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腦梗死

腦血管疾病一種特殊類型

腔隙性腦梗死屬於腦血管疾病一種特殊類型。本病好發於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約佔全部腦梗死的20%~30%。腦梗死指腦組織因缺血、缺氧出現壞死。腔隙性腦梗死是指腦的小穿通動脈(腦部血管發出的小分支)的血管壁發生病變,導致血管堵塞,小穿通動脈供應的腦組織,就會因為缺血、缺氧而壞死,稱為腔隙性腦梗死,一般與高血壓有關。多數患者腦部發生梗死的區域很小,沒有出現明顯的癥狀。少數患者突然或逐漸起病,可出現頭暈、頭痛、眩暈、一側肢體無力、口角歪斜、說話不利索、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肢體麻木、共濟失調等表現。主要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特異性治療、急性期合併症治療、康復治療、原發病治療。

就診科室


病因


1.高血壓
高血壓在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的發病率為45%~90%。長期高血壓造成腦內小動脈血管壁變性,使得管腔變窄,在某種血流動力學因素或血液成分變化的誘因下發生小動脈的閉塞。腔隙性腦梗死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動脈硬化,尤其是慢性高血壓超過21.3/12.7kPa(160/95mmHg)時。且舒張壓升高對本病的影響作用更明顯。
2.動脈硬化
腔隙性腦梗死與動脈硬化緊密關聯。有觀測證實基底節、內囊區腔隙病灶的供血動脈有嚴重的腦動脈硬化改變,即節段性的動脈結構破壞、纖維素樣壞死或血管壞死。也有人發現髓質動脈中明顯的改變是管壁的透明樣變,及血管管腔的狹窄,各腦區腔隙性梗死的頻度與動脈硬化的程度成正比。
3.糖尿病
糖尿病可導致遠端肢體、腎臟、視網膜、周圍神經和腦神經的小動脈梗死性病變,糖尿病時血的凝固性和黏度增高、血小板黏附性增強,但糖尿病對腦的小血管病變的作用尚未明確定位。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糖尿病是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但尚缺乏糖尿病和腔隙性腦梗死有聯繫的證據。研究也僅確認糖尿病與多發性的腔隙性腦梗死有關,而與單發的無關。
(1)心源性栓子 風濕性心臟病或非風濕性心臟病的附壁栓子脫落。
(2)動脈源性栓子 包括有或無潰瘍的動脈粥樣硬化、纖維肌肉性血管病、夾層動脈瘤的血栓脫落。尤其是升主動脈、頸動脈中粥樣硬化斑脫落形成的栓子,是引起腔隙性腦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5.其他因素
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吸煙、飲酒和腦局部血流改變等因素對腔隙性腦梗死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癥狀


大腦深部的基底節區和腦幹是許多神經纖維束走行的重要通路,是實現大腦與軀體神經聯繫的橋樑。如果腔隙性腦梗死發生在這些通路上,就會造成某些神經傳導的阻斷,產生運動、感覺或語言障礙等方面的癥狀。由於腔隙很小,有時單純影響運動纖維或感覺纖維,而出現純運動性偏癱,或者僅出現沒有偏癱的半身感覺障礙。但是,並不是所有發生的腔隙都會產生癥狀,只有那些累及重要神經通路或神經結構的腔隙才會有表現,否則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
一般癥狀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眩暈、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抽搐、痴獃,無意識障礙,精神癥狀少見。主要臨床體征為舌僵、說話速度減慢,語調語音變化,輕度的中樞性面癱,偏側肢體輕癱或感覺障礙,部分錐體束征陽性,而共濟失調少見。

檢查


● 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可以幫助醫生確定病因,有利於診斷和治療。

體格檢查

● 通過測量血壓,檢查你的血壓是否正常,有助於醫生尋找病因。

實驗室檢查

● 主要包括:
● 血糖檢測
● 全血細胞計數、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 肝腎功能、電解質測定、血脂檢查
● 肌鈣蛋白、心肌酶譜等心肌缺血標誌物檢查
● 氧飽和度

影像學檢查

● 腦CT平掃、磁共振可以明確腦梗死的部位、範圍。
● 對於特別小的梗死灶,只有磁共振才能發現。

診斷


● 醫生通過詢問病史,結合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可以確診腦梗死。
● 有長期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
● 出現頭暈、頭痛一側肢體無力、口角歪斜、說話不利索、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癥狀。
● 實驗室檢查:可有白細胞計數增多、空腹血糖升高、血脂升高。
● 影像學檢查
● ● 腦CT平掃:可見內囊基底核區、皮質下白質單個或多個圓形、卵圓形或長方形低密度病灶,直徑<1.5~2.0cm,邊界清晰,無佔位效應。
● ● 磁共振:病灶區有信號改變,呈T1低信號,T2高信號改變。

鑒別診斷


● 腦梗死需要與小量腦出血、感染、囊蟲病、腦膿腫、顱外段頸動脈閉塞、腦橋出血、脫髓鞘病和轉移瘤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頭暈、頭痛一側肢體無力、口角歪斜、說話不利索、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 醫生通過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腔隙性腦梗死的治療方法與大動脈粥樣硬化型腦梗死的類似。出現不適表現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主要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特異性治療、急性期合併症治療、康復治療、原發病治療。

