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樹種
用於觀賞的木本植物
觀賞樹種是指用於觀賞的木本植物,常用於園林造景。
觀賞樹種:凡適合於風景名勝區、休療養勝地、和各類城鄉園林綠地的木本植物。
我國豐富多彩的觀賞樹木資源
我國園林樹木資源十分豐富。原產中國的木本植物多達8000種,其中喬木樹種約2500種。中國,尤其是華西山區是世界著名的園林樹木分佈中心之一。很多著名的花木,如山茶(Camellia),丁香(Sy-rfnga),溲疏(Deutzia)、杜鵑(Rhododenron)、槭(Acer)、椴(Tilia)、徇子(Cotoneaster)、綉線菊(Spf-raea)等都以中國為其世界分佈中心.中國還有許多特產樹種,如銀杏,水杉,水松、銀杉,金錢松、珙桐、梅花,牡丹,蠟梅、南天竹、窪花、梔子花、月月紅、木香,蝟實等。它們在世界城市園林綠化及庭園美化中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種類對世界花木育種工作作出過傑出的貢獻。
目前,我國城市園林綠地中應用的樹種數量很有限,一般大城市才200~400種,而中、小城市約100種左右.這個數字與我國豐富的樹木資源是極不相稱的。園林樹木是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題材。它們在各類型園林綠地及風景區中起著重要的骨幹作用。各種園林樹木,不論是喬木、灌木,藤本或地被植物,經過精心選擇、巧妙配植,都能在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美化環境和經濟副產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園林樹木大都體型高大,枝葉茂密,根系深廣.它們應用於城市綠化,能有效地起到調節溫濕度、防風.防塵,減弱雜訊、保持水土等作用.尤其明顯舊是在炎熱的夏季,有些則能放出殺菌素.這些都直接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因此園林樹木大量應用於城市綠化對改善和保護環境,起著相當顯著的作用。
很多園林樹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或觀花、觀果、觀葉,或賞其姿態,都各有所長.,。美化市容、襯托建築,以及園林風景構圖等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
許多園林樹木可以在不影匈其防護和美化兩個主要功能的前提下積極為社會創造一些物質財富.如果品、油料,木材(包括薪材).藥材,香料等。
第一節 分類的必要性與分類方法
一、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時期及主要分類系統
(一) 本草時期 (以習性和用途分類)
國內:
公元前2世紀《神農本草經》365種 分上 中 下三品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植物1195種 分草木谷果菜五部
國外:
古希臘泰奧弗拉斯圖斯(Theophrastus)《植物的歷史》
海斯特蘭特姆:根據習性喬木、灌木、草本三大類
(二) 人為分類系統時期 (以植物形態相似性分類)
條件:文藝復興;資本主義興起對植物原料的需求;遠洋交通發達;代表人物林奈( C.Linnaeus )
1735年《自然系統》
1753年《植物分科》
1764年《植物分屬》
(三) 自然分類系統時期(以形態相似性和親緣關係分類)
1789裕蘇(A.C.deJussieu)《植物屬志》分為3類:又根據無花瓣、單花瓣、花瓣分離和雄蕊上下位等性狀,把整個植物界劃分為15綱,100個自然目(相當於科),被稱為自然分類系統的奠基人。
瑞士德坎多1813年《植物學基本原理》發表了一個分類系統,這個系統對裕蘇系統修改補充外,增加了維管束排列的內容。此系統在19世紀曾風行一時。
(四)系統發育系統時期(以性狀演化趨勢分類)
達爾文C.R.Darwin於1859年發表了他的名著《物種起源》。
邊沁和虎克將種子植物分為雙子葉植物、裸子植物和單子葉植物3大類,達到自然分類全盛期。其分類大綱如下:
柏施和哈欽松等系統為"毛茛派"代表"真花學派"
Ⅰ.雙子葉植物 1.離瓣類 以毛茛 2.合瓣類 3.單瓣類
Ⅱ.裸子植物 以麻黃、松柏、蘇鐵等目為順序排列。
Ⅲ.單子葉植物 以蘭、椰子、露兜樹、禾本等目為順序排列。
恩格勒和韋特斯坦系統為"葇荑派"代表; "假花學派"
A.隱花植物
B.顯花植物
Ⅰ.裸子植物門
Ⅱ.被子植物門
1.單子葉植物綱
2.雙子葉植物綱
(1)離瓣花亞綱 分為21目,以葇荑花序類 的科開始。
二、自然分類系統中幾個主要系統的特點簡介
(一)德國恩格勒 1892年《植物自然分科志》認為: 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單性的孢子葉球演化而來的。只含小孢子葉和只含大孢子葉的孢子葉球分別演化為雄的和雌的葇荑花序,進而演化成花。因此,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花序演化來的,不是一個真正的花,而是一演化了的花序,這種假說稱為 "假花說"。
