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虎岩寺

位於福建泉州市泉港區的寺廟

虎岩寺,原名崑山寺,位於泉州泉港區塗嶺鎮崑山南面。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年),傳說這座寺院在宋代時便曾是蔡襄的修身之處。虎岩山又稱伏虎岩,山高322米,虎岩寺就坐落其山腰位置。寺內有歷朝人士書題的多處石刻,文化氣息濃郁;相傳蔡襄年少時曾和舅舅盧錫一道在寺內山洞中苦讀經書,後來還留下了親筆所書的“伏虎勝境”碑;如今周邊還有觀音亭、石龜馱印、仙人腳掌印、12米高的送子觀音石雕像、地藏王菩薩像等眾多景點。

地理位置


泉港虎岩寺
泉港虎岩寺
泉港虎岩寺,位於泉州泉港區塗嶺鎮昆崙山南的虎岩山間,傳說,這座寺院在宋代時便曾是蔡襄的修身之處。虎岩山又稱伏虎岩,山高322米,虎岩寺就坐落其山腰位置。

建築結構


虎岩寺臨崖砌石高築,坐東面西,由大雄寶殿(“三寶殿”)、觀音殿齋廚、禪房、游廊和庭台等組成,供奉三寶、觀音和伏虎祖師。據介紹,清嘉慶《惠安縣誌》載有伏虎岩名字的來歷: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年至1016年)有僧道養在山中隱居,他精習律乘,能夠伏虎,每每早出暮歸,虎伏山下等待,因而得名。從虎岩寺的歷史算來,迄今已有千年。

主要景觀


伏虎岩
明朝官員黃元亨(字幼嘉)有詩讚頌伏虎岩:“徒倚依林末,輕風送夜熏。山開疑有月,樹隱半為雲。流水人偏靜,譚經虎共聞。落花興未倦,揮塵看星文。”可惜此時不在夜裡,否則真想見見滿天“星文”的樣子。寺後天藍雲浮,山林繁茂,蔓藤纏繞,香花碧草爭奇鬥豔,兼且岩罅幽邃,有泉水涌流其間。
枷棕樹
寺旁挺立千年枷棕樹,傳說已有千年歷史。此樹巍然挺立,樹蓋紛披,濃蔭覆寺,一點也沒有老氣橫秋之狀。如今,公路已直接修到寺前,上山的路十分平坦、舒服。車在山腰時,遠遠便能望見剎宇亭台兀立蒼翠之間,石階梯崇,欲攀雲端。
怪石
伏虎岩山中多峭岩怪石,那些石塊或參差橫出,或偃蹇嵯峨,擺下各種姿態,令人眼花繚亂。當地人把這些石頭喚作“雷公石”、“山米石”、“池龜石”、“群龜競走石”……有的是單純來源於荒渺神幻的遐想,有的則有活靈活現的傳說故事。而岩間古木,罅隙新茸,雜生其間,搖曳一山日華風光。
“伏虎勝境”石刻
沿枷棕樹下的石階向前緩行,一塊破損的崖刻突然出現在半路,只見上面寫著“伏虎境”,第三個字已然不見,第四個字左上部也缺了一角。“這就是蔡襄親筆所題的‘伏虎勝境’碑,可惜已經殘損。
據介紹,蔡襄是北宋仙游楓亭人,官至端明閣大學士,曾兩任泉州太守,並主持修建了聞名於世的泉州洛陽橋。蔡襄是泉港峰尾盧家的外甥,幼年長住外祖父家,曾與其年紀相仿的舅父盧錫在虎岩寺中一起讀書習文。蔡襄自福州移任泉州時,曾到過塗嶺。當他重遊少年讀書處—虎岩寺時,便題下“伏虎勝境”四字以表感恩之情。在虎岩寺前左側的岩石上,還有一塊石刻上面也寫著“伏虎勝境”,卻是後人摹仿蔡襄的字跡另刻上去的。
水岩洞
虎岩寺的“水岩洞”(也稱清泉石室)頗有名氣。這個山洞約有30平方米,頂上是一塊長12米、三層樓高的巨大磐石。洞中冬暖夏涼,有泉水自洞壁淌流而出,四時不竭,錚琮有聲,故稱水岩洞。據說一逢雨季,便有細小水簾懸於洞口,泉聲悠揚,聽者如聆琴韻。洞中有石桌、石凳,洞頂岩石上刻有“水岩洞”三字。據釋祥清介紹,洞中磐石頂部有一塊異石,如以石塊敲擊其左側會有“咚咚”之聲,敲擊右側則會發出“噹噹”聲,當地人稱之為鐘鼓石。
“石龜馱印”奇觀
除了水岩洞,虎岩寺內還有包括觀音亭、石龜馱印、仙人腳掌印、12米高的天然石雕送子觀音像、地藏王菩薩像等眾多景點。在寺廟左方,元朝至正年間縣達魯花赤游伏虎岩的紀志石刻尚存,字跡依稀可辨:“再扣禪門秋已深,岩花零落菊溜金;人情險處從頭講,佛也低眉感不禁。”細細讀來,倒是頗具禪韻。
觀音亭位於虎岩寺左旁山下,左邊是觀音大殿,右邊是兩間廂房,內奉觀世音。殿前大門口有一平台,正中間放著一個鼎形輝綠石雕成的大香爐,平台下面則是一個長方形的放生池,池中居然滿是大大小小的烏龜。“這裡有天然的‘石龜馱印’奇觀,你看那塊巨石,像不像一隻大龜在池邊飲水?”循著鄭居士所指的方向看去,真見在池邊水中有一塊形似烏龜頭的巨石,通體褐黑,似要低首汲水。從左側觀看,整塊巨石與岸連為一體,而觀音亭外觀如同一隻“玉印”,此景恰似一隻大烏龜馱著玉印要游向遠方,十分有趣。

