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興翰
雷興翰
雷興翰,藥物化學家。湖南麻陽人。193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1938年獲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藥學院博士學位。1939年回國。曾任國立藥學專科學校、重慶大學教授。建國后,歷任華東人民製藥公司化學製藥一廠廠長兼總工程師,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名譽院長。
1980年加入中國*黨。是第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曾領導和組織研製出一系列驅鉤蟲、絲蟲和防治瘧疾的藥物。1961年研究成功世界上第一個口服非銻抗血吸蟲病藥物呋喃丙胺,同年獲國家發明獎一等獎。編著有《藥物化學進展》、《有機化學》等。
雷興翰在新葯開發方面具有遠見卓識。早在1956年,他就提出開展抗腫瘤藥物的研究,組成研究小組,並經常給予具體指導,特別是小組在遇到困難產生動搖時,他總是態度堅決,支持他們堅持下去。我國甾體藥物生產原是空白。1958年,上海醫藥工業研究所參加了全國大協作進行研究試製。在試製過程中,不管遇到任何困難,他總是鼓勵大家堅持下去,他的決心和毅力對甾體藥物生產的工業化起到了促進作用。60年代初,國際上半合成抗生素的研究和生產初露頭角時,他就及時地組織力量對這一新的領域開展研究,為在我國發展半合成抗生素的研究和生產打下了基礎。雷興翰在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任職30餘年,卓有成效地領導了合成藥物的研究和試製工作,填補了我國製藥工業的空白,發展了醫藥工業生產技術。
雷興翰歷任中國藥學會理事、名譽顧問,上海分會副理事長,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第三和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六屆政協委員,南方十三省(市)、自治區血吸蟲病防治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藥物組組長,衛生部科學委員會專題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藥學會藥物化學分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名譽委員,《藥學學報》、《化學學報》編委,《中國藥學年鑒》顧問,《中國醫藥百科全書》(藥物學和藥理學分冊)編委,《醫藥工業》主編、名譽編委等職務。
雷興翰為人正直,作風正派,敢於直言,十分關心科技人員的成長,對中青年科技人員大膽放手、從嚴要求,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經受鍛煉。他是我國實施學位制度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博士學位的高級科研人員。他熱愛中國共產黨,積極要求進步,1980年,在他75歲高齡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半個世紀以來,雷興翰從事藥學教育、生產和科研工作,發表論文170餘篇,德高望重。1984年他退居二線后,對科研工作仍絲毫不放鬆,不論寒冬酷暑,親臨第一線為科研工作出謀獻策,親自指導博士研究生,甚至病危住院期間,仍關心院里的各項科研工作。雷興翰為發展我國醫藥工業付出了畢生的心血,為人民除害滅病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獻身科研工作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寄生蟲病防治藥物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雷興翰鑒於我國寄生蟲病流行較廣,危害嚴重,因而將寄生蟲病防治藥物的研究作為奮鬥目標。多年來,他組織並親自參加了對我國流行的五大寄生蟲病的防治藥物的研究試製工作。由於血吸蟲病的流行對我國人民的危害更大,黨中央對此非常重視,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防治工作。然而,當時沒有好的治療藥物,用的仍是1918年以來所採用的銻劑。銻劑含重金屬,對心、肝、腎均有一定的損害,且反應大,需注射,使用不便。因此,尋找非銻、低毒、高效的口服藥物是個重大課題。