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頭陀的結果 展開
- 出自梵語的佛教用語
- 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頭陀鎮
頭陀
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頭陀鎮
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頭陀鎮原名頭陀橋,距黃城(台州主城區)11公里,東臨新前街道、南倚澄江街道,西與北洋鎮接壤,北與臨海尤溪鎮毗鄰,是連接黃岩東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為黃岩中部重鎮。區位優勢突出,永寧江自西向東環流鎮西南,元同溪自北向南流入永寧江, 82省道延伸線自東至西直達西部,臨尤線自南向北通往臨海。西北部崇山峻岭,東南部大片平原,背山面江,是一個“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區平原。1985年設建制鎮,1992年溪頭鄉併入,轄1個居民區、37個行政村、1個區屬柑桔場,鎮總面積58.5平方公里,人口3.6萬。
頭陀鎮區域圖
元《柑》載:陀鎮斷江村黃岩蜜桔發源地,生產的乳桔在唐朝時就列為皇室貢品。1998年12月區政府在該村建立了黃岩蜜桔發源地紀念碑,2005年,斷江村列入柑桔博覽園建設規劃,2007年區政府在該村重新建造了黃岩橘鄉主題雕塑——黃岩柑橘起源地紀念碑,該紀念碑高15米,以“日月星辰,與天同在;黃岩蜜橘,歷史久遠”為主題,雕塑的青銅浮雕以小篆文體、漢車馬、種植、收穫溯源上千年之橘文化,頂部的橘色形體則體現了橘的起源、發展、過去、現在和未來,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個性化。
頭陀鎮目前轄一個居民區、37個行政村、一個區屬柑橘場。
頭陀鎮主要行政村概況 | |
---|---|
下路村 | 下路村位於頭陀東部,東接新前街道,南靠澄江街道,是頭陀的商貿中心之一,下路村道頭街每逢三、七、十的集市歷史悠遠,吸引了周邊鄉鎮的村民前來趕集。2014年以來,下路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誕生了一批以李明陽、王娜夫婦為主的明星創業者。同時,永寧江沿岸開發如火如荼進行中,成為市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
新界村 | 位於頭陀鎮中部,東連下路村,西鄰孫東村,北靠上路村,南接澄江街道。毗鄰82省道延伸線,永寧江穿村而過,交通便捷。新界村有7個自然村,耕地面積795.5畝,其中旱地154畝,水田641畝,山林面積372.1畝。該村以柑桔為主要產業,種植面積達300畝,並有針織產業。全村現有區域面積2658畝,人口1658人,557戶,16個村民小組,黨員43人,村兩委12人,村民代表32人,年末勞動力1280人。2009年人均純收入4825元,主要以種植業和務工收入為主,村集體經濟收入較為薄弱。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凝心聚力,2008年新界村被評為區“綜治先進村”。 |
新嶴村 | 新嶴村坐落在頭陀鎮的中部,元同溪岸,依山傍水,環境宜人。到2009年底,新嶴村共有220戶,人口約697人。6個村民小組,36個村民代表。全村18——45歲的有420人,佔全村的60.26%。全村總耕地面積760畝,其中水田323畝,旱地437畝,山林面積1132畝。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茭白,外出種瓜為主。 |
嶴坑村 | 嶴坑村位於頭陀鎮西面約5公里,背山而立,村莊房屋集中,水田包圍著村莊,一條寬為7米的水泥路面村道從溪頭中學直通村莊,與之相連,交通便捷,道路通暢,橫穿該村道而過的道路是我鎮旅遊風景區划岩山的必經之路。全村總面積3189畝,山地面積1603畝,耕地面積480畝,其中旱地面積37畝,水田面積433畝。總人口824人,5個小隊,10個組,共281戶。嶴坑村道路四通八達,村民大多以木製品玩具加工為主,有37家加工點,其中規模上企業1家。養殖戶一家。由於本村山地多,村民種植山上作物較多,盛產柑橘、楊梅等水果。 |
