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蛾

中國神話人物

嫦娥原名姮娥,是大羿(后羿)的妻子。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又名恆我、姮娥、常娥、素娥,羿之妻,因偷吃了不死葯而飛升至月宮。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商朝卦書《歸藏》。而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最早記載於西漢淮南子·覽冥訓》。東漢時期,嫦娥與羿的夫妻關係確立,而嫦娥在進入月宮后變成了搗葯的蟾蜍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回歸為女兒身。

漢畫像中,嫦娥人頭蛇身,頭梳高髻,身著寬袖長襦,身後長尾上飾有倒鉤狀細短羽毛。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被描繪成絕世美女。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曾把寵妃張麗華比作嫦娥。唐朝詩人白居易曾用嫦娥誇讚鄰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

人物關係


歷史淵源


《准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葯於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初學記》卷一引古本《准南子》,於“姮娥竊以奔月”句下,尚有“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十二字,今本並脫去。姮娥即《山海經·大荒西經》所記“生月十二”之常羲。古音讀羲為娥,逐漸演變為奔月之常娥。《文選》注兩引《歸藏》,均謂常娥服不死葯奔月。知常娥神話古有流傳,非始於《准南子》。又《准南鴻烈集解》引庄達吉云:“姮娥,諸本皆作恆,唯《意林》作姮,《文選》注引此作常,准南王當諱恆,不應作恆,疑《意林》是也”。漢文帝名恆故諱之,知姮娥作恆娥,而恆亦即常之意。《集解》又引洪頤煊云:“說文無姮字,後人所造。”
民間的傳說又略有不同,大體謂嫦娥偷吃了丈夫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葯后,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寫照。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后,又說:“平時我沒法下來,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到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現這一情節的嫦娥圖,當是世人渴望美好團圓,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泄。
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是說嫦娥經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誘惑,趁大羿外出狩獵,獨自吞食了不死葯,嫦娥由於背棄了丈夫,怕天庭諸神嘲笑,就投奔月亮女神常羲,想在月宮暫且安身。可是月宮空無一人,出奇的冷清,她在漫漫長夜中咀嚼孤獨、悔恨的滋味,慢慢地變成了月精白蛤蟆,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葯,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嫦娥墓位於山東省日照市的天台山上,陪伴在大羿墓的旁邊。據說大羿與姮娥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演繹出了嫦娥飛天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大羿統一了東夷各部落方國,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由於該國家為眾多崇拜太陽的部落方國所組成,在《山海經》中被稱為“十日國”。