雷興翰在參考國內外有關文獻的基礎上,根據“強烈的消毒殺菌劑都具有驅蟲效力”的設想,設計合成了百餘種類型的殺菌劑,經中國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藥理篩選,獲得了呋喃類藥物——呋喃西林對感染日本血吸蟲病的實驗動物有殺滅的作用。這個結果使雷興翰的設想得到初步證實。爾後他又發現硝基呋喃丙烯醯胺及其酯類衍生物有比呋喃西林更為強烈的抗菌效力,並對這類化合物進行合成研究。經過藥理篩選,他於1960年發現硝基呋喃丙烯醯環己胺,對感染日本血吸蟲病的小鼠有顯著抑制作用。在此基礎上,他又合成了更多不同種類醯胺與酯,共計1100多個化合物。經藥理試驗,其中呋喃丙胺(F-30066)對小鼠實驗感染的血吸蟲病有預防及治療作用,滅蟲率達100%,對家免、家犬的感染滅蟲率分別為97%—100%及85%—91%,對體外血吸蟲成蟲在濃度3.25μg/ml時即顯示對蟲的抑制。在臨床上該藥用於急性血吸蟲病有特異退熱作用。經嘉興血吸蟲病防治院對202例的臨床觀察,該葯對急性血吸蟲病高熱患者療效顯著。嘉興血防院使用該葯治療的病人,經20年後隨訪,未發現有不良後遺症,且絕大部分病人獲得治癒,恢復勞動力。該葯共治療日本血吸蟲病患者達百萬餘人次。雷興翰於1965年獲國家創造發明一等獎;1986年11月,獲中共上海市委血防領導小組批准的“為上海市消滅血吸蟲病做出了貢獻,記大功一次”的獎勵。美國Burger教授主編的《藥物化學》第三版寄生蟲病藥物一章中對該葯也作了介紹。
在雷興翰領導下發現“呋喃嘧酮”(M-170)不僅可殺滅微絲,也可殺滅絲蟲成蟲,臨床結果初步顯示具有較好的療效。在他的領導和組織下還研究試製成功一系列驅鉤蟲和瘧疾防治藥物,如驅鉤蟲葯“滅蟲寧”曾獲國家新產品三等獎,抗瘧葯喹哌獲國家科學大會獎。這些藥物在防病、治病和控制疫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雷興翰,鄭今芳編.有機化學(教科書).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
2 雷興翰,章麗珠,徐懋麗等.新型抗日本血吸蟲病口服有效藥物.藥學學報,1962,9(7):429—431.
3 雷興翰,章麗珠,徐懋麗等.關於血吸蟲病化學治療的研究I.β-(5-硝基-2-呋喃)-丙烯醯胺及其酯類衍生物的合成.藥學學報,1963,10(7):418—435.
5 章元琅,徐懋麗,雷興翰等.關於血吸蟲病化學治療的研究Ⅱ.d-取代-β-(5-硝基-2-呋喃)-丙烯醯胺及酯類衍生物的合成.藥學學報,1964,11(6):393—406.
6 Lei Xing-han.A Newc1ass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orally effectiveagainst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China Sci.1964,8(3):523—524.
7段廷漢,雷興翰.6-氨基青黴烷酸衍生物的研究I.6-(取代丙烯醯氨基)-青黴烷酸的合成.藥學學報,1965,12(8):516—522.
8 雷興翰.三十年來我國製藥工業的成就和今後的展望.藥學通報,1979,14(8):340—346.
9 顏閔,張振,雷興翰等.絲蟲病化學治療的研究I.(5-硝基-2-呋喃基)乙烯衍生物及其類似物的合成.藥學學報,1981,16(12):902—913.
10張振,顏閔,雷興翰.絲蟲病化學治療的研究Ⅱ1.5-硝基咪唑類衍生物的合成.藥學學報,1981,16(7):548553.11章元琅,陳寶珍,雷興翰等.血吸蟲病化學治療的研究XXV.取代香豆素-3-羧酸酯和醯胺衍生物的合成.藥學學報,1982,17(1): 17—21.
12 雷興翰,張椿年,張秀平等.國內幾類藥物的研究和生產的進展.醫藥工業,1984,15(12):20—40.
13 張秀平,顏閔,時惠麟,雷興翰.血吸蟲病化學治療的研究XIV.香豆滿(Coumaran)衍生物及其類似物的合成.藥學學報,1984,19(4):306308.
14章元琅,陳寶珍,雷興翰.血吸蟲病化療藥物的研究XXXXVI.N-取代-(5-硝基噻唑-2)-咪唑酮類衍生物的合成.醫藥工業,1984(2):14—16.
15 王哲清,張椿年,雷興翰.蒽環酮中AB環的前體(±)-2-乙基-5,8-二甲氧基-1,2,3,4-四氫-2-萘醇的合成.醫藥工業,1984(9):4243.
16 雷興翰.抗寄生蟲藥物研究的進展.中國藥學年鑒(1980—1982).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96.
17 徐懋麗,雷興翰.血吸蟲病化學治療的研究XXXXIX.4-苯基(或烯丙基)-5-(吡嗪-2)-1,2,4-三唑-3-硫酮衍生物的合成.藥學學報,1985,20(2):100.
