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邦

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

佤邦,或稱緬甸第二特區(WaSpecialRegion2ofMyanmar)或撣邦第二特區,緬甸政府稱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北撣邦第二特區(WaSpecialRegion2ofNorthernShanState),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

佤族在緬甸撣邦東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權,緬甸官方將佤族自治區稱為“撣邦第二特區”,但佤族將其自治區稱為“佤邦”,並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請將其升級為與撣邦同級別的省邦級行政區。

佤邦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佤邦官方語言為佤語漢語,官方行文為中文。該特區分為“北佤”和“南佤”兩部分,總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面積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交界,面積1.3萬平方公里。

佤邦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南面與泰國接壤,首府為邦康市。佤邦下轄勐冒縣、勐能縣、勐波縣、邦康特區、南鄧特區、佤邦南部地區。佤邦的總人口約60萬人,主體民族是佤族,軍事力量由佤邦聯合軍組成,主要經濟為農業及礦業開採。

歷史沿革


中國古代雲南通道形勢圖
中國古代雲南通道形勢圖
佤邦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元代先屬鎮康路、後分屬孟定路與木連路,明代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艮府,均為傣族世襲土官封地。
清中期,阿佤山部分地區脫離原傣族土司控制,成為甌脫地,較知名者有葫蘆、莽冷。
在英國統治緬甸時期,佤邦曾和英屬緬甸分開,有過佤邦(WaState)這一名稱。歷史上的“佤邦”與現階段的“佤邦”有很大的區別。“佤邦”這一稱呼從何時開始已無從考證,但有資料證明,自英國殖民時期開始就有人稱茫弄以北、緬甸一側靠近阿佤山區的地方為“佤邦”,其中“邦”是指防禦工事良好、以土司為單位管轄的山寨。
1885年,英國佔領緬甸,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1891年英國組織探路隊分南北兩路探察中緬交界區域民情,測繪地圖,從1894年至1899年,先後經過四次雙方派員勘划滇緬界線,因各自堅持界線而未能確定,以划五色線而告停。
1935年4月9日,中英雙方會商重勘“中緬南段木定界”邊界,至1937年4月24日在雙龍宣告勘界結束,但雙方分歧依舊,除明確將戶板、班果、戶算、班洪、勐董所屬各部歸屬中國,班老、紹興、王冷、大蠻海部落未能最後確定歸屬,仍有一段“南段未定界”。后因抗日戰爭爆發,兩國未能照會解決。
1941年,英國借中國抗戰處境艱難,為急於修建滇緬鐵路,以關閉公路為威脅施壓手段,於1941年6月18日通過政府換文形式,迫使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阿佤山地區劃定對其有利的邊界線,將部分班老、班洪地區劃給緬甸,史稱1941年線。
1947年,緬甸憲法規定:今撣邦同盟和佤邦所在的區域,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撣邦”。
1948年,中國國民黨第8軍、第26軍的殘部敗退緬北,佤邦被中國國民黨殘軍控制。
195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1941年線”撤回,使包括昆馬地區在內的佤山地區又變成了無人管理的區域。國民黨殘軍多次聯合當地的敵對武裝乘機對昆馬地區進行分割蠶食,當地部落武裝組織(稱自衛隊)互相殘殺械鬥。
1960年,根據中緬兩國共同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規定,中國政府確定將猛卯三角地歸屬緬甸。
1966年,佤邦先後出現了四家游擊隊,開始削弱了國民黨的勢力。6月,以鮑有祥、鮑三板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昆馬游擊隊。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龍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岩城游擊隊。
1968年,以魯興國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戶雙游擊隊。緬甸共產黨由於作戰需要在緬甸北部與東北部建立了根據地,創建了中部軍區,即現今佤邦地區。
1969年2月,以趙尼來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紹帕游擊隊。3月,緬共代表來到紹帕、戶雙,7月到昆馬、岩城。緬共代表與游擊隊領導經反覆協商,對各游擊隊進行了整編。以戶雙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緬甸人民軍東北軍區4048營,以紹帕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4049營,以昆馬游擊隊的基礎,成立了502營,以岩誠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501營。
1971年4月30日,在緬甸共產黨江東指揮部的領導下解放了勐冒(傣語“新地方”)。隨後又解放了營盤、邦堯、金廠等地區。
佤邦景色
佤邦景色
1972年3月,緬甸共產黨東北軍區總部遷到勐冒。8月1日,緬甸共產黨在勐冒地區成立了北佤縣政府。
1973年4月和1978年7月,緬甸共產黨人民軍東北軍區司令部與緬甸共產黨中央總部相繼遷到佤邦首府邦康。組建了北佤縣、南佤縣、景北縣、邦康特區。
1985年9月9日,緬甸共產黨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趙明被選為中央委員。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1989年4月17日(一說22日),佤邦宣布脫離緬共,組建了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和緬甸民族民主聯合軍,被緬甸政府命名為撣邦東部第二特區,鮑有祥成為第二特區主席兼佤邦聯合軍總司令,脫離緬共后的趙尼來、鮑有祥等人立即與緬甸軍政府談判。5月18日,佤邦按照果敢模式和軍人政府達成口頭協定,停止戰爭,接受軍人政府的領導,並將其治理轄區稱為“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合軍一般自稱為“緬甸第二特區(佤邦),自認為佤邦與撣邦是同級政府)。10月,鮑有祥以起義部隊和自願留下來的緬共人民軍為基礎,收編了布盟、岩小石、扎跌、麻哈三、鮑來吳、昆俄等十幾家“自衛隊”,將“民族民主聯合軍”改為佤邦聯合軍,由鮑有祥擔任總司令。
坤沙的位於泰緬邊境的一片區域。
水稻、橡膠、茶葉等經濟作物的地區,不再種植罌粟
佤邦概貌
佤邦概貌
2005年,佤邦政府開始禁止毒品的種植和銷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佤與南佤地區之間隔著撣邦第四特區和政府軍控制區。北部地區位於東經98°~100°、北緯22°~23°之間,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控制國境線502公里,即中緬邊境145~210號界樁之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瀾滄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和孟連縣,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與撣邦的曼甘孟、勐傑、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西南面和撣邦的勐洋、勐卡、萬塔凱接壤。
佤邦概述圖
佤邦概述圖
南部地區位於東經98°~100°、北緯19°~21°之間,東西距離215公里,南北距離91公里,總部萬宏,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東臨寮國會曬,南面與泰國清萊府米賽、美斯樂大其力等地接壤,國境線約600公里,北面與西面分別與撣邦的孟東、勐撒、賀勐等地相鄰。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相隔約400公里的緬甸撣邦第四特區和緬甸中央政府控制區域。

