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陽河
東夷大地上的重要河流
北陽河古稱濁水,早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就有記載。北陽河發源於泰沂山脈青州西部的清涼山,全長百餘公里,流經青州、廣饒、壽光三地,入巨淀湖,經小清河注入渤海。古老的北陽河水源充沛,流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古往今來孕育了眾多的歷史名人,從而留下大量文化遺存。北陽河是東夷大地上的重要河流,是沿河兩岸數十萬人民的母親河。早在幾千年前先民們就沿河繁衍生息,勤勞耕作,用智慧創造了燦爛的青齊文化。
召歐,漢初名將,封廣縣嚴侯。廣縣城是古代青州最早的城池,城背依陽水,東臨瀑水澗,地理位置優越,是青州歷史上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2張
北陽河
北陽河的源頭清涼山在青州、臨淄兩地交界處,怪石嶙峋,頑石簇擁成峰,宛如一座巨大的盆景,端放在群山之巔。,清涼山下泉眼眾多,水流經年不斷,蜿蜒曲折數十里,東行穿越群峰,至蓮花山前匯聚成河。蓮花山前地勢開闊,臨河有古廣縣城。廣縣是漢皇劉邦的功臣召歐的封地。
在廣縣城東,北陽河與南陽河擦肩而過,北下來到堯王山前。
悠久歷史
堯王山位於青州城西北隅,因堯曾巡獵至此而得名。堯王山位置奇特,九峰連綿,登山極目,齊國故都,青齊沃野,盡收眼底。北陽河北陽河在這裡與諸流相匯,成五龍之勢,河床寬達百餘米,水流湍急,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永嘉五年,前趙大將軍曹嶷在此建廣固城,駕馭青齊諸邑百餘年。后慕容德定都廣固,勵精圖治,憑藉北陽河天險,雄居東方,成就一代霸業。明代臨朐馮裕家族,久慕陽水之名,將祖塋建於廣固城北,陽水之畔,此後名人輩出,如馮惟敏、馮溥等,譽播青齊。
北陽河在青州城西辭別雲、駝諸峰,似脫韁野馬衝出五龍口,奔向北去。
在城北張孟口河段形成一座水灣,人稱“淹子灣”,(神話傳說古代曾有水獸在此棲息)灣內水面開闊,碧波蕩漾,垂柳依依,景色怡人,是一處遠近聞名的景觀。陽水北去,流至高柳村。此地歷史悠久,古迹眾多,唐代便有村落,元代益都路總管馮彰祖籍此處;明代馮起震畫竹聞名於世,與董其昌齊名;清末舉人孫文楷,參編典志,後世名傳。北陽河穿越古鎮高柳村后,河床趨於平緩,水面逐漸開闊。河至青齊沃野腹地,來到明代閣老劉珝故里北陽河村。此地歷史悠久,明清兩代劉氏家族有七進士、九舉人及皇恩蔭封數十人在朝為官,譽滿天下。北陽河村四周古迹眾多,如臧台、鳳凰台、孟嘗君墓、趙鑒墓、漢代古冢等,古今聞名,文人墨客至此拜謁,多有名詩華章。明代太常寺卿劉鈗《詠陽水》詩曰:
野人家住陽溪上,看盡蒼茫萬古流。
日月吞吐浮大塊,蛟龍出沒隱靈湫。
眼中真覺難為水,耳畔誰恥曾飲牛。
欲駕長風超物外,玉壺十二訪元洲。
北陽水懷著對先賢的無限敬意緩緩流過劉珝故園,在guomindang愛國將領鄧天一、李延年、李堯階的故里大王橋村稍做停留,便直奔東北方向而去,穿過道口村隋氏家園與漢代古台,然後在壽光城西北四十里處注入巨淀湖。
巨淀湖北臨渤海,處於壽光、廣饒兩地交界,在遠古時期是一處臨海窪地,后因地震而形成湖泊。巨淀湖面積達百餘平方公里,湖中有島,蘆葦叢生,水產豐富,沿湖居民世代靠漁獵為生。巨淀湖三面土地鹽鹼,只有湖南畔因北陽河水沖積而土地肥沃,適於耕種,臨河有村、名北洋頭。據《汊書。武帝紀》漢代全國分為13個刺史部,其中就有青州刺史部,漢武帝劉徹曾多次巡查青州。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年近70歲高齡的劉徹再次巡行青州,東至萊州大海,並於是年三月,在巨淀湖(今北洋頭村附近)躬身事耕。
北陽河不僅是一座歷史文化長廊,更是著名的紅色革命流域。它的中游,位於青州市北部,是早期的革命活動中心,先後有數十位革命先驅與軍事將領在這裡誕生,知名的有陳景三、陳伯強、王效禹、李夢夫、趙治安、張士欣、彭飛、劉蓬遠、劉子久、張太恆等。在下游,抗日將領馬保三領導當地軍民依託巨淀湖的水勢,抗擊日寇,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淵源流長的北陽河,歷經億萬載,奔騰不息,猶如一部歷史長卷,永遠流不盡,永遠寫不完。。。。。。