(二)英國 哈欽松 1926年《有花植物科志》認為:已滅絕的裸子植物本內蘇鐵目的兩性孢子葉球演化出被子植物的花。即孢子葉球主軸的頂端演化為花托,生於伸長主軸上的大孢子葉演化為雌蕊,其下的小孢子葉演化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為花被這種學說稱為“真花說”。
恩格勒假花說主要特點:
(2)認為單子葉植物較雙子葉植物原始。
(3)目與科的範圍較大。
在1964年,本系統根據多數植物學家的研究,將錯誤的部分加以更正,即認為單子葉植物是較高級植物,而放在雙子葉植物之後,目、科的範圍亦有些調整。
由於其著作極為豐富,系統較為穩定而實用,所以在世界各國及中國北方多採用,例如《中國樹木分類學》和《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等書均採用本系統。
哈欽松系統主要特點:
(1)單子葉植物比較進化,排在雙子葉植物之後。
(2)在雙子葉植物中,將木本與草本分開,木本起源於木蘭目,草本起源於毛茛目
(3)花兩性;花的各部分分離、螺旋狀排列;具有多數離生雄蕊等性狀比花單性;花的各部分呈合生或附生、花部呈對生或輪狀排列;具有少數合生雄蕊等性狀原 始。因此木蘭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中原始類群,應排在前面。
(4)單葉和葉呈互生排列現象屬於原始性狀,複葉和葉呈對生或輪生排列現象屬於較進化的現象。
(5)目和科的範圍較小。
第二節 植物拉丁學名
1.命名的意義
同名異物:白頭翁 16 種 4科16屬
因此對植物的考察研究、開發利用、國際國內學術交流非常不利,為避免混亂,很早以前,植物學家就對制定國際通用的植物命名法做了很多努力。 1867年德堪多(A.P.decando)等人根據國際植物學大會精神擬定出"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並在每年每屆國際植物學會議后加以修定補充。法規是國際植物分類學者命名共同遵守的文獻和規章。有了它才能使命名方法統一和正確,便於國際交流。
2 .命名的方法
現行的植物命名都是採用雙名法(binomial system)。林奈 1753年發表的巨著《植物種志》就採用了雙名法。此後,雙名法才正式被採用。
雙名法:就是用2個拉丁詞(或拉丁化形式的詞)構成某一種植物的學名的方法。
學名:屬名+種加詞+命名人(縮寫)。
如銀白楊Populus alba L.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
種以下的分類等級有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as)、變型(Forma)等,縮寫為:subsp.、ssp.、var. 、f.。如 蟠桃:Prun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
(又叫三名法)注意中文名和學名的區別!
3. 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簡介
(1)每一種植物只有一個合法的拉丁學名。其他名只能作異名或廢棄。
(2)每種植物的拉丁學名包括屬名和種加詞,另加命名人名。
(3)一植物如有2或2個以上的拉丁學名,應以最早發表的名稱(不早於1753年林奈的《植物志種》一書發表的年代),並且是按"法規"正確命名的,則為合用名稱。
(4)一個植物合法有效的拉丁學名,必須有有效發表的拉丁文描寫。
(5)對於科或科以下各級新類群的發表,必須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有效。例如新科應指明模式屬;新屬應指明模式種,新種應指明模式標本。
(6)保留名:是不合命名法規的名稱,按理應不通行,但由於歷史上已習慣久用了,經公議可以保留,但這一部分數量不大。例如科的詞尾有一些並不都是以-aceae結尾,如傘形科Umbelliferae或寫為Api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也可寫為Brassicaceae。
第三節植物系統分類法
(一)植物分類的等級
通常用等級的方法表示每一種植物的系統地位和歸屬。等級就是階層,階層就是:(以油松為例說明主要的分類等級:)
界……植物界(Regnum Plantae)
門……種子植物門(Spermatophyta)
綱……松柏綱(Confierae)
目……松柏目(Coniferales)
科……松科(Pinaceas)
屬……松屬(Pinus)
種……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界、門是最高分類單位,種是基本分類單位。
種 (Species): 是具有相似的形態特徵,表現為一定的生物學特性(生態、生理、生化等);在自然界中佔有一定的分佈區;同種的個體彼此交配產生遺傳性相似的後代,而不同種通常存在生殖上的隔離或雜交不育。種是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特徵,但又不是固定永遠一成不變的,它在長期種族延續中是不斷地產生變化的,所以在同種內會發現有相當差異的集團,分類學家按照這些差異大小,又在種下分為: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ies) 、變型(forma)等。另外還有亞屬(subgenus)、亞科(subfamily)、亞目(suborder )、亞綱(subclass)、亞門subdivision)等。
