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裕新
太平天國將領
賴裕新(?—1863)別名賴剝皮、賴割鼻,廣西潯州人,太平天國將領,歷任殿左貳十七檢點、天台左宰輔、大軍略等職。他早年團營金田參加革命,初不甚聞名,1857年翼王石達開受天王洪秀全猜忌被迫離京,裕新誓死追隨翼王石達開萬里遠征。1863年賴裕新在四川白沙溝一役中戰歿。
賴裕新(?—1863),廣西潯州人,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遠征軍中後期著名的軍事統帥,歷任殿左貳十七檢點、天台左宰輔、大軍略等職。他早年團營金田參加革命,初不甚聞名,1855年秋後隨翼王經略江西,並攻克瑞州府城,堅守一年有餘。1857年夏石達開受天王洪秀全猜忌被迫離京,從隨翼王萬里遠征。1860年6月,20萬大軍脫離東歸天京,裕新抵死不離,和翼王患難與共。是年10月,從廣西橫州衝出兼程北上進入四川。由於敵軍嚴密防守長江天險,翼王決定分兵吸引防守清軍,裕新率領中旗先行北上,以及回攻川東的李福鰌,兩支牽制部隊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使得翼王得以兵不血刃突破長江防線,對全局貢獻頗大。1863年3月24日,賴裕新在白沙溝不幸中伏犧牲。
1855年秋,翼王自安慶西援湖北,石達開見清軍重兵雲集武漢,硬拼很難取勝,而且武昌城高牆厚,守軍韋志俊有足夠力量防守,短期內湘軍難以攻破武昌城;鄂南及江西南昌以外大片領土,清軍並無重兵,進軍江西,其功易成,而且,由於南昌當時是曾國藩的座城,石達開進攻南昌,湘軍必救,此為一箭五雕之計。這年10月,裕新便從翼王攻入贛省;11月12日,賴裕新由新昌經棠浦鎮進攻瑞州府,一晝夜攻克此城,殺死湘軍營官知縣劉希洛、李錕,因功而受命統領瑞州軍務。自始,裕新積極備戰,打造城防。在城鄉之中設總制、監軍、鄉官,完善基層政權,編軍擴伍;建設船廠、硝廠、炮廠,儲備戰爭物質,做持久之計。1856年春,湘軍趁翼王東調、江西戰場上的太平軍停止戰略進攻之際,趁機反撲。這時江西的軍務由北王韋昌輝接管,6月23日,同知曾國華、吳坤修、參將普承堯、知縣劉騰鴻來犯,6月24日,北王領3000兵將水陸並進至瑞河口,與敵接戰,鎩羽而歸,狼狽逃回瑞州,湘軍乘勝欲謀賺城池,裕新憑垣堅守,力戰挫敵鋒。這年7月,北王奉詔回京謀害東王楊秀清,是為“天京事變”。北王走後,裕新勢更孤,便飛檄奉新守軍來援,21日,兩路猛攻湘營,不勝;24日,臨江、安義、武寧守軍亦來赴援,四路大軍又不勝。未幾,“天京事變”爆發,敵軍全線反撲。是年9月,曾國蕃親至瑞州,謀划先斷其南路補給再長久圍困,不久,瑞州南面的糧屯盡落敵手,裕新兵寡而不能爭。10月,敵趁江南壘成,趁勢進逼城池,裕新沉著指揮,頑強抵抗,將來犯之敵擊敗,大挫凶焰,敵損失頗大,心有餘悸,不敢再攻城垣,便築城長久圍困。1857年2月,曾國番、曾國華自瑞州解職奔父喪,楊載福、彭玉麟接管前線湘軍軍務后,蕭規曹隨,仍以困城為念。由於瑞州被圍半年,補給斷絕,城中糧食、彈藥消耗殆盡,堅守已毫無意義,裕新打算放棄城池,另作他圖,但是湘軍防守甚嚴,屢次突圍皆無功而返。7月初一晚上,狂風大作,暴雨隆隆,裕新趁湘軍麻痹大意之機率隊舍死猛衝,敵軍猝不及防,被裕新搶得先機,突出重圍,奔往吉安。
