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二級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成立於1996年,學院前身為機電工程系,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海軍工程系艦炮專業發展而來。自1953年哈軍工建校以來,學院多年來一直圍繞艦炮、水下作業與技術、水下智能控制技術、船舶機械技術和裝備、服務機器人等進行研究工作,為我國海軍裝備、援潛救生、海洋工程裝備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具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工信部重點實驗室、1個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及1個黑龍江省工程中心。
學院現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2個本科專業;具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機械工程”、“設計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設計學”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機械工程”、“工業設計工程”2個專業碩士學院授權點和“機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專業為省級重點本科專業,“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
自1983年“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6年獲“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目前學院具有“機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一級博士授權點,“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4個二級博士授權點;“機械工程”、“設計學”等兩個一級碩士授權點;同時,學院還擁有“機械工程”、“工業設計工程”工程碩士領域授權點。其中,2016年“機械工程”一級學科被評為“十三五”國家國防特色學科、1996年“機械設計及理論”被評為中國船舶總公司部級重點學科,2006年“機械工程”被評為黑龍江省首批重點一級學科。學院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4+0)”三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為黑龍江省重點本科專業,“工業設計”為工信部及黑龍江省重點本科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培養適應科學技術和工業技術發展需要,具有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和發展潛能、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能在機械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機電產品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為省級重點本科專業。
該專業畢業生適應性強,社會需求量大,就業面廣。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為科研院所、部隊、大型企業、公司和技術管理部門等。
工業設計
培養具有良好職業品德,掌握工業設計基本理論和技能,既有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又具有科技和藝術的整合能力以及較強的創新能力,在產品開發設計領域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並具有一定視覺傳達設計能力的高級設計專門人才。該專業為省級、部級重點本科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英)
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通過中外兩種教育思想的融合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在知識體繫上與國際機械類領域接軌,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開展工作。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能在機械製造領域從事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國際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機械工程”學科為“十三五”國家國防重點學科;
“船舶特輔與水下裝備實驗室”為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工程訓練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機械工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
“水下作業技術與裝備實驗室”為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
“現代製造工程技術中心”為黑龍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院秉承“哈軍工”光榮傳統,堅持“以祖國需要為第一需要,以國防需求為第一使命”,始終緊密圍繞國防和艦船機械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建設,形成了特殊優勢和鮮明特色。學院國內最早從事艦炮、艦船及水下機械裝備研究的單位之一,主持或參與了我國主要型號艦炮的研製,參與了幾代深潛救生艇的研製,與中海油合作完成多項海洋石油開採裝備方面的國家重大專項,是我國海軍靶艇最主要的研製單位。在艦炮供揚彈、相消機構與兼容技術、靶艇結構與模擬技術、靶艇遠程操控技術、潛器作業與應急自救技術,海油工程深水管道連接技術方面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學院現有教師121人,高級職稱教師7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3人,碩士生導師67人,教師博士化率70.2%。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1人,入選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省勞模1人、省傑青1人、省優秀教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優秀研究生導師3人。
學院在校本科生1276(其中留學生18人)人,碩士研究生489人(其中留學生9人),博士研究生92人(其中留學生18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9人。
學院下設水下作業技術與裝備、船舶機械、智能製造與機器人技術三個研究所和機械基礎、工業設計兩個教學系。學院具有
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個工信部重點實驗室
1個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
1個黑龍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院參與研製的我國第一艘某援潛救生艇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參與研製的我國第一艏雙工型潛器對我國海軍武器定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參與研製的某型深潛救生艇獲2002年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近十年獲得各類科技獎勵30餘項。為我國海軍裝備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根據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要求,近十年來為巴基斯坦等國家培養研究生50餘名,完成國家涉外涉軍人才培養任務。本校與英國斯旺西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4+0”項目從2014年開始招生,與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共同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已有10年歷史(ADM,每兩年一屆,已舉辦五屆)。本學科教師和學生出國(境)學術交流年均50人次,受邀多次參加IEEEOCESN'S等國際會議並作會議報告,在國際海工、水下裝備領域,有較好的學術聲譽。
學院堅持基礎教育與創新教育並重的特色,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工程訓練課程”為2007年國家精品課程,該團隊為2008年國家級教學團隊。2009年“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自評估體系研究與構建”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12~2015年,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2014年立項工信部規劃教材2部。