地形地貌

佤邦地區的北佤多屬於高寒山區,轄區範圍內多為高山峽谷,約95%為山地,僅有不到5%的土地是平壩地區,南佤地區多是濕熱泥濘的熱帶雨林地區。
佤邦地區境內高山連綿疊立,基本上屬於瀾滄江橫斷山系南方邊緣部分,它與中國雲南臨滄市境內的滄源縣班洪鄉、班老鄉和芒卡鎮(南臘鄉)山脈連接,是著名中外“阿佤山”山脈的延伸部分,即延伸到薩爾溫江邊。
據歷史上的零星資料和查勘資料情況,境內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山脈有:
孟林山:位於爐房鄉海拔2645公尺,為佤邦境內海拔最高的山。
大岩山:位於大岩鄉(原戶臘鄉),海拔1913公尺。
邦空山:位於邦空鄉,海拔1669公尺。
三姊妹山:位於南鄧鄉東北部,海拔1736公尺。
最高峰勐林山位於本區境內的中部與中國滄源縣芒卡鎮南臘村轄地的湖廣大山連接,135號界樁即在山頂。
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脈有:南鄧特區的孟林山,海拔2645米;勐冒縣的公明山,海拔2489.8米;勐波縣的大黑山,海拔2575米;勐冒縣的龍潭山,海拔2373米。
海拔1500米-2000米的山峰有數千座,如:龍潭區的駱駝峰,安塞山;聯合區的拉塔山1884米;公明山區的共嘎山1841米;納威區的萊米山1840米、南部的累三哨、所蘭山等。
最高峰勐林山位於本區境內的中部與中國滄源縣芒卡鎮南臘村轄地的湖廣大山連接,135號界樁即在山頂。

氣候特徵

佤邦地區最高海拔2490米。最低海拔420米,年平均氣溫為25℃左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被明顯地分為旱季和雨季,旱季氣候乾燥無雨;雨季時節幾乎每天都有降雨。由於佤邦地區海拔差異很大,氣候情況也形成較大反差,呈現出紛繁多姿的立體型氣候。年降雨量約1750毫米左右,一般年份6-11月為雨季,12月至翌年5月為旱季。

水文

佤邦美景
佤邦美景
佤邦地區境內的河渠可供農田用水的大小上百條,多數因地形向四方流貫,主要河流依次是:
南定河:上游在中國孟定境內稱南汀河(南定河),在鎮康縣境內稱“渣里江“,源頭在中國臨滄縣境內,孟定境內一段又稱“大灣江”。流經南鄧區境內長17公里,河面寬約50-100公尺。
南依河:下游稱“南滾河”,是本區與中國滄源縣班老鄉連接的國界河,境內流程約20公里。南依河為本區內第二大河,居薩爾溫江支流,特區被它們以“U”字形托在其間。
楠班河,系中緬界河南卡江右岸支流,發源於佤邦巴根,河長123千米,河流總體流向由北向南流,屬山區河流,流域面積2342平方千米,與雲南省孟連縣境內的南卡江左岸支流南馬河相對,二河出口匯入南卡江,同屬薩爾溫江(中國境內稱怒江)水系。
南卡江:源頭為龍潭湖,是邦勐冒縣的龍潭區、岩城區、營盤區、勐能的南抗伍區、邦康特區與中國的西盟縣、孟連縣的天然界河。經索亞渡口、累巴山流入薩爾溫江。
南馬河:佤邦境內主要河流之一,由昆馬、邦歪中緬邊界幾條小溪彙集而成,流經邦歪區、王冷區、公明山區、聯合區、納威區、曼東區,從曼東區流入薩爾溫江,全長200多公里。
南板河:源於勐冒縣的聯合區,多條小溪彙集,經營盤區、邦康特區流入南卡江。水流湍急、落差大,適宜建電站。
南南河:源於勐冒縣聯合區、格龍壩區幾條小溪彙集而成,流經勐能縣、弄切區、流入薩爾溫江。是勐冒縣和勐能縣界河,全長50多公里
南阮河:是佤邦南部勐阮區的主要河流,全長37公里,流入南扣河後進入泰國。以上為佤邦主要的幾條河流,其它小河均系支流。
南定河:上游在中國孟定境內稱南汀河(南定河),在鎮康縣境內稱“渣里江“,源頭在中國臨滄縣境內,孟定境內一段又稱“大灣江”。流經南鄧區境內長17公里,河面寬約50-100米。
南依河:下游稱“南滾河”,是本區與中國滄源縣班老鄉連接的國界河,境內流程約20公里。南依河為本區內第二大河,居薩爾溫江支流,特區被它們以“U”字形托在其間。
楠班河,系中緬界河南卡江右岸支流,發源於佤邦巴根,河長123千米,河流總體流向由北向南流,屬山區河流,流域面積2342平方千米,與雲南省孟連縣境內的南卡江左岸支流南馬河相對,二河出口匯入南卡江,同屬薩爾溫江(中國境內稱怒江)水系。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由於佤邦區內氣候的優勢,地形多樣複雜,海拔差異呈階梯式,有“一山分四季,溫床同享受,太陽面面照,雨水處處灑”的優越條件,植被類型比較豐富。可以分為亞高山植被,中低山植被,季雨林植被,針葉林、闊葉林、細葉林、混交林和藤本、本草混合生長。
亞高山植被主要分佈於海拔2000米以上地帶,主要植物為殼斗科、針葉科、樺木科、大樹杜鵑群落、野生茶群落、箭竹蕨類、藤類以及苔蘚寄生草類等。比較有價值的可供建材、藥用、觀賞、工藝等用途的有松樹楠木、樺桃、櫻桃紅椿樟樹等,藥用的有紅豆杉血藤杜仲黃連野三七、百合、鍋鏟藤等;可供觀賞的有杜鵑、野山茶野茶丁香寄生蘭、大樹蕨(杪欏)等。可供工藝用的有滕竹和其它竹類。
中低山植被主要分佈在1500米以上的地帶的混合林,以闊葉林較多,雜有細葉林、竹林等。代表性的有榕樹水冬瓜樹龍竹董棕龍血、大樹理肺散與本草、菌類等。
季雨林植被主為闊葉林,含野芭蕉林與枇杷果等。塊根植物和藤本植物、矮株植物較為多見。