1857年夏,翼王避禍離京。1858年春,賴裕新跟隨翼王轉戰浙閩,謀解天京之圍。不久,翼王軍折入江西謀略湖南,以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並伺機入川。1859年2月28日,奉命自江西崇義進軍的太平軍賴裕新、傅忠信部進抵湖南桂陽熱水嶺,遭到清軍劉培元、彭定太的阻擊,打響入湘之戰。在太平軍猛烈進攻下,清軍僅數小時即“全軍覆沒”,桂陽趕來的援軍急忙逃回城內。太平軍將清軍營壘盡予摧毀,並於3月2日攻克桂陽縣城,取得在湖南的第一個據點。3月11日,裕新、忠信以騎兵開路,衝進駐紮桂陽、宜章分界處文明司的清軍營地,清軍潰敗。12日,又大破駐紮官渡的清軍營盤,並以騎兵追擊,乘勝直下宜章。13日,由秀流河上下游同時發動搶渡,擊潰扼守秀流河的清軍,擊斃敵將段萬彩劉祥信等人,攻克興寧。至此,湘東南三大軍事重鎮在半月之內接連為太平軍所據,郴州府門戶洞開。湘東南三大戰略要隘失守后,清軍退守宜章至郴州和興寧至梆州兩條路線。因興寧以西為東江所隔,石達開命部隊從宜章進軍。3月15日,賴裕新等自宜章出發,間道趨郴州府屬之外嶺、良田,迅即攻克,擊斃清巡檢盧銓,乘勝奪取郴州,跟著分兵兩路進攻桂陽州,17日輕取桂陽州,全殲守敵,僅知州張濟遠一人倉惶逃命。3月19日攻克嘉禾后,繼續向西迂迴,以小股佯攻北面的新田和臨武,迷惑敵人,主力則趁機進入寧遠縣,3月31日,先頭部隊向祁陽發動進攻。太平軍掃蕩了祁陽城外守隘清軍,準備攻城時,劉長佑部湘軍於4月4日率先趕到祁陽增援。這時,祁陽城下的太平軍突然調轉兵鋒,改攻永州,與劉長佑、江忠義、席寶田部展開連日激戰。清軍援軍續至,永州城外的太平軍四面受敵,難以抵擋,裕新迫放棄攻城。 4月11-15日,太平軍主力陸續自寧遠進入祁陽境,這時,楊載福已派湘軍水師副統領王明山從衡州趕往祁陽,企圖利用水師嚴密封索湘江,防止太平軍渡江。4月15日,太平軍在祁陽下游十里的觀音灘公然編造船筏,進行渡江準備。清軍馳赴觀音灘對岸阻擊,太平軍隨即退卻。16日,清軍過江進剿,雙方交戰,互有勝負,清軍收隊進入祁陽。當夜,太平軍出人意料地再次從觀音灘駕筏渡江,終於偷渡湘江成功。
渡過湘江的太平軍由賴裕新、傅忠信率領,進軍與廣西全州和寶慶府屬之新寧接壤的東安縣,4月22日破城,全殲守軍,知縣李右文等斃命。這一分兵戰略再次出乎清軍意料之外,直到太平軍兵臨東安城下,清軍才急調劉長佑赴援,軍未至而城已破。
此後,太平軍棄守東安,由賴裕新擔任誘敵任務,大張旗鼓地向西進軍,調動敵軍,傅忠信則率精銳伺機而動。賴裕新先佯攻新寧,又故意折回,作出直搗廣西全州的態勢,並派人聯絡當地天地會義軍,準備會合,吸引敵人追趕。湘軍劉長佑與劉坤一部果然率軍向全州方向追堵而去。
