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噻嗪
氯噻嗪
氯噻嗪(chlorothiazide)化學名為6-氯-2H-1,2,4-苯並噻二嗪-7-磺醯胺-1,1-二氧化物,為白色結晶粉末。密度:2.04g/cm3,熔點:342-343°C,沸點:608.8ºC at 760mmHg,分子式為C7H6ClN3O4S2,分子量:295.72300,可以由間氯苯胺為原料製得。具有利尿、降壓和對腎血流動力學和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影響等藥理作用。
氯噻嗪
利尿葯及降壓藥。用於多種類型水種及高血壓病。
(1)對水、電解質排泄的影響。①利尿作用,尿鈉、鉀、氯、磷和鎂等離子排泄增加,而對尿鈣排泄減少。本類藥物作用機制主要抑制遠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較輕)對氯化鈉的重吸收,從而增加遠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換,K分泌增多。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了。本類藥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釋其對近端小管的作用。本類葯還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減少腎小管對脂肪酸的攝取和線粒體氧耗,從而抑制腎小管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②降壓作用。除利尿排鈉作用外,可能還有腎外作用機制參與降壓,可能是增加胃腸道對Na的排泄。
(2)對腎血流動力學和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影響。由於腎小管對水、Na重吸收減少,腎小管內壓力升高,以及流經遠曲小管的水和Na增多,刺激緻密斑通過管-球反射,使腎內腎素、血管緊張素分泌增加,引起腎血管收縮,腎血流量下降,腎小球進球和出球小動脈收縮,腎小球濾過率也下降。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以及對亨氏袢無作用,是本類藥物利尿作用遠不如袢利尿葯的主要原因。
口服后2h起效,最大作用在4h,持續6h~12h。迅速從尿中以原形排泄。23h排泄靜注劑量的96%。血漿半衰期45min~120min,能進入胎盤,但不能跨越血腦屏障,可出現在乳汁中。
2.高血壓可單獨或與其他降壓藥聯合應用,主要用於治療原發性高血壓。
3.中樞性或腎性尿崩症。
4.腎石症主要用於預防含鈣鹽成分形成的結石。
1.隔天1次或每周用3次~5次,能避免過量利尿並減少水電解質平衡失調。
2.抗高血壓每天口服0.5g~1g,依血壓改變而調整劑量。某些病人可用每天2g。小兒劑量:每天1mg/kg,分2次給予。6個月以下嬰兒:可用至每天1.5mg/kg。根據計算,2歲小兒每天可給以125mg~357mg,2歲~12歲每天可給以375mg~1000mg。
3.靜脈注射用於不能口服而需利尿的病人,嬰兒和兒童一般不宜靜脈注射。用不小於18mL注射用水或等滲溶液稀釋供靜脈注射使用。放置在室溫溶液不宜超過24h。可溶解在葡萄糖或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避免和全血等血製品混合使用。避免漏出血管,不能皮下或肌肉注射。常用成人劑量0.5g~1g,每天1次~2次。
大多不良反應與劑量和療程有關。
(1)水、電解質紊亂所致的副作用較為常見。低鉀血症較易發生與噻嗪類利尿葯排鉀作用有關,長期缺鉀可損傷腎小管,嚴重失鉀可引起腎小管上皮的空泡變化,以及引起嚴重快速性心率失常等異位心率。低氯性鹼中毒或低氯、低鉀性鹼中毒,噻嗪類特別是氫氯噻嗪常明顯增加氯化物的排泄。此外低鈉血症亦不罕見,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及加重腎損害。脫水造成血容量和腎血流量減少亦可引起腎小球慮過率降低。上述水、電解質紊亂的臨床常見反應有口乾、煩渴、肌肉痙攣、噁心、嘔吐和極度疲乏無力等。
(2)高糖血症。本葯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此可能與抑制胰島素釋放有關。
(4)過敏反應,如皮疹、蕁麻疹等,但較為少見。
(5)血白細胞減少或缺乏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亦少見。
(6)其他,如膽囊炎、胰腺炎、性功能減退、光敏感、色覺障礙等,但較罕見。
(1)交叉過敏:與磺胺類藥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製劑有交叉反應
(2)對診斷的干擾: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尿糖、血膽紅素、血鈣、血尿酸、血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血鎂、鉀、鈉及尿鈣降低。
(3)下列情況慎用:①無尿或嚴重腎功能減退者,因本類藥效果差,應用大劑量時可致藥物蓄積,毒性增加;②糖尿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風病史者;④嚴重肝功能損害者,水、電解質紊亂可誘發肝昏迷;⑤高鈣血症;⑥低鈉血症;⑦紅斑狼瘡,可加重病情或誘發活動;⑧胰腺炎;⑨交感神經切除者(降壓作用加強);⑩有黃疸的嬰兒。
(5)應從最小有效劑量開始用藥,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減少反射性腎素和醛固酮分泌。
(6)有低鉀血症傾向的患者,應酌情補鉀或與保鉀利尿葯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