近年來,學院學生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創新獎項合計178項,其中包括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3人,“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獎11項,亞太大學生機器人電視大賽亞太季軍1次、全國亞軍1次,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獎11項。設計學專業學生在國際設計競賽中16人次獲獎,國家級大學生科技競賽成果獎103項,獲60餘項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
該院多年來一直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多項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百餘項。
近五年來,承擔科研項目180餘項,其中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86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項目60餘項;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
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4項,發表論文800餘篇,其中SCI檢索132篇、EI檢索486篇;
發明專利授權345項,出版專著和教材16部;已成為學校“三海一核”領域科研的生力軍。
水下機器人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團隊
成立於1998年,主要研究方向為:水下機器人體系結構、規劃與控制、水下作業、安全性技術、水面船遙測遙控、裝備模擬試驗技術等。團隊成員有:張銘鈞教授、博導,趙文德教授、碩導,王玉甲副教授、碩導,姚峰講師。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專業:機械工程。
獲得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國防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獲得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獲得黑龍江省傑出青年基金榮譽稱號,哈爾濱市青年科技獎1項。
主編專著和教材4部,發表學術論文:190篇,其中SCI、EI收錄110篇,發明專利授權34項。
本團隊研製各類水下機器人載體、作業裝置、測控系統等20餘套,支持研究生、本科生獲得國家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等學生科技創新項目20餘項,獲得省挑戰杯二等獎、校五四杯一等獎等學生科技創新獎勵10餘項。畢業研究生曾獲得“全國優秀學生幹部”、“CASC獎學金一等獎”、“國防科工委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
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水下作業技術與裝備興海學術團隊
2004年批准為黑龍江省水下作業技術裝備重點實驗室,是一個集科研、教學於一體的研究集體。目前擁有專職教師11人,兼職教師4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講師1人,專職教師的博士化率為100%,已經形成一支學歷高、素質高、結構合理,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學科研為一體的隊伍。
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近五年,“水下作業技術與裝備團隊”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子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子項目5項、工信部高技術船舶項目4項,國防基礎研究項目5項;省市重點攻關項目6項,省自然科學重點項目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海軍裝備研製項目26項,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科研項目18項,高新工程項目2項,近五年科研經費大約1億元;發表論文300篇(SCI、EI檢索200餘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80餘項,編著或主編教材15部;獲得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國防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省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省部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獲省部科技進步三等獎8項,獲省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獲得授權專利90餘項;培養博士生50餘人、碩士研究生200餘人、合作博士后16人
團隊帶頭人:王立權,教授,博士生導師。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海洋智能機械研究所所長,黑龍江省水下作業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主任,工信部海洋工程裝備專用系統和設備專家組成員,《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編委,《智能系統學報》編委,JournalofMarineScienceandApplication(JMSA)副主編,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液壓與氣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航海學會救助與打撈專業委員會委員,2006年入選國防工業“511人才計劃”學術技術帶頭人,黑龍江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01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0年10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資助在日本東京電氣通訊大學從事短期合作研究;2007年5月在國家外專局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下,在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從事合作研究;2015年8月在國家留學基金委博導高訪計劃資助下,在美國西北大學從事1個月交流訪問;2016年3月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英國皇家協會的資助下,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從事1個月合作研究。主要從事深水下作業裝備技術、海洋工程裝備技術、仿生機器人、特種作業機器人技術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子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子項目4項、工信部高技術船舶項目3項、基礎研究項目3項;省市重點攻關項目3項,省自然科學重點項目2項,海軍裝備研製項目16項,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科研項目16項;發表論文100餘篇(SCI、EI檢索50餘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80餘項,編著或主編教材8部;獲國防科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2項,國家能源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黑龍江省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省精品課負責人。指導碩士研究生70餘人,指導博士生26人,合作博士后16人。
船舶機械研究團隊
團隊共設4個研究方向:船舶特輔裝置與系統、艦船複雜裝備結構分析、虛擬製造及模擬、現代集成製造系統。
船舶特輔裝置與系統:側重於船舶機電系統設計和開發。包括:艦炮技術、艦船特種用途定向裝置的機電系統、轉檯數字控制技術、造船特種工藝裝備、基於智能材料的振動主動控制、電液伺服系統,運動模擬器等。
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虛擬製造及模擬:虛擬樣機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產品製造過程和流程的虛擬模擬、人-機-環模擬理論和應用研究、虛擬製造技術重用機制的研究,以及分佈互動式虛擬現實技術系統的模擬系統設計等。
現有在編教師22人,教授8人、副教授6人、講師8人。碩士指導教師18人,博士指導教師7人。博士學位21人。中國造船學會高級會員1人,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造船工藝學術委員會委員1人,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協會常務理事1人,黑龍江省製造業信息化專家組成員1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1人。
自2010年以來,本團隊在科學研究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承擔科研項目40餘項,科研經費到款額超過5000萬元;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有100餘篇被SCI、EI、ISTP等檢索;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00餘項,獲授權90項;出版專著教材5部;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組織召開國內外學術會議3次,多人次獲得校級優秀碩士、博士指導教師獎勵。
