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癱瘓的結果 展開

癱瘓

醫學疾病

癱瘓是指個體隨意運動功能的減低或喪失,可分為神經源性、神經肌肉接頭性及肌源性等類型,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癥狀。癱瘓主要由神經系統疾病引起,也見於循環系統及其他系統疾病。我國引起癱瘓的常見病因是腦血管病、顱腦外傷、腫瘤、炎症等。

病因


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癱瘓,大多為顱腦疾病,如腦血管疾病、顱腦外傷性疾病、腫瘤性疾病、炎性疾病等。非疾病因素外傷、中毒等也可引起癱瘓。

疾病因素

腦血管疾病
常見的有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可壓迫相關的神經組織,造成神經系統受壓或者組織失去活性,產生癱瘓癥狀。
顱腦外傷性疾病
常見的有硬膜下血腫硬膜外血腫等可造成神經系統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癱瘓癥狀的出現。
腫瘤性疾病
較常見於顱內腫瘤脊髓腫瘤等。腫瘤組織生長過快或者組織過大時可產生壓迫癥狀,導致出現癱瘓癥狀。
炎性疾病
腦炎、腦膜炎、腦膿腫、脊髓炎、外周神經病等。炎症可導致神經組織出現炎性反應,從而產生癱瘓癥狀。
各種炎症,如急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灰質炎和脊髓蛛網膜炎等;變性疾病,如運動神經元病(原發性側索硬化、肌萎縮側索硬化、進行性脊肌菱縮症)、亞急性聯合變性等;脊髓樂迫症,如髓內腫瘤、髓外腫瘤和椎間盤突出等;放射性脊髓病;脊髓外傷。
重症肌無力
慢性疾病,由於神經一肌肉傳導阻滯,導致某些骨骼肌易疲勞,併產生暫時性癱瘓,休息后可得到改善,晚期可導致癱瘓。按其程度可分為全身型和局部型,局部型以眼肌無力最為常見,表現為暫時性眼瞼下垂、斜視、復視閉目無力等。
也稱為低鉀性麻痹,由低血鉀所引起,發病突然,患者可在短時間內出現癱瘓癥狀,以下肢為主,癱瘓呈兩側對稱,肌張力減弱,嚴重時會伴有心血管及消化系統的功能障礙,如胸悶、心悸、腹脹等,少數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排尿困難,甚至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一種遺傳性,進行性肌肉變性疾病,表現為肌肉進行性加重的萎縮和無力,可分為Duchenne型、 Becker型、肢帶型、面肩肱型及遠端型等。
腦挫裂傷
受傷后就會發生偏癱,據腦損傷的部位不同,還可能出現顱骨骨折,出現顱底骨折時可發生腦脊液鼻漏(鼻腔中流出清亮的腦脊液)或是腦脊液耳漏(從外耳道流出清亮的腦脊液),多伴有意識障礙。

就醫指征


若出現以下警示癥狀,立即前往醫院就診,由醫生進行相關處理,具體包括:
● 出現肌肉無力,肌肉萎縮、肌肉麻木或疼痛。
● 伴有面色青紫、呼吸困難等。
● 有腦膜刺激征跡象,如頭疼、嘔吐等。

治療


癱瘓的治療目的為恢復神經或肌肉功能,主要通過藥物、手術、針灸按摩等方法進行檢查及治療,部分情況下還需要通過治療病因來糾正癱瘓癥狀。

家庭處理

癱瘓患者應按時按摩理療,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 可採用按摩、推拿和被動活動,幫助病人進行功能鍛煉。動作應該由輕到重、再輕。被動活動不要用力過度。每次全身鍛煉15~30分鐘。每天數次。癱瘓肢體位置要適當,肘彎曲、腕和手指伸直、踝關節保持90°。
● 繼續前一階段的各項鍛煉。同時幫助病人鍛煉翻身、起坐。站立鍛煉,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後徒手站立。肢體簡單的運動鍛煉, 如上肢的上舉、外展、外旋、肘關節的伸屈活動、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動。
● 在站立和上肢簡單活動的基礎上開始練習走路,手的精細動作和語言功能恢復。步行鍛煉先在扶持下左右擺動身體,兩腿輪流負重,繼之踏步,逐步過渡到手扶拐杖獨自行走。在出現划圈步態時,應練習屈膝和提腿動作。上肢鍛煉可練習拿碗、湯匙、筷,穿脫衣服以及編織、打算盤等精細活動。失語者要幫助語言功能恢復鍛煉。

藥物治療

● 如腦梗死患者可根據適應症和禁忌症進行靜脈溶栓治療,以及抗血小板治療等藥物治療。
● 如腦出血患者可利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合理應用降壓藥物,並且進行止血治療。
● 如炎症因素導致的癱瘓可根據葯敏試驗進行抗生素或者抗病毒治療。
● 若肌肉僵硬和痙攣較嚴重的患者,可使用肉毒桿菌毒素鬆弛肌肉。
● 還可以營養維生素B12營養神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物理康復治療

應早期進行肢體康復治療,給予肢體功能位,給予癱瘓肢體被動活動和主動活動,防止肌肉萎縮、關節變形。

手術治療

神經手術主要為選擇性脊神經根切斷術,目的在於通過電刺激選擇性切斷肌梭傳入的Ⅰa類纖維,阻斷脊髓反射中的γ-α反射環路從而降低肌張力,解除肢體痙攣,選擇性保留肢體的感覺神經纖維。

其他治療

給予針灸、按摩、理療等中醫治療。

日常護理


● 癱瘓伴神志不清者,加用床檔,避免墜床。
● 注意保暖,使用熱水袋者,水溫不宜超過50℃,避免燙傷。
● 重度癱瘓患者應給予管飼或胃腸道外營養。
● 加強皮膚護理,防治壓瘡,由於軀體感覺運動消失,即失去自我保護能力,局部的皮膚受壓過久,即可發生缺血性壞死,防止壓瘡唯一有效辦法是避免局部皮膚過久的壓迫,定時翻動體位每2小時1次,受壓部位做按摩並保持乾燥清潔,或在骨隆突處貼壓瘡貼予以保護,墊以海綿軟枕。有條件者可用自動翻身氣墊床。
● 加強大小便護理,防治尿路感染或便秘,截癱患者發生尿瀦留時,先採用誘導排尿,用溫水敷小腹部,聽流水聲,以引起反射排尿,必要時留置導尿定時排尿,並逐步訓練其自動排尿功能,指導患者自己做膀胱按摩,囑患者多飲水,以利稀釋尿液沖洗尿道。患者出現便秘時,應合理調節飲食,必要時可服藥物潤腸、排便。
● 加強呼吸道管理,防治肺部併發症,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直接吹風,防止感冒,意識清醒者,應鼓勵深呼吸,盡量將痰咳出;昏迷患者,應將其頭偏向一側,及時吸痰,防止痰液、嘔吐物誤吸,引起窒息或墜積性肺炎,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和拍背,幫助痰液的排除。痰液黏稠時,給予霧化吸入,每4小時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