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徐向東的結果 展開
徐向東
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徐向東,1965年11月出生於貴州畢節,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1995年8月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求學。
200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2002年2月-2012年10月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其間在2007年被聘為教授。
2012年11月調往浙江大學,擔任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1.2018年,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規劃項目“認知科學框架下的道德心理學研究”。
2.2015年,浙江大學社會科學演技元規劃項目“馬克思主義與全球正義”。
4.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球正義研究”。
5.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認知科學對哲學的挑戰”子課題“認知科學與倫理學”。
6.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問題研究”。
7.2006年,與靳希平教授共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近現代西方形而上學”。
10.2002年,教育部歸國留學人員科研經費贊助項目“理性、自由與道德”。
專著:
1.Naturalism, Normativity,and Practical Reason,Michigan:UMI,2002.
4.《懷疑論、知識與辯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理解自由意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6.《理由與道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7.《自我、他人與道德》(修訂版),商務印書館,即將出版。
8.《權利、正義與責任》,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年10月。
學術期刊論文:
3.差別原則的解釋與辯護,《道德與文明》2020年第6期,83-91頁。
4.理性慎思與實踐融貫性,《哲學分析》2020年第3期,117-131頁。
5.人類增強技術的倫理審視,《哲學分析》2019年第5期,4-29頁。
6.洛克論自由與意願,《道德與文明》2019年第6期,64-74頁。
8.Luck,Control and Contrastive Explanatio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9, 14 (2):303-321.
9.能力、責備與康德準則,《道德與文明》,2018年第6期,37-43頁。
10.來源的不相容論與自由意志,《世界哲學》,2018年第?期。
11.境況主義挑戰與美德倫理(與陳瑋合寫),《哲學研究》,2018年第5期,104-112頁。
12.道德實在論與道德真理,《清華西方哲學研究》,2017年夏季卷,213-271頁。
13.法蘭克福案例與自由的閃爍策略,《世界哲學》,2017年第2期,110-119頁。
14.進化倫理學與道德規範性,《道德與文明》,2016年第五期,10-18頁。
15.不可避免的行動、道德責備與康德原則,《清華西方哲學研究》,第三卷(2016年第一期),255-291頁。
16.慾望的本質與休謨式的動機,《道德與文明》,2015年第五期。
19.內在理由與倫理生活,《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21.Agent-causation and Free Will,《自然辯證法通訊》,2013年第3期。
22.道德知識與倫理客觀性,《雲南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6期全文轉摘)
23.羅爾斯的現實主義烏托邦,《中國學術》,第31輯(2012年)。
24.羅爾斯的政治本體論與全球正義,《道德與文明》,2012年第1期,7-18頁。
25.論道德責任的歷史性,《哲學門》第23卷第1期(2011),261-294頁。
26.Contractualism,Consequentialism and the Demands of Morality,《中國分析哲學2010》,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171-211頁。
27.Consequentialism,Deontology and Moral Thinking,《外國哲學》第22輯(商務印書館,2011年)。
28.Thomas Reid on Active Power and Free Will,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No. 3 (2011).
29.自由選擇與非決定論:對意志自由論的兩個正面提議的批評,《多元》2010年分析哲學卷。
30.彼特•斯特勞森論道德責任,《中國分析哲學2009》,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
31.自我決定與道德責任,《哲學研究》2010年第6期。
32.How to be Free without Changing the Past and Breaking Laws: A Response to Prof. Chuang Liu,《外國哲學》第21輯,2009年。
34.經驗上有根據的信念,自然信念與對上帝的信念,《哲學門》,2007年。
36.論行動者因果性理論的不連貫性,《心靈與計算》電子雜誌,第1卷第1期(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
37.Thomas Scanlon on Reasons, Motives and Desires, Fudan Journal (English edition), 2007, No.1.
38.機構、正義與共同體,《中國學術》,2005年第2輯(2006年出版)。
39.論工具理性的規範性,《雲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41.Non-reductive Physicalism, Causation and Explanation,《外國哲學》第18輯,2005年。
42.查爾斯•泰勒、黑格爾與自由主義,《哲學門》,2005年第1期。
43.因果關係與必然聯繫:‘新休謨’解釋的爭論,《哲學門》,2004年第2期。
44.Consciousness, Subjectivity and Physicalism,Philosophical Inquiry, Vol. 26(1-2) (2004):21-39。
45.能力探討與基本的善,《雲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46.Kripke's Paradox, Humean Solution, and the Nature of Normativity,《外國哲學》, 2004年第17輯。
47.In Defense of Consequentialism: Impartiality, Agency and Moral Demands, 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pecial issue, 2004,187-215.