種群:一個分佈區的所有種內植物個體的總和稱種群。分類學上把那些親緣關係相近的種集合成"屬",相似的屬組合為 "科",相似的科組合成"目",由此類推組成"綱"、"門"、"界"等分類單位。
第四節人為分類法
(一)按樹木的生態習性和生長類型分類
1、喬木類(H〉6m,具明顯高大主幹;闊葉、針葉;速生、中速、慢生)
2、灌木類:是指那些沒有明顯的主幹、呈叢生狀態比較矮小的樹木,一般可分為觀花、觀果、觀枝幹等幾類,矮小而叢生的木本植物。是多年生。一般為闊葉植物,也有一些針葉植物是灌木。
第一節 觀賞樹木的形態美
尖塔及圓錐壯樹形者,多有嚴肅端莊的效果。
柱狀狹窄樹冠者,多有高聳靜謐效果。
圓鈍、鐘形樹冠者,多為雄偉,渾厚的效果。
垂枝類型者,常形成優雅和平的氣氛。
第二節觀賞樹木的色彩美
一、花的色系分類
2、黃色系花:迎春;迎夏;連翹;金鐘;桂花;棣棠;金絲桃;
3、蘭色系花:紫藤;紫丁香;杜鵑;木槿;泡桐;八仙花;牡荊。
4、白色系花:茉莉;白丁香;白茶花;玉蘭;梔子;梨;白木槿。
第三節 觀賞樹木的動態美
松濤竹海
第四節 觀賞樹木的芳香美
花的香性分類
1、清香:如茉莉花
2、甜香:如桂花
3、濃香:如白蘭花
4、淡香:如玉蘭花
5、幽香:如樹蘭花
第五節 觀賞樹木的意境美
尖塔形的雪松,多有嚴肅端莊的效果;柱狀狹窄樹冠的圓柏,多有高聳靜謐效果;圓鈍、鐘形的老樹,多為雄偉,渾厚的效果;垂枝類的垂柳,常形成優雅和平的氣氛。果實不僅可賞,又有招引鳥類及獸類的作用,可給園林帶來生動活潑的氣氛,如:1、小檗易招來黃連雀,烏鴉,松雞等。紅瑞木易招來鶇,知更鳥等。2、精美的觀果園可使兒童流連忘返
第一節觀賞樹木各器官的生物學特性
一、生長發育的概念
生長---植物通過細胞分裂、分化和擴大,導致體積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量變)
發育---在細胞、組織、器官分化基礎上的結構和功能的變化(質變)。
二者的關係:生長是發育的基礎,生長永恆,發育伴隨生長,密不可分,二者均不可逆。營養生長、生殖發育。
生命周期——從胚形成種子 生長 開花 結果 死亡全過程。
年周期(物侯期)——一年中經歷的生活周期。
二、.觀賞樹木生長發育的相關性
1、樹木的生命周期
(1)種子期(胚胎期)--卵細胞受精形成合子 種子 萌發 種子休眠(生理休眠、短期休眠)
(2)幼年期---種子發芽 ---花原始體)出現該期長短因植物種類而異。紫薇、月季一年;桃3李4杏5年;銀杏20-30年。遺傳性尚未穩定,易受外境影響,可塑性較大,引種栽培、馴化、定向培育。
(3)青年期
第一次開花\ 花果性狀逐漸穩定\ 植株逐漸長大\ 生命力旺盛 ; 此期植株尚未充分表現出該種或品種的標準性狀。年年開花結實,數量很少。
(4)成熟期(成年期)
A、植株各方面已經成熟,花果性狀穩定,開花結實數量多,
達到生產最高峰。
B、觀賞盛期,經濟效益最高,對不良環境的抗性較強。遺傳保守性很強,不易動搖。
C、採種、採花最佳時期。
D、加強管理,防止早衰,控制花果數量,延長成年期。
(5)衰老期(老年期)A、植株生長量逐年下降,開花結實減少且品質下,對外界不良環境抵抗力差,易生病蟲害,最後死亡。B、有些觀賞效果好。
2、樹木生命周期變化的規律性
(1)離心生長與離心禿裸
1.離心生長---以根莖為中心,根向地性,地上芽背地性,由根頸向二端不斷擴大其空間的生長。
2.離心禿裸---以離心方式出現的根系"自疏"和根冠的"自然打枝"
(2)向心更新與向心枯亡
因離心生長與離心禿裸,枝端重心外移、下垂,生長點離中心越來越遠,運輸距離大,生長勢慢。中心干延長枝分杈或彎曲。稱"截頂"或"結頂"。長壽潛伏芽樹種在主枝彎曲高處—徒長枝—樹冠更新—"樹上長樹"。由外向內,慢慢回縮,優勢部位下移。這種更新和枯亡的發生,一般都是由(冠)
外向內(膛),由上(頂部)而下(部),直至根頸部進行的,故稱為"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離心禿裸的快慢,向心更新的特點因樹種、環境條件及栽培技術等有關。
(3)不同類別樹木更新特點
a、凡無潛伏芽的,只有離心生長和離心禿裸,而無向心更新,如松屬。
b、只具頂芽而無側芽的樹種中,只有頂芽延伸的離心生長,而無側生枝的離心禿裸。也就無向心更新,如棕櫚。
c、竹子—根櫱更新,竹鞭萌櫱更新。
d、灌木—離心生長時間短,部份灌木可向心更新,多數從莖枝部份及根上發生萌櫱更新。如:黃楊、海桐、綠芽樹種。
e、藤本類,如:紫藤,先端離心生長快,主蔓部分易光禿。
更新方式,利於古樹名木的養管,考慮隱芽,適當修剪。
3、實生樹的生命周期
兩個明顯的發育階段:
幼年階段:生長為主,形態,解剖上有明顯的特點。
成年(成熟)階段特點:
(1)幼年階段未結束時,不能接受成花,即用任何人為的措施都不能使其開花,但這一階段是可以被縮短的,如通過嫁接可以提早開花結實。
(2)開花是樹木進入性成熟的最明顯的特徵,但幼年階段的結束與首次開花可能不一致.
