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蔣學華的結果 展開
- 臨沂大學教授
- 廣安市前鋒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教授
- 涼山州政協機關辦公室副主任
蔣學華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教授
蔣學華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臨床藥學教研室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臨床葯動學與藥物製劑生物等效性評價;
藥物劑型設計的生物藥劑學原理;
臨床藥學教育
主要研究課題及成果
1982年1月~四川醫學院藥學系、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社會職務:教育部高等學校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全國高等學校臨床藥學專業(方向)教材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院協會臨床藥師培訓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藥學會葯事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院協會葯事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四川省藥學會副理事長;
四川省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四川省醫院葯事管理工作委員會顧問;
四川省衛生廳藥學學術技術帶頭人
蔣學華教授作為負責人組織開展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p-糖蛋白在口服中藥製劑吸收中的作用與調控研究”、“中藥口服給葯系統設計與評價中的生物藥劑學方法研究”和“中藥製劑物質基礎細胞模型篩選方法研究”。研究中將Caco-2細胞模型首先應用於中藥藥效物質的篩選,提出了以細胞模型篩選藥效物質基礎成分為指導,調控藥物釋放速度和改變藥物膜透過性為手段,體外釋放與體內吸收動力學相關性研究為中心,設計與優化口服中藥速效與緩釋製劑處方工藝的中藥現代化研究思路,對中藥生物藥劑學學科的創建與中藥製劑現代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蔣學華教授作為負責人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抗癌藥物器官靶向毫微粒給葯系統質量評價研究”和國家醫藥技術創新博士項目“肝靶向阿克拉黴素A毫微粒凍干針劑的研究”,製備出具肝靶向特徵的阿克拉黴素A聚氰基丙烯酸異丁酯納米粒和阿克拉黴素A聚乳酸納米粒,進行了器官靶向納米粒給葯系統的質量評價研究工作,提出了系統的器官靶向納米粒給葯系統的質量評價指標與方法,為器官靶向納米粒給葯系統的研究開發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蔣學華教授負責完成了近百項新葯臨床葯動學研究與生物利用度評價研究,為我國新葯Ⅰ期臨床研究進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並公開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是四川省知名的葯動學與生物利用度研究專家,在國內藥物製劑生物利用度評價研究領域有較高聲望。
蔣學華教授大力倡導臨床藥學教育和臨床藥學工作模式。參與了我國首次臨床藥學本科教學計劃的擬定與實施,作為負責人針對臨床藥師培養與臨床藥學工作,主持並實施了教育部教學改革的研究項目、四川省教學改革的研究項目和多項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在這一領域進行了艱苦探索並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過組織全國臨床藥學的繼續教育工作,培養了大批我國早期的臨床藥學人才,為我國臨床藥學學科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發表了與之相關的論文10餘篇。是我國知名的臨床藥學教育家與臨床藥學學科創建者之一。
蔣學華教授為本科學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開設了“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臨床葯動學”、“藥物現代評價方法”、“高等葯動學”“臨床藥學研究方法”和“葯事管理學研究方法”等課程,是四川省精品課程“葯事管理學”的課程負責人,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以其淵博的知識為我國藥學人才培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新葯研製:
“萘哌地爾片”,2001年獲國家一類新葯證書(製劑負責人);新葯證書編號:國葯證字x 20010137(發證日期:2001.3.14.)
“格列美脲及其膠囊”,2000年獲國家二類新葯證書(製劑負責人);新葯證書編號:國葯證字x20000529與x20000530(發證日期:2000.12.15.)
“注射用奧沙利鉑(凍干針劑)”,2001年獲國家二類新葯證書(製劑負責人);新葯證書編號:國葯證字x20010568(發證日期:2001.9.6.)
“阿莫西林/雙氯青霉素膠囊”,1999年獲國家三類新葯證書(製劑負責人);新葯證書編號:國葯證字x19990109(發證日期:1999.7.28.)
“注射用他唑巴坦鈉/哌拉西林鈉”,1999年獲國家三類新葯證書(製劑負責人);新葯證書編號:國葯證字x19990143(發證日期:1999.7.28.)
“復方碳酸鈣泡騰顆粒”,2004年獲國家三類新葯證書(項目負責人);新葯證書編號:國葯證字H20040651(發證日期:2004.6.24.)
專利申請:
2005.10.26.申請的發明專利:“丹參酮固體分散體和包合物及其用途”,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公開號:CN1686104A(第一發明人);
2003.3.26. 申請的發明專利:“對產β-內醯胺酶耐葯菌株有協同作用的抗菌素組合物”,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公開號:CN1404834(第四發明人);
獲獎:
“尿中異煙肼及其代謝物乙醯異煙肼的比色測定及漢藏135例乙醯化代謝測定”獲1988年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第二主研);
“藥品溶液顏色檢查法標準化研究”獲1992年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第二主研);
“以諾氟沙星為模型藥物考察毫微粒眼用新劑型的基礎研究”,獲1999年度四川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主研);
“諾氟沙星毫微粒眼用新劑型的基礎研究”,獲2000年度成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主研);
2000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四川省博士學位獲得者”;
“21世紀初藥師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2004年獲四川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項目負責人);
作為負責人承擔的縱向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抗癌藥物器官靶向毫微粒給葯系統質量評價研究”。批准號39570842;經費8萬;起止年月:1996.1.-1998.12.
