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學

回族學

回族學的興起,是回族政治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回族人民民族意識增強的必然結果。因為科學的進步在於分工,科學越發展,就越需要精細的分工,所以一個新學科的出現,正是社會全面發展,科學研究朝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表現。近十幾年回族研究的興起,從歷史、經濟、文化、伊斯蘭教研究的全面開展,使回族學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新興的學科。

研究對象


回族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有其特殊的研究對象和範圍,正是學科特性的表現。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說:“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學科的研究對象。”民族是社會的基礎和歷史範疇,民族研究涉及諸多方面,它們各有不同的研究對象、範圍和特殊性,就構成了民族研究的諸學科,如民族學、民族歷史、民族經濟、民族語言等,各個民族又有其特性,需要專門研究。民族學是近代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民族,是研究民族發展規律的科學。它的研究方法是以田野調查,以現實為主追溯過去歷史。回族在中國大地上出現、形成和發展到現在僅700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56個民族中年輕的、充滿朝氣的民族。回族學是民族學的一個分支,回族學是以研究回族為對象,研究回族發展規律的科學。它的研究範圍包含回族的族源、形成和發展過程、地理分佈、社會生活、民族關係、文化特徵、生活方式、心理素質等民族特點及特殊的發展規律,而且是以回族現實社會諸方面的發展為主。它的研究方法則是以田野調查與追溯回族歷史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

相互關係


回族學與其它學科的關係:回族學與歷史學、宗教學(主要是伊斯蘭教)、語言學、民俗學、經濟學、地理學文化學考古學等學科關係密切。
回族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要使回族學研究深入發展,一是必須具備上述學科基礎知識,才能使問題深透。二是回族學是從回族歷史追溯族源、回族社會生活,在回族經濟、回族文化、回族社會政治制度、回族生活習俗、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特殊性上綜合概括其規律性,所以回族學與上述各學科關係密切,但又有明顯的區別,它是專從回族的角度來考察研究,不是一般的歷史、宗教、經濟;就是回族史、伊斯蘭教的專門研究也代替不了回族學,回族學與回族史、伊斯蘭教關係極為密切,又有區別。如回族史是回族學的主幹之一,但它不是回族學的全部,回族學除了涉及回族歷史、族源外,更主要是從現實回族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研究,歷史只說明過去,而回族學是要說明現在,著眼現實,追溯歷史也是為了更深刻地說明現實,所以兩者的著眼點不同。再如伊斯蘭教不僅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而且是一種文化,在回族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影響回族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離開了伊斯蘭教的研究,就不能更深刻地了解回族許多方面的特點、特殊性,但兩者畢竟有區分,伊斯蘭教是一種宗教,回族是民族共同體

