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薏米的結果 展開

薏米

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薏米(Coix lachryma-jobi L.),又叫做薏苡仁苡米苡仁等,在中、日本和越南廣泛種植,是傳統的葯食兼用穀物資源,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米種子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薏苡素、薏苡酯、三萜化合物,薏米種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

薏米生於溫暖潮濕的十邊地和山谷溪溝,海拔2000米以下較普遍。其營養價值豐富且兼具藥理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抗腫瘤、降血糖和止痛等功效,深受消費者喜愛。

形態特徵


薏米
薏米
一年生草本。稈高1-1.5米,具6-10節,多分枝。葉片寬大開展,無毛。總狀花序腋生,雄花序位於雌花序上部,具5-6對雄小穗。雌小穗位於花序下部,為甲殼質的總苞所包;總苞橢圓形,先端成頸狀之喙,並具一斜口,基部短收縮,長8-12毫米,寬4-7毫米,有縱長直條紋,質地較薄,揉搓和手指按壓可破,暗褐色或淺棕色。穎果大,長圓形,長5-8毫米,寬4-6毫米,厚3-4毫米,腹面具寬溝,基部有棕色種臍,質地粉性堅實,白色或黃白色。雄小穗長約9毫米,寬約5毫米;雄蕊3枚,花藥長3-4毫米。染色體 2n=20。花果期7-12月。

地理分佈


我國東南部常見栽培或逸生,產於遼寧、河北、河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生於溫暖潮濕的十邊地和山谷溪溝,海拔2000米以下較普遍。分佈於亞洲熱帶、亞熱帶,印度、錫金、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爪哇、菲律賓。

化學成分


薏米為禾本科薏苡屬草本植物,近年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過敏、抗肥胖、治療高血脂、抗腫瘤等作用。其已發現的活性成分主要有薏苡多糖A,B,C(CoixanA,B,C),中性葡聚糖1~7、以及酸性多糖CA-1和CA-2、薏苡酯(Coixenolide)、薏苡素(Coixol)、木脂素類、酚類、多種不飽和脂肪酸、苯並嗪酮、氧氮雜萘酮以及三萜類開環化合物如角鯊烯、甾醇類和腺苷及多種氨基酸等。
薏米種仁含粗蛋白13%~14%,脂類2%~8%。脂類中三醯甘油61%~64%,二醯甘油6%~7%,一醯甘油4%,甾醇酯9%,遊離脂肪酸17%-18%。在三醯甘油中亞油酸含量可達25%-28%,在遊離脂肪酸中亞油酸含量為27%-28%,遊離脂肪酸還有棕櫚酸,硬脂酸,順-8-十八碳烯酸即油酸等。一醯甘油中有具腫瘤作用的α-單油酸甘油酯,甾醇酯中有具促排卵作用的順-反-阿魏醯豆甾醇和順-反-阿魏醯菜油甾醇等。種仁還含抗補體作用的葡聚糖和酸性多糖及降血糖作用的薏苡多糖。種子揮髮油含69種成分,其中主要的有已醛,已酸,2-乙基-3-羥基丁酸已酯,γ-壬內酯,壬酸,辛酸,棕櫚酸乙酯,亞油酸甲酯,香草醛及亞油酸乙酯等。

主要成分作用


薏米
薏米
薏米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除富含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質元素和維生素外,還具有豐富的多糖、脂肪酸與其酯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三萜類化合物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腫瘤、清除自由基等功效,因此薏米既可以作食品,也可以作藥品。