(3)成長階段是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並存。
(4)生長是永恆的,發育是伴隨生長而進行。
(5)從形態上區分這兩個階段。
4、營養繁殖樹的生命周期
(1)已過幼年階段,沒有性成熟過程,如有成花誘導條件(環剝、施肥、修剪),隨時就可成花,即只有成熟階段和老化階段。
(2)根莖萌櫱年齡輕,樹冠外年齡大
(3)一般插穗、接穗要在外圍提取,年齡較為成熟
(4)生命力較實生苗弱
三、觀賞樹木的年周期
1、樹木的年周期與物候期
年生長周期——樹木在一年中隨環境周期變化而出現形態和生理機能的規律變化。
物候——植物在年周期生長中,隨季節變化按一定規律進行生長、發育的生物活動現象。著眼於外觀形態的變化,是樹木年周期的直觀表現,是樹木年周期劃分的重要依據。周期性和時間性,它受植物內在遺傳因子的制約同時每個物候期到來的遲早和進展快慢又受環境因子的影響。
物候期——植物在一年中隨著氣候的變化各生長發育階段開始和結束的具體時期。
2、落葉樹的年周期
(1)生長期:萌芽是開始生長的標誌;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
根的生長早於萌芽。
(2)生長轉入休眠期
a、自然落葉是進入休眠的標誌(落葉);
b、組織內營養物質的積累和組織成熟;
c、落葉前後有利於樹木抗寒越冬的自身變化有哪些?落葉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減弱;葉綠素的分解、部分N、K轉移到枝條. 落葉后:隨氣溫降低,樹體細胞內脂肪和單寧物質增加;細胞液濃度和原生質粘度增加;原生膜形成擬脂層,透性降低。
d、該落不落說明未做好越冬準備;
e、進入休眠早晚不一 溫帶樹木開始於晚夏至初秋;某些芽在落葉前早已發生;一般小枝、細弱短枝、早形成的芽進入早;長枝下部芽休早,頂芽可續長,上部側芽不萌發可能因頂端優勢;皮層和木質部入眠早,形成層最遲,故易受凍地上部主枝、主幹入眠晚,以根徑最晚,易受凍;幼齡樹入眠遲於成年樹;受乾旱、水澇、病蟲害等會造成早期落葉,甚至引起再次生長。
(3)休眠期轉入生長期
當T大於3°c且一定積溫,芽膨脹待發;生理活動更早;適合的溫度和水分,樹液開始流動"傷流",核桃、葡萄;此時抗寒能力降低,T降凍害,乾旱至枯梢。
(4)相對休眠期 自然休眠(深休眠或熟休眠):由於生理過程或遺傳特性決定。一定的低溫條件和一段時間(北樹南移)。被迫休眠:外界缺少生長所需的條件。
3、常綠樹的物候期
四、各器官的生長發育規律
(一)根
1、影響根系生長的因素
a、土壤溫度:變溫層/生長層/恆溫層(30-90)
b、土壤水分:60-80%最大持水量
c、土壤透氣性:氧氣、二氧化碳
d、土地營養(養分):一般不成為限制因素,不十分嚴格;根有趨肥性;原始土;人造土、人工基質:泥炭、蛭石(保水、透氣性好)、珍珠岩、鋸木。
e、樹體有機養分:(樹體的有機養分與內源激素的積累狀況是根系生長的內因)土地條件好時,根的總量取決於樹體有機養分的多少。
f、其他:土地類型、土地厚度、母岩分化狀況、地下水位高低等。
(2)根系的年生長動態
a、三個高峰:春季根開始生長(小)、夏季地上部分生長趨於停止時(大)、
秋季落葉前(小)
b、根在年周期中的生長動態,取決於:樹木種類、砧穗組合、當年地上部生長和結實狀況、土地的溫度、水分、通氣及無機營養狀況。
c、晝夜生長動態變化葡萄、李子—夜間的根生長量和髮根數多於白天。
(3)根的生命周期 髮根(側生式或二叉式)局部的自疏與更新木栓化光禿現象大根季節性間歇死亡水平根基部隆起。
(4)根的變態
b、呼吸根:伸出地面或浮在水面用以呼吸的根,如:水松、落羽杉的曲膝狀呼吸根。
d、氣生根:榕樹從大枝上發生多數向下垂直的根。
(5)幾種與根系有關的情況
a、根頸:真根頸---實生苗的根頸,由胚軸發育而成。
假根頸---營養繁殖苗沒有真根頸,相當於實生苗的真根頸部位。
根莖是樹木器官中比較活沃的部分,它比地上部分進入休眠遲而脫離休眠早,因此埋在土中過深或露出地面過高都是不利的。
b、根櫱:在水平根上形成的不定芽發生根櫱,形成新株。
根櫱發生的影響因素:易發生--土地的濕度和透氣性,當土地濕度適宜,透氣性良好時;與地上部分的生長密切相關(當地上部遭受損傷時;少發生--地上部茂盛生長期)
b、菌根 以與樹木共生的關係分:外生菌根、內生菌根
c、外生菌根:多半在木本植物上發生,在小根的末端包被有一層白色絨毛狀菌絲體叫"菌帽",其菌絲有時可能伸入根組織內,但通常在細胞間隙中,而不伸入細胞內部。
d、內生菌根:草本與木本都有,菌絲侵入根皮層的一定層數的細胞里去,呈盤旋扭結狀態,使根部肥大或呈瘤狀。
(二)、芽的生長
(1)概念:樹木為適應不良環境和延續生命活動而形成的重要器官,是枝、葉、花的原始體。
(2)功能:樹木生長、開花結實、更新複壯、保持母株性狀和營養繁殖的基礎。
(3)幾個相關概念:
a、定芽:頂芽、腋芽或潛伏芽(樹木最基部的幾個芽或上部的某些副芽)的發生均有一定的位置,稱為定芽。 b、不定芽:在根插、重剪或老齡的枝幹上常出現。
c、芽序:定芽在樹上按一定規律排列的順序性。(葉序)
d、芽的異質性:在同一年裡形成的芽,因其發育過程中的內在(內部營養狀況)和外在(環境)條件不同,處在同一枝條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著大小、飽滿程度等性質上的差異。