敵人一被調動,駐紮在東安附近的傅忠信部立即揮師新寧,兵鋒直逼寶慶,劉長佑與劉坤一聞訊后,急忙調頭趕回新寧。回師新寧的湘軍被佔盡地利、以逸待勞的太平軍打得大敗,營壘全部被踏平,輜重悉數被繳獲。傅忠信部乘勝離開新寧北上,直趨寶慶府。
而擔任誘敵任務的賴裕新部這時已經聯合上了廣西全州天地會義軍,在他們的配合下,從容回師,折反湖南,分兵進攻武岡、新寧,以牽制劉長佑增援寶慶的部隊,並於5月下旬師抵寶慶。到達寶慶后,裕新奉命屯駐城西五里之神灘渡,抵擋湘軍水師。湘軍船炮犀利,裕新唯有用銳氣抵擋之。 7月中旬李續宜統率的第二批湖北援軍一萬二千人到達寶慶戰場,李續宜軍到達后,與劉長佑劉岳昭等部清軍會合於寶慶東北的半邊街一帶,以圖挫敗太平軍包抄劉長佑後路的計劃。石達開得知后決定主動出擊,遂於深夜調動大軍逼近清軍半邊街大營,拂曉時分發動進攻。雙方激戰至第三天仍然難分難解,這時,李續宜以部分兵力繼續扼守大營,自己率軍渡過資水西移,在水師和騎兵隊的配合下,突然向太平軍最薄弱的北路陣地發動強攻。石達開聞報,急命賴裕新馳援,但為時已晚,太平軍營壘數十座,哨卡百餘處被清軍摧毀。接著,清軍又乘勝掃蕩資水西路,太平軍大敗之餘士氣嚴重受挫,西路陣地隨之陷落。到7月29日為止,西北兩路陣地落入敵手,寶慶合圍已完全被突破,城內外文書餉道復通,這標誌著寶慶形勢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太平軍被迫退入廣西。
“自一八四五年以後,廣西便掀起了反清運動,天天破壞,大家都不注意生產,中間經過十幾年的戰爭,城市既多破壞,農村則一片荒蕪。”,由於廣西素來貧瘠,太平軍此時已擴充至20萬眾,給養補給十分困難;再加上石達開遠征后不肯自立旗幟,無法滿足一些部下攀龍附鳳的願望,以及部下多為三江兩湖人,離鄉日久有思歸之念。1860年6月後不久,遠征軍二十幾萬人馬,在精忠大柱國朱衣點,軍略彭大順等六七十名將領的率領下,脫離石達開,東返天京。此時石達開身邊只有1萬餘人,處境非常困難,身邊大將只剩裕新一人,而裕新始終不棄,雞黍深盟,矢志不渝,時窮節乃現,患難見真知。不久,翼王重震軍威,裕新隨之出廣西橫州兼程北上,經思隴澤,上林,忻城,慶遠,洛東,羅城至融縣,在融縣,他們突破了湘軍名將劉坤一的截擊,10月中,經懷遠的板纜小道直插湘桂邊境的青林界,至此,終於擺脫了敵人的重重阻攔,衝出桂北,進入湖南,直趨四川。太平軍進入四川后,敵嚴防死守,且己又無舟楫之變,不能突破長江天險進取成都,因而決定繞道川西,直取四川腹地。大軍之前,先後分兵兩路,一路由李福猷率領,回攻川東,牽制川東敵軍不得向西;一支是賴裕新部中旗,先本隊北上,吸引防守清軍,造成防禦漏洞,以利主力伺機入川。這兩支牽制部隊都發揮了作用。賴裕新率領的中旗部隊於同治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渡金沙江”,進入四川西昌地區。為吸引布防清軍,裕新不急於過大渡河,而是直到把駱秉章派來阻擊太平軍的肖慶高部湘軍等來了,才與之接仗,然後,牽著肖部向後轉,過大渡河,沖入了川西平原。