營養成分

碳水化合物
薏米中六大營養素齊全。據測定,碳水化合物為薏米中主要供能物質,含量大約為65%,僅次於水稻、小麥、玉米等穀物作物,其中主要成分為澱粉,顆粒大小均一、形狀較規則,大多呈橢圓形或截頭橢圓形,澱粉顆粒的結晶結構屬於A型,較難糊化,透明度較低、熱穩定性差,但冷糊穩定性較強,易被人體消化,可減輕腸胃負擔,益於增強體質。
蛋白質
蛋白質含量約為17%,存在於胚乳細胞的澱粉顆粒之間,其中20%的蛋白質分為三大類,即清蛋白和谷蛋白醇溶谷蛋白、其餘蛋白。薏米中蛋白質含量比米面中蛋白質含量都高,具有重要的營養價值,還具有重要保健功能。18種氨基酸比較齊全,其中必需氨基酸約為4.99%,種仁中的谷氨酸含量較高,屬於呈鮮味的特徵氨基酸,而且谷氨酸是腦組織生化代謝中的重要氨基酸,所以薏米蛋白屬於優質蛋白。
脂肪
脂肪含量5%左右,比大米高出將近30倍,其中主要為中性脂(三醯基甘油>90%,甘油二酯約為5%),還有2種油體蛋白亞基(H -油脂蛋白、L -油脂蛋白)和一種油體鈣蛋白。薏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如油酸、亞油酸等,分別占脂肪酸總量的51.6%,32.2%。這些不飽和酸具有緩解血液中過量膽固醇、增強細胞的膜透性、阻止心肌組織衰老、預防動脈硬化等功能。
微量元素
維生素除了最基本的三大能量物質外,薏米中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Ca,Mg,P,Fe,Zn等,其中Ca,Mg的含量較高。Ca能防治抽筋、骨質疏鬆等;Zn可以活化人體中過氧化物歧化酶(SOD),因而可以清除易引起人體衰老的過氧化脂質;Fe和Mg是體內多種細胞基本生化反應的必需物質,且Mg含量比稻米高出2~3倍。薏米中維生素種類比較少,主要是維生素B族,還有少量VE,具有光滑皮膚、減少皺紋、消除斑點等美容作用,VB1還可以治腳氣、減輕皮膚炎症等反應。

活性成分

多糖
薏米
薏米
據研究,薏米多糖可降低由四氧嘧啶引起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即薏米具有降低血糖的活性,根據已有研究其原理可能是抑制肝糖原分解、肌糖原酵解和抑制糖異生作用;薏米多糖有免疫興奮作用,可顯著提高免疫低下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促進溶血素及溶血空斑形成,促進淋巴細胞轉化。薏米多糖還可以清除體內的·OH、·O2-等自由基,起到抗氧化作用。
脂肪酸及其酯類化合物
薏米油具有抗腫瘤活性早已被公認,尤其以薏米油製成的康萊特注射液已經成為上市藥劑,被用於治療胰腺癌、結腸癌等惡性腫瘤。經大量的試驗研究,認為其活性成分為脂肪酸及其酯類。日本學者中山宗春利用經乙醚脫脂的薏米的丙酮提取液餵食腹水癌的小鼠,延長了小鼠的存活時間,然後經GC分析后得知其有效成分為酸性脂肪酸,即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Tokuta H等人還分離出另一些抗腫瘤活性成分,如薏苡仁酯、單亞麻酯。這些活性成分抗癌的機理一般是抑制某些基因的表達,如環氧合酶- 2的表達,或是抑制某些酶的活性,如脂肪酸合酶等的活性,從而達到抑癌的作用。
多酚是由一個或多個芳香環與一個或多個羥基結合而成的一類化合物,其苯環上的羥基極易失去氫電子,因此酚類化合物可以作為良好的電子供體從而發揮抗氧化功能。薏米中的酚類化合物通過氫鍵、疏水鍵相互作用或共價鍵與蛋白質、糖類等結合,根據結合程度主要分為遊離型和結合型。遊離酚主要包含遊離型的黃酮化合物、酚酸、二苯乙烯、木酚素等,結合酚主要包括原花色素類、難溶性酚酸、縮合單寧類等,其與細胞壁成分纖維素、脂蛋白等其他基質緊密結合。薏米中酚類化合物通過福林酚法進行提取得出,其主要成分為對-香豆酸、阿魏酸香蘭素、榭皮素、芸香苷等,這些物質的細胞內或體外的多項研究證明,其對自由基有很強的清除能力,即可起到抗氧化作用,可利用於功能性食品或防腐劑中;另外薏米中的黃酮類物質(如聖草素)可抑制組胺的釋放,起抗炎效果。
薏米
薏米
其他活性物質
薏米除以上活性成分外,還有多種,例如茚類化合物,對細菌、酵母菌、真菌等均有抗菌作用;阿魏醯豆甾醇和阿魏醯菜子甾醇等甾醇類可抑制體內黃體酮的形成,從而促進排卵,頑固性無排卵症患者服用薏米仁為主葯的藥劑后,可顯著改善患者癥狀;薏米中的神經醯胺,可參與細胞功能、調節細胞生長變異,對皮膚具有保濕和抗衰老作用,可用於活膚精華化妝品中,從而增強皮膚抗衰老功能,令肌膚光滑細緻,顯著減少面部皺紋形成。