十日國的地望位於東海之濱的山東省日照市南部(見“《山海經海外東經》地望考證”一文)。現在的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堯王城遺址為十日國的都城。堯王城遺址南側的天台山(現為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的一部分)。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內還有太陽石、太陽神陵、老母廟、老祖像、日晷等許多太陽崇拜的遺跡。
大羿和她的妻子姮娥(後來演繹為飛天的嫦娥)死後就葬在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內的天台山上。當地人稱之為大羿陵
商朝卦書《歸藏》記錄了“嫦娥奔月”的最原始版本,然而《歸藏》失傳已久,僅存秦簡《歸藏·歸妹》兩支殘簡。上面記載:“昔者恆我竊毋死之(缺失)奔月,而攴占(缺失)”。恆我即嫦娥原名。蕭統在《昭明文選》中兩度引用《歸藏》為“嫦娥奔月”作注,分別是《祭顏光祿文》中的“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為月精”(嫦娥服用西王母的長生不老神葯后,飛奔月宮,羽化月仙)及《月賦》中的“昔嫦娥以不死葯奔月”(嫦娥服用長生不老神葯后飛奔月宮)。
先秦時期,《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有個女子正在替月亮洗澡,她是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這才開始給月亮洗澡)。羲、儀、娥三字古音相同,畢沅註解《呂氏春秋》認定嫦娥的“前世”為常羲:“‘尚儀’即‘常儀’,古讀‘儀’為‘何’,後世遂有‘嫦娥’之鄙雲。”
西漢,《淮南子·覽冥訓》在奔月神話中加入羿的元素:“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葯所由生也。”(羿從西王母處得到長生不老葯,被姮娥偷走吞下奔月,羿悵然若失,因為他不知道長生不老葯的藥方和製作方法)
東漢,《靈憲》將姮娥寫成了蟾蜍:“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羿從西王母處得到長生不老葯,被姮娥偷走吞下奔月。奔月出發前,特意找一個叫有黃的大師算了一卦,問詢此行是凶是吉。有黃大師掐指一算,“吉”,並且告誡姮娥飛升“逢天晦芒”遇到天象有變時,切莫驚慌恐懼,只要勇敢闖過這一關,定會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姮娥終於飛升月宮,化身蟾蜍)在古人的文化觀念中,蟾蜍是神物,能夠避邪氣、助長生。古人遂視蟾蜍為月亮的象徵,姮娥既“託身於月”。
東漢末年高誘註解《淮南子》指出嫦娥是羿之妻:“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竊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姮娥是羿的妻子,羿從西王母處得到長生不老葯,還沒來得及服用,就被姮娥偷走吞下,成為神仙,奔向月宮,成為月神
張衡對奔月細節的豐富和高誘對嫦娥羿夫妻關係的定位,奠定了嫦娥奔月神話的基本輪廓,東晉干寶《搜神記》等關於嫦娥故事的書寫都沒超出這個範圍。而《說文解字》記載:“恆,常也。”同義相代,再加上諱漢文帝劉恆之名而將“姮娥”改作“嫦娥”。
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從蟾蜍回歸為女兒身。南朝宋時期,顏延之為織女贈牽牛》:“婺女儷經星,姮娥棲飛月,慚無二媛靈,託身侍天闕。”以姮娥與婺女並舉,且不再提及化身蟾蜍之事。而謝庄《月賦》“引玄兔帝台,集素娥於後庭”,徐陵玉台新詠序》“麝月與嫦娥競爽”,或引嫦娥於天帝後庭,或舉皓月以媲美,嫦娥一躍而為美麗的“月中嫦娥”、“廣寒仙子”。
明清時期,隨著明清市民文學的勃興,嫦娥的形象逐漸世俗化。在《西遊記》中,嫦娥是一個職稱,指月宮中的眾仙女,天蓬元帥調戲的是霓裳仙子。在《聊齋志異》中,嫦娥雖仍是天上神仙,卻因貶謫下凡,擺脫了神性。

