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酸尿症Ⅱ型
戊二酸尿症2型
戊二酸尿症Ⅱ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Ⅱ,GAⅡ)也稱多種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陷(MADD),其病因為電子轉運黃素蛋白或電子轉運黃素蛋白脫氫酶缺陷,導致多種脂肪酸、支鏈氨基酸等代謝障礙,是一種以反覆發作的非酮症性或低酮症性低血糖、脂質貯積性肌病、代謝性酸中毒及輕度的高氨血症為主要臨床特徵的遺傳代謝性疾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重症患者常於新生兒期、嬰幼兒期死亡,遲髮型(輕症)患者可於各個年齡起病,早期發現、合理治療是挽救患者的關鍵。戊二酸尿症Ⅱ型是一種罕見的代謝障礙疾病,發病率尚不清楚。
GAⅡ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於編碼細胞線粒體的電子轉運黃素蛋白(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ETF)α或β亞單位或者電子轉運黃素蛋白脫氫酶(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 ETFDH)的基因先天缺陷所致。 ETF 的α和β亞單位分別由ETFA(15q23-25)和ETFB(19q 13.3)基因編碼,ETFDH由ETFDH基因(4q33)編碼。幾乎所有的 GAⅡ患者均攜帶有位於上述 3個基因之一的突變。
GAⅡ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從出生后數小時到成年人均可發病。該病分為新生兒型和遲髮型兩大類。新生兒型又根據是否伴有先天發育異常,分為Ⅰ型和Ⅱ型。Ⅰ型伴有先天發育異常,如多囊腎、腎髓質發育不良、肺臟發育不全、先天性搖椅形平足和面部畸形(巨頭、前額高、鼻樑低平、眼距寬、耳畸形)等。Ⅱ型不伴有先天發育異常。遲髮型也叫Ⅲ型。另外,部分 MADD 患者僅使用核黃素治療可完全糾正臨床癥狀和生化紊亂,根據其對核黃素治療的反應性特點,被稱為核黃素反應性 MADD,以遲髮型多見。新生兒型多表現為出生后數日即出現呼吸困難、代謝性酸中毒、低血糖、高氨血症、肌張力低以及特殊的汗腳氣味,常伴有多種畸形,病情危重,患兒多於新生兒早期死亡。遲髮型個體差異大,間歇性發病,嬰幼兒患者在感染、腹瀉、飢餓和藥物等應激狀態下出現嘔吐、低血糖、代謝性酸中毒、高氨血症或類似 Reye 綜合征樣發作。年長患兒或成人患者多隱匿起病,常於感染和腹瀉后出現疲乏和肌無力,以心肌、骨骼肌和肝臟受累為主,多無低血糖、代謝性酸中毒和高氨血症。
肝臟和肌肉是進行脂肪酸β氧化最活躍的組織,心臟 ATP 產生的重要通道也來自脂肪酸β氧化。所以一旦脂肪酸β氧化代謝障礙,常常累及肝臟、肌肉和心臟。GAⅡ病理改變為脂質沉積在多種組織器官,特別是肝實質細胞、骨骼肌纖維、心肌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等,故臨床上患者常合併脂肪肝、脂質貯積性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等。GAⅡ合併脂質貯積性肌病是我國脂質貯積性肌病的主要病因。如果臨床見到患者肌無力,以不能耐受運動和近端肌無力為特點,病情呈發作性,可自行緩解,血清肌酶明顯升高,肌電圖為肌源性損害,肌肉病理學檢查提示大量脂性空泡沉積,須警惕該病。
GAⅡ的臨床診斷比較困難,明確診斷需要:
肌肉或肝臟病理學檢查;
必要時進行酶學分析和基因檢查。
尿氣相質譜分析可有戊二酸、乙基丙二酸、異戊酸、己二酸、辛二酸和癸二酸等多種有機酸水平升高。但是典型的有機酸尿症僅在疾病的發作期才能檢測到,間歇期可正常。所以,對於高度懷疑該病的患者應儘早和反覆多次進行尿氣相質譜檢測,不能輕易地肯定或否定診斷,同時要結合血串聯質譜檢測結果和臨床資料綜合分析。血串聯質譜檢測可有短、中和長鏈醯基肉鹼升高。醯基肉鹼是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謝的中間產物,根據不同長度碳鏈的醯基肉鹼水平的變化可對脂肪酸代謝病進行篩查和診斷。GAⅡ由於多種醯基輔酶 A 脫氫酶缺乏,導致體內多種醯基肉鹼的蓄積,所以串聯質譜結果顯示從短鏈到長鏈多種醯基肉鹼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