代表人物


古時候,中國的儒家道家墨家都講究修身,但內容不盡相同。儒家認為修身的過程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備,才是修身最理想的結果,所以,古代許多儒家子弟一生都在“修身”中度過。
僧人道養和蔡襄二人,是虎岩寺傳說中最具影響力的兩位人物,故元代詩人南史隱有聯頌虎岩寺曰:“養公昔日留諸偈,伏蒼岩之白虎佛法丹心;忠惠當年此讀書,駕碧海之青龍文章經濟。”元朝泰定年間,逸士連應元曾將此聯鐫刻於岩石之上,可惜這塊岩刻如今已經不知去處了。倒是我們在寺廟的右側大石上發現了另外一首詩,“昔日方壺老應玄,謫來人世不知年;玉皇未有催歸詔,留作崑山作地仙”。有人說這首詩是伏虎禪師道養寫的,但也有人說是南史隱所撰,莫衷一是。
蔡襄曾在洞中刻苦讀書
蔡襄的外祖父叫盧仁,是宋時烽火島上(現泉港區峰尾鎮誠平村盧厝自然村)一位以教書為生的清修文士。其女盧節嫁給了仙游楓亭的蔡琇,併產下蔡襄。盧仁老先生一向十分注重對子孫的教育,《惠安縣續志》載稱:“宋,盧仁,字惟良,從學張南軒……力追古作,有文名,累舉進士,不得志有司。家貧授生徒自給,不肯毫干求於人……課子孫不令稍懈……”而另一段史載則更清楚地記述了盧仁之子盧錫與蔡襄在虎岩寺讀書一事,“女適莆田蔡氏,生襄,謚忠惠。子錫祥符中與蔡忠惠讀書伏虎岩,以處士終。”
宋祥符九年(1016年),盧仁將兒子盧錫和外孫蔡襄送到虎岩寺讀書,並經常抽空自己前來授課。“那時,盧錫和蔡襄長年累月在虎岩寺后的‘水岩洞’中刻苦攻讀儒學經典,他們還在洞旁搭了竹屋作為憩所。那竹屋雖早已湮滅,但在岩壁上至今仍找得到當時鑿石架竹時留下的岩孔。”我們到寺后認真查看,果然見一面崖石上,有十幾個圓孔,顯然是人為鑿出來的,鑿口被風吹雨蝕得已經變色,十分醒目。
盧錫與蔡襄年事相仿,心地純善的舅甥二人在虎岩寺靜心修身,這對他們以後的言行舉止、心境胸襟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據說,蔡襄在盧仁外公的精心教導下,在虎岩寺修習了《論語》、《大學》、《中庸》等書,且學成了隸、草、行等多種書法,後來蔡襄所寫的《茶錄》、《荔枝譜》也是在此萌芽的。
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18歲的蔡襄“以農家子舉進士,為開封第一,名動京師”(歐陽修《蔡端明殿學士蔡公墓誌銘》)。由於他為官清明廉正,頗得皇帝器重,官至端明殿學士。據《宋史》載:後來蔡襄“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轉運使”。繼而,他為實現母親宏願,轉任泉州太守,其間主持建造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的洛陽橋,由盧錫“職其事”,舅甥二人也皆名垂青史。

