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註疏
爾雅註疏
《爾雅註疏》是中國古代對《爾雅》加以註解的著作,作者為晉·郭璞(注作者)與北宋邢昺(疏作者)。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
《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語詞的著作。它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
全書19篇,其中最後7篇分別是:《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這7篇不僅著錄了590多種動植物及其名稱,而且還根據它們的形態特徵,納入一定的分類系統中。
《爾雅》保存了中國古代早期的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後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的重要著作。
據史書記載,東漢初,竇攸由於“能據《爾雅》辨豹鼠”,所以漢光武帝獎賞給他百匹帛,並要群臣子弟,跟從竇攸學習《爾雅》。
郭璞更是把《爾雅》視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門書。他說:“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
郭璞從小就對《爾雅》感興趣。他認為舊注“猶未詳備,並多紛謬,有所漏略”,於是“綴集異聞,會粹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志”,並參考樊光、孫炎等舊注,對《爾雅》作了新的註解。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作為書名,“爾”是“近”的意思(後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裡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辭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爾雅》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但未載作者姓名。
對於《爾雅》的寫作年代及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後來孔子及其弟子作過增補,有人認為是孔子弟子編寫的。這種種說法都不可信。《爾雅》成書的上限不會早於戰國,因為書中所用的資料,有的來自《楚辭》、《莊子》、《呂氏春秋》等書,而這些書是戰國時代的作品。書中談到的一些動物,如狻麑(suān,即獅子),據研究,不是戰國以前所能見到的。《爾雅》成書的下限不會晚於西漢初年,因為在漢文帝時已經設置了《爾雅》博士,到漢武帝時已經出現了犍為文學的《爾雅注》。
從《爾雅》的性質來看,它本是一部以解釋五經的訓詁為主,通釋群書語義的訓詁彙編,而訓詁萌芽於春秋戰國,到西漢時才有較大的發展。因為從春秋戰國到西漢,幾百年間,語言文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般人已經不大看得懂古書,需要有專門的學者來講解。而漢代的統治者力圖用儒家的經典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尊《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並設立五經博士,在官學里講授經義。這就促進了訓詁的繁榮。經學家們紛紛給先秦流傳下來的儒家經典作註解,並隨後把這些隨文而釋的各種典籍的註解彙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體例分類編排起來。《爾雅》就是這樣一部訓詁彙編。它並非是一人一時之作,最初成書當在戰國末年,是由當時一些儒生彙集各種資料而成。歷經秦火、戰亂之後,這部書在漢代初年重新問世,又經過經師儒生的陸續增補,才成為今天所見到的《爾雅》。
《爾雅》全書收詞語4300多個,分為2091個條目。這些條目按類別分為“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yuè)”、“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chù)”等19篇。
這19篇的前3篇與后16篇有顯著的區別,可以分成兩大類。前3篇,即“釋詁”、“釋言”、“釋訓”解釋的是一般語詞,類似後世的語文詞典。例如:
如、適、之、嫁、徂(cú)、逝,往也。(釋詁)
克,能也。(釋言)
明明,斤斤,察也。(釋訓)
