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蓬萊中心小學

安溪蓬萊中心小學

蓬萊中心小學坐落於國家AAAA級旅遊勝地——清水岩山麓,校園依山傍水,交通方便,環境優美。學校由旅緬華僑劉梧桐先生創辦於1937年,原名案山學校,1958年定為蓬萊中心小學,1997年12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

學校簡介


該校校園佔地面積7551M2,建築面積4900M2。主體教學樓有標準教室18間,並配有多媒體教室、電腦室、廣播室、校史室、科技活動室、自然實驗室、儀器室、圖書閱覽室、美術室、音樂室、體育室、心理諮詢室等專用教室,各室設施、設備均按有關標準配備、現有15個教學班,620名學生,44位教師,小學高級教師18人,大專以上學歷14人。現有藏書15600冊,人均25.16冊。今秋有寄宿生24人。教學設備及其他生活設施配備齊全,為該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長期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海內外鄉賢的支持下,學校根據教育“三個面向”的要求,堅持“德育為先,教學為重,育人為本,科研興校”的原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受到社會幹部群眾的廣泛好評。
僑鄉人才的搖籃——蓬萊中心小學
僑鄉人才的搖籃——蓬萊中心小學
辦學以來,該校已為僑鄉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為家鄉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該校校友中,有身居要職的黨政領導,有造詣頗豐的專家學者,有實力雄厚的經濟能人,還有在高校深造的博士、碩士研究生……不愧是“案前桃李喜沐南邦雨露,山上蓓蕾香飄梓里耀春輝”。 1997年以來,教師中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個人,其中受省級表彰的4人,市級表彰5人次,縣級表彰56人次,共有26篇教育教學論文在CN刊物上發表或在市級以上獲獎;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成績斐然,其中省級以上獎項10人次,市級獎項9人次,縣級獎項58人次。《自由表達,弘揚學生個性》被定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五”科研規劃立項課題《新時期作文教學全境研究》子課題。2003年11月,該校還為泉州市教科所提供作文教學研究現場會,備受好評。
幾年來,學校內強管理,外樹形象,戰鼓聲聲,碩果累累,學校先後被評為“泉州市文明學校”、“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安溪縣實施素質教育合格校”、“安溪縣先進教工之家”、“安溪縣小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還被《福建教育》雜誌社《讀寫天地》定為協辦單位。2004年11月3日,學校順利通過了“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的跟蹤複查,12月14日學校接受了“安溪縣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評估。目前正在著手準備少先隊有關材料,爭創“泉州市少先隊金獎單位”。
近年來,該校以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為指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開發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紅領巾實踐基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健體、學會勞動、學會審美。如今學校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探索人本管理,以“尊師、愛生、團結、向上”為校訓;以“求實、敬業、開拓、創新”為教風;以“誠信、勤學、守紀、奮進”為學風,樹立科研興校之風,走改革創新之路——緊跟潮流,優化育人新環境;注重實效,強化德育新舉措;更新觀念,探索管理新格局;以人為本,形成群體新風采;瞄準未來,構建課改新機制;資源整合,辦好寄宿制學校等等。
2005年元旦的鐘聲敲響了,回顧過去,不無辛苦,展望未來,總是希望。蓬萊中心小學領導班子正以“勤奮、開拓、務實、高效”的領導作風,團結一致,帶領全校師生,鐵心拼搏,與時俱進,努力實現“建優美校園,創優質教學,辦特色學校,出優秀人才“的戰略目標,力爭早日邁進“福建省示範小學”行列,為譜寫“案校”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一、辦學思想
辦學目標:
注重德育 全面育人 著眼素質 辦出特色 科研興校 爭創省級示範小學
校 訓:
尊師 愛生 團結 向上
教 風:
求實 敬業 開拓 創新
學 風:
誠信 勤學 守紀 奮進
二、基本思路
(一)優化辦學條件
辦學條件是創建現代化學校,實現高質量教育的物質基礎。我們要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政府投入、社會資助和自身努力,堅持實用、先進、科學的原則,在未來的五年中從校舍、設備、軟體三個方面形成優良的辦學條件。
1、校園再規劃
▲、中操場硬化美化:地面滿鋪廣場磚、修建羽毛球場一個、改造花壇,美化師生學習、休息環境。
▲、改造學校廣播網系統,充分發揮“紅領巾”廣播站的宣傳教育作用。
▲、籌建學校視頻演播廳和視頻廣播系統,籌建“綠萌”校園電視台。
▲、實現校行政辦公網路化,完善校園網,提高學生接收現代化信息教育的渠道。
▲、籌建語音室、多媒體課件製作室、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等多種功能用房。
▲、更新課桌椅:將現有的課桌椅更換成單人桌,約700付。
2、設備高水平
開通綠色教育網路數字介面,通過國家環境資源網,進一步將學校推向全國。增設若干多媒體教室,籌建校園電視台演播室。每個教室配備視頻展示台。力爭使該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達到先進水平。
3、軟體上檔次
增加學校藏書,圖書流通率學生人均每學期達到15冊以上,實用齊全,滿足師生進修、學習之需。各學科教學用的投影片、幻燈片、光碟、錄音帶、計算機軟體基本齊全,根據需要及時添置。為廣泛開展活動課和科技創新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實驗室要購置相關實驗器材,同時,充分利用“校長辦公系統”,實現辦公無紙化。
(二)優化育人環境
要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方針,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校園人文建設,創設優美的育人環境使校園成為知識的殿堂,藝術的園地。
1、綠化校園營造環境美:改造花壇,烘托藝術氛圍;種花卉綠草,體現園林風格。
2、名人佳作體現藝術美:公共場所配名畫臨摹或學生的作品,教室布置名人名言。
3、人際和諧折射文明美:規範師生日常行為,構築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考試無舞弊、公物無損壞、語言無髒話、地面無紙屑、校園無煙蒂,永保“文明學校”稱號。
通過上述努力使校園環境優美,色調和諧,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
根據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根據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精神,該校在今後五年內以學校發展為主題,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根本出發點,努力使學校實現“五優”、“三化”。即:優化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優化教師隊伍、優化管理手段、優化教育質量,把該校建成信息化、現代化、個性化的省級示範學校。為實現上述目標,提高該校教育品位,創造教育品牌,特制定本發展規劃。
一、學校發展基礎與定位。
1、社會的飛速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發展趨勢,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人的要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圍繞“注重德育 全面育人 著眼素質 辦出特色 科研興校 爭創省級示範小學”的總目標,我們必須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根本出發點,努力優化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優化教師隊伍、優化管理手段、優化教育質量,把該校建成信息化、現代化、個性化的省級乃至國家級示範學校、品牌學校。