據《新繁縣誌》記載:“同治二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入蜀,其前哨悍將賴剝皮(裕新),率勁旅四萬自邛州趨溫江,逾羊馬河,省城大震。”駱秉章慌忙調集川西地區清軍堵截,命肖慶高部守彭縣,何勝必部守什邡,唐友耕部守邛州,進行合圍。中旗太平軍將士英勇奮戰,“復兼程衝去,飄忽如風雨。”突破清軍包圍之後,又分兵兩路,死死把清軍主力背在身上。一路北上綿陽,“突入綿東劉家河,旋被楚蜀各營跟蹤追剿,賴不敢停,向梓橦竄去。”一路沖向什邡,“楚軍湘軍果護軍桂字等營踵至,賊不能支,分股宵遁而去。”這樣,川西清軍的湘、楚、蜀軍各部均被中旗牽制住了。加之川東清軍要防禦李福猷部,在整個防禦體繫上,“南路空虛”的漏洞已經出現。翼王趁機跟蹤前進,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走小路奔向大渡河。而此時裕新已魂歸天國,夢斷蜀中。在此之前 1863年3月19日,中旗沿安寧河西岸小徑急速北進,至禮州、瀘沽、經冕山,直逼越西。越西同知周歧源率參將楊應剛、百長雷顯發、土司嶺承恩等官兵土兵,登陴頑抗。3月23日,中旗大隊乘夜從中所壩衝下,“火炬遍山,威如風雹,趨繞教場而東,人似蟻陣,旗幟如林,”向越西發動進攻。狡猾的敵人利用熟悉地形地物之便,由嶺承恩帶土兵繞西山潛出臘關,在中旗必經的小相嶺白沙溝的山上安設滾木擂石。3月24日,當中旗大隊進入白沙溝時,滾木擂石俱下。中旗損失很大,大部分士兵奮勇殺出。是役,賴裕新為滾木擊中,不幸犧牲。裕新死後,部隊“復推唐日榮、楊遠富並領其眾”繼續征戰,直至最後一刻。
達開部遠征軍大將賴裕新在融縣所發布的文書二件,系據龍泰
任等編答《融縣誌.卷二》著錄。原文不長.照錄如下:
賴裕新部在融縣發布的命令
將軍有令,各官軍周知:此地有妖兵一千餘名,凡我官兵
在此經過,務要派定整隊官兵在此把卡,以防作怪。不得
疏忽有誤。切切此令。九月十二日。
賴裕新部一軍軍帥汪在融縣發的告示
曉諭示民,及早投誠,傾心向化,可保身家。今本大臣,
統率三軍,逆我者亡,顧我者存。經過府邑,伐暴施仁,
沿途百姓.簞食跪迎,納糧進貢,雞犬無驚。各處山寨,
膽抗天兵,立時剿滅,一鼓蕩平。唯爾古鼎.利害莫聞。
反敢率眾.相拒我兵。被我活捉,小丑一名,十指盡除,
遞諭爾聞。若不進貢,禍生滅門,作速歸順.保全生靈。
倘再違背,玉石俱焚。特諭爾等.急宜凜遵。
一軍軍帥汪
太平天國庚申十年九月十七日諭
筆者對此事發生懷疑原因有二:
一、考查史實,太平天國庚申個年的下半年賴裕新一直在
桂南南寧一帶活動。不論是他本人還是他的部屬都未到過融縣。
二、告示內容,頗有與太平天國官制禮文不合之處。
現在先探討賴裕新的行蹤問題。
有不少地方志都記載了賴裕新在這一時期的活動。例如:民國
四年《武鳴縣誌·卷十》:“(咸豐十年)六月中旬,賴(裕新)乃
率黨出邑州,路經伊嶺之漢岩,以火攻之,死者二百餘人。以至
邑,攻城經旬不下……冬十月,賴裕新復率黨萬親,由賓(州)
入武(鳴)。”宣統三年《武緣縣圖經·卷七》:“(咸豐十年)冬十
月,髮匪偽中旗賴裕新自賓州入寇,知府徐引督團壯擊走之.”