白湖塘村 | 白湖塘村位於黃岩區頭陀鎮西部,東靠洪嶼後山,南與82省道相鄰,西與北洋相接,北與胡嶴村接壤,距鎮中心1km,82省道延伸線緊靠本村,交通便捷。轄區總面積約1464畝,其中耕地面積319.1畝,山林面積421畝。本村現有13個村民小組,共268戶782人,村兩委成員共有9人,全村黨員41人,村民代表33人,201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6049元。 |
孫西村 | 孫西村位於頭陀鎮東南面,東連孫東村,南接斷江村,西鄰前陳村,北靠廣興嶴村,82省道靠村而過,交通十分便捷。轄區總面積1520畝,其中耕地421.7畝,山林27畝,人均耕地面積0.52畝;全村現有281戶,824人;共分為15個村民小組;村兩委成員8人,黨員24人,村民代表33人。主要以種植業和外出經商務工收入為主。 |
小里灰村 | 小里灰村位於黃岩區頭陀鎮的西部,東鄰雙楠村,南接百畝洋村與小里橋村,西連康山村,北靠82省道,更有永寧江環繞,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轄區總面積2533畝,其中耕地768.5畝,山林605畝;全村現有人口1393人。 |
廣興嶴村 | 位於黃岩區中部偏東,毗鄰82省道眼神段。村距市區6公里路程,距頭陀鎮中心4公里,地勢平坦。全村共520多人,126戶,民風淳樸,新農村建設欣欣向榮。 |
頭陀三面環山,最有名的是划岩山,南部為平原。
頭陀鎮農業發展
農業以水果和茭白為主導產業。2007年農業總產值1.5億元,同比增16%,農民人均純收入5073元,同比增29.7%。2007年成片規模種植雙季茭白設施栽培6500多畝,生產與銷售“元同”牌雙季茭白2.1萬噸,產值達5000萬元,佔全鎮農業總產值的41%,成為頭陀農業的一大經濟支柱產業,其茭白主要分佈在“三大洋”(店頭洋、洪花洋、塗田洋)20多個村。“元同”牌茭白外觀潔白,質地細嫩,味鮮美等特點,主要銷往上海、江蘇、杭州、義烏、溫州、寧波等地。雙季茭白棚室培土栽培技術於1999年榮獲台州市科學技術進步優秀獎,2005年“元同”牌茭白基地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006年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
水果以蜜橘、楊梅為主,建有斷江蜜橘本地早示範基地600畝,新嶴早熟(宮川)蜜橘、葡萄柚、臍橙基地500畝,中嶴東嶺頭、嶴坑楊梅基地500畝,桃、李、枇杷等小水果基地400畝。基地水果年產量1800多噸,實現銷售額300多萬元。1998年以來,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開展了優質果工程建設,重點推廣大枝修剪、高接換種、合理施肥、優化防治、地膜覆蓋、完熟栽培等優質栽培技術。通過統一建立基地,統一技術服務,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收購、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等“六統一”服務體系。
頭陀斷江柑桔基地全景
頭陀斷江柑桔基地全景
頭陀鎮強勢推進重點工程建設,認真實施土地整理工程,完成土地整理14200畝,凈增耕地2107畝,建成標準農田11438畝,完成優質園地建設2268畝,建設用地復墾238畝。積極實施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完成涉及23個村的政策處理,工程已全面進行施工。完成興修水利項目和下片10個村河道疏浚工作。加強市場改造和管理,啟動頭陀菜市場搬遷改造。完成500KV、220KV和110K電力線路工程。完成頭陀新橋建設工程。全面完成82省道延伸線頭陀境內涉及村的土地丈量等政策處理工作,82省道延伸線山頭姜至康山段拓寬工程已開工。全面完成康莊工程建設任務,全鎮所有行政村通村道路全部硬化。
佛教
東漢至三國,江浙建寺36所,其中黃岩6所,為今兩省之首。宋代寺院91所居台州第二,其中禪寺33所。北宋賜額50所,名列台州第一。1985年後,陸續批准開放,現有批准活動場所48所,較大有隱居寺、廣化寺、東林寺、崇福寺、凈土寺、方山寺、清修寺等。歷代高僧有唐代師彥,南宋法照和妙倫,元代秋江和無慍,明代清浚和居頂,清代所澄和敏曦,民國諦閑和摩塵。(《黃岩縣誌》第十八篇社會,第563頁)
