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錢
以江米面為主材的美食
年糕:用黃米或江米面加各種輔料蒸制而成。年糕錢創始於清光緒初年,種類有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芸豆糕、糖卷果、糖耳朵、年糕、山藥卷、黃米面炸糕、茶菜、栗子糕、白蕎面扒糕等,在牛街的小吃中佔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牛街流傳著一句諺語:“回回兩把刀,一把賣羊肉,一把買切糕”。可見,切糕在牛街的小吃中佔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年糕錢”祖居宣武區牛街三條,一直從事小吃餐飲業,因做年糕類而成名人稱“年糕錢”,父傳子授,至今已經四代了。現任第四代傳人錢德才。
年糕:用黃米或江米面加各種輔料蒸制而成
到網上搜索年糕這種傳統小吃,大家一致推崇“年糕錢”。可尋遍網上所說的“年糕錢”所在地,始終不見蹤影,每到一處都說關了。找不到老店,只好來到人來人往、小吃扎堆的九門小吃,兩個小夥計正在忙前忙后地招呼客人,終於在那找到了年糕錢的老掌柜。
70多歲的老人精神很好,他說小吃剛剛開張的時候他每天都來,現在已經開始上軌道了,他就會隔天來一次。“現在的條件好了,小吃協會組織大家在這麼有北京味道的地方把傳統小吃做起來,是件好事情。”年糕錢創始於清光緒初年,錢老已經是第三代傳人了。“過去,像我們家這種小吃根本就不可能有門面。家裡沒錢,到了能寫會算的年齡就要出去賺錢養家。那時候,我就推著小車在衚衕里叫賣,經常從牛街一直走到石景山。不過,那會兒人們都缺口兒,常常眼巴巴地盼著我推著車來。現在的小吃豐富多了,但是還有很多顧客專門愛吃我家的年糕。”
80年代,退休的錢老在牛街開了第一家“年糕錢”的店面,成為牛街個體戶賣年糕的第一人。一輪拆遷過後,他的店歇業了;之後,他的店又幾經波折,進入了九門小吃。“我每次去都和他們反映,那裡的操作間不夠大,石頭碾子放不進去,這會影響年糕的口味。”老人很認真,對於些許的瑕疵也是不能容忍的。“馬上我就要應小吃協會的邀請到前門去開店了,新店足夠大的操作間會讓大家吃到口味更好的年糕。”錢老的年糕能夠讓大家認可,不僅因為他對於傳統的堅持,而且在於他對新品的重視。剛剛開店的時候,他就找了很多從前一起做年糕的老師傅,把斷檔多年的幾種特色年糕做了出來,於是,年糕錢便有了獨一無二的年糕系列。
同時,老人也有自己的困惑。年糕錢傳到他這裡是第三代,他的兒子是第四代,兒子是有工作的,不能把一顆心都撲在年糕上,但也把這項手藝繼承了下去。可到了孫子這一代就讓錢老犯愁了,大學生孫子不甘心賣年糕,“這手藝往下傳有點困難呀!”老人的聲音里透著深深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