礦產資源

緬甸的錫資源
緬甸的錫資源
佤邦礦藏豐富,但尚未得到普查。根據部分信息顯示,佤邦地區具有豐富的鉛鋅礦錫礦寶石稀土礦。礦業投資和礦產品需求主要來自中國。
佤邦擁有的錫礦可開發儲藏量位居世界前位,是緬甸錫礦的主產區,曼相礦區和糯巴礦區是當地的錫礦主產區,曼相礦區達106.3平方千米,該礦區位於勐能縣,距離佤邦首府邦康市90公里。
2012年,根據中國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304大隊探礦資料顯示,曼相錫礦為錫多金屬礦床,礦權面積106.3平方公里。該區域錫礦產量占緬甸全國產量的95%左右,已探明的錫礦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但是大型開採仍受政治、政策以及基礎設施的局限無法開展。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1年3月19日,佤邦政府將原“溫高縣”更改縣名為“勐能縣”。
2008年1月1日,龍潭特區改為龍潭區,屬勐冒縣管理。

區劃詳情

根據2020年信息顯示,佤邦政府將控制的北部劃分為3縣、2特區。
佤邦區劃詳情
特區邦康特區南鄧特區
勐冒縣勐能縣
勐波縣
南部統稱為南部地方行政管理委員會,下設:勐崗區、萬宏區、永邦區、回俄區、勐角區、凱隆區。由171軍區管轄,總部設在萬宏行政管理區。共計31個行政區,12個區級行政鄉。
行政區劃
地區區劃備註
北面地區邦康特區廣洪鄉、那洛鄉、南帕鄉、等俄鄉、永定鄉、芒冒鄉
南鄧特區南鄧鄉、擁莫鄉、小邦空鄉、大岩鄉、爐房鄉、南溫壩鄉6個鄉和南鄧街
勐冒縣營盤區、岩城區、王冷區、昆馬區、紹帕區、聯合區、納威區、曼東區、龍潭區、格龍壩區、公明山區、新地方街
勐波縣勐波區、勐嘎區、賀島區、南排區、勐念區
勐能縣曼相區、南抗伍區、邦洋區、納高區、弄切區5個區
勐平經濟開發區賀頌鄉
南面地區南部行政事務管理委員會勐崗區、永邦區、萬宏區、回俄區、勐角區、凱龍區6個區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2010年信息顯示,佤邦是多民族雜居的地區,以佤族為主體民族,北部地區人口約35萬,佤族占人口總數的70%以上,同時也居住著傣族、漢族、景頗族克欽族)、拉祜族、苗族德昂族(崩龍族)、傈僳族布朗族緬族回族等16個民族。2007年,佤邦北部地區人口出生率為39.5%,死亡率為16.09%,自然增長率為23.5%。
南部地區人口約12萬,生活著傣族、佤族、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總人口約55.8萬人。
人口分布 
地區人口
勐冒縣約14.2萬人
勐能縣人口4.6萬餘人
勐波縣人口約4.4萬人
邦康特區人口約1.2萬人
南鄧特區人口1.2萬餘人
南部地區管理委員會人口約9.8萬人

民族

佤族人民
佤族人民
佤邦是多種民族雜居的地區,居住著佤族傣族拉祜族漢族阿卡族、阿克族、克欽族傈僳族苗族、線景族、恩族、老咩族、布朗族、布歐族、崩龍族彝族回族、苯(土滿)族等民族。其中,佤族佔70%左右,其次是拉祜族和撣族。
緬甸境內的佤邦佔據著阿佤山的大部分地區,生活在佤邦的主要族群佤人在中國和緬甸皆有,在中國稱為佤族,在緬甸稱為拉佤或佤,因分佈的自然地理連為一體,故不分伯仲。