2、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該校現有14個教學班,584名學生,專任教師42人。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熱心教育事業的仁人志士的關心支持下,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校的中操場全部進行了硬化美化,教室寬敞明亮,校園整潔優美,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明顯的改觀。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教育教學中,該校建成了多媒體教室、電腦室,大力提倡無紙辦公,通過培訓學習,教師在觀念上、意識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學習、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熱情很高,現在多數教師能夠用自己製作的課件上課。
隨著該校所處地區百姓的文化意識越來越強,對學校關注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轉到了對學校的要求,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夠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不要輸在起點上,這些無疑給學校、教師帶來了壓力,但同時也產生了動力,就是如何辦成適合本地孩子成長發展的學校,關係到學校的生存。
我們認為,學校的發展關鍵在於師資隊伍,“擁有教師便擁有成功”,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備、勇於創新、結構合理且有一定研究能力的良師隊伍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幾年來我們共培養了8名市級骨幹教師,10名縣級骨幹教師。教師的學歷層次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中自學大專課程,取得畢業證書的已佔半數,目前一批青年教師已脫穎而出,優秀教師群體正在逐步形成,這是學校進一步發展的堅實基礎。
3、學校發展定位。
根據學校發展階段理論,由低到高可經歷這樣四個階段:市文明學校——省農村示範學校——省示範學校——品牌學校,對該校現有狀況進行分析,我們具有健全的制度,穩定的師資隊伍,穩定的秩序,穩定的質量,該校是一所福建省農村示範學校,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不斷總結各方面工作的經驗,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繼續探索寄宿制學校模式,努力把該校辦成福建省示範學校,隨著學校布局結構的調整和規劃改建,逐步辦成安溪縣有影響的品牌學校。
二、學校發展目標與措施。
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人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的教育是基礎教育之基礎。該校辦學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大力推進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夯實基礎,造就“誠信 勤學 守紀 奮進”的學生群體,為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追求“注重德育、全面育人、著眼素質、辦出特色、科研興校、爭創省級示範小學”的辦學目標,加速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進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全面貫徹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夯實基礎,全面發展,學有特長,力爭在三到五年內把該校辦成管理高效、教育優質、有良好社會聲譽的品牌小學。
具體工作目標及措施:
1、德育:
工作目標: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首先要抓好成年人的教育。積極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適應時代需要和學生年齡特點,德育工作以針對性和實效性為著力點,以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行為為規範,以班隊活動為基礎,以社會家庭學校三結合教育為核心,以學科教學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使學校德育工作扎紮實實開展起來。
具體措施:
(1)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領導。
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教育的首位,充分發揮德育領導小組的作用。紮實開展文明班級的評選活動。
(2)加強師德教育。
認真組織好教師的政治學習,實行“兩定兩有”,即定時間、定內容,有記錄、有心得,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覺悟,使熱愛學生、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成為每位教師的自覺行動,牢固的樹立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責任意識,堅持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堅決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的行為。
(3)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養成教育。
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確定不同年齡段的德育內容及要求,依照遞進層次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學習《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用好《學生道德修養讀本》,落實《中國“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認真學習貫徹新頒發的《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行為規範》,從小培養學生具有社會公德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
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道德表現,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伴隨著學科知識的增長,學生也變得更有愛心、責任感和良好的道德修養。
(5)辦好家長學校
辦好家長學校,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思想道德品質形成的影響,開展多種形式的家教講座活動,每學期召開1-2次家長會,建立學校家長聯繫制度,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及學校的重大決定及時告知家長,家校聯手,共育新苗。
(6)加強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按時參加德育幹部、班主任培訓,堅持依法執教,為人師表,深入貫徹師德規範,引導教師積極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斷總結經驗,耐心細緻地做好希望生的轉化工作,創造和諧的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形成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教育氛圍。
(7)加強少先隊工作的管理。
積極開展課內外教育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參與社會實踐,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自理"的精神。
(8)開展法制教育。
加強法制教育,學校的普法工作要做到“十個一”,充分發揮學校法制副校長的作用,開展多種活動,做好學生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杜絕青少年兒童的違法犯罪。
(9)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培養心理健康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諮詢室,及時發現並有效治療師生心理方面的疾病。