始於周代劉奉林修道委羽山,漢代司馬季主遺有赤鯉岩釣魚台。南朝始建大有宮,宋徽宗賜內宮鏞鍾等。元代趙與慶傳入全真龍門派。1933年,大有宮舉行全真龍門登錄儀式,來自全國11省高道40多人、省內百餘人參加盛典。1940年編《宗譜》載,自元代至民國,大有宮有3230位宗師、律師和嗣師。民國時,大有宮道人分佈台州、溫州264所宮觀,佔兩地總數97%。黃岩現有開放場所42所。(《黃岩縣誌》第十八篇社會,第564頁)
應萬德反教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東南鄉天主教徒仗勢專橫。蓬街武生應萬德組織"香會",提出"除滅洋教"口號,集中千餘人,拆毀十餘處教堂。並與清兵對抗,攻打縣衙失敗后,被捕遇害。
住宅
舊時磚木結構平房或雙層樓房,多畚斗樓式。"口"字形謂全透,"日"字形謂兩透,"目"字形謂三透。每透又分3間、5間"一"字形和7間"凹"字形。1986年,郵電部發行普23《民居》郵票,其中第14枚《浙江民居》是城關天長街住宅,面街背河,臨街設店面,內部兼作起居室,後部臨水作廚房。《中國古代建築史》介紹黃土嶺山區住宅,利用地形靈活運用高低落差台狀地基,在其上建屋。(《黃岩縣誌》第十八篇社會,第545頁)
筵席
普通待客用8碗菜肴,第1碗用海參謂參菜,用魚膠謂膠菜,用香菇謂香耳菜;再有魚、肉、蟶、蝦(蟹)、筍和蒔葯共8碗。宴席"六大六小全席",由6大碗、6小炒、12碟、2點心組成。大型宴席"八大八小全席",由8大碗、8中盆、16碟、4點心組成。(《黃岩縣誌》第十八篇社會,第547頁)
古代民風
宋代"承平號無事,里無貴客,百姓厭漁獵,不識官府"。南宋亡,"縉紳先生竄匿山谷,或服衰其身,或慟哭荒郊斷壟間,如表考妣。其民皆結壘自戰相守,力盡則闔門就死而不辭"。明初"建文遜國",黃岩人"委身殉國,視死如歸。道德文章,赫然重於天下,士皆激昂奮勵,以禮義廉恥為先,以行儉名節為貴"。明中葉"民靜而安,俗朴而儉。忠節孝義史不絕書,天下稱文獻之邦者,莫之先焉","富貴之歸故鄉者,至城市必舍車而徒,見父老以齒為序"。清代"富厚之家布衣蔬食不事鮮美,農工商賈各勤其業;鮮游惰好閑之民,無強悍善斗之俗","黃岩其民秀而敏,人人殊異;皆以文藝相應,有鄒魯之風。"(明《萬曆縣誌》卷1風俗,清《光緒縣誌》卷31風土)
中秋節
黃岩八月十六日是中秋節。為紀念元末黃岩籍方國珍起義,佔據浙東3府,保境安民20多年。十六日是方母周氏誕辰。(《黃岩縣誌》第十八篇社會,第552頁)【吸鴉片】清道光二年(1822年),鄉村遍種罌粟,民間盛行吸煙。浙江巡撫劉韻珂上書:"黃岩一縣,城鄉吸煙,高高日出,闃無其人,月白燈紅,乃成鬼市。"1935年,縣長湯日新公布黃岩三害:土匪、花會和煙毒。(《黃岩縣誌》大事記,第12、18頁)
花會
清末民國成千上萬人參與的大型賭博活動。由賭棍、無業遊民和山鄉富戶組成"花會筒",賭技高者任"筒官",出資合股開設。選擇縣境山角為場所"掛花會",上有34名花會人物小旗。筒官根據參賭者捺錢在各花會人物款額,決定其中1人,將小旗高掛大樹,謂"花會開筒",捺錢參賭據此決定輸贏。(《黃岩縣誌》第十八篇社會,第556頁)
黃岩斜
市民有盲目起鬨習慣,輿論行動向一面傾斜。集市貿易尤為突出,要麼無人問津,要麼一哄而上搶購一空。(《黃岩縣誌》第十八篇社會,555頁)
水浸糕
舊曆年底,家家以粳米粉蒸熟搗揉製作條狀年糕,浸水加明礬貯藏。以多為榮,往往來年二三月尚有貯藏。以糯米蒸熟搗製成塊狀或厚片狀者,稱“麻糍”,也有浸水久藏的。大多改家庭手工製作為作坊機械加工,城鎮居民大多改為隨時購食,不再水浸久貯。
春夏之交,采烏飯嫩葉(俗稱烏飯腦)搗汁,和糯米蒸搗而成,外沾松花,色香味俱佳。通常呈條片狀,中裹豆沙成卷者特佳。
十拼
划岩山風景區
頭陀河流密布,永寧江自西向東流經鎮南,元同溪自北向南穿境而過,江北渠道系人工灌溉渠道,依據地勢沿山開鑿,自西向東橫貫全鎮,內河縱橫交錯,總長達24.3公里,水庫山塘眾多,全鎮共有60多口水庫山塘。另外,斷江村的黃岩蜜橘觀光園以及大片的森林、果園都是良好的旅遊資源。充分利用永寧江、江北渠道、元同溪和眾多的水庫山塘,以森林生態旅遊、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業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