代表性論著
近三年發表的主要論文
2. HPLC測定人血漿中的酮洛芬,華西藥學雜誌,2003,18(1):50;
9. Pharmacokinetics of scutellarin in dogs,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03,12(3):127;
11. Determination of Sulphonylurea Glimepiride in Dog Serum by RP-HPLC with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3,12(2):101;
13. 燈盞花素在家兔體內的葯動學研究,生物醫學工程學雜誌,2003,20(4):692;
14. 異福片中利福平的生物等效性評價,中國藥房,2003,14(7):416;
15. 異福醯胺片葯動學與相對生物利用度,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3,23(8):475;
16. 人蔘皂甙Re提取方法的研究,西北植物學報, 2003,23(4):667;
17. 獻血者服用中藥后延期獻血期限設定的探討,中國輸血雜誌,2003,16(6):389;
18. 食物對藥物生物利用度的影響,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3. 13(6):43;
20. 萘哌地爾生物黏附性緩釋膠囊處方及體外黏附力測定,中國醫藥工業雜誌,2003,34(9):448;
21. 阿莫西林對格列美脲血漿蛋白結合率的影響,華西藥學雜誌,2003,18(4):246;
23. 群體葯動學理論及其應用,中國藥房,2004,15(1):50;
25. RP-HPLC測定血漿中烏拉地爾的濃度,華西藥學雜誌,2004,19(2):119;
26. RP-HPLC測定犬血漿中3種丹參酮的濃度,華西藥學雜誌,2004,19(2):121;
27. 萘哌地爾緩釋膠囊在家犬體內的葯動學,中國藥房.2004. 15(5):269;
29. 格列美脲大鼠小腸吸收的研究,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4,26(10):886;
30. 胸腺肽膠囊的研製,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4,24(8):483;
31.頭孢哌酮及其與他唑巴坦的復方製劑在家犬體內的葯動學研究,中國藥房,2004,15(8):469;
32. 阿克拉黴素A固體脂質納米粒凍干針劑體外釋葯規律研究,中國藥房,2004,15(9):533;
33. 烏拉地爾緩釋膠囊相對生物利用度和體內外相關性研究,中國藥學雜誌,2005,40(2):123;
34. 國產塞克硝唑片劑與膠囊劑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國抗生素雜誌,2005,30(20):114;
35. 黃藤素緩釋片釋放度的測定及其釋葯特性,華西藥學雜誌,2005,20(2):113;
36. 醋柳黃酮緩釋片的體外釋放規律,華西藥學雜誌,2005,20(2):133;
37. Labrasol對腸P-糖蛋白功能的影響,華西藥學雜誌,2005,20(2):139;
38. 臨床藥師任職技術(准入)條件的探討,中國藥房,2005,16(7)484;
39. 葯動學模型的辨識問題研究,中國藥房,2005,16(7)525;
40. 谷胱甘肽製劑人體藥物動力學研究,中華實用中西醫雜誌,2005,18(13):297;
41. P-糖蛋白及其抑製劑研究進展,中國藥房,2005,16(10):787;
43. 大鼠在體吸收連翹苷的機理研究,華西藥學雜誌,2005,20(5):387;
44. 注射用奧曲肽在人體內的相對生物利用度,華西藥學雜誌,2005,20(5):414;
45. 關於醫療機構藥師優良工作規範(GPP)的探討,華西藥學雜誌,2005,20(5):466;
46. 丹參醇提物在大鼠體內動力學研究,中草藥,2005,36(10):1480 ;
47. 細胞間滲透促進劑作用機制研究進展,中南藥學,2005,3(6):363
48. Absorption profiles of sanchinoside R1 and ginsenoside Rg1 in the rat intestine. European Journal of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2005,30(4):261;
49. 阿糖胞苷納米粒凍干針劑家兔體內藥物動力學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7(1):145;
5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EG-scutellarin Conjugates. A Potential PEG Ester Prodrug for the Oral Delivery of Scutellarin,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6,17(1):85
代表性論著
3. 參加編寫:《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
4. 參加編寫:《靶向給葯製劑》,四川科技出版社,成都,1997年;
5. 參加編寫:《實用臨床藥物動力學》,四川大學出版社,成都,1997年;
6. 副主編:《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使用手冊》,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北京,2001年;
2007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丹七新製劑設計與評價的生物藥劑學方法研究”,獲2008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葯事管理學教學改革及課程體系建設”項目獲得2008年四川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葯事管理學教學改革及課程體系建設”項目獲得2008年四川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藥物現代評價方法》課程和教材建設”項目獲得2008年四川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臨床葯動學》教材獲四川大學2008年度校級優秀教材二等獎;
“葯事管理學教學改革及課程體系建設”項目獲2010年四川省第六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我國臨床藥師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獲2012年四川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2年獲四川大學第二屆“學生喜愛教師獎”;
主編的《臨床藥學導論》(第二版)獲四川大學2015-2016年度校級優秀教材獎。
2015年獲四川大學首屆“星火校友獎教金”一等獎;
“臨床藥學專業建設與實踐”項目獲2016年四川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臨床藥學專業建設與實踐”項目2017年獲四川省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
2018年獲四川大學教學管理工作先進個人獎;
2021年獲四川省醫院協會“醫院葯事管理突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