一般治療

● 吸氧和通氣支持
● ● 並不是所有腔隙性梗死患者需要吸氧,當患者出現低氧血症時,通過吸氧,以維持氧飽和度>94%;如果癥狀嚴重,可能需要氣道支持和輔助通氣。
● 心臟監測和心臟病變處理
● ● 根據病情進行24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心電監護,可以早期發現陣發性心房顫動或嚴重心律失常等心臟病變。
● 體溫控制
● ● 常用物理降溫,如冰帽、冰毯或乙醇擦浴。
● 血壓控制
● ● 常用拉貝洛爾、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藥物控制血壓。
● 營養支持
● ● 根據病情發展,選擇適宜的方法補充營養,有助於患者恢復。

特異性治療

● 是針對缺血損傷病理生理機制中,某一特定環節進行的干預。
● 靜脈溶栓
● ● 是目前最主要的恢復血流措施,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和尿激酶是我國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葯
● 血管內介入治療
● ● 包括動脈溶栓、橋接、機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術等,可以減輕栓子對血流的阻塞,增加腦部的血流量。
● 抗血小板治療
● ● 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劑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防止新血栓形成,避免癥狀加重。
● 抗凝治療
● ● 合併高凝狀態、有形成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風險的患者,可以使用預防劑量的抗凝治療。
● ● 大多數合併房顫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可在發病後4~14天之間開始口服抗凝治療。
● 腦保護治療
● ● 可通過降低腦代謝、干預缺血引發細胞毒性機制來減輕缺血性腦損傷。
● ● 常用腦保護劑有:自由基清除劑、阿片受體阻斷劑、電壓門控性鈣通道阻斷劑、興奮性氨基酸受體阻斷劑、鎂離子和他汀類藥物等。
● 擴容治療
● ● 可以糾正低灌注,用於血流動力學機制所致的腦梗死。
● 其他藥物治療
● ● 降纖治療:可選藥物有巴曲酶、降纖酶和安克洛酶等。
● - 中藥製劑:臨床上常應用丹參川芎嗪三七和葛根素等,通過活血化瘀改善腦梗死癥狀。
● ● 針灸:中醫也有應用針刺治療急性腦梗死。
● ● 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是近年國內開發的兩個新葯,對腦缺血和微循環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急性期合併症治療

● ● 治療目標是降低顱內壓、維持足夠腦灌注(腦灌注壓>70mmHg)和預防腦疝發生。
● ● 床頭抬高20°~45°。
● ● 心、腎功能不全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呋塞米、甘油果糖七葉皂苷鈉白蛋白治療。
● 梗死後出血
● ● 根據病情,選擇適宜的抗凝方法治療。
● 癲癇
● ● 如果腦梗死後2~3個月發生了癲癇,需要長期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
● 感染
● ● 腦梗死患者急性期容易發生呼吸道、泌尿系統等感染,導致病情加重。
● ● 採用適當的體位,經常翻身叩背及防止誤吸,可以有效預防肺炎的發生。
● ● 一旦發生感染,應及時進行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並應用敏感抗生素。
● 上消化道出血
● ● 常通過冰鹽水洗胃、局部應用止血藥(如口服或鼻飼雲南白藥、凝血酶等)等方法治療。
● ● 出血量多引起休克者,需要輸血治療,或通過胃鏡下止血或手術止血。
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 ● 儘早活動,抬高下肢。
● ● 使用抗凝藥物進行預防性抗凝治療。
● 吞咽困難
● ● 約50%的患者入院時存在吞咽困難。
● ● 為防治腦梗死後出現肺炎與營養不良,需要及時治療吞咽困難。
● 心臟損傷
● ● 如果出現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心臟問題,可能需要用甘露醇或其他脫水劑,可以減輕心臟負擔。

早期康復治療

● 根據病情,請康復科醫生制定適宜的康復治療計劃。

原發病治療

● 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原發疾病,有利於控制病情和防止複發。

危害


● 本病可影響運動、感覺、語言等系統,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一定影響。
● 少數患者還可能引發腦卒中,危及生命。

預后


● 腔隙性腦梗死比其他類型腦梗死預后較好,死亡率和致殘率較低。
● 發病後1年內,約70%~80%患者臨床完全恢復或基本恢復正常。
● 發病30天的病死率<4%。

預防


1.預防性治療
對有明確的缺血性卒中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心房纖顫頸動脈狹窄等應儘早進行預防性治療。可給予抗血小板葯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對腦卒中二級預防有肯定效果,推薦應用;長期用藥要有間斷期,出血傾向者慎用。
2.針對可能的病因積極預防
(1)應將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在一個合理水平。因為血壓過高,易使腦內微血管瘤及粥樣硬化的小動脈破裂出血;而血壓過低,腦供血不全,微循環淤滯時,易形成腦梗死。所以應防止引起血壓急驟降低,腦血流緩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種因素。
(2)積極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3)注意精神心理衛生,許多腦梗死的發作,都與情緒激動有關。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度的體育活動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暴飲、暴食。以低脂肪低熱量,低鹽飲食為主,保證足夠優質的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及微量元素。飲食過飽不利於健康,禁食霉變食品、鹹魚、冷食品等。
(5)中老年人特別是體弱多病者,要特別小心氣溫驟變,氣壓、溫度明顯變化以及嚴寒和盛夏季節,避免發病。
(6)關注腦血管病的先兆,如突然感到眩暈,搖晃不定;突發的一側面部或上、下肢突感麻木,軟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短暫的意識不清或嗜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