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玉如
步玉如
步玉如 (公元1919~1994)男,漢族,北京人。中共黨員。著名中醫學家。步玉如1940年畢業於北京國醫學院醫科,后從師京城名醫孔伯華。
1940年,畢業於北京國醫學院醫科,后師從京城名醫孔伯華。
1955年,調入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工作,任內科主任醫師,併兼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內科學會委員,全國中醫內科學會常委兼脾胃病專業委員會顧問,北京中醫學院名譽教授等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55年,調西苑醫院工作,後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五十餘年,對溫熱病、雜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擅長中醫內科脾胃病,如胃潰瘍、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腸炎和痢疾等。並認為脾胃病的主要矛盾是脾濕胃熱,在治療上多採用清化理氣法,因而能收到較好療效。參加研製"胃瘍寧"治療消化性潰瘍,獲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成果獎。
1978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多名。診務之餘,主編了《孔伯華醫集》 ,並發表了“加減應用溫膽湯的體會”、“百合湯應用體會”等學術論文多篇。兼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內科學會委員、全國中醫內科學會常委、兼脾胃病專業委員會顧問、北京中醫學院名譽教授、山西中醫學院名譽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
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步玉如參加研製的“胃瘍靈”治療消化性潰瘍,榮獲中國中醫研究院科研成果獎。主編《孔伯華醫集》,並在《中醫雜誌》上發表了“加減應用溫膽湯的體會”、“百合湯應用體會”等論文。步玉如為國家葯管理局第一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北京地區)。
1990年,步玉如、鄧鐵濤、方葯中、何任、陸志正、焦樹德、張琪、任繼學8位全國著名中醫藥專家上書中央,懇切呼籲加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職能,此次上書得到了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后加強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職能,並相繼成立了省、市級中醫藥管理局。此事被稱之為八老上書。
步玉如從事中醫臨床50餘年,精求古訓,博採眾長,尤其對脾胃病的治療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理脾胃,調升降:脾胃之為病,必導致生理功能的紊亂,升者不升,降者不降,或升降反作,諸症叢生。他認為李東垣論脾升,葉天士論胃降皆為後世臨證之準則。脾不升清者因於脾陽虛之故,應該補脾陽才能幫助脾升。所謂降胃者並非只降逆氣,宜甘平或甘涼濡潤以養胃陰,使津液來複,使之通降而已矣。
治胃痛當分氣血寒熱:初病在氣,久病入絡。初病在經者從氣治,久病入絡者從血治。治氣痛首選百合湯,血痛者多為久病且有瘀血,宜用丹參飲治之。認為血痛者氣已先傷,故活血化瘀中要加氣分葯,但氣痛時血未病,故不加血分葯。對於胃熱之證善用溫膽湯化裁,“導痰湯治痰厥心痛”。痰厥心痛即痰熱阻滯引起的胃脘痛,以溫膽湯代導痰湯,並配以左金丸辛開苦降泄肝和胃。胃痛屬寒者,以良附丸合小建中湯。
在50餘年的臨床工作中,步玉如在內科雜病方面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治療風格。
降肺金開膹郁治胃痛:對胃院痛屬氣鬱化火者,善用陳修園之百合湯降肺調氣治胃痛。對氣鬱日久而化火者,不宜使用辛溫香燥之行氣葯,否則非但氣鬱不開而火郁更熾。百合湯中百合性微寒,入肺經,具清肺、潤肺、降氣之功能,肺氣得降則諸氣皆調,脾胃功能自然恢復,而胃痛自止。
脾濕胃熱是脾胃病的主要矛盾之一:認為濕之與熱,一陰邪一陽邪,二者相合形成濕熱。對其治療,如只顧治濕,則濕去津傷內熱愈熾;若只顧治熱,養陰則更助濕濁。根據其師孔伯華之立論,提出依兩邪而立法,即“熱者清之,濕者化之”,隨證變通,不可一執。治胃熱不可過於苦寒,苦寒有礙脾陽之化;化脾濕不可過於溫燥,溫燥有助於胃熱之邪。而應寒熱並用,熱者清之,濕者化之。
脾胃病辨治與他髒的關係:治胃病應與肝同治,治胃病不離治脾。認為脾升胃降依賴於肝的正常疏泄,只有土得木疏,水谷乃化。並強調肝為陰臟主藏血,在疏肝理氣的同時,應注意調養肝血,尤其在肝鬱日久時,更應養血柔肝並佐以活血,使其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肝木之氣自然疏泄暢達。脾之與胃,一陰臟一陽腑。臟宜藏,腑宜通,臟腑之體用名殊也。脾與胃相互為用,表裡相應,一升一降,一納一通,共同完成其生理功能。
養血安神法治便秘:便秘當屬氣血兩虧,病本在心而病標在腸,審因論治當從益氣養血立法。由於情志抑鬱、思慮過度,心血暗耗,波及肝腎。氣生於陰,陰血虧虛氣無所生,陽虛火衰推動無力則發生便秘。甘麥大棗湯有益氣養血、補脾柔肝之功效。心血充盛則神安,脾運則化源足,腎氣充盛,腎司二便,故大便自暢,此所謂不通便而便自通。情志暢大便通,使之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從根本上治癒大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