文化特色


● 中秋節
傳說,嫦娥因偷吃了羿的不死葯而飛升至月宮,從此無法與家人相間。後來人們便在八月十五將圓月般的點心置於庭院,以寄託嫦娥對家人的思念,年年如是,遂成中秋節。
相傳,嫦娥飛到月宮以後向羿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 中國探月工程
中國探月工程又名“嫦娥工程”,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以“嫦娥”命名。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等六次任務。
1964年,河南省南陽市小西關漢墓出土了漢代畫像石《嫦娥奔月》,現存於南陽漢畫館。圖中一女子人首蛇身,面部表情興奮歡快,面向月亮作飛升狀。周圍有眾星雲氣裝點繚繞。畫的左邊有一圓月,月內有蟾蜍。而也有學者認為該畫像描繪的是”女媧捧月“。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相關詩詞
年代作者詩詞標題
南朝宋顏延之《為織女贈牽牛》
謝庄《月賦》
徐陵《玉台新詠序》
唐朝李白把酒問月
杜甫《月》
李商隱《嫦娥》
霜月
月夕
《河內詩二首》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詩見示因以二絕句和之》
《鄰女》
羅隱《詠月》
南朝梁劉孝威《侍宴賦得龍沙宵月明詩》
南朝陳徐德言《詠破鏡》
北宋楊億《無題三首其一》
蘇舜欽《永叔石月屏圖》
王禹偁《和馮中允仙娥峰》
梅堯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並次韻其二十賜燭》
南宋朱淑真《秋夜》
吳文英《花犯·謝黃復庵除夜寄古梅枝》
現代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
相關小說
年代作者收錄小說
東晉干寶《搜神記》
唐朝李亢《獨異志》
元朝陶宗儀《說郛·三餘貼》
明朝周遊《開闢衍繹通俗志傳》
鍾惺《有夏志傳》
不詳《七十二朝人物演義》
吳承恩《西遊記》
清朝呂熊《女仙外史》
徐道《三教同原錄》
李汝珍《鏡花緣》
蒲松齡《聊齋志異·嫦娥》
近代魯迅《奔月》
影視形象
電影
上映時間作品名稱飾演者
1947年《嫦娥奔月》蘇州麗
1954年《嫦娥》楊明
1956年《嫦娥奔月》鄧碧雲
1966年《嫦娥奔月》樂蒂
2011年《嫦娥》孟艷
2014年《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梁詠琪
2019年《日月》迪麗熱巴
電視劇
播出時間作品名稱飾演者
1986年《西遊記》邱佩寧
1996年《嫦娥奔月》楊俊
《西遊記》李穎
1998年《天地爭霸美猴王》姚樂怡
2000年《春光燦爛豬八戒》陳紅
2003年《奔月》范文芳
2004年《我和殭屍有個約會Ⅲ永恆國度》樋口明日嘉
2005年《寶蓮燈》顏丹晨
2006年《封神榜之鳳鳴岐山》劉濤
2009年《寶蓮燈前傳》李欣汝
2010年《西遊記》劉瑩
《遠古的傳說》方圓
《嫦娥》姚笛
2011年《西遊記》陽光
2012年《歡樂元帥》馬蘇
遊戲形象
在網路遊戲《英雄聯盟》中,英雄角色皎月女神擁有一款名為“廣寒仙子嫦娥”的皮膚。在手機遊戲《王者榮耀》中,寒月公主·嫦娥是一名法師英雄角色。此外,嫦娥還在《英魂之刃》《夢幻西遊》等遊戲中以各種身份形象登場。

人際關係


嫦娥的關係說明
關係名稱說明
“前世”常羲生育月亮的女神,與日御(羲和)同為帝俊之妻,生了十二個月亮,即為一年十二個月。
丈夫羿即后羿,擅於射箭,曾助堯帝射九日,在民間流傳有“羿射九日”的典故。

史料索引


史料索引
作者和朝代書籍
不詳(商朝)《歸藏》
不詳(戰國時代《山海經·大荒西經》
劉安(西漢)、高誘(東漢注本)《淮南子·覽冥訓》
張衡(東漢)《靈憲》
許慎(東漢)《說文解字》
馮贄(唐朝)《南部煙花記》
畢沅(清朝注本)《呂氏春秋》

角色評價


嫦娥奔月作為神話雖然本身都是虛構的,但給中國古人的“飛天夢”作了最美最浪漫的詮釋,“嫦娥奔月”從此成為“中國人飛天”的代稱。(《北京晚報》評)
嫦娥吞下仙藥,隨性自由,飛向月宮,永住廣寒,雖然訣別人間,但是人人都舉頭望月,與嫦娥竊竊私語,這樣,就把藍天之美、月亮之美、女性之美、柔情之美、訣別之美、飛升之美、想象之美、思念之美、意境之美全部都加在了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最初審美範式。(胡維革《中國傳統文化二十講》評)
嫦娥形象出現在神話、傳說、詩歌、小說、戲曲、舞蹈、雕塑、影視等多種藝術形式中,一直是文人墨客吟詠稱頌、表達生命追求與傳遞宗教情感的宣洩母題之一;也是一個集人類最初關於生死觀念、中國女性形象審美、女性在愛情和婚姻中被賦予角色的審美化詮釋等意義於一身的藝術形象,有著廣泛的文化內涵。(《文藝生活》評)
嫦蛾
嫦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