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山包濕地

雲南大山包濕地

雲南大山包是彩雲之南烏蒙高原上一顆璀璨而耀眼的明珠,這裡不僅有湛藍的天空、澄碧的湖水、廣闊的草場,還有珍稀瀕危物種黑頸鶴在這裡越冬。“來不過九月九,去不過三月三”,每年的農曆九月初,黑頸鶴便會從千里之外如約而至,它們時而輕盈地扇動著翅膀,展示優美的舞姿 , 在湛藍的天空上自由飛翔,時而在美麗的湖邊高歌鳴唱、成群起舞,悠閑自在。

簡介


雲南大山包濕地
雲南大山包濕地
雲南大山包濕地(簡稱大山包濕地)位於雲南昭通市昭陽區西北部的大山包鄉,東與昭通市魯甸縣的龍樹鄉相鄰,南與魯甸縣的水磨、梭山鄉接壤,西靠昭通市昭陽區的炎山鄉,北鄰昭通市昭陽區的大寨鄉,距離昭通市昭陽市區 79km。草甸 797hm2、沼澤 2353hm2。保護區的類型是野生動物,主要保護對象是黑頸鶴及其生境。大山包濕地屬內陸濕地,濕地類型包括高山濕地、草本泥炭地和人工濕地,符合《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準的2、 3、4、 6。1990年經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昭通市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1994 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並在大山包鄉政府內掛牌,設置了保護區管理所和公安派出所,2003 年經國務院批准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 年雲南大山包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

歷史


大山包濕地所在地大山包鄉歷史上就是黑頸鶴的越冬棲息地。當地地廣人稀,保護區人口密度只有 75.8 人 /km2。當地居民與黑頸鶴和諧相處,村民們視黑頸鶴為“神鳥” ,若有人獵殺了黑頸鶴,全體村民都要去祭“海子”

地理位置


雲南大山包濕地,林業系統管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北緯27º18′—27º29′, 東經103º15′—103º24′公頃,面積3,150公頃。位於雲南昭通市境內,距離昭通市昭陽市區79km。管理機構為雲南大山包國家級濕地保護區管理局。

動物


雲南大山包濕地
雲南大山包濕地
大山包濕地有動物 28 科 68 種,其中哺乳動物 4 科 10 種;鳥類 18 科52 種;魚類 3 科 5 種;爬行類 2 科 3 種;兩棲類 3 科 3 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黑頸鶴和白尾海雕,均屬全球性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蒼鷹、鳶、雀鷹、普通、白尾鷂游隼斑頭鵂鶹鳳頭 等 9 種;雲南省級保護動物有豹貓斑頭雁、小、赤麻鴨翹鼻麻鴨綠翅鴨鵲鴨針尾鴨綠頭鴨斑嘴鴨赤頸鴨琵嘴鴨鳳頭潛鴨、普通秋沙鴨、環頸雉、紅嘴鷗等 16 種。在大山包濕地越冬的黑頸鶴已由 1990 年初建保護區時的 300 只增加到 2005 年的 1131 只,其中成年鶴 862 只,亞成年鶴及幼鶴 269 只,每年在大山包越冬時間為 176~202天。大山包濕地屬泛北極的植物區,中國—喜馬拉雅植物亞區雲南高原地區滇中高原亞地區。大山包濕地有維管束植物 56 科 140 屬 186 種。其中蕨類植物 9 科 10 屬 11 種;種子植物 47 科 130 屬 175 種。較大的有禾本科 19 屬20 種、薔薇科 12 屬 18 種、菊科 7 屬 10種、莎草科6屬10種等。

氣候


雲南大山包濕地屬暖溫帶高原季風氣候,冬寒夏涼。年平均氣溫為 6.2℃,1 月平均氣溫-1℃,7 月平均氣溫 12.7℃, 10℃的有效積溫 798℃。日照長,年日照時數2200 ~ 2300h。無霜期年平均為 134 天,最短年只有 84 天,故植物生長期短。年均降水量1165mm,雨量分佈不均,5 ~ 10 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 88%。年均積雪日數 34.6 天。大山包濕地內風大,是滇東北地區大風最多的地區,年平均大風天數 52 天,最高年達 82 天,冬春季為多。