史料記載


清嘉慶《惠安縣誌》載有虎岩寺的來歷:北宋有僧(名應玄,法名道養),(據《鳳阿連氏壩頭族譜》“隱士得道”載:“諱應玄,致爽公七子,六宣義公之孫,隱於六都虎岩寺)隱居崑山,道行高深,能伏虎。逢下山皆叫虎看護寺院,返期必有攜肉啖之。一日,僧將肉藏於身後,笑於虎曰:“吾今無肉喂汝,願以吾軀代之。”言畢,頭入虎口,虎不慎,口合僧亡。虎誤傷其主,不勝悲傷,遂跳崖自斃,義不獨活。另載:道養禪師,精研藥理,常尋百草於群山,沸熬湯藥,送至患者家中以解病疾,深得邑民景仰。後人深感其德,用其羽化之灰和泥塑成神像,尊奉為:伏虎祖師。《螺陽文獻》載元詩人南史隱七絕詩一首:
仙廬佛寺首鱗差,下有三間隱者居。
得道能令龍虎遁,突渠馴服弗工夫。
虎岩寺在群山環抱中,古剎亭台,峭岩怪石,清泉幽洞,古木修篁,四時景色迷人,是修身養性、誦詩讀經好所在。明詩人黃幼嘉(名元亨,字幼嘉,號二易,官任四川合州知州前黃鎮人)有詩讚曰:
徒倚依林末,輕風送夜薰。
山開疑見月,樹隱半為雲。
流水人偏靜,譚經虎共聞。
落花興未倦,揮麈看星文。
據《惠安縣誌》載云:宋泉郡太守蔡襄(名忠惠)曾由其外祖父盧仁(泉港峰尾盧厝人)遣於虎岩寺讀書,后功成名就官至端明殿學士,為宋代大名臣。虎岩寺山門“伏虎勝境”為蔡襄親筆所書,明崇禎年間因尼師增建庭台小閣而鑿去一半,乃摹仿其字跡另刻於寺前左側岩石上。元詩人南史隱為此特撰聯一副:
忠惠當年此讀書駕碧海之青龍文章經濟
養公昔日留諸偈伏蒼岩之白虎佛法禪心
寺旁石崖刻有元朝至正年間惠安縣尹(元稱達魯花赤)紀游題刻,文日:“惠安縣達魯花赤、顯校尉烈子正公,因接濟軍馬報余,游崑山(即虎岩山)訪隱士。塗嶺巡檢王經、張普祿罕同來者。至正六年丙戌重九后三日題。”
明代諸生朱秩(前黃鎮三朱人)游虎岩寺,見滿山花草爭芳,樹木蔥蘢,岩石競奇,泉水蘊秀,興緻而發,題詩一首:
伏虎事空幾十春,洞門泉石對斜曛。
我來也是伏虎侶,為喚山靈掃白雲。
民國二十四年,居士章壽卿、陳春桂、吳成法等主持修葺虎岩寺。章壽卿,塗嶺望族,愛國進步紳士。曾於虎岩寺與地下黨朱漢膺相識,受進步思想啟蒙,多次資助中共惠安工委。1930年9月,惠北暴動失利,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革命處於低潮,章壽卿資助革命活動一事被告發,被迫離鄉避禍,後於家人買通關節,得於返家。當他再次到虎岩寺已是深秋,時已秋風蕭瑟,芳草萋萋,百花凋零,昔日故人已去,不禁感慨萬千,揮筆呵成七絕詩一首:
再扣禪門秋已深,岩花零落菊留金;
人情險處從頭訴,佛也低眉感不禁。

獲得榮譽


1981年,虎岩寺被惠安縣人民政府列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又經泉港區政府批准以“保護文物,修舊如舊”的原則重新修建。千年古剎,重現光彩。

保護狀況


虎岩寺歷經千百年風雨,歷盡滄桑。1981年被惠安縣人民政府列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經泉港區政府批准以“保護文物,修舊如舊”的原則重新修建,千年古剎,重現光彩。
為更好地保護泉港區特殊文物古迹,弘揚佛法禪宗,泉港區宗教局任命釋祥清法師為虎岩寺住持兼法人代表。釋祥清法師,1967年生,泉州洛江人,自幼志心向佛,1987年在南平風山寺禮上惟下光法師為師。1999年擔任泉州少林寺常務理事,參與泉州少林寺重建工作;多次率泉州少林寺武僧團出國交流,成果豐碩;2006年11月率團赴台參加澎湖縣《泉州—澎湖首屆文化周交流活動》,武僧團精彩的表演深得海峽兩岸人士的好評。
住持主寺務來,訂立發展規劃,爭取政府支持動員民間力量,傳播南少林武術文化為己任,四年來暑假培養了一批批能獨立、自理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學生,得到家長的肯定。道路交通,寺院面貌均大有改觀,後山石階鋪築,香客遊人上山禮佛遊憩已屬易事。放生池擴大整理,兩條硬化道路使與鎮區交通更為便捷,在後山天然巨石雕造一尊12米送子觀音大佛像和3米的地藏王菩薩,正在籌建念佛堂、齋堂及僧舍。並擬重建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藏經閣、五觀堂、天王殿、地藏殿等殿宇和其它配套設施,總佔地面積五百多畝。
隨著虎岩寺旅遊景區的規劃開發,前來拜謁的香客絡繹不絕,現時的大殿已難以承載日益增加的遊客,虎岩寺未來的發展有待於海內外各界人士、廣大信眾的熱心幫助和齊心護持,屆時,虎岩山郊野公園形成,虎岩寺將是一處禮佛觀光旅遊的最佳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