48.自由主義、政治中立性和人類幸福,《中國學術》 2003年第3期。
49.平等:政治哲學的基本觀念,《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50.達米特:意義、真理與反實在論, 《外國哲學》, 2003年,總第16輯。
51.自主性、責任與自我, 《哲學門》第4卷第1期,2003年。
52.模型、指稱與實在,《雲南大學學報》 2003年第4期。
53.‘我思’與自我知識的本質,《哲學研究》,2003年第4期。
54.萊布尼茨的偶然性概念,《外國哲學》, 2002年,總第15輯。
55.相對主義、傳統和普遍倫理,《中國學術》,2001年第3期。
56.笛卡爾的確定性和認識論的基礎主義,《哲學門》 2001年第2期。
57.How Is Mental Causation a Problem? Philosophical Inquiry, Vol. 22, No. 1-2.
58.經驗主義、實在論和因果知識,《哲學門》,2000年第2期。
59.萊布尼茨:上帝、自由與道德必然性,《哲學研究》,2000年第10期。
60.合理性、進化與行動的說明,《哲學研究》,1995年第2期。
61.聯結主義、排除主義和思想的構成性,《自然辯證法通訊》,1994年第5期。
63.內容、說明與因果關係,《哲學評論》,1993年,總第1輯。
64.功能主義、意識與意向性,《自然辯證法通訊》,1992年第2期。
65.計算與知覺的本質,《自然辯證法研究》,1991年第11期。
66.心靈的本質與科學的結構,《哲學動態》,1991年第?期。
67.科學理論的變化與評價,《自然辯證法通訊》,1989年第10期。
68.生命現象與還原主義,《哲學研究》,1988年第10期。
69.認知科學(與景鍵合著),《自然》,1988第4期。
文集論文或書籍導論:
1.《善的脆弱性》(2018年修訂版)導讀(與陳瑋合寫)。
5.道德動機、慾望與實踐承諾,《浙江倫理論壇》III(陳壽燦主編),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6年,90-115頁。
6.內在理由與倫理生活(完整版),《浙江倫理論壇》II (陳壽燦主編),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5年,55-80頁。
8.羅爾斯的政治本體論與全球正義(完整版),載《求真集》(尚新建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
9.《康德、羅爾斯與全球正義》導讀。
10.《後果主義與義務論》導論,2011.
11.《實踐理性》導論,2011.
12.《全球正義》導論,2011.
16.《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導論,2007。
17.《美德倫理與道德要求》導論,2007。
18.理性、自由與道德——論康德對道德法則的“先驗演繹”,《斯人在思:葉秀山先生70華誕紀念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之旅,《維特根斯坦與心理分析》序言,2005年。
21.近代科學與現代性問題,《近代物理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譯後記。
22.內格爾的《科學的結構》譯序,2002年。
24.哲學與認知科學,《國外自然科學哲學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25.認知科學與心理學說明,《當代科學與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書評:
1.Jerry Fodor, Psychosemantics,《二十世紀西方哲學名著導讀》,湖南出版社,1992.