e、芽的早熟性與晚熟性(第二年春萌發):前者無須經低溫,當年只要條件符合即可,如桃。
f、萌芽力與成枝力:萌芽力指母樹上芽的萌發能力(萌芽率)。成枝力指母樹上的芽能抽發生長枝的能力。
g、芽的潛伏力(潛伏芽的壽命):當枝條受到某種刺激(上部或近旁受損,失去部分枝葉時)或冠外圍枝處於衰弱時,由潛伏芽發生新梢的能力,其強弱與樹木地上部分能否更新更壯有關。
總結
芽是枝、乾和生殖器官的基礎,只有健壯的芽,才能有健壯的生長和發育。為了培育出健壯的芽,最根本的辦法是培養健壯的樹勢。為了增強局部芽的發育,可利用修剪、摘心或刻傷等技術。
(三)、乾和枝的生長
(1)枝條類型
依枝莖生長習性分為:直立生長(緊抱型、開張型、下垂形、龍游型等)、攀緣生長(木質藤本)、匍匐生長(地被植物:鋪地柏、連翹、迎春、黃馨)質分:營養枝(著生葉芽)、開花結果枝(著生花芽和葉芽)
(2)分枝方式 各種樹木的分枝都有一定的規律性,在足夠的空間條件下,長成不同的樹冠外形(少數種不分枝)。
a、總狀分枝(單軸分枝)式:以裸子植物為最多。
b、合軸分枝式:如桃、杏、李、梨。以被子植物為最多。
c、假二叉分枝式(合軸分枝的另一種方式):如丁香、泡桐等。
(3)頂端優勢:南洋杉、松樹頂端優勢很強,中心干強而持久。
(4)乾性和層性
a.乾性: 樹木中心乾的強弱和維持時間的長短。如,雪松、水杉、廣玉蘭乾性強;梅、桃、灌木樹榦性弱。
b.層性:主枝在中心幹上的分佈或二級枝在主枝上的分佈形成明顯的層次; 在幼樹期歷年重現;頂端優勢強而成枝力弱的樹種層性明顯; 明顯層性的樹種:黑松、馬尾松、銀杏、廣玉蘭、枇杷,幾乎一年一層,可作為測定樹木樹齡的依據之一;不同樹種的乾性和層性強弱不同:樹木的乾性和層性在不同栽培條件中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群植、孤植、人為修剪)。
頂端優勢和芽的異質性共同作用的結果。(頂端優勢強弱與保持年代長短,表現於層性明顯與否。具有層性的樹冠,有利於通風透光。)
(5)枝的生長特性:加長生長、加粗生長。衡量樹木生長強弱的指標:
年生長量(一年內達到的粗度和長度)
生長勢(一定時間內,加長、加粗生長的快慢)
a.加長生長 開始生長期---旺盛生長期---緩慢與停止生長期按慢-快-慢的節奏進行,生長曲線呈"s"型。
b.加粗生長 形成層分裂、分化、增大的結果。
粗生長高峰稍晚於長生長,停止較晚;級次越低的骨幹枝,加粗的高峰越晚,加粗量越大;每發一次枝就增粗一次(年輪);自上而下停止,以根頸最晚;為促進增粗,必須保留枝葉。
(6)影響新梢生長的因素
a、品種和砧木;
b、貯藏養分(有機養分);
c、內源激素;
d、母枝所處部位與狀況(背上優勢);
e、環境與栽培條件。
(7)樹冠形成 中心乾和主枝延長枝的優勢逐漸轉弱(頂芽成花、自枯或枝條彎曲),樹冠變得圓鈍而後寬廣。
(四)、葉
a、葉片顏色(開花和展葉初期、落花后)
b、落葉的原因
c、葉幕----葉在樹冠內集中分佈區,是樹冠葉面積總量的反映。(常綠、落葉)
d、葉片的三種生理作用:呼吸、蒸騰、光合作用
(五)、花
(1)影響花芽分化的因素與理論
a、芽內生長點細胞必須處於生理活躍狀態;
b、實生樹的遺傳性與首次成花的關係; (遺傳基因是花芽分化的根據)
c、枝條營養生長與花芽分化的關係
d、營養物質的供應是花芽形成的物質基礎; (碳氮比學說、細胞液濃度學說、氮的代謝方向學說、成花激素學說)
e、內源激素的調節是花芽形成的前提
f、葉、花、果與花芽分化的關係;
g、礦質、根系生長與花芽分化明顯的正相關,大多數元素相當缺乏時,會影響成花
h、光照的影響;
I、溫度的影響;
j、水分:水分過多不利於花芽分化,夏季適度乾旱有利於樹木花芽的形成;
k、栽培技術與花芽分化的關係。
綜合:形成花芽三方面條件
a、生長點處於分裂又不過旺狀態;
b、取決於有效同化產物,在一定部位和一定時間裡
的相互作用,以及內源激素的平衡(內因);
c、適宜的條件。
(2)花芽分化的過程
生理分化:代謝方式發生改變;在形態分化1-6周內進行;是分化的關鍵時期。
形態分化:分化初期—花萼原基形成(分化方向不會在逆轉)—花瓣原基形成—雄蕊原基形成—雌蕊原基形成
性細胞形成:早熟花芽不需低溫當年高溫使形成;晚熟花芽必須經歷低溫在第二年溫度較高時形成。
(3)花芽分化類型
當年分化類型:早熟性花芽當年形成並開放,生於一年生枝條。木槿、紫薇
冬春分化類型:龍眼、荔枝
夏秋分化類型:晚熟性花芽,夏秋季分化翌年開放,生於兩年生以上枝條。榆葉梅、玉蘭、迎春、
一年多次分化類型:一年中都次分化並開放。月季、茉莉、檉柳
(4)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徑
調查花芽分化類型---分析花芽分化臨界期--分析此時期營養條件和環境條件---採用合理栽培措施
(六)、果
觀果觀賞樹木:"奇"、"豐"、"巨"、"色"
(1)概念:
孤雌生殖---如湖北海棠(果實和種子都能正常發育)
單性生殖---如無核葡萄、無核柿子(子層發育成果實,但無種子)
座果--- 花朵經授粉授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在生產上稱--。
生理落果---不是由機械和外力所造成的落花現象。
(2)問題
a.什麼是敗育?引起敗育的原因?