山脈


大山包濕地地處滇東北五蓮峰山脈,大山包是其主峰,屬構造侵蝕高中山。整個山體由上古生界二疊系灰岩玄武岩和中生界砂岩組成。第三紀初為準平原的一部分,后地殼抬升,金沙江及支流橫江牛欄江強烈切割形成高中山地貌,但山頂部保存較平緩的殘餘高原面。

大海子


如黑頸鶴集中越冬棲息的大海子、跳墩河等地,則是開闊的高原地形,山頭渾圓,濕地低凹,尤其大海子濕地呈低凹的鍋底形,相對高差 50 ~ 100m。大山包濕地的土壤垂直分佈從高海拔至低海拔分別為:亞高山草甸土(局部沼澤土) (3000m 以上)→棕壤(2800 ~ 3000m)→黃棕壤(2200~2800m) 。從土壤分佈看,大山包濕地範圍內以亞高山草甸土和棕壤為主,黃棕壤主要分佈在森林植物較繁密和海拔較低的地區。大山包濕地的主要土壤類型為泥炭土和沼澤土。有機質含量豐富,平均達20%,全氮含量約2%,土壤pH值為 8.2,但速效養分含量較低。

濕地


雲南大山包濕地
雲南大山包濕地
雲南大山包濕地是諸多河流的發源地,皆屬長江上游金沙江水系。境內主要河流跳墩河向西流入牛欄江;大海子河北流為大關河源流之一;大崖洞溝匯入叉溝後向西流入魯甸縣的龍樹大河。在雲南大山包濕地內,濕地分佈點較多,但集中成片、面積較大分佈的濕地主要在跳墩河、大海子、勒力寨、秦家海子、燕麥地水庫等地。其中以跳墩河和大海子面積最大,而且有相當面積的水體,濕地面積與範圍隨水位季節性變動而變化。冬季水位下降,淺水區面積增加,是黑頸鶴良好的夜宿場所。在山坡上隨處分佈著泉眼發育的小面積濕地,小則 10 多平方米,大則幾十平方米,是鶴類白天活動的重要場所。其中跳墩河水庫集水面積 17.7km2,蓄水面積 3.375km2,庫容量 1236 萬 m3,12 月份下泄流量 0.2m3/s,7 月份流量15.1m3/s,水深約 6.5m,水庫邊緣淺水區面積較大,周圍有較大沼澤地,是黑頸鶴主要越冬棲息夜宿地之一;大海子水庫集水面積約3.5km2,平均水深約 2.5m,蓄水面積0.8km2。由於水庫水位低,水庫淺水區和周圍濕地面積大,成為黑頸鶴越冬棲息最集中的地區;勒力寨、燕麥里水庫面積和蓄水面積均不大,但水庫周圍草甸也是黑頸鶴棲息覓食地之一。大山包濕地內水質優良,水溫 6.0℃,pH8.2,無工農業生產及生活污水污染,可供人、畜飲用,達國家 I 類水標準。大山包濕地水深由於受地下水的調節,全年水深均在0.8~3m之間,一年四季從不幹枯,水位較恆定。

建設發展


為加強濕地保護,發揮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財政部林業局決定從2010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濕地保護補助工作,雲南省大山包和拉市海國際重要濕地今年被納入全國濕地保護補助範圍。據了解,這次濕地保護補助工作的重點是濕地監控監測、濕地生態恢復和管護補助,實施期為一年,中央財政預算下達資金各550萬元。該項目的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兩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功能退化、水禽棲息地縮小、人類活動干擾過大等問題,為當地水資源保護提供良好生態保障。
雲南省林業廳有關人士認為,通過項目實施,可以規範兩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提升管理水平,創造更好的科普宣教環境,提高公眾對濕地保護的認識。
雲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保護區建立以來,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科研監測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在此越冬棲息的黑頸鶴得到有效保護,亞高山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越冬水禽數量不斷增加,使保護區的管理走向法制化、科學化、規範化。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鍾興耀團結全體職工,積極努力,艱苦創業,以大山包濕地資源為依託,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進行廣泛合作,將科研工作作為促進科學、規範管理的重要基礎,先後與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雲南大學以及國際鶴類基金會濕地國際等十幾家單位聯合完成了數十項合作項目,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應用於保護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使保護區管理工作邁上了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