青州北部,地處青齊沃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名人輩出,古迹遺址眾多。僅在高柳鎮明代閣老劉珝故里北陽河村四隅,數公里範圍內就有劉珝墓、趙鑒墓、孟嘗君墓、臧台、馬陵台、鳳凰台、張高古墓群等多處文物古迹。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對研究古代名人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是青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珝墓,人稱閣老墳,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是明孝宗為追念內閣輔臣劉珝而敕修,墓園佔地數十畝,園內松柏成蔭,碑碣矗立,石門、石坊、翁仲、御碑依次排列,肅穆壯觀,墓門前額鐫有“敕修劉氏世墓”匾額。從葬制規格可見一代名相生前之德望。劉珝(1426-1490),明代最有聲望的儒學家、政治家之一,入內閣參預政務,為相十餘年,剛直不阿,斥奸宦,保國本,大明中興,功不可沒。卒贈太保,謚文和,孝宗帝御制祭聯“忠裨於國允稱一代名臣,孝表於鄉堪為三朝元老”,以示旌表。
歲月永流不息,五百年滄桑巨變,名相賢風依然長存。與劉珝墓隔河相望有明代刑部尚書趙鑒墓,趙鑒(1464-1547),成化進士,初授蕭山知縣,歷任大理寺卿,官至刑部尚書。在蕭山首創“丁田相折法”,這項改革為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奠定了基礎,受到嘉靖皇帝的讚賞。趙鑒耄耋之年卒於故里,朝廷遣官祭葬,贈太子太保,謚號康敏,入祀鄉賢祠。趙鑒墓規制頗大,墓前古柏蒼勁,生機盎然,蔥鬱蒼翠。
戰國名賢孟嘗君墓在青州城北,與劉珝墓相鄰。孟嘗君,名田文,齊相田嬰之子,襲封薛邑,深得齊王重用,官至宰相。他禮賢下士,養食客三千,與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齊名,並稱“戰國四公子”。田文封地薛邑雖有爭議,但其葬地卻有史書為證,據嘉靖《青州府志》,孟嘗君卒葬青州城北,北陽河西畔。其墓雄踞平原沃野,歷盡滄桑巨變,封土遺跡輪廓尚存。孟嘗君墓東側有馮驩墓,今已不存,馮驩,孟嘗君門下食客,曾代孟嘗君收債於薛,焚契,廢債,傳為佳話。
臧台、馬陵台、鳳凰台是青州最古老的文化遺址,位於北陽河東畔。三台遙遙相對,遠處望去,顯得特別宏偉。鳳凰台南北走向,褐色土夯築而成,台周夯土圍牆遺跡尚存,形似古堡。馬陵台位於臧台西側,台西側有明代紹興知府劉庚墓。諸台中臧台出土器物最為豐富,上至龍山文化,下至秦漢時期,跨越時間數千年。從夯土看,台分次夯築,一為始築,二為戰國整修,三為漢代重修。因時間久遠,始建年代難考。據清《壽光縣誌》,臧台因臧武仲重修而得名。《左傳》載,臧武仲,魯國大夫,官至司寇。因得罪孟孫氏而遭季孫氏討伐,后奔齊國,卒於臧台,從而留下這段千古史話。
臧台不僅是一處古遺址,也是古代青州一景。明代劉鈗《登臧台》詩曰:
登高台,望明月,擊節狂歌唾壺缺。觀煙霞之掩映,與林壑之環列。落葉似添秋慘凄,浮雲不放山杌捏。有詩慰岑寂,有酒澆鬱結。廊廟未足榮,山林豈雲潔?乾坤俯仰謾興慨,萬古人間幾豪傑”。
青州市北部眾多的文物古迹,多已載入各種地方文獻,且已得到相應的保護。但在陽河村北卻有四座古冢,因處於縣市交界,故鮮為人知。古冢東西排列,冢距相隔均約一公里,最西端一座在高柳鎮曲屯村東,封土已蕩然無存,第二座位於廣饒縣境內,最東一座位於張高村東,四座古冢保存較好的一座在張高村北青州境內,古冢四面地勢開闊,平野突立,遠望似丘。封土雖然尚存,但墓主究為何人,千百年來是個未解之謎,幸有民間傳說,作為一條僅有的線索。相傳當年南齊皇帝蕭寶卷,統兵征戰,路過此地,不幸公主病逝軍中,蕭寶卷下令部下將士用軍衣兜土,為其女築起一座高大的墓冢。蕭寶卷(483—501年),在位3年。后蕭衍稱帝,將其廢為齊東昏侯。
縱觀上述,掩卷長思,封建社會制度雖與今不同,但是古人為社會進步所作出的貢獻,後人理應永遠記住,讓歷史這部長卷永遠延續下去。。。。。。
青州市北陽河污染治理各責任單位、部門強化措施,加快進度,北陽河整治工作進入攻堅階段。⑴全面清查違法項目17處。依法關閉取締企業1家,停產整頓企業2家,責令1家治污設施不配套的企業進行限期治理,責令9家有環保審批手續但未經環保驗收的企業進行限期改正。另外,對4家拒絕環保部門執法檢查的企業,依法作出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⑵抓緊配套管網建設,對向北陽河排污流向的污水配套管網進行改造,截斷部分向北陽河排污流向。目前,昭德北路(開發區)局部污水改造已完工投用,玲瓏北路排水出口改造完成工程量的50%,旗城路(北城大街)東街排水工正在進行頂管施工,預計6月20日前完成管網進行通水。⑶加快北陽河清理清淤進度。北陽河主河道綜合治理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原工程一期河段內各過河橋頭處生活垃圾、作物秸稈完成清理,尹家大壩的清淤、疏通工作也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