教學實踐


工作目標: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新課程方案,推進課堂教學實踐創新,重視學生自我發展,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積極穩妥地推進小班實驗教學,減負不減質。
具體措施:
(1)啟動良師工程
良師興校,學校要努力造就一大批良師隊伍。
為穩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對任課教師進行細緻的分析,實行按崗分層培訓,遵循骨幹教師與全體教師雙向並進的原則,為不同層次的教師提供最適合的培訓。選派一批業務水平較高、接受能力較強的教師“走出去”開闊眼界,儘可能為他們創造條件參加市、區各種培訓班的學習,發揮他們在本校的輻射作用。請專家、教研員到校為全體教師講座,開展學科特長培訓,請他們走進課堂,及時進行教學“診斷”,示範指導。做好校本培訓工作,讓每位教師制定自我發展規劃,學校為教師提供幫助,助教師成才,使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
切實抓好教研組工作,通過教研組的活動,開展各種學習、討論、研究,實現教師由接受型向研究型轉變。
(2)狠抓常規管理。
教師備課管理制度:教學計劃要切實可行,課時教案能體現教法與學法並重,每位教師每學期寫8篇以上教學反思,上好一節實踐課,並通過校園網實現資源共享。學校定期檢查教師備、教、批、輔、考情況,獎優罰劣。
學期檢查制度:根據《中心學校教師量化考核方案》對各老師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包括:教案、作業、聽課、單元測試……等。繼續實行校級骨幹教師評選、考核制度,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定期上公開課、進行專題講座。
(3)做好評價工作。
教學質量監測制度:建立各年級、各學科試題庫,加強形成性檢測、抽測,做好期末考試工作,進行教學質量分析,及時反饋,查漏補缺。
學生競賽制度:定期開展數智、朗讀、書寫、作文、英語、美術、書法、計算機等各項競賽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科研