依託本研究所建有省級科研平台--“黑龍江省現代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有虛擬模擬系統1套(120餘萬),并行模擬計算平台1套,精度檢測系統1套,數字式6DOF綜合試驗模擬平台1套,高檔微機220餘台,伺服器10台,交換機9台;機電產品設計、分析和模擬軟體多套(正版PRO/E、UG、ANSYS、ABQUS、TRIBON、EON、VAGA)。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硬體環境總體達到國內較好水平,為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提供了較好的學習和研究條件。
團隊帶頭人:薛開,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機械製造及自動化、製造業信息化、CAD/CAPP/CAM等方向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現任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製造業信息化專家組成員。1980-1984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學生;1984-1991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助教;1991-1996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講師;1996-2001哈爾濱工程大學副教授;2001-至今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在國內外發表科技論文80餘篇,其中被SCI、EI檢索論文50餘篇,主編、主審教材3部,授權發明專利2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多次獲得校優秀碩士指導教師,校優秀研究生授課教師,校優秀本科生主講教師等榮譽稱號。講授本科生基礎課一門,博士生課兩門。主要從事製造業信息化、艦船裝備、遙測遙控、機器視覺、信號處理、結構振動、結構仿生優化等方向工作。主持海軍裝備研製項目、企業合作項目40餘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項。
智能製造與機器人技術研究研究團隊
該團隊成立於2015年,由原機電一體化研究室、部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和機械製造工程專業教師重新整合組建而成。團隊下分兩個方向,分別是:機器人技術方向和智能製造方向。
團隊現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講師6人;博士生指導教師7人,碩士生指導教師14人。團隊人員結構合理,專業知識體系完備。
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團隊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助老助殘服務機器人、康復機器人、風電技術、人機合作機器人(COBOT)、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仿生鯊魚、雲製造、輪式機器人、仿生液壓系統、金屬塑形加工、機械振動等,其中康復機器人、仿生流體、製造成型已成為哈爾濱工程大學的特色方向之一。
團隊近5年來承擔了國家863重點項目課題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2項、省市基金和科技攻關項目30餘項、企業課題30餘項。研究所共獲得100餘項專利成果,其中:發明專利80餘項,20餘項實用新型專利;年均發表SCI論文10篇左右;年均發表EI論文15篇左右。
團隊帶頭人:張立勛,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機器人機構、控制策略、模擬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軟硬體和感測檢測技術的研究。1984年6月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機械製造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6月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機械學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94年12月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1997年4月,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從事水下作業系統及相關技術研究工作。1987年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98年晉陞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導師,2000-2004在德國FraunhoferIPK研究所任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人機合作機器人和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究工作。黑龍江省醫療器械專家,《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英文版)》編委,哈爾濱市歸國暨海外科技人員協會常務理事。獲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20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被EI和SCI收錄100餘篇,編著和主審教材6部。獲得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江蘇省雙創人才和張家港市創業領軍人才,研究生、博士生教學優秀獎等。主要講授“控制系統建模與模擬”博士課程和“機器人概論”本科生課程。近年來承擔並完成了國家863重點項目“多功能助行機器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機合作機器人”、“宇航員康復機器人”和省基金“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康復機器人”、“水下作業系統”,以及省市科技攻關項目的研究工作。主要從事服務機器人和機電一體化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
產品創新設計方法與數字化設計模擬研究團隊
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本研究團隊主持、承擔了艦船人機工程、船舶美學與內舾裝設計方向的國防預研、國防科研項目近20項,產品綠色設計理論與方法領域的歐盟項目2項、英國研究理事會項目1項,產品設計語義學與設計知識表達領域的教育部留學基金、黑龍江省自然基金項目2項,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領域的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基金、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2項。本研究團隊成員出版專著譯著4部、出版教材12部,發表SCI、EI檢索論文80餘篇。
團隊帶頭人:朱世范,教授,博士生導師。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工學博士學位。曾在湖南大學工業設計系、荷蘭德爾福特大學(TUDelft)工業設計工程系、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TU)設計學院學習、訪問。研究方向包括艦船人機工程理論和應用、產品綠色設計理論與方法、設計知識表達以及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承擔了國防預研、國防科研、黑龍江省基金以及國際合作項目5項,主持教育部產學研合作項目、黑龍江省教改項目3項,是教育部留學生品牌課“現代設計方法”的主講教師,組織召開了4屆先進設計與製造國際會議。曾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黑龍江省設計藝術科研成果一等獎和省藝術科研成果二等獎。2006-2010年擔任教育部工業設計專業教指委委員。目前的主要學術兼職有:國際期刊“設計工程”編委,留學基金委留學評審專家、博士后基金項目評審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理事,黑龍江省藝術設計協會工業設計分會會長,黑龍江省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
就業方向(研究生)
學院每年為國防系統輸送畢業生人數超過總畢業生人數的40%。在遼寧號航母試驗期間,本學科畢業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超過20人同時在艦上工作,畢業生以“可靠頂用”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每年均有畢業生投身於國防工業、機械機電行業、交通運輸行業、石油化工行業、冶金礦產行業、電子電工行業、水利水電行業、醫藥衛生行業和建築建材行業。就業去向主要為國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機關等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國內知名大型民營企業。每年10%左右學習成績優異的碩士研究生被推薦以碩博連讀方式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