發展概況


關於回族先民阿拉伯人波斯人的記載,從唐宋一些文獻中就有反映,但作為回回民族共同體的出現和形成,應是元、明時期。在《元史》、《明史》乃至《清史》中有關回族族源、社會生活、習俗、回回先輩人物列傳,都有大量回族學資料的記述,但這些記述資料還襄括在史學中。在明末清初以王岱輿、馬注、劉智等回族學者,打破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千年沉睡的局面,興起“以儒詮經”活動,把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用來闡述伊斯蘭教哲理,作了新的探索,促進了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民族化,揭開了回族文化的新高潮,提供了大量回族學的新觀點、新材料,但它的主要思想脈絡是從宗教學、伊斯蘭教民族化的角度探討;清末民初,在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回族一些有抱負的知識分子為救國家救民族,東渡日本或在國內組織回教、伊斯蘭文化團體,辦報刊、興教育,可以說是回族學興起的時期。據有關方面的不完全統計:從1908年至1949年40年時間,創辦回族、伊斯蘭教(或回教)主要中文報刊67種,從留學東京學生創辦的《醒回篇》、香港穆斯林所創辦的《穆士林》、到邊遠省份雲南、青海回教促進會創辦的《清真鐸報》、《崑崙》,北京、南京、天津、上海、河南、山東、甘肅、寧夏等省更多,刊登文章數千篇,在《中國伊斯蘭教史參考資料》集中刊出的近200篇,附表文章題目近500篇,內容從伊斯蘭教、回族社會生活各方面,特別是大量的全國各地回族概況刊出61篇,在刊出和附表文章中僅雲南回族聚居的一些村鎮概況就達30多篇。這些大量的調查研究資料十分可貴。撰寫人許多都是國內著名學者,如回族的王靜齋龐士謙馬松亭金吉堂白壽彝納忠楊志玖楊兆鈞傅統先,漢族的陳垣陳漢章等。這一時期是在軍閥國民黨高壓政策、否認回族是一個民族存在的夾縫鬥爭中,為伊斯蘭教、回族的研究開拓新路。
我國一些著名的學者白壽彝、馬堅潘光旦方國瑜、馬長壽、田汝康等,也開展了有關回族問題的研究,在回族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出版了一批專著和學術論文。當時在雲南回族聚居區進行調查的吳乾就教授等,寫了11篇調查報告,其後吳乾就教授還寫了《雲南回族的歷史和現狀》一書,這些都為回族學的興起和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1980年至1996年這17年是回族歷史文化和現實問題研究最多、最富有成效時期,僅全國性回族史討論會從1983年銀川會到現在就召開過9次,其他西北五省區伊斯蘭教學術討論會5次,西北、陝西、雲南回民起義討論會,回族醫藥、鄭和研究會等學術會議30餘次,發表論文、專著、辭典近2000篇(本),僅省、自治區和州、縣、村的回族史就有二三十本出版,其他反映回族歷史、現實的文學作品等若干本。省區州回族研究會紛紛成立,回族與伊斯蘭教、回族文學研究所成立、《回族研究》、《新疆回族文學》刊物的出版,使回族研究擁有自己的陣地。較大地調動了回族知識分子和愛好回族研究的其他民族同志的積極性,使回族歷史文化研究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在回族歷史研究的基礎上,必然要轉向以回族現實經濟文化教育問題為主的回族學研究。例如,雲南抓住了1985年第2次全國回族簡史座談會在昆明召開的東風,組織較大規模的調查,出版了《雲南回族社會歷史調查》1~4集,內容包括歷史和現狀,編寫出版了雲南有史以來的第一本通史性質的《雲南回族史》,其後繼續充實、修訂第2次出版。並在此基礎上轉入了對回族現實問題的研究,1990年組織了一批專家學者對全省10個回族聚居鄉的現狀,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等系統地調查研究,並提出了迅速發展回族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的對策,為雲南省委和省政府提供決策依據,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並出版了《雲南回族鄉情調查》,這是一本回族學專著,此書與《雲南回族史》分別獲雲南省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三等獎。配合全省和各地州縣民族志的編寫,先後出版了紅河州玉溪地區等地州民族志、10多個縣民族志,民族志中包括了各地系統的回族志,回族志本身就是回族學的研究成果。雲南還完成了《賽典赤·瞻思丁在雲南》和《紅土高原上的穆斯林》等反映回族歷史和現狀的電視連續劇的拍攝,利用現代化手段保存了回族學史料。國際上也有許多國家學者研究回族學,並在中國和國外召開過國際會議(如中國昆明首屆鄭和國際會議),許多外國學者多次到我國寧夏、甘肅、陝西、雲南訪問,我國回族學者也多次到國外進行回族研究的學術交流,說明了回族學不僅是國內民族研究的熱門,而且已獲得了許多國外學者的關注、重視、研究。回族學在現實學術研究中,已經形成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