b.早期落花、落幼果:由於授粉、授精不完全,水分過多或缺乏、缺鋅; 六月落果:營養不良(花前施氮,花后施磷)采前落果:種胚產生生長素能下降、樹種特性、通風透光不好、環境影響;
落果直接原因:生長素的不足或器官間生長素的不平衡對衰弱樹花前噴尿素可提高座果率,頭年後期施氮肥,也有利於提高結實率硼對花粉萌發和受精有良好的作用,萌(花)芽前或花期噴一定濃度的硼砂,可提高座果率。
c.果實成熟的時間 這一階段從受精、子房開始膨大到果實完全成熟為止。
d. 提高果實經濟和觀賞價值的栽培措施。
e. 影響樹木結實的因子:氣候和天氣條件,光照、土地、開花習性(雌雄異熟、雌雄異株使某些樹種避免了自花授粉)、生物因子(天敵,炭疽病是使油茶早期落果而減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觀賞樹木生長發育的相關性
(1)各器官的相關性
頂芽與側芽:頂芽去掉,擴大樹冠,側芽去掉,保護頂端優勢
根端與側根(先端優勢)
果與枝營養器官與生殖器官(對立統一)
(2)根與地上部分相關性
"本固則枝榮" 動態平衡(青壯年期,根的水平分佈超過冠幅,根的深度小於樹高)枝、根對應
2、樹木的生理特點與栽培
(1)年周期中的營養變化
A. 營養代謝類型:N素代謝與C素代謝,兩大營養來源。
B. 運輸與分配:營養分配中心與旺盛生長中心。
C. 消耗與積累
◆枝葉生長過旺 消耗 不利於花芽分化、果實發育、光照條件惡化
◆秋季氣溫降低時,是提高樹體儲藏養分水平的好時機(消耗低、光合仍旺、土溫高,根外追肥,以無機促有機)
(2)生命周期的營養特點
幼樹:積累(小老頭樹,立地條件)
成年樹:儲藏水平低時 "大小年"
壯老年樹:土力下降 + 樹體輸導組織障礙
(3)栽培
管好樹木是前提,使常備儲藏養分水平年年有所增長以無機促有機,以有機奪無機。
前期:使N代謝
中期:擴大和穩定儲藏代謝
後期:使儲藏代謝進一步提高
第二節 觀賞樹木的生態習性
一、環境的概念
環境:樹木生活的地面和空間稱為環境。
構成樹木生活環境的因子稱為環境因子。環境因子通常有下
列5類:
氣候因子:包括光、溫度、水分、空氣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有機物質、無機物質及土壤理化性質和土壤微生物。
地形因子:包括山嶽、平原和坡向、坡度等。
生物因子: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人為因子:包括人對樹木資源的利用、發展、保護與破壞等作用。
生態因子:在環境因子中,對樹木生活有直接、間接作用的因子稱為生態因子。
樹木和環境是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在研究樹木與環境關係時,不僅要了解樹木本身各方面的特性,還應了解它們生活的環境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在研究樹木與生態因子關係時,必須具有以下幾個基本觀念。
1.綜合作用
環境中各生態因子相互緊密聯繫著,綜合起作用。生態因子中任何一個因子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變化。例如,光照強度的變化可引起溫度、濕度因子的變化。
2.主導因子
所有生態因子都是樹木生活所必需的,但在一定條件下,其中必有1—2個是起主導作用的,這就是主導因子。在樹木一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主導因子不是不變的。
3.生態因子不可代替性和可調劑性
任何一個生態因子都不能由另一個生態因子來代替。但是在一定情況下,某一因子在量上有所不足時,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強而得到調劑,並仍能獲得相似的生態效應。
4.生態因子作用的階段性
生態因子對於樹木的不同發育階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短日照是導致落葉樹木秋季落葉的主導因子。
5. 生態幅各種樹木對生存條件及生態因子變化強度有一定的適應範圍,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起生長不適或死亡。
二、概念
生態學特性:由於樹木長期生長在某種環境條件下,形成了對該種環境條件的要求和適應能力,稱之為生態學特性。(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生境:植物具體生存於其間的"小環境
三、氣候因子與樹木
1、溫度
(1)樹木生長的三基溫度:最低溫度(4℃-6℃)最適溫度(24℃-30℃)最高溫度(30℃-40℃,不超過50℃)
(2)樹木生長的積溫 積溫, 有效積溫度和活動積溫度
(3)溫度的變化與樹木的生長
(4)溫度與樹木的分佈
(5)防護低溫與高溫危害的技術措施