當時清方廣西巡撫劉長佑也在《督軍追剿石逆余匪折》中
說:‘咸豐十年十月十五日奏……旋據左江道吳德徵稟報,石逆及
賴裕新先分三股,擁眾二萬餘人圍攻南寧府城……督飭各路團
練,分段圍擊,殲擒賊匪多名。匪黨屯紮不住,由賓州、上林縣
等處四散分竄。賴裕新復率數千人,翻山闌入宣化縣之四塘、五
塘,勾結土匪李青靛、黃文華等,攻陷八、九塘村落,放行再犯
南郡.”
按咸豐十年即太平天國庚申十年。這一年從六月到年底,賴
裕新及其部屬的行動歷歷可考,都在南寧附近活動,沒有去過融
縣。
然則太平天國庚申十年九月前後,是否有太平軍在融縣一帶
活動?有的。劉長佑在同一奏摺《督軍追剿石逆余匪折》中又
說:“賊目彭大甚(順)朱衣點等約眾數萬,亦與石逆背離,旋由
掠,竄至融縣。 .
郭廷以《太平天圖文事日誌》中的記載是。(公元1860年)11
月3日,(即咸豐十年十月初一日)翼王石達開舊部軍略朱衣點、
彭大順、觀天燕童容海自廣西融縣佔領湖南綏寧,知縣吳熊死
之。”
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第十八章》也直指發布這個告示的
汪軍帥為朱衣點的部下。並且說,‘當時朱部因糧食缺乏,到處苛
征,強迫人民進貢,百姓莫敢違命。惟融縣古鼎一村,抗不應
命。緣是村團練最為強悍,憑險固守,保衛地方,素為得力.人
民遷往避亂者數千,即融縣令亦移至村內辦公。團男又輒出助官
軍剿匪,稱‘鼎勇’。平昔各段土匪皆不敢正視。故融縣地方相得
安靜。即柳州李文茂所部橫行附近郡邑,亦莫奈其何。此次朱部
大軍壓迫,古鼎團練倔強如故,不肯“進貢”.力拒之於縣西南之
大將坡。其先鋒路繼茹被俘,朱部汪軍帥斷其十指釋還,使傳諭
古鼎村遵令納糧。”
郭志、簡史所述史實,皆有史料根據;簡史所述“斷指”一
事,亦與告示內容相將,所以可信。因比我們可以肯定;在融
縣發布文書二件的太平軍不是賴裕新及其部屬,而是由彭大傾、
朱衣點、童容海所率領的脫離了石達開的那支隊伍,即後來被洪
秀全封為“扶朝天軍”的。
以下我們再探討兩件文書的內容。
命令”中所說的“妖兵”、“把卡”、“作怪”等語,均為太平軍
中常用詞語,似非贗品。但“告示”用軍帥署名,卻自稱“大臣”,
則與太平天國禮制不合。按太平天圖官制,朝內官外出統軍始能
自稱欽欽差大臣或簡稱大臣。文中既雲“今本大臣,統率三軍”,
自應把軍中主將職銜寫明。只用小小的軍帥署名,不合定製,令人
生疑。但是考慮到這是一文剛剛脫離石達開本軍而離散了的隊
伍,又處在糧食缺乏亟需到處征糧的特殊情況之下,出現一些行
文不遵定製的現象.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當地的口碑把彭、朱、童所率領的這支離散了的隊伍誤為常
常替石達開當先鋒的賴裕新的隊伍,其原因也是易於理解的。因
為一年以後,即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九月,賴裕新確實與石達開
一起率軍經過融縣北入湖南。由於多年以後,記憶模糊發生張
冠李戴的事一點也不奇怪。但是我們在鑒別與整理史料之時,對
於這樣哪怕是很小的誤會也應該加以訂正。
裕新膽氣過人,翼王深倚之,故常為前驅。其戰也,睚齜先登,六軍辟易,而終以此殉。然治軍嚴而不殘,得將士心,又於民間秋毫無犯,其在長寧時,生得團首陳元椿,知其好學多才藝,即釋縛,欲授其官。在江西時以政績聞,及從翼王遠征,攻戰倥傯,疆域無常,乃惟聞其叱吒善攻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