政治


綜述

佤邦基本繼承與延續了緬甸共產黨時期的黨政制度,建立了黨組織、特區政協,制定一系列黨政路線、方針、政策,成立了佤邦政府。

政府

緬甸撣邦第二特區政府(佤邦政府)
1995年5月11日,緬甸撣邦第二特區政府(佤邦政府)成立。佤邦擁有邦徽,為公明山在金色麥穗的環繞下伴著一顆光芒四射的紅色五角星。
緬甸撣邦第二特區政府下轄勐冒縣、勐能縣、勐波縣和南鄧特區、邦康特區以及171軍區南部行政事務管理委員會。其主要負責人有:勐冒縣縣長肖賽保,書記魯興邦;勐波縣縣長李岩書,書記田永新;邦康特區區長尚勐,邦康特區黨委書記畢地;南鄧特區黨委書記魯興甲。
主要領導人
職務姓名
名譽主席趙尼來(已去世)
主席鮑有祥
副主席李自如(已去世)、趙明、肖明亮
邦務委員布來康、岩倫、趙文光、鮑有義、三木魯、趙忠丹、張月祥、陳龍生、趙三里、崩丁、李祖烈、亞庫
對外關係部部長趙國安
禁毒執行小組組長鮑岩榮
司法委副書記兼佤邦警察局局長趙岩道
司法委副書記兼高級檢察院檢察長張岩嘎
緝毒大隊大隊長陳尼翁
衛生處處長孫成德
邦康特區區長尚孟
政工部部長閆生炳
農林水利部部長鮑華強
中央辦公廳主任李祖烈
佤邦政治協商委員會
邦徽
邦徽
佤邦政治協商委員會成立於1992年4月20日,第一屆全邦政協會議於1992年4月18日到21日在勐冒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各地區的各民族代表262名。通過協商,推選出63名委員組成佤邦政治協商委員會。
1994年4月16日,佤邦召開了第二屆政協會。增選趙明為副主席,陳龍生為秘書長。

政黨

佤邦聯合黨
佤邦聯合黨(UWSP)於1988年12月20日籌建,原名為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1989年11月4日,改名為佤邦聯合黨。佤邦聯合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基層組織是黨的支部。1992年12月20日,佤邦聯合黨在邦康召開了第一次黨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和章程。選舉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趙明肖明亮為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並推舉了趙尼來為總書記,趙明、肖明亮為副總書記。選舉岩倫、趙文光為政治局委員;選舉布來康、鮑有義、三木魯、趙忠丹、張月祥、陳龍生、陳三木納為中央委員;選舉趙三木里,鮑華強、崩丁、周昆為中央候補委員。
1996年,增補衛賽堂、李祖烈、亞庫為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會下設各級黨委。黨的基層組織是黨支部。
截至2009年底,佤邦聯合黨擁有黨員共計8000多人。

軍事

佤邦聯合軍
佤邦聯合軍(UnitedWaStateArmy)是緬甸最大的少數民族武裝,總兵力約4萬人,有3個正規師和1個軍區(或說5個師級部隊),另外有民兵約6萬人。在轄區內,佤聯軍實行自管自營,高度自治,未經佤聯軍允許,政府軍不得擅自進入佤聯軍轄區。同時政府方面承諾向佤聯軍提供每月42萬緬元的經費以及一定數量的大米、汽油等物資。作為交換條件,佤聯軍不得與全國民主聯盟(NLD)等反對派接觸,不得退出緬甸聯邦。緬甸政府軍曾與佤聯軍於2000年在緬泰邊境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
佤邦聯合軍總司令為鮑有祥;副總司令李自如、波來康;總參謀長為趙忠丹;副總參謀長為李祖烈、趙文新、趙國安。佤邦聯合軍總部設於邦康市。
1989年4月17日是佤邦聯合軍建軍節。原定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軍,1989年11月4日,改名為佤邦聯合軍。佤邦聯合軍沿襲緬共人民軍的建軍方法,在部隊設有政委、指導員一職,有黨委和黨支部。政委、指導員、黨委書記、支部書記均由佤邦聯合黨黨員擔任。
佤邦聯合軍的軍服草綠色迷彩服,類似中國的迷彩服,英文縮寫為UWSA,配有胸章與臂章,胸章是部隊番號,臂章為公明山三座山峰上交叉一矛一劍,象徵佤邦聯合軍威武如山、不可戰勝。
1989年4月,先後組建了417師、418師、420師、421師、214師、獨立團、炮團、警衛團。5月組建525師。1990年,一直活動在緬泰邊境萊朗地區進行“佤族獨立運動”的岩小石,率領魏學剛、魏學龍兄弟投靠到佤邦聯合軍麾下。1996年420師、525師合併為171軍區。2007年底至2008年初,佤邦聯合軍將師建制改為旅建制,部隊番號不變,並擴編171軍區,將南部地區的原171軍區、414師、2518團擴編為新的171軍區。
地方上,各縣組建了縣大隊(勐冒縣組建了629團)和民兵營,開辦有4所軍事學校。
佤邦聯合軍在繼承緬共人民軍武器的基礎上,裝備有81-1式自動步槍,64式半自動步槍,03式5.8口徑的突擊步槍,M99狙擊步槍,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等。
佤邦聯合軍配備少數的重型武器,在2012年4月17日佤邦成立二十三周年活動上,佤邦聯合軍展示所配備的部分重型武器,包括120迫擊炮、無後坐力炮、小口徑榴彈炮、重型運兵裝甲車、警用裝甲車等。該軍隊有一定的武器生產和維修能力,多仿製中國武器與蘇制武器。