a、晝夜變溫
日較差(日變幅):一日中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
溫周期:植物對晝夜溫度變化的適應性。
◆原產大陸氣候地區的植物日變幅為10℃-15℃條件下,生長發育最好。
◆原產于海洋氣候地區的植物日變幅為5℃-10℃條件下,生
長發育最好。
b、溫度的突變
寒害:T>0℃
霜害:T=0℃
凍害:T14h,如:唐菖莆
短日照植物7.2):如紫穗槐、沙棘、檉柳。
(4)耐鹽鹼能力強樹種
七、其他環境因子
(一)、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山脈河流走向及地形起伏等。
坡向:影響日照的時間和強度,北坡日照時間短,溫度低,濕度較大,一般多生長耐蔭濕的樹種;南坡日照時間長,溫度高,濕度較小,多生長陽性旱生的樹種,如華北低山地區油松多分佈在陰坡或半陰坡,而陽坡僅生長一些耐乾旱的灌木。
海拔:垂直分佈的模式
(二)、生物因素
1、樹木和其它動、植物、微生物生長在一起,相互問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同種類的動植物、微生物對樹木的分佈、生長、繁殖發生著有益或有害的影響。
2、不同樹種之間常因對生活條件的要求與適應能力不同而發生相互抑制或促進的作用,即使同一樹種組成的單純林中,不同個體之間及其與雜草、灌木問的關係,也發生著抑制或促進的作用。生產中樹種混交類型、造林密度、撫育採伐、育苗措施的確定都以樹種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論為基礎。
五. 人為因子
人在恢復森林 也在毀滅森最可怕的是在毀滅自己
第三節城市環境與觀賞樹木
(一)城市環境概述
1、城市氣候:小氣候條件變化多,受人為影響大。
(1)城市的下墊面:水泥、瀝青、立地條件差,地下水難上,地表水被排走.
(2)城市空氣 工業、汽車污染
(3)城市人口 降水通過管道排走,空氣乾燥,地表溫度高、空氣等都較高—"熱島"效應,晝夜溫差小。
2、城市土地 土地性質基本上被改變,且存在一定污染。
3、建築物方位和組合
不同方位的建築組合形成光照,土地、空氣流通向下,有一定的空間、小氣候,因此在小區綠化中,則應根據所形成空間的溫、濕、光照等情況,而選擇適宜的樹種。
(二)城市各栽植地環境特點
除自然保護區外,根據城市生態環境一般情況和綠化來考慮,將樹木栽植環境分為四類:老城區、新城區、近效區、近效風景名勝區。
1、老城區 特點:建築面積大狹窄、空閑地少、雨水難滲,易積水。如:南京鋪徹路面,兩側密布建築物,夏季輻射強,路面吸熱量大,空氣對流性能差,即使入夜熱量仍不易散發,空氣污染,土地板結,透氣排水性能差。
2、新城區 特點:多為擴占原城效農田、草地,表層土影響較大,中下層一般為原農田土,建築垃圾,一般土層深厚,適合樹木生長。如:揚子石化,栽植密度大,開始效果好,幾年後擁擠,要移植、間苗,注意修剪。
3、近效區(近效綠地)森林公園或公路、鐵路綠化,建築物少,植被較多,氣溫較低,自然土壤,土壤為耕作土,深厚肥沃,平原城效要考慮地下水影響,大氣和水污染嚴重。面積大,不可能換土,選擇鄉土樹種,就地栽植。如:滬寧高速公路兩側,300M以上建成風光帶,竹林大道環城公路兩側栽水杉、楊樹,管理粗放。
4、風景名勝區
(1)因山地、江河、湖濱、海島而不同,山地風景區生態有規律可循。
(2)根據地下水位與有害鹽類影響及季節變化,水是"死水"還是"活水",水體風景區生態有所不同。
(3)自然風景區:自然土地,植物茂盛,如中山陵等
第一節植物的水平分佈與垂直分佈
一、水平分佈區
第二節 我國的植被分區及主要觀賞樹種
中國特有樹種 主要是指僅在我國境內分佈的樹種,但也包括少數以我國境內分佈為主少量分佈到外鄰近地區的樹種。據統計中國特有樹種的科有5科,86屬。
特有科:銀杏科、杜仲科、珙桐科、伯樂樹科、大血藤科
特有屬:金錢松屬、銀杉屬、白豆杉屬、水杉屬、水松屬、台灣杉屬、華蓋木屬、牛鼻栓屬、茶條木屬等。
西南地區雲南、西藏的樹種有不少屬於印度及喜馬拉雅的成分。廣東、台灣及雲南、廣西南部地區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包含有典型的熱帶科屬樹種如龍腦香料、肉豆蔻科、番荔枝科及山欖科等,其種類以東南亞熱帶、亞熱帶成分居多。遼寧的南部山東半島以至華東各省又有一些朝鮮、日本的共有種。從地史方面來看,在新生代第四紀冰期,我國華東、華中、西南的亞熱帶地區,僅發生局部的山地冰川,廣大地區沒有遭受到冰川的直接影響,許多古老樹種得以保存,如銀杉、銀杏、水杉、金錢松、鵝掌揪、水青樹、台灣杉、蘇鐵、杜仲、麻棟、栓皮櫟、楓香等即為其例。
總的來說,我國樹木種類繁多,區系成分多樣,現根據我國的氣候類型,參考《中國自然區劃草案》及《中國植被》將我國樹種分佈區分為以下7個區來介紹:東北區,華北區,蒙寧區,新、青、甘區,華中、華東、西南區,華南區,青藏高原區。
第三節 我國城鎮樹種的調查與規劃