18 Lei Xing-han.Synthesis of(3R,4R,5R)-trihydroxyclohexen-1-oicacid(I),and(3S,4S,5R)trihydroxycylohexen-1-oicacid(Ⅱ)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Organic Chemistry of Medicinal NaturalProducts.1985,11:10—14.
19陳文彬,王保鈞,雷興翰等.血吸蟲病化學治療的研究XIV5-[2-95-硝基-(2-呋喃基)-1-取代乙烯基]2,3,4-二唑衍生物的合成.藥學學報,1986,21(10):716—766.
20徐懋麗,雷興翰.血吸蟲病化學治療的研究XXXIX.3-取代-5-(吡嗪-2)-1,3,4-惡二唑-2-硫酮及硫醚類似物的合成.醫藥工業,1986,17(2):12.
21 陸見明,雷興翰,顏閔等.呋喃類藥物環上結構修飾及其抗菌殺蟲活性的研究.醫藥工業,1986,17(3):141.
22 陸見明,徐懋麗,雷興翰等.3(4)溴代和3,4-二烷氧基-5-硝基呋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藥學學報,1986,21(6):434440.
23陳寶珍,俞雄,雷興翰等.N′-(4-取代氨基-6-甲基-2-嘧啶基)-N3-(對氯苯基)胍類的合成及其抗絲蟲作用.醫藥工業,1987,18(5):207.24聶晉華,肖樹華,雷興翰等.24種3,4位取代的硝基呋喃化合物體外抗絲蟲作用的構-效關係.中國藥理學報,1987,8(5):207.
25 陸見明,章元琅,雷興翰等.硝基呋喃類藥物的結構修飾.醫藥工業,1987,18(7):330.
26章元琅,鍾家義,雷興翰等.血吸蟲病化療藥物的研究:α-取代-1,2,3,6,7,11b六氫-4H-吡嗪並[2,1-α]異喹啉-4-酮及其雙分子化合物的合成.醫藥工業,1987,18(11):489.
27 雷興翰.我國創製新葯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藥學進展,1988,12(3):135.
1904年——12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麻陽縣一個偏僻的農村。父親是私塾老師。
1914年——才開始讀書。
1926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
1930年——畢業后留校任助教。在薩本鐵教授指導下,他一邊指導學生做實驗,一邊再旁聽有關課程。在薩本鐵教授的嚴格要求和辛勤培養下,雷興翰進一步豐富了基礎知識,積累了更多的實踐經驗,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為以後解決工作中複雜的技術問題打下了基礎。5年中他完成了15篇論文。在薩本鐵出國講學時,他代薩教授講授有機化學和植物鹼化學。由於他工作努力,學習刻苦,取得了較好成績,經清華大學評議會通過,選派他去美國進修。
1935年——8月,雷興翰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藥學院進修。
1936年——8月獲碩士學位,並獲得學校研究院獎學金及中華基金會的補助金。
1938年——繼續深造,於6月獲博士學位。
1939年——因祖國已進入全面抗日戰爭階段,出於愛國熱忱,他離美返國。雷興翰學成回國后,在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任教,講授藥用有機化學、藥物合成化學、植物化學以及藥理學等,同時在重慶大學工學院兼職,講授有機化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隨學校遷回南京(即南京藥學院,現改名中國藥科大學)。在任教10年間,他為國家培養了不少藥學專業人才。他們中間有的是國內著名教授,有的是藥物研究工作中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有的是在發展我國醫藥工業中做出重大貢獻的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1939-1947年——在重慶、南京任藥學專科學校教授期間,他支持進步活動。由於參加抗議學校當局辭退進步教授而受到口頭警告。
1947年——辭職到上海,任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任技術室主任,同時作為兼職教授每兩星期去南京講課一次。
1948年——轉入聯合國救濟總署善後事業保管委員會任簡任技正工作,直至上海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上海成立華東人民製藥公司,雷興翰被任命為上海藥品一廠(即上海第一製藥廠)副廠長,旋即提升為廠長兼總工程師。
1955年——他被任命為上海醫藥工業研究所合成藥室主任。
1961年,上海醫藥工業研究所改為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他被任命為副院長。
1984年——退居二線,擔任名譽院長。
1989年——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