對外關係

與緬甸政府的關係
佤邦脫離緬共后,1989年5月18日與緬甸政府軍隊代表談判,達成停戰協議。佤邦在和平發展建設中得到緬甸中央政府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交通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緬甸中央政府給佤邦在商貿發展、珠寶玉石開採給予優惠條件,鼓勵佤邦到緬甸的大中城市發展經濟投資建設。佤邦在原首都仰光購置了商用大樓,辦了軋鋼廠等企業。在其他大中城市也進行了部分投資,開展商貿活動。在軍方的邀請下,佤聯軍參加了1993年和2004年兩次國民大會,參與了緬甸聯邦的制憲進程。
1993年12月,坤沙武裝宣布獨立,建立“撣邦國”。蒙泰軍的擴張引來了緬甸政府軍的大規模武力清剿。佤聯軍配合政府軍行動,最後促使坤沙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作為交換條件,緬甸政府允許佤聯軍控制緬泰邊境地區原屬於坤沙的地區。
2008年,緬甸新憲法通過後,軍政府把佤邦地區整合為撣邦下屬的佤族自治區,其轄區包括勐冒、班歪、萬曼、戶板、邦康等五個鎮區,把勐波、賀島及南部地區劃出佤邦。佤邦聯合軍對該整編計劃極度抵觸,表示堅決不接受整編。
2009年3月,佤邦聯合軍與果敢、勐拉、克欽101、北撣邦軍等八支民族地方武裝重組了緬甸和平民主發展陣線,佤邦領導人鮑有祥出任聯盟的總司令。緬甸聯邦政府推出了邊防軍(BGF)改編計劃,雙方矛盾進一步升級。4月17日,佤邦聯合軍舉行了“慶祝佤邦和平建設二十周年慶典”,向緬政府展示了強大軍事實力,並隨後在南部地區疏散部分民眾以應對政府軍可能發動的攻擊。緬甸政府於2009年6月7日再次派代表前往邦康與佤邦聯合軍談判,未果。
2010年1月7日,佤邦聯合軍主席鮑有祥在給軍政府的函件中提出改組佤邦聯合軍的九項條件。軍人政府國防軍事安全部部長耶敏中將再次邀請佤邦聯合軍主席鮑有祥到佤邦首府邦康西部的當陽鎮談判,佤邦聯合軍代表團於4月1日再次向軍政府首席代表耶敏中將就軍政府整編計劃提出新的“八點建議”,軍人政府再次拒絕接受“八點建議”,雙方談判陷入僵局。緬甸大選期間,佤聯軍禁止政府在轄區內舉行大選。
2011年9月,佤邦聯合軍與緬甸新政府談判成功,達成和平初步協議。
2013年7月12日,緬甸政府與佤邦聯合軍簽署互信協議,這項協議共有5大重點,包括呼籲雙方在出現軍事問題時立即進行協商,政府軍與佤邦聯合軍在清除毒品和地方發展議題上展開合作等等。
2015年5月,在佤聯軍的主持下,12家民族地方武裝在邦康舉行會議,各民族地方武裝表示同意佤聯軍要求修改國家憲法,建立民主聯邦制國家的倡議,並且支持佤聯軍申請設立佤民族邦的請求。
與中國關係
緬中兩國人民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友誼。佤邦與中國臨滄地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西盟、瀾滄、孟連縣等跨境民族地區的地方政府和人民保持著“胞波情誼”。佤邦與中國雲南邊境地區政府和人民來往密切,外事活動頻繁,文化科學技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相互配合。在發展替代經濟和共同打擊毒品犯罪的鬥爭方面進行全面合作。佤邦同時和雲南昆明及中國沿海的省區及中國首都北京的一些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關係也得到了發展。
2007至2013年,雲南電網公司普洱供電局孟連供電有限公司在電力供應方面對緬甸佤邦的替代產業和經濟發展給予大力扶持,累計向緬甸佤邦境外供電6323.7萬千瓦時,2013年境外送電占該公司總供電量23.07%。

經濟


農業

概況
2004年,佤邦全年收入近8000萬元,人均400多元。佤邦在2006年至2008年期間,免征公糧和農業稅。根據2009年信息粗略統計,2007年佤邦北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約650萬元(RMB),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20元(RMB)。
截至到2009年底,佤邦農民年均收入為800元人民幣。北部地區主要從事山地農耕經濟,南部地勢平緩區主要從事稻作經濟,北部礦業開發初見成效,南北兩地毒品替代種植已實現,發展了具有高經濟附加值的農業項目,諸如橡膠、龍眼、蜜橘、茶葉等為主要轉型經濟作物。
2007年到2017年,佤邦北部橡膠林呈現出以邦康和南鄧兩特區為中心,沿著薩爾溫江、南卡江和南班河的兩岸分佈的空間格局及擴張趨勢。
替代種植
1992年11月7日,佤邦與中國雲南省國營孟連農場雙方簽訂了《中國雲南省國營孟連農場與緬甸佤邦總部經濟計劃委員會中外合作項目協議書》。
1994年5月19日,中緬雙方達成《中國雲南省國營孟連農場與緬甸佤邦總部開墾土地種植橡膠補充協議書》,為擴大開發面積作出約定。
1995年開始,佤邦政府向當地群眾和外國公司企業發出了在佤邦種植橡膠、茶葉及其它經濟林木的號召。
截至到2009年9月,中國在佤邦地區進行替代種植的企業約50家,佤邦出讓100萬畝土地給中國進出口信用保險公司50年,由中信保公司組織中國企業進行開發,雲南普洱市勐馬橡膠公司、萬衡橡膠公司等43家為第一批進入佤邦進行替代種植工程的企業。佤邦南、北兩地種植橡膠126萬畝,茶葉、橘子、龍眼、甘蔗木薯等經濟作物近26萬畝,截至2010年有3萬4千畝橡膠園開始割膠。2012年5月中國雲南省孟連縣和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政府合資建造的“雲康制膠廠”正式投入生產加工橡膠。