工作目標:教育科研是實現辦學目標的有力保障,是教師由接受型向研究型轉變的必由之路,更是指導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轉變、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全方位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學校努力營造一種源於教改、用於教改的科研氛圍。認真做好國家級立項課題“自由表達,張揚學生的個性”、縣級課題“待進生的轉化”、“新課程與課堂教學”的實驗工作。
具體措施:
(1)加強對教育科研工作的領導。
充分發揮學校教科研領導小組的指導作用,對教師進行教科研方面的知識培訓,為教師選題提供諮詢,為課題研究提供資料信息,在研究過程中為教師提供指導。
(2)領導帶頭。
學校的幹部、骨幹教師都是科研領頭人,都要有課題或參與到一個課題研究之中。引導教師把課改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經反思後轉化為研究的課題,積極地研究這些問題,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這些問題。
(3)轉變科研意識。
創造濃郁的研究氛圍,改變以往重視論文評選結果的弊端,注重研究的過程,引導教師人人有課題,讓研究與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徑和方法。每年舉辦“教學開放周”一次。
(4)獎勵制度。
每年組織一次教師教科研論文成果評選,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列入專業考核內容。繼續實行對教科研成果進行獎勵的制度。
4、信息技術:
工作目標: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加強校園網建設與應用,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加強學校信息網路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網路環境。
具體措施:
(1)加大師資培訓的力度。
學校為專職信息技術教師創造外出學習、進修的機會,讓專職信息技術教師在信息技術專業發展上先於教師群體,由專職信息技術教師對學校其他教師進行校園網應用、網頁製作、多媒體課件製作等方面進行培訓,形成有一定知識與應用能力的骨幹隊伍。
(2)規範管理。
提高信息技術設備的使用率,逐步實現行政辦公、財產管理、學籍管理的網路化。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以信息技術為依託,完成“三整合”,即:信息技術與教師教的整合——優化教的工具,教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及文字、圖像、動畫、聲音於一體的優勢,進而優化教師的主導地位;二是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的整合——提升學的工具,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服務於自己學習的工具,從而優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三是信息技術與學科內容的整合,成立學科信息技術教研組,開展校本研究,嘗試建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實效性。
(4)發揮教育網路資源。
通過教育網拓展教師與學生的學習空間,豐富學習的內涵,開闊視野,提高效能。按要求開齊信息技術教育課,注重培養學生根據學習要求訪問網站,查找資料,並通過信息的收集與加工,解決課程學習的各種問題。豐富本校網站內容和功能,鼓勵教師、學生製作網頁,實現資源共享。
三、學校發展機制與保障。
1、抓好乾部隊伍建設:
(1)該校已逐步形成了年齡結構合理、學歷知識層次較高的幹部隊伍,引導幹部在講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等方面要成為教師學生的榜樣,逐步建立科學民主、規範高效的管理機制。
(2)按照縣教育主管部門對後備幹部的培養要求,有計劃的培養校級、中層青年後備幹部。
2、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是:求實、敬業、開拓、創新。
(1)制定骨幹教師和教師隊伍發展規劃,力爭今後每年培養出1名市級骨幹教師,2-3名縣級骨幹教師,爭取學科帶頭人有新的突破。
(2)培訓是最大的福利,積極為教師創造條件,讓教師“走出去”開闊眼界。完善校本培訓方案,制定教師自主發展規劃,使教師清楚自己今後專業發展的方向,學校根據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為教師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教師參加各種業務培訓和學歷進修,滿足教師自我發展的需求,同時,為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逐步形成學習型教師團體,使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校園文化


(1)凈化、美化校園,創設優美的育人環境,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校風。
(2)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充實圖書、教學儀器,修理門窗、逐步刷新。
(3)建立健全校園安全防範體系,落實崗位責任制,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值班工作,積極探索創建“平安校園”的新途徑,新方法。
(4)與村、鎮、兄弟學校、友鄰單位建立良好的協作關係,互相支持,共同發展,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校安工程


安溪蓬萊中心小學
安溪蓬萊中心小學
安溪蓬萊中心小學
安溪蓬萊中心小學
2010年12月28日上午,蓬萊中心小學校安工程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縣政協蘇宇霖主席、縣委黃國富副書記、縣委常委廖皆明常務副縣長、縣委劉錦川常委等縣領導,縣直有關單位負責人,蓬萊鎮黨政班子成員、蓬萊鎮部分鎮直單位、村(居)負責人,聯盟村兩委及部分外出鄉賢代表,蓬萊中心學校班子成員及蓬萊中心小學師生代表出席了奠基儀式。蓬萊中心小學原名案山學校,始建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旅外僑親劉梧桐先生和劉金梓先生昆仲捐資創辦。學校現有12個教學班,在校生513人,教職工46人,是省級農村示範小學。現有校舍1989年翻建后使用至今,屬石混結構,是我縣2009 -2011年校安工程實施項目。新規劃校舍佔地28畝,建築面積8640平方米,總造價1800萬元。除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外,不足部分由鎮、村籌集。目前,聯盟村鄉賢、廈門市興華澤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澤文先生獨資建設教學樓,其他旅外僑親、在外鄉親目前正踴躍參與學校建設。該項目的建設,充分體現了各級黨委政府對民生的關注、對教育的重視,充分體現了蓬萊在外鄉賢、旅外僑親支持家鄉建設的優良傳統,對於進一步改善中心小學辦學條件,加快蓬萊校安工程建設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