其中“釋詁”是解釋古代的詞,它把古已有之的若干個詞類聚在一起,作為被訓釋詞,用一個當時通行的詞去解釋它們。“釋言”是以字作為解釋對象,被訓釋詞大多只有一兩個。“釋訓”專門解釋描寫事物情貌的疊音詞或聯綿詞。儘管作為語文詞典來說,它的註釋過於籠統,許多條目僅僅是同義詞表,但是遠在公元前2世紀就能產生出這樣的著作,就是在世界詞書編纂歷史上也堪稱第一了。
《爾雅》后16篇是根據事物的類別來分篇解釋各種事物的名稱,類似後世的百科名詞詞典。其中“釋親”、“釋宮”、“釋器”、“釋樂”等4篇解釋的是親屬稱謂和宮室器物的名稱。
例如:
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釋親)
門側之堂謂之塾。(釋宮)
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釋器)
大鼓謂之鼖(fén),小者謂之應(yìng)。(釋樂)
“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等5篇解釋的是關於天文地理方面的詞語。例如:
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釋天)
墳莫大於河墳。(釋地)
絕高為之,京;非人為之,丘。(釋丘)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瀆。(釋水)
“釋草”、“釋木”以下7篇解釋的是關於植物動物方面的詞語。
例如:
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釋草)
樅,松葉柏身。檜,柏葉松身。(釋木)
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釋蟲)
鯤,魚子。(釋魚)
舒雁,鵝。舒鳧(fú),鶩(wù)。(釋鳥)
羆,如熊,黃白文。(釋獸)
狗四尺為獒。(釋畜)
《爾雅》后16篇相當於百科詞典。在漢代,兒童在完成識字階段的教育后,要讀《論語》、《孝經》和《爾雅》這3部書。學習《爾雅》可以“博物不惑”,多識鳥獸草木蟲魚之名,增長各種知識。儘管用今天的標準來看,《爾雅》的知識容量相當有限,但是在古代已經非常可觀了。所以有人說,《爾雅》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在歷史上,《爾雅》備受推崇。這是由於《爾雅》匯總、解釋了先秦古籍中的許多古詞古義,成為儒生們讀經、通經的重要工具書。在漢代《爾雅》就被視為儒家經典,到宋代被列為十三經之一。事實上,《爾雅》並不是經,也不是某一部經書的附庸,它是一本獨立的詞典。人們藉助於這部詞典的幫助,可以閱讀古籍,進行古代辭彙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會,增長各種知識。
《爾雅》在中國語言學史和詞書史上都佔有顯著的地位。
《爾雅》首創的按意義分類編排的體例和多種釋詞方法,對後代詞書、類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人模仿《爾雅》,寫作了一系列以“雅”為書名的詞書,如《小爾雅》、《廣雅》、《埤雅》、《駢雅》、《通雅》、《別雅》等等,而研究雅書又成為一門學問,被稱為“雅學”。
從漢唐到清代,為《爾雅》作注的人很多。現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是晉代郭璞的《爾雅注》。《十三經註疏》中的《爾雅註疏》採用的是郭璞的《爾雅注》和北宋邢昺的《爾雅疏》。清人研究《爾雅》的著作不下20種,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著名學者,史學家、經學家邵晉涵的《爾雅正義》和清經學家、訓詁學家郝懿行的《爾雅義疏》。今人注有徐朝華的《爾雅今注》,文字深入淺出、簡明扼要,並附有筆畫索引,最利於翻檢、學習。
《爾雅》疏敘
卷一·序
卷一·釋詁第一
卷二·釋詁下
卷三·釋言第二
卷四·釋訓第三
卷四·釋親第四
卷五·釋宮第五
卷五·釋器第六
卷五·釋樂第七
卷六·釋天第八
卷七·釋地第九
卷七·釋丘第十
卷七·釋山第十一
卷七·釋水第十二
卷八·釋草第十三
卷九·釋木第十四
卷九·釋蟲第十五
卷九·釋魚第十六
卷十·釋鳥第十七
卷十·釋獸第十八
卷十·釋畜第十九
郭璞(276~324),晉代學者、文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父郭瑗,晉初任建平太守。西晉末年郭璞預計到家鄉戰亂將起,於是避地東南。過江后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參軍,后又從宣城東下,被當時任丹陽太守的王導引為參軍。晉元帝即位后,任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後任大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因勸阻王敦圖逆,被害。追贈弘農太守。