商貿

中國為佤邦最主要的原料、投資來源地,產品銷售市場,貿易夥伴。人民幣為主要流通貨幣,被當地居民認可,為官方結算貨幣和大眾觀念中的貨幣單位。
佤邦政府向緬甸中央政府申請於1990年12月在臘戍成立“佤邦綜合開發貿易總公司”,先後在仰光、瓦城東枝景棟、大其力、木姐等城鎮組建了分公司,組建了宏邦公司、德康公司、康祥珠寶公司、邦康自來水公司、當陽紅磚廠、宏邦酒廠、佤邦煙廠、紙漿廠、宏邦養殖場等。佤聯軍透過旗下的宏邦公司等企業承包帕敢地區的礦山,在緬甸國內建立了包括仰光航空公司、緬甸五月花銀行以及緬甸國內唯一提供GSM網路服務的Skylink移動通訊公司等一系列企業,商業版圖逐漸擴展至航空、金融、通信等多個行業。在撣邦東部地區,佤聯軍控制的宏邦公司同樣經營著木材生意。據資料顯示,佤聯軍在仰光開設的企業有20餘個,總資產約20億美元。
1996年,佤邦成立了地方性商業銀行邦康市商業銀行即佤邦銀行,為該地區唯一一家規模較大的銀行。邦康市商業銀行實行總分行制,總行設在邦康市,下設兩個分支機構,分別為邦康市分行和南鄧縣分行。1996年至2002年期間同時經營人民幣和緬幣,由於人民幣信譽度高,而緬幣幣值不穩定因素,2002年以後該銀行只經營人民幣。

礦業

20世紀90年代初在政府軍控制緬甸北部克欽邦境內的玉石產地帕敢以後,軍方給予了佤聯軍等停火的民族地方武裝在該地區開採玉石的經營權。佤聯軍透過旗下的宏邦公司等企業承包帕敢地區的礦山,進行玉石開採活動。
佤邦龍潭錫礦冶鍊廠年產錫錠1500噸,2003年初,佤邦礦業增加值占佤邦地區生產總值的60%。已開挖金、銅、錫、鉛、鋅等礦藏,初見成效的有弄尼錫礦廠、金廠礦山等,且大部分礦產原料出口中國、泰國等周邊國家。佤邦政府規定,礦產商在錫礦出口過程中,25%的原礦會以稅率的形式抵押給政府。佤邦曼象礦區高品位、低成本礦開發之後,供給量陡升,由2012年的不足0.5萬噸增至2016年的5萬噸以上,使得緬甸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錫礦供給國家。佤邦地區的錫礦幾乎全部以邊境貿易的形式出口至中國。

文化


宗教
佤邦大多數人都是泛靈論信仰者,亦有小部分人口改信基督教或佛教。
傳統節日
佤族共同擁有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木鼓節、新米節、火把節、春節、隔年節和聖誕節等幾大節日。
木鼓節
木鼓節,佤族盛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中國,主要流行於佤族當中的“阿佤”支系,即中國西盟佤族自治縣的大部分佤族地區以及滄源、瀾滄部分佤族地區。緬甸等地的佤族也廣為流傳。佤族稱木鼓節為“克羅”或者“克魯克羅”。一般在每年農曆11月(農曆一月)到第二年4月份之前。木鼓節來源於佤族的木鼓崇拜、祭祀活動以及伴隨這些活動而產生的文化活動。
新米節
新米節,佤語稱“地根俄”或“西伯根俄”、“伯根奧”、“地京哥”,是佤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之一,過節時間基本上與中國布朗、德昂、景頗、拉祜、傈僳等少數民族時間相同,在祭“谷魂”上也基本相同,都是先民農耕活動的產物,有迎“谷魂”、慶豐收之意。
聖誕節
聖誕節,19世紀20年代,基督教傳入佤族地區。他們接受基督教的程度相較於其他地區要高,這裡的佤族除了禮拜天到教堂做禮拜、聽聖經、唱讚美詩以外,在每年公曆12月25日過聖誕節。這天除了唱讚美詩,也舉辦文體活動。
語言
佤邦官方語言為佤語漢語,官方行文是漢文,佤語是最為通行的日常用語。歷史上,佤族是只有自己的語言而沒有文字,20世紀30年代西方傳教士根據佤語的發音為他們創造了拼音文字,但流傳不廣。緬甸佤族和中國佤族都通用佤語,緬甸佤族大部分會說撣語,少部分佤族說中國西南官話和緬語。部分學校使用的教材為中國官方出版的教材。
民族
佤族
佤邦是多種民族雜居的地區,居住著佤族、傣族、拉祜族、漢族、阿卡族、阿克族、克欽族、傈僳族、苗族、線景族、恩族、老咩族、布朗族、布歐族、崩龍族、彝族、回族、苯(土滿)族等民族。其中,佤族佔70%左右,其次是拉祜族和撣族。
緬甸境內的佤邦佔據著阿佤山的大部分地區,生活在佤邦的主要族群佤人在中國和緬甸皆有,在中國稱為佤族,在緬甸稱為拉佤或佤,因分佈的自然地理連為一體,故不分伯仲。
語言文字
佤邦官方語言為佤語、漢語,官方行文是漢文,佤語是最為通行的日常用語。部分學校使用的教材為中國官方出版的教材。
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過去佤族沒有文字,長期用木刻和實物記事。20世紀30年代創造了佤族文字。20世紀90年代,“佤邦”對佤文進行改進,改進後文字與中國佤族的文字趨同。新佤文已在“佤邦”機關、學校、部隊普及和使用,所有學校都開設佤文課,機關人員的會議記錄、民間書信交際和黨政軍電報通訊行文都有使用。
宗教
佤邦大多數人都是泛靈論信仰者,普遍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賽瑪禮教,亦有小部分人口改信基督教或佛教。
傳統節日
佤族最隆重的節日是“新米節”,該節日是佤族全民性的活動,無論信仰哪種宗教都參與該節日,每年在其轄區的不同縣區輪流舉辦。此外,不同宗教信仰的佤族還慶祝與其宗教信仰相關的節日,例如,信仰大乘佛教和賽瑪禮教者要慶祝春節,其活動形式與中國春節大同小異。
信仰基督教者要慶祝聖誕節,信奉上座部佛教者要慶祝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等。木鼓是佤族的古老樂器,被視為“通天”神器,重大的祭祀、農耕、軍事等活動都離不開木鼓,“拉木鼓”是佤族部落重大的祭祀活動。
佤族共同擁有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木鼓節、新米節、火把節、春節、隔年節和聖誕節等幾大節日。
● 木鼓節
木鼓節,佤族盛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中國,主要流行於佤族當中的“阿佤”支系,即中國西盟佤族自治縣的大部分佤族地區以及滄源、瀾滄部分佤族地區。緬甸等地的佤族也廣為流傳。佤族稱木鼓節為“克羅”或者“克魯克羅”。一般在每年農曆11月農曆歷一月)到第二年4月份之前。木鼓節來源於佤族的木鼓崇拜、祭祀活動以及伴隨這些活動而產生的文化活動。
● 新米節
新米節,佤語稱“地根俄”或“西伯根俄”、“伯根奧”、“地京哥”,是佤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之一,過節時間基本上與中國布朗、德昂、景頗、拉祜、傈僳等少數民族時間相同,在祭“谷魂”上也基本相同,都是先民農耕活動的產物,有迎“谷魂”、慶豐收之意。
● 聖誕節
聖誕節,19世紀20年代,基督教傳入佤族地區。他們接受基督教的程度相較於其他地區要高,這裡的佤族除了禮拜天到教堂做禮拜、聽聖經、唱讚美詩以外,在每年公曆12月25日過聖誕節。這天除了唱讚美詩,也舉辦文體活動。

