散、間接免疫熒光試驗和ELISA等方法。這些方法均同樣敏感,但當雞群感染其他幾種血清型的腺病毒時,可形成高水平的腺病毒群特異抗體,因此ELISA、瓊脂擴散或間接免疫熒光試驗均可呈陽性反應,而HI或SN則不呈陽性反應。現擇要分述如下:
(1)血凝抑制(HI)試驗:這是診斷本病最常採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之一。EDS-76病毒含有血凝素,能凝集雞、鴨、鵝、火雞等禽類紅細胞,其凝集作用可被相應的EDS-76病毒抗血清所抑制。HI試驗可用於雞群感染調查、抗體監測和病毒鑒定。HI試驗多採用微量法,試驗抗原用鴨胚尿囊液或鴨腎細胞(或雞胚肝細胞)培養物製備。試驗時抗原採用4個血凝單位,血清從1:4稀釋起,用0.8%雞紅細胞,按常規術式進行。HI陽性標準尚無統一意見。據李剛等(1992)報告,EDS-76標準毒株(127株)陽性血清的HI價可達8log2,南京分離的NE-4株EDS-76病毒高免血清的HI價可達11log2。據王錫望等(1986)報道,人工感染雞於感染后5天,HI價逐漸上升,7~15天達到高峰,部分雞可達640~1 280倍。一個月後逐漸下降,180天多數降至40~80倍,與國外報道基本一致。用含毒的鴨胚尿囊液製備的血凝抑制抗原在普通冰箱中保存半年,其效價不減。
(2)瓊脂擴散試驗:EDS-76病毒抗原與相應抗體在瓊脂凝膠中相向擴散,在交接處形成肉眼可見的沉澱線。此法可用以檢測EDS-76病毒抗原或抗體。但免疫沉澱抗體存在的時間較為短暫。王錫望等(1986)建立了診斷本病的瓊脂擴散試驗。
(4)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按常規術式進行。該法敏感性好,特異性高,其結果與HI試驗相似。
(5)免疫斑點(IB)試驗:于康震等(1992)對常規的免疫斑點試驗作了改進,建立了可用於檢測本病的IB診斷法。與現行的EDS-76血凝抑制試驗和瓊脂擴散試驗比較表明,IB試驗不僅特異、敏感,而且簡便、快速,是一種很有希望推廣應用的新診斷方法。
在本病的診斷中採樣的選擇很重要,因為本病缺乏明顯的臨診癥狀,且感染的水平傳播常很緩慢,因此很難選擇適當的雞用於病毒分離或血清學檢查。為分離病毒,可將畸形蛋喂抗體陰性的成年產蛋雞,一旦它們也生產畸形蛋時,可將此雞撲殺,從卵殼腺分離病毒。為進行血清學檢查,可將所有產畸形蛋的籠養雞采血檢查。如為平地散養雞,則需從全群中慎加選擇,因為難以確定那隻雞產畸形蛋。如果雞看來健康而蛋殼有明顯變化時,無殼蛋常是本病的特徵,但常被雞吃掉而不易發現,因此必須清晨起經常巡視檢蛋,以防被雞吃掉。能引起產蛋量下降的原因有多種,當疑為EDS-76的癥狀出現時,只有通過HI試驗進行檢查才能確診本病。
本病尚無成功的治療辦法。曾試圖採用多種療法,包括飼料中添加維生素、鈣或蛋白質,但在有對照的試驗中證明並無明顯效果。只能從加強管理、淘汰病雞、免疫預防等多方面進行防制。在發病時,如有必要,也可喂用抗菌藥物以防混合感染。
在無本病的清潔雞場,要嚴格防止從疫場將本病帶入。由於EDS-76主要是通過蛋垂直傳播的,最好的防制辦法是用未感染本病的雞群留種蛋。如要從外地引種,必須從無本病的雞場引入,引入后並應隔離觀察一定時間。
在已有本病的污染雞場,要嚴格執行獸醫衛生措施。儘管病毒的排出呈間歇性且滴度較低,水平傳播還是常有發生的。為防止水平傳播,場內感染和未感染雞群應嚴格隔離,按時淘汰病雞,做好雞舍及周圍環境清掃和消毒。病毒可在糞便中存在且有較強抵抗力。因此糞便的合理處理十分重要。防止飼養管理用具混用,防止人員互相串走。感染雞有病毒血症,因此在同一場內感染與未感染雞群之間使用的注射針頭和其他器械必須嚴格消毒,所用的孵化器、運輸工具和人員也必須嚴格分開。產蛋下降期的種蛋和異常蛋決不能留作種用。加強雞群的飼養管理,餵給平衡的混合飼料,特別要保證必需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平衡。在某些水源來自河塘湖泊的地區,常見有本病發生,這是由於病毒有從水禽傳向雞的可能,這可通過改用井水或加氯處理的水來防制。在養鴨、鵝的農場,應注意與養雞場隔離;如有可能,雞舍還應能防止野鴨、野鵝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