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肌膿腫

腰大肌膿腫

腰大肌膿腫是指腰部或腹腔炎症導致腰大肌感染化膿,形成膿腫,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常因下胸椎和腰椎結核引起,常發生於腰大肌鞘內,並可環繞腰大肌沿其走行擴散至髂骨與腹股溝內。臨床癥狀包括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目前主要通過藥物和手術治療,預后尚可。

疾病定義


概念腰大肌膿腫是指腰部或腹腔炎症導致腰大肌感染化膿,形成膿腫。
病因內部因素常見於腰部慢性勞損,急性單純外傷性腰腿痛,腰間盤突出,慢性單純性外傷性腰腿痛,腹腔炎等。這些疾病可導致腰大肌感染出現膿腫。
外部因素常見於腰部穿透性外傷,未及時處理導致腰大肌化膿感染。

診斷要點


1.疼痛:多為輕微鈍痛,休息則輕,勞累則重,咳嗽、打噴嚏或持物時加重,但夜間病人多能較好地睡眠,這與惡性腫瘤不同。患者訴說疼痛部位有時和病變不一致,胸腰段病變的患者常訴腰骶部疼痛。如不仔細檢查,或僅攝腰骶部X線片,往往會漏診。后凸畸形嚴重者,可引起下腰勞損,產生疼痛。如果病變壓迫脊髓神經根,疼痛可能相當劇烈,並沿神經根放射。
2.姿勢異常:病變部位不同,患者所採取的姿勢各異。頸椎結核病人常有斜頸畸形,頭前斜,頸短縮,一直用雙手托住下頜。胸腰椎、腰椎及腰骶椎結核患者站立或走路時盡量將頭與軀幹後仰,坐時喜用手扶椅,以減輕體重對受累椎體的壓力。腰椎結核患者從地上拾物盡量屈膝、屈髖,避免彎腰,起立時用手扶大腿前方,這稱為拾物試驗陽性。
3.脊柱畸形:以後凸畸形最常見,多為角形后凸,側彎不常見,也不嚴重。
4.脊柱活動受限:由於病灶周圍肌肉的保護性痙攣,受累脊柱活動受限,運動幅度較大的頸椎和腰椎容易查出,活動度較小的胸椎則不易查出。
脊柱的正常活動有屈伸、側彎和旋轉三個方向。寰樞關節主要是使頭旋轉,如該關節受累后,頭部旋轉功能大部喪失。不能合作的較小兒童,可被動活動該關節,以觀察活動受限情況。被動活動時不可使用暴力,以免造成脫位截癱,甚至突然死亡。檢查腰椎活動時,使患兒俯卧,醫生用手提起雙足,使骨盆離床,觀察腰椎后伸情況;然後讓患兒伸膝坐於床上,觀察腰椎的前屈功能。
5.壓痛和叩擊痛:因椎體離棘突較遠,故局部壓痛不太明顯;叩擊局部棘突,可引起疼痛。
6.寒性膿腫:常為患者就診的最早體征,有時將膿腫誤認為腫瘤。有時膿腫位置深,不易早期發現,因此應當在膿腫的好發部位去尋找膿腫的病灶。
7.脊髓受壓現象:有的病人因出現截癱方來就診。即使病人沒有神經障礙的主訴,醫生也應常規地檢查雙下肢的神經情況,以便及時發現早期脊髓受壓現象

鑒別診斷


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和X線表現,診斷一般無困難,但確診還需靠細菌學和病理學檢查。本病應與脊柱的化膿性骨髓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布氏桿菌病、傷寒梅毒放線菌病炎症作鑒別。此外,還應與自發性寰樞關節脫位、間隙退化、骨髓炎腰椎間盤突出症半椎體畸形、先天性椎體融合和脊柱腫瘤相區別。

疾病預防


局部治療包括局部制動、後路植骨融合術、前路植骨融合術和病灶清除術。
局部制動:自使用抗結核藥物以來,對局部制動強調嚴格睡硬板床休息就已足夠。石膏床的應用已僅限於小兒患者,對於頸椎結核穩定者,一般用頸圍固定,如頸椎不穩,尤其是寰樞關節脫位,併發脊髓受壓者則需要Glisson布帶牽引或顱骨牽引。病灶清除和椎間植骨融合的病人卧床時間一般頸椎3個月,胸、腰椎5~6個月,這時植骨均已融合,可起床活動,不需用任何支架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