軍事


佤邦聯合軍
主詞條:佤邦聯合軍
佤邦聯合軍(UnitedWaStateArmy)是緬甸最大的少數民族武裝,總兵力約4萬人,有3個正規師和1個軍區(或說5個師級部隊),另外有民兵約6萬人。在轄區內,佤聯軍實行自管自營,高度自治,未經佤聯軍允許,政府軍不得擅自進入佤聯軍轄區。同時政府方面承諾向佤聯軍提供每月42萬緬元的經費以及一定數量的大米、汽油等物資。作為交換條件,佤聯軍不得與全國民主聯盟(NLD)等反對派接觸,不得退出緬甸聯邦。緬甸政府軍曾與佤聯軍於2000年在緬泰邊境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
佤邦聯合軍總司令為鮑有祥;副總司令李自如、波來康;總參謀長為趙忠丹;副總參謀長為李祖烈、趙文新、趙國安。佤邦聯合軍總部設於邦康市。
佤邦聯合軍的軍服草綠色迷彩服,類似中國的迷彩服,英文縮寫為UWSA,配有胸章與臂章,胸章是部隊番號,臂章為公明山三座山峰上交叉一矛一劍,象徵佤邦聯合軍威武如山、不可戰勝。
1989年4月17日是佤邦聯合軍建軍節。原定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軍,1989年11月4日,改名為佤邦聯合軍。佤邦聯合軍沿襲緬共人民軍的建軍方法,在部隊設有政委、指導員一職,有黨委和黨支部。政委、指導員、黨委書記、支部書記均由佤邦聯合黨黨員擔任。
佤邦聯合軍(16張)
1989年4月,先後組建了417師、418師、420師、421師、214師、獨立團、炮團、警衛團。5月組建525師。1990年,一直活動在緬泰邊境萊朗地區進行“佤族獨立運動”的岩小石,率領魏學剛、魏學龍兄弟投靠到佤邦聯合軍麾下。
1996年420師、525師合併為171軍區。
2007年底至2008年初,佤邦聯合軍將師建制改為旅建制,部隊番號不變,並擴編171軍區,將南部地區的原171軍區、414師、2518團擴編為新的171軍區(5個旅)。
地方上,各縣組建了縣大隊(勐冒縣組建了629團)和民兵營,開辦有4所軍事學校。
佤邦聯合軍在繼承緬共人民軍武器的基礎上,裝備有81-1式自動步槍,64式半自動步槍,03式5.8口徑的突擊步槍,M99狙擊步槍,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等。
佤邦聯合軍配備少數的重型武器,在2012年4月17日佤邦成立23周年活動上,佤邦聯合軍展示所配備的部分重型武器,包括120迫擊炮、無後坐力炮、小口徑榴彈炮、重型運兵裝甲車、警用裝甲車等。該軍隊有一定的武器生產和維修能力,多仿製中國武器與蘇制武器。

交通


在20世紀60年代,佤邦只有一條從戶板到勐冒的臨時公路,且長年失修。運輸靠人背、肩挑、馬馱。緬共執政20年忙於作戰,只修了300公里的單車道毛路。和平建設后交通建設被列為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的主要項目。
截至到2009年底,佤邦全邦的公路由泥土公路約300公里增長到3000多公里,基本上做到縣、區、鄉都通公路。其中柏油路面、彈石路面800多公里,邦康至昆馬、龍潭、勐冒等地,邦康到勐平、勐波均為彈石路,邦康到曼相為柏油路。在邦康、昆馬、勐冒、萬宏、勐崗建有直升飛機場。