2.Noam Chomsky, Language and Mind,同上。
3.Donald Davidson, Essays on Actions and Events,同上。
4.Thomas Nagel, The View form Nowhere,同上。
5.Hilary Putnam, Representation and Reality,同上。
6.John Searle, Intentionality,同上。
7.Paul Churchland, A Neurocomputational Perspective,同上。
8.Noam Chomsky, Syntactical Structure,同上。
10.章士嶸:《認知科學導論》,同上。
11.John Loos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Historical Inquiry,《哲學動態》,1988第8期。
編選文集:
1.《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2.《美德倫理與道德要求》,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3.《康德、羅爾斯與全球正義》(Thomas Pogge著),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4.《後果主義與義務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5.《實踐理性》,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6.《全球正義》,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7.《以賽亞·伯林與當代中國》(與劉東合編),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年6月。
8.《科學與宗教:21世紀的問題》(與Mel Stewart和邢滔滔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譯著:
1.瑪莎·努斯鮑姆:《世界主義傳統:一個有瑕疵的高貴理想》 (徐向東、陳瑋譯),上海:三輝圖書,2021。
3.瑪莎•納斯鮑姆:《善的脆弱性》(徐向東、陳瑋修訂),譯林出版社,2018。
4.瑪莎•努斯鮑姆:《慾望的治療:希臘化時期倫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與陳瑋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5.約翰•艾倫•保羅斯:《我思,故我笑:哲學的幽默的一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年。
6.西蒙•布萊克本:《思想:哲學基礎導論》,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年。
8.伯納德•威廉斯:《真理與真誠》,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
9.湯姆•洛克莫爾:《康德與觀念論》,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出版。
10.湯姆•洛克莫爾:《在康德的喚醒下:20世紀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1.瑪莎•納斯鮑姆:《善的脆弱性》(與陸萌合譯),譯林出版社,2007。
12.伯納德•威廉斯:《道德運氣》,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13.詹姆斯•施密特:《啟蒙運動與現代性》(與盧華萍合譯,承擔48萬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4.阿爾文•普蘭廷伽:《基督教信念的知識地位》(與他人合譯,承擔12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5.約翰·希頓:《維特根斯坦與心理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6.艾爾文·伯特:《近代物理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7.歐內斯特•內格爾:《科學的結構》,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譯文:
1.M. W. Wartofsky:科學判斷:科學思維中的創造性和發現,《自然科學哲學問題》1987年第3期。
2.P. Engel:功能主義、信念與內容,《自然科學哲學問題》1988年第2期。
5.J. Liplin:重新規範化認識論,《國外自然科學哲學問題》
6.C. McGinn:《心靈的特徵》最後一章,《哲學譯叢》1991年第4期。
7.A. Rosenberg:規範的自然主義與哲學的作用,《國外自然科學哲學問題》
8.B. N. Boyd:科學實在論的現狀,《國外自然科學哲學問題》。
9.T. Sorell:知識的分析,《哲學譯叢》1992年第2期
10.D.Norman:對認知與并行分佈處理的反思,《國外自然科學哲學問題》。
11.M. Boden:《人工智慧哲學》導論,《國外自然科學哲學問題》。
12.J. Searle:意識、無意識與意向性,《哲學譯叢》1992年第2期。
13.T. Winograd:《理解計算機與認知》第一章,《國外自然科學哲學問題》。
14.P.M.S. Hacker:Hacker論維特根斯坦:訪談錄,《哲學評論》1993年春季號。
15.Ned Block:對Dennett的《說明意識》的評論,《哲學譯叢》1994年第6期。
16.J. Biro:意識與客觀性,《哲學譯叢》1994年第6期。
17.David Bell:思想的科學,《哲學譯叢》1995年第5期。
18.David Lewis:語言與諸語言,《語言哲學》(商務印書館)。
2016.12-2017.9:耶魯大學麥克米蘭中心訪問學者暨全球正義項目研究員。
2014:浙江大學2014年度優質教學二等獎。
2012:被中國倫理學會授予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傑出青年學者稱號。
2011:北京大學傑出青年人文獎獲得者。
2010:北京大學傑出青年人文獎獲得者。
2010:專著《理解自由意志》北京大學第11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7.9-2008.6:美國聖母大學哲學系宗教哲學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員。
2007: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2006:專著《社會契約、自由主義與政治辯護》獲北京大學第10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4:譯著《科學的結構》獲北京大學第9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9-2001:博士論文獎學金,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法律和哲學研究中心。
1998-1999:胡適紀念獎學金,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文理學院。
1998:哥倫比亞大學第五屆Jonathan Liberson研究生最佳論文競賽獲得者。獲獎論文:Agent-Centered Constraints, Self-Own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for Others。
1995-1998: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獎學金。
1993-1994:牛津大學獎學金,牛津大學哲學系和實驗心理系訪問學者。
徐向東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北京大學倫理教研室主任、哲學系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委員。學術兼職包括中國倫理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分析哲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和知識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倫理學會副會長。
本科生課程
現代英美哲學:自由意志(Modern Anglo-American Philosophy: Free Will )
倫理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Ethics)
形而上學(Metaphysics)
西方政治哲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近代西方哲學(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外國哲學(Foreign Philosophy)
研究生課程
元倫理學(Metaethics)
規範倫理學研究(Special Topics in Normative Ethics)
道德心理學研究(Special Topics in Moral Psychology)
生命倫理學與人格同一性(Bioethics and Personal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