發展前景


回族學的研究現已有了較好的基礎,但由於起步晚,要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提高到較高的水平,與蒙古學、藏學相比,尚任重道遠。當前要抓住時機,迅速建立全國性回族學研究機構,組織隊伍,規劃研究方案,建立研究基金,以保證和推動回族學健康而又迅速的發展。
1、建立全國回族學研究機構
建立回族學研究機構是回族人民和回族廣大幹部、知識分子多年的願望,而且也是改革開放時代賦予的要求。通過回族研究,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回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教育、啟迪回族人民邁向21世紀。其次,回族素有商業、商品經濟傳統,在現代化市場商品經濟發展中,有一個全國性學術機構指導系統調查,總結回族地區的發展經驗和前進中的問題,找到規律性,不僅推動回族地區經濟迅速發展,而且對其他民族地區商品經濟發展,也有現實意義。此外,全國回族人口近900萬,但大分散在全國各地,寧夏回族自治區相對集中也僅160多萬,所以需要一個全國性回族研究機構,來組織協調推動回族學研究。
回族學全國研究機構的建立是經過了長時期的醞釀過程,從1983年寧夏銀川第1次全國回族簡史座談會上提出來了,以後的7次全國回族史討論會上都有醞釀,1995年新疆烏魯木齊第8次全國回族史會議上,經過醞釀成立了籌備領導小組,經過一系列工作,現在成立全國回族學研究會,已是水到渠成,勢在必行。建議全國回族學研究會設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內為好,北京是以白壽彝教授為首的回族學和回族領導幹部集中地,學術信息靈,以便各省區回族研究會聯繫上下配合,指導全國的回族學術研究。
2、進行回族學發展規劃
回族學要全面展開,需要有一個通盤計劃。白壽彝教授在濟南全國第6次回族史討論會上,曾提出了一個回族研究的總體設想,分為四大部分,十二個專題。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總述,介紹回族史40多年研究成果;第二部分綜述,對回族形成和發展歷史,作總的詳細論述;第三部分是典志,關於回族歷史發展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專題論著;第四部分是關於人物傳記,包括元、明、清、民國各個時期回族在各方面有影響、有貢獻的人物。十二個專題即:地理考、生計考、工藝考、社會考、寺院考、教育文學藝術考、天文曆法考、醫藥體育考、禮俗考、經籍考、金石考、語文考,全部數百萬字。這是一個全面統籌、宏大的研究工程。白老提出的總體設想中既包括歷史,又包括回族的全部社會生活,但偏重在建國前。如能迅速定下方案,在白老領導下,高水平地完成這個規劃,不但使回族人民從歷史借鑒、優秀文化傳統中激勵自己,勇往前進,而且使回回民族在祖國大家庭中的地位相適應,立足於先進民族行列。在全國研究的共同性下,還可以根據各省區回族歷史和現實發展中許多特色開展專題研究。如雲南地處西南邊疆與鄰國接壤的地理環境,少數民族眾多,雲南回族發展中有許多獨特東西:在長期歷史中回族以商業和商品經濟深入邊疆山區少數民族地區與各民族經濟交往,促進邊疆、山區各民族經濟發展;長期與東南亞、緬、泰、老、越鄰國的長途馬幫運輸和對外貿易,促進與鄰國的友好交往,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南亞華僑和省內僑鄉的形成和發展中回族作用極大;元、明、清、民國時期,特別是明末清初、中期回族在冶礦業的發展,對促進雲南新興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貢獻;在教育上,特別是經堂教育上形成除陝西、北京以外的雲南一派;近代回族起義領袖杜文秀在團結各民族反清鬥爭中,卓有成效的民族政策特色等等的研究。今天改革開放給我們回回民族發展帶來了機遇,回族政治、經濟、衛化各方面處在大發展中,回族研究除了白老提出的總體規劃,組織專業隊伍完成外,還需要有現實發展的研究,如回族在商品市場、現代化經濟發展中既有成功的經驗,也遇到了許多突出的問題,諸如回族小商業思想行為,已成為制約許多回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桎梏,阻礙著向現代化商業集團化、集約化發展;許多回族地區教育,輕正規學校教育,重經堂教育,經堂教育面臨改革,宜朝中阿並授、學經和學農村實用技術並重方面發展,以促進回族農村經濟發展;伊斯蘭教如何與社會主義相適等等,都應該開展系統的調查研究,解決回族地區現實發展中的問題,推動經濟文化更大的發展。雲南回族研究會在過去10個回族鄉的調查基礎上,準備開展“百個回族村調查”,著眼於百村回族建國后45年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找准問題,為省委省政府回族工作提供決策。在百村調查基礎上寫出《雲南回族社會主義道路上前進的四十五年》一書。
3、團結各方有志之士,充分發揮其才能,形成一支宏大的研究隊伍
在這個隊伍中既包括有專業人員和業餘愛好者,又有回族和其他民族有志人士。從各地情況來看,回族知識分子和回族幹部現在普遍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熱愛關心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發展進步,特別是中老年層都想在有生之年為自己的民族做些好事,都想把本地本民族的歷史、文化、人物寫下來,給後代留下歷史文化遺產。這幾年回族歷史文化和現實發展研究蓬勃興起,在研究隊伍構成上,既有專業人員,也有業餘愛好者;既有回族,也有其他民族,既有知識分子,也有幹部,既有在職工作的,也有離退休的同志,還有許多回族企業家也參加進來,從年齡結構上形成了老、中、青梯隊,這堪稱十分可喜的現象。希望全國和各省區的回族研究機構,要團結各方人士,根據各自特長,在研究計劃課題上,在組織領導上,在經費籌集中,充分發揮大家積極性,給他們以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為回族研究事業,做出各自的貢獻。這裡要把一批長期從事回族研究,造詣較深和身體都較好的離退休同志很好組織起來。他們為回族研究的壯心仍旺,因此要發揮他們在研究中和傳幫帶的作用,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今後一旦建立回族基金會,也要注意適當資助他們研究和參加各種會議旅差費,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4、建立全國和地區回族學基金會,使研究計劃和成果出版得以保證
回族研究會是群眾性的學術團體,要使其發展興旺,需要組織領導的正確、各方面人才智慧的充分發揮和相應的資金保障。群眾性學術團體與國家行政企事業單位研究所不同,後者每年有行政事業財政撥款,保證機制運轉。而群眾性學術團體經費,主要靠自身籌集各方贊助,一些全國的學術討論會在那裡往往難於定下來,就是難在經費上。所以全國回族學研究會成立的同時,必須建立回族研究基金會,爭取各方贊助,特別是爭取各地回族企業家、海外回族華僑、華人經費上的贊助。要建立基金的監督使用機制,使資金真正用在回族研究和出成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