栽培技術


選地
薏米對種植土地要求不十分嚴格,對於一般土地而言均可種植,但是以向陽,肥沃的壤地及低洼澇地種植為宜。乾旱嚴重環境不宜種植。
種子處理播種前用溫水浸泡24 h,以利於發芽;撈出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5%拌種,防治黑穗病,效果均達100%。拌好后,將種子放在陰涼處攤開存放(不要裝入袋中),3~4 d后可用播種。
施肥方法及用量
與玉米大致相同,畝用複合肥20~25kg左右為宜。可採用一次性施入,也可分2次施入(底肥+追施肥,當植株長到40~80cm時追肥),採用2次施肥效果較好。
播種方法
播種期在5月1日前後為宜,種植方法基本與玉米相同,大田直播。行距50~55 cm左右,株距15~20cm,每穴留單株;株距30~35cm,每穴留雙株,播深3cm。每穴播種3~4粒,畝用種量2~3 kg。如果出苗不齊,缺苗10%以下,對產量無太大影響。
除草
與玉米大致相同,採用乙草胺、2.4-D酊脂、莠去津等苗前封閉除草。田間除草可先用“闊鋤”等闊葉化學除草劑。
人工輔助授粉
因為薏苡是雌雄同株,同穗,分雌小花,雄小花,但與株不同,薏米的雌小花先成熟,雄小花后成熟,一般授粉是靠風傳粉,風不大時花粉飛的少,最好是上午9~12時去薏米地去搖動薏米莖稈,使花粉能飄出去,使雌小花得到花粉,這樣進行人工授粉,可提高結實率和產量。

病蟲防治


為害葉部,發病初期用1∶1∶100倍液波爾多液,或代森鋅65%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
又稱鑽心蟲,發現后及時噴灑農藥防治,可用50%的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噴殺。

收穫方法


薏米一般10月1日前後即可以收穫,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而定。當植株下部葉片轉黃時有70%~80%果粒成熟,變黑褐色時割下打捆,然後單捆或碼放7~10d,可使未成熟粒后成熟,然後用打穀機等方法脫粒,曬乾即可。大面積種植可以採用聯合收割機作業,提高採收效率。