一、園林樹種調查與規劃的意義與現狀
1、植樹綠化工作與人類生存條件的質量密切相關。優雅,舒適的環境離不開園林樹木;園林樹種調查與規劃可為人類生存環境提供依據。
2、為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提供依據。
3、為提高植樹保存率,節約建設資金提供依據
第四節 觀賞樹木的物候觀測
1.物候觀測的意義、
2.物候觀測的方法(重點)
3.物候觀測的內容
第五節 古樹、名木
古樹名木的意義和作用
一、基本概念
1、古樹——凡達到100年樹齡的樹木稱古樹。
2、名木——指具有歷史意義,文化科學意義或其他社會影響而聞名的樹木。
二、保護和研究古樹名木的意義
1、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如我國傳說有周柏;秦槐;隋梅;唐杏(銀杏)
2、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
3、古樹名木是歷史陵園,名勝古迹的佳境之一
4、古樹是研究古自然史的重要資料
5、古樹對於研究樹木生理有特殊意義
6、古樹對於樹種規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三、古樹衰老的原因
任何樹木都要經過生長,發育,衰老,死亡等過程,也就是樹木的衰老,死亡是客觀規律。除此之外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1、土壤密實度過高
2、樹榦周圍鋪裝面過大
3、土壤理化性質惡化
4、根部的營養不足
5、人為的傷害
6、自然災害
古樹,名木的養護管理技術措施
一、古樹名木的調查、登記、存檔
1、調查內容:樹種;樹齡;樹高;冠幅;胸徑;生長勢;生長地環境;及對觀賞與研究的作用
2、搜集有關古樹的歷史及其他資料
二、古樹名木複壯養護管理技術措施
(一)古樹的複壯措施
1、埋條法
2、地面鋪梯形磚和草皮
3、換土
(二)養護管理措施
1、支架支撐
2、堵樹洞
3、設避雷針
4、防治病蟲害
5、灌水,鬆土,施肥
6、樹體噴水
一、改善和保護環境:觀賞樹木大都體型高大,枝葉茂蜜,根系深廣.它們應用於城市綠化,能有效地起到調節溫濕度、防風.防塵,弱雜訊、保持水土等作用.尤其明顯舊是在炎熱的夏季,街道上種植行道樹。就可以直接遮蔭降暑,使行人感到涼爽。此外,綠色的樹木在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使城市空氣保持新鮮。有些樹木還能吸收一些有害氣體。有些則能放出殺菌素.這些都直接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因此觀賞樹木大量應用於城市綠化對改善和保護環境,起著相當顯著的作用。
二、美化環境:很多觀賞樹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或硯花、觀果、觀葉,或賞其姿態,都各有所長.只要精心選擇和配置,都能在美化環境。美化市容、襯托建築,以及園林風景構圖等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
三、經濟作用:許多觀賞樹木可以在不影匈其防護和美化兩個主要功能的前提下積極為社會創造一些物質財富.如果品、油料,木材(包括薪材).藥材,香料等。
觀賞樹木按其在園林綠化中的用途和應用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庭萌樹
是植於庭園或公園以取其綠蔭為主要目的的樹種。一般多為冠大蔭濃的落弘喬木,在冬季人們需要陽光時落葉。例如:梧桐樹、銀杏樹、七葉樹、槐樹、欒樹、朴樹、櫸樹、榕樹、樟樹等。
(2)行道樹
(4)花灌木
通常指有美麗芳香的花朵或色彩艷麗的果實的灌木和小、喬木。這類樹木種類繁多,觀賞效果顯著,在園林綠地中應用廣泛。
(5)藤木
是具有細長莖蔓的木質藤本植物。它們可以攀援或垂掛在各種支架上,有些可以直接吸附於垂直的牆壁上.它們不佔或很少佔用土地面積,應用形式靈活多樣,是各種棚架、涼廊,柵欄,圍籬.牆面,拱門、燈柱、山石,枯樹等的綠化好材料。對提高綠化質量、豐富園林景色、美化建築立面等方面有其獨到之處。例如:紫藤、凌霄、絡石、爬山虎(地錦)、常春藤、薛荔、葡萄、金銀花、鐵線蓮、素馨、木香、山蕎麥、炮仗花等。
(6)綠籬樹種
是適於栽作綠籬的樹種。綠籬是成行密植、通常修剪整齊的一種園林裁植方式。主要起範圍和防範作用,也可用來分隔空間和屏障視線,或作雕象,噴泉等的背景。用作綠蘺的樹種,一般都是耐修剪,多分枝和生長較慢的常綠樹種。例如:圓柏、側柏、杜松、黃楊、女貞、珊瑚樹等。也有以觀賞其花、呆為主而不加修整的自然式綠籬。常用樹種有:小檗、貼梗海棠、黃刺玫、珍珠梅、構桔、木槿等.
(7)木本地被植物
(8)抗污染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