郭璞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面有頗深的造詣,曾註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他又精於歷算及術數之書,以善於卜筮聞名,在當時有人曾對他從事卜筮加以指責。郭璞在《客傲》一文中作了答覆。他說這是和莊周之為漆園小吏、嚴君平之賣卜於成都,以及焦先之遁跡、阮籍之昏飲一樣,乃是身處亂世以求自保的一種手段。然而,郭璞卜筮,侈談陰陽術數,也不完全是為了明哲保身。實際上他常以卜筮的形式,隱晦曲折地表示他對時局事態的看法。如他給晉元帝的幾篇奏章,就是借談陰陽災異,以規勸帝王減輕對人民的壓榨。他又以占卦預言的方式,勸溫嶠、庾亮起兵討伐割據荊州的王敦,而借占卜"無成"阻止王郭圖逆,都反映了他的政治態度。至於《晉書》本傳所記載的怪誕傳說,是因唐人修史喜廣采小說異聞而加以附益的。
郭璞詩文本有數萬言,"詞賦為中興之冠"(《晉書·郭璞傳》),多數散佚。今尚存辭賦10篇,較完整的詩18首。郭璞所存辭賦中,《巫咸山賦》、《鹽池賦》基本上是寫景,辭藻繁富。《流寓賦》和《登百尺樓賦》反映了"八王之亂"所造成的社會動蕩,《流寓賦》還寫到他從家鄉出來時沿途所見的離亂情景。以上4篇大約均為西晉末年在北方時所作。其餘7篇之中,《江賦》、《客傲》、《南郊賦》是到江南后所作。另外4篇則難以考證其寫作年代。
《江賦》是郭璞辭賦的代表作,《文選》收錄。此賦文采宏麗,鋪張誇飾,極寫大江之浩瀚,地勢之險峻,物產之豐富,氣象壯闊,筆力雄健。也有一些寫景片段(如描寫江中舟楫往來的情景)比較生動傳神,富於詩意。但此賦仍不脫排比羅列的積習,所用古字和僻典也較多,行文顯得艱澀。這當與郭璞本人是古文字學家和博物學家有關。《客傲》體例模仿西漢東方朔的《答客難》,較集中地表現了他的哲學思想和處世態度,行文比較平易。《蚍蜉賦》和《蜜蜂賦》似有寓意。前者是借螞蟻的感時而動,以喻人主必須審察時勢;後者可能有感於蜜蜂尚能聽命於蜂王,以捍衛其巢,藉以感嘆晉朝諸將不能同心協力抵禦劉淵、石勒的侵掠。《井賦》起首四個三字句的形式,對後來謝惠連的《雪賦》、杜牧的《阿房宮賦》等都有影響。
郭璞最為人傳誦的作品是《遊仙詩》。今存14首(其中4首殘缺),鍾嶸的《詩品》及《北堂書鈔》尚錄存一些佚句。這些詩的內容多寫求仙者隱居深山的情趣及其得道飛升的願望,流露出孤高傲世、蔑視世俗的情緒。他認為"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期望"永偕帝鄉侶,千齡共逍遙".不過就像郭璞一生的行事並未能超脫現實一樣,他的《遊仙詩》也被鍾嶸《詩品》評論為"詞多慷慨,乖遠玄宗。其雲'奈何虎豹姿',又雲'戢翼棲榛梗',乃是坎□詠懷,非列仙之趣也".從現存的詩看,"辭多慷慨"之作已不多,但第1首寫"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第5首寫"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憤世疾俗情緒還很明顯。郭璞在《遊仙詩》中雖然盡情地抒寫得道成仙的樂趣,但也清醒地認識到"雖欲騰丹□,雲螭非我駕".因此《遊仙詩》實際上反映了他企圖超脫現實又不可能超脫的矛盾心境。他是借抒寫邀游虛無縹緲的仙境來抒發現實苦悶。這與阮籍的某些《詠懷詩》相似,但幻想的成分更多一些。
郭璞《遊仙詩》中表現的隱逸出世思想與老莊思想一脈相承。所以《世說新語·文學》注引檀道鸞《續晉陽秋》說:"故郭璞五言,始會合道家之言而韻之。"但是郭璞《遊仙詩》的風格與"淡乎寡味"的玄言詩是很不相同的。它以精美的語言生動細緻地描繪了自然景色和幽寂環境,如"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谷吐靈曜,扶桑森千丈"及"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戶里","迴風流曲欞,幽室發逸響"等,人物形象皆風神飄逸,寫得甚有情采,創造出一種瑰奇神妙的意境。其中雖有玄論,但不乏藝術感染力。尤其是第9首所表現出來的飛騰九霄、俯視大地、忽感悲哀,只見"東海猶蹄涔,崑崙若蟻堆"的奇妙藝術想象和藝術構思,對後人是有影響的。象李白的《古風·西上蓮花山》就與此頗為相似。李賀《夢天》中的"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更似化用郭璞《遊仙詩》第9首"東海猶蹄涔"兩句及第13首"四瀆流如淚,五嶽羅若垤"的意境。郭璞在表現手法及寫景技巧上頗似潘岳的《河陽縣作》二首及《在懷縣作》二首。所以鍾嶸說他"憲章潘岳,文體相輝,彪炳可玩,始變永嘉平淡之體"(《詩品》)。不過郭璞善於吸收他人之長,融合為一家之體。阮籍、張協的詩在思想主題及寫景技巧上對他都不同程度地發生過影響。郭璞也從南朝民歌中汲取了一定的養分,如《初學記》所錄斷句"君如秋日雲,妾似突中煙;高下理自殊,一乖雨絕天",即具有濃厚的民歌色彩,與《遊仙詩》的格調顯然不同。
郭璞現存四言詩4首。其中《答賈九州愁詩》及《與王使君》詩情調雖然低沉,但也流露出他對民族災難和國土淪喪的悲憤及收復中原的願望。
《隋書·經籍志》記載有"晉弘農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明·張溥輯有《郭弘農集》2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