加工現狀


薏米
薏米
近年來,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再加上薏米的葯食同源特性,相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也逐漸深入和廣泛。在國外,特別是日本開發出新型薏米食品,其中80%是發酵飲料,我國目前以薏米為原料的加工產品主要有飲料和發酵製品,如薏米酒、薏米乳酸飲料、薏米發酵飲料和薏米醋的報道較多。薏米具有特殊的氣味,所以在單獨製作飲料時不能被消費者所接受,因此通常採用乳酸菌發酵來改善其風味,得到的產品不僅含有薏米特殊的香味和營養成分,還具有乳酸菌發酵特有的滋味。在此發酵基礎上還可以復配其他物質,如酸奶、茶葉等製成更多口味的功能性飲料。還有研究通過響應面法優化法得到了薏米酒發酵的最佳工藝條件,發酵所得的薏米酒色澤淡黃,澄清透明且香氣撲鼻,是一種營養非常豐富的保健酒。研究人員在單因素優化的試驗基礎上,再結合中式工藝,將速食薏米粥的生產線設計為滾筒式,實現了連續生產的目的。此外,還有薏米膨化食品、薏米餅乾、薏米麵條、薏米面醬及薏米納豆等薏米產品。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性味】甘淡、微寒、無毒。
【歸經】入脾、胃、肺、大腸。
苡米
苡米
【功效】清利濕熱,除風濕,利小便,益肺排膿,健脾胃,強筋骨。
【主治】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熱筋急拘攣,濕痹,水腫,肺萎肺癰,咳吐膿血,喉痹癰腫,腸癰熱淋
【禁忌】孕婦及津枯便秘者忌用;滑精、小便多者不宜食用。
【說明】上述功效是指生薏米煮湯服食之而言;若用於健脾益胃,利腸胃,治脾虛泄瀉,則需炒熟應用。
夏秋季和冬瓜煮湯,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濕。由於薏米營養豐富,對於久病體虛、病後恢復期患者,老人、產婦、兒童都是比較好的藥用食物,可經常服用。不論用於滋補還是用於治病,作用都較為緩和,微寒而不傷胃,益脾而不滋膩。據報道,薏米治病的成份薏苡仁酯,不僅具有滋補作用,而且還是一種抗癌劑,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可用於胃癌及子宮頸癌。薏米的根中所含的薏米醇,除具有上述的薏苡仁酯的作用外,還有降壓、利尿、解熱和驅蛔蟲的效果,適用於高血壓、尿路結石、尿路感染、蛔蟲病等。薏米的葉,可煎水作茶飲,其味清香,飲之可以利尿。薏米的常用量為20-30克,病重者可加大劑量至60克。
薏米是我國古老的食葯皆佳的糧種之一。民間對薏米早有認識,作飯食為佳饌,並視其為名貴中藥,在葯膳中應用很廣泛,被列為宮廷膳食之一。
由於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歐洲,它被稱為“生命健康之禾”;在日本,最近又被列為防癌食品,因此身價倍增。薏米具有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特點,不論用於滋補還是用於醫療,作用都很緩和。

美容食品

苡米
苡米
薏米還是一種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對脫屑、痤瘡、皸裂、皮膚粗糙等都有良好療效。經常食用薏米食品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正常健康人常食薏米食品,既可化濕利尿,又使身體輕捷,還可減少患癌的幾率。

營養價值

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米可用作糧食吃,味道和大米相似,且易消化吸收,煮粥、作湯均可。

食用價值

食療方精選
1、薏米八寶清補涼
薏米、淮山、蓮子、大棗各40克,百合、沙參茨實玉竹各20克,共煮湯,加糖,連湯帶渣服食,是夏熱天及體虛火旺不受溫補之人的清涼補品。名曰:“八寶清補涼”。有健脾止瀉,滋陰潤肺,除煩安神作用,適用於肺虛咳嗽,慢性腹瀉,體虛多汗,夜間口乾失眠,夢多,男子遺精夢泄,婦女白帶淋漓等症。
2、薏仁醪糟
薏米100克,煮成稠米粥。另用糯米500克煮成干米飯,與苡米粥混合,待冷,加酒麴適量拌勻(與製作糯米酒方法相同),發酵成為酒釀,每日隨量佐飧食用。有健脾胃,去風濕,強筋骨之作用,可治風濕性關節炎。
3、薏米蓮子百合粥
薏米50克,蓮子(去心)30克,百合20克,先煮爛,再與粳米50克同煮粥用適量紅糖(或蜂蜜)調味食用。有健脾祛濕,潤肺止瀉,健膚美容作用,適用於大便溏爛,下肢濕疹,面部座瘡等症。
薏米30-60克,粳米50克,同煮粥,用適量白糖調味食用。有健脾和胃,除濕利水,抗癌消炎作用,適用於體虛或老年人浮腫,下肢腳氣,食欲不振,脾虛腹瀉,風濕痹痛,牛皮癬,濕疹,風濕腰病等症。此方可作為防治癌腫的一種輔助食療孕施,但孕婦不宜食。
5、薏米白果湯
薏米60克,白果(去殼)8-12枚,同煮湯,用適量白糖(或冰糖)調味食用。有健脾除濕,清熱排膿作用。適用於脾虛泄瀉,痰喘咳嗽,小便澀痛,糖尿病,水腫,青年扁平疣等症。
6、薏米美容酒
薏米粉100克裝瓶內,加入米酒400毫升浸泡,一周后即可飲用,每次服20毫升,若用橘汁、檸檬汁、蘋果汁等水果汁調和飲用效果更好。有健膚美容、美艷肌膚作用,可治皮膚粗糙、皮膚扁平疣等症。
苡米
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