社會


教育

1989年,佤邦有20所小學,學生人數不足500人。
2004年,佤邦有小學350所,學生近3萬人,6所初中和2所高中,適齡兒童入學率45%。
截至到2009年底,有各類學校360所,在校學生36700多人,其中10所學校辦有初中和高中。
邦康振興中學緬甸佤邦龍潭特區小學滿星疊小學
勐冒中小學------

衛生

佤邦特區存在三類醫療機構,分別是緬甸(聯邦)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該特區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和中國私人診所。
1989年,佤邦有4家醫院、8所衛生所。截至到2009年底,有醫院20家,衛生所175所,有無國界醫生組織、馬蒂莎國際組織、法國醫療慈善組織、德國醫療慈善組織等多個機構在佤邦進行醫療援助,幫助佤邦培訓醫生、助產士、鄉村志願者和當地社區衛生人員等。英國無國界衛生組織從2001年開始在佤邦開展項目,並先後在4個區建立了貧困醫療救助基金試點。
根據2009年信息粗略統計,佤邦北部地區居民年住院率為8.6%,2008年佤邦北部地區居民已婚育齡婦女產前檢查率為38.4%,2006年各縣區衛生投入占財政收入比例位於3.0%-6.2%間;2007年佤邦政府衛生投入佔總衛生投入的比例為12%,家庭的衛生支出佔總的衛生投入的43%,其他的衛生投入依靠國際衛生組織的援助,佔45%。佤邦北部地區共有衛生機構174家,其中:醫院13家(7.4%),衛生所室46所(26.4%),診所115家(66.1%);政府及國際衛生組織辦的醫療機構有佔32.2%,私人辦醫療機構佔67.8%。北部地區共有衛生人員640人。

體育

1989年佤邦僅有一座中國無償援建的40千瓦水電站,全邦幾乎處於無電可用的狀態,1997年,松坡、榮齋、德康、昆馬四座水電站開始動工興建。佤邦地區的能源建設得到了緬甸軍政府的財政支持,緬甸政府為佤邦提供了3億緬幣貸款,其餘的資金主要靠地方政府籌集。
2004年,佤邦有小學350所,學生近3萬人,6所初中和2所高中,適齡兒童入學率45%。
截至到2009年,修建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15950千瓦。在2007—2013年,中國南方電網累計向緬甸佤邦供電量達6323.7萬千瓦時。
聯合國禁毒署1996年應邀進駐佤邦地區后,實施長達12年的C25計劃,興修大小水利設施19處。
電站名稱發電量電站名稱發電量
松普電站7500千瓦昆馬電站800千瓦
榮齋電站2000千瓦賀島水電站1200千瓦
康達電站1200千瓦------
禁毒
19世紀末,緬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鴉片進入佤邦。緬甸獨立后,禁種大煙,但遠在1000多公裡外的仰光政府對佤山鞭長莫及。19世紀50年代,中國國民黨的殘餘部隊潰退到這裡,徵收鴉片,武裝販煙,刺激了佤山的鴉片經濟。70年代末緬共武裝統一佤邦后,採取拔除煙苗的強制手段禁煙,但收效甚微。
20世紀90年代中期,佤邦罌粟種植面積一直都保持在100萬畝以上,年產鴉片約為2000噸左右,占緬甸總產量約80%~85%,占“金三角”地區鴉片總產量約70%。這些鴉片的70%~80%被加工成海洛因。
1990年,佤邦政府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便提出了要逐年減少大煙種植面積。新政府頒布的《禁種和根除大煙的策略和措施》規定:對50歲以上的吸食大煙者進行勸說;對50歲以下的分別按情況和區域,採取強制戒毒和勞動改造的辦法。
1991年6月,佤邦政府頒發《禁毒通令》。在第二個五年計劃中,分地區分片落實大煙禁種,發展各種經濟作物,成了工作重點。
1994年7月24日,佤邦政府作出了《關於加強佤邦地區毒品管理的若干決定》,組建了毒品管制委員會。1995年5月17日,佤邦政府發布了《關於在佤邦部分地區實現三年無毒區的行動計劃》。1996年11月12日,佤邦禁毒委員會出台《關於佤邦地區禁毒鬥爭的若干問題》。1997年2月,佤邦政府頒布《關於在佤邦徹底根除毒品種植的規劃情況》,同年8月佤邦禁毒委員會又再次出台了《關於禁毒工作的補充規定》。
截至2010年,佤邦北部地區破獲販毒案件247起,抓獲涉案人員362人,繳獲毒品有海洛因133.975千克、安非他明類興奮丸283.453千克、冰毒98.83千克、鴉片358.78千克等。共查處零星制毒賣毒案件520餘起,抓捕制毒賣毒人員579人;查驗確實並強制收戒吸毒人員4215人次。但佤邦的毒品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上的解決,由於對毒品的打擊,鴉片價格連年上漲。供需失衡使得罌粟種植出現了死灰復燃的現象。通過驅使農民到佤邦周邊地區進行種植等方式,佤邦的罌粟種植形式變得更為隱蔽。同時,佤聯軍的毒品生產已經開始由傳統毒品向苯丙胺類興奮劑(ATS)以及冰毒等新型化學毒品轉型。由於在禁毒問題上始終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緬甸政府被迫將禁絕毒品的期限由原先的2014年延後到了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