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1條詞條名為有機化學的結果 展開

有機化學

中國化學會、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主辦的期刊

《有機化學》創刊於1975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化學會、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

根據2019年9月《有機化學》官網顯示,《有機化學》第七屆編輯委員會共有委員69人,名譽編委6人。

根據2019年9月8日中國知網顯示,《有機化學》出版文獻共8364篇,總被下載2058383次、總被引55681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389、(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47。根據2019年9月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有機化學》載文量為6808篇、基金論文量為5212,被引量為36802次、下載量為460171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1.09。

歷史沿革


1975年,《有機化學》創刊。
1978年,該刊以季刊穩定發行。
1981年,該刊刊期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2002年,該刊刊期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
2014年11月,《有機化學》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 報道內容
《有機化學》主要刊登有機化學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原始性研究成果。
• 欄目設置
《有機化學》設有綜述與進展、研究論文、研究通訊、研究簡報、學術動態、研究專題、亮點介紹等欄目。
• 讀者對象
《有機化學》主要讀者對象為中國國內外化學工作者。

人員編製


據2019年9月《有機化學》官網顯示,《有機化學》第七屆編輯委員會共有委員69人,名譽編委6人。
《有機化學》第七屆編輯委員會名單
委員丁奎嶺王樂勇王官武王春江王劍波王梅祥
伍貽康劉文劉育江華許建和孫偉
楊震楊光富肖文精余孝其余志祥沈其龍
張俊良張洪彬陸展陳傳峰杜海峰周永貴
周其林胡文浩南發俊施章傑洪然黃漢民
唐勇唐功利黃培強常俊標崔秀靈崔春明
游書力謝建華藍宇雷愛文雷曉光譚仁祥
鄧亮史炳鋒馮小明朱成建范青華林國強
蘇偉平李振李嫕李興偉夏海平卿鳳翎
宋寶安張萬斌張文雄張前麻生明康經武
羅三中岳建民潘遠江樊春安黎占亭屠樹江
高希珂席振峰傅堯——
名譽編委鄧敏智朱道本李正名吳養潔吳毓林程津培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丁奎嶺(中國科學院院士)
副主編王劍波、黃培強、游書力、黎占亭
名譽主編陳慶雲

歷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丁奎嶺(中國科學院院士)
名譽主編陳慶雲

社會事件


資源保障

根據2019年3月《無機化學學報》的主辦單位中國化學會官網顯示,中國化學會擁有個人會員6萬餘人,單位會員近140家,下設33個學科/專業委員會、8個工作委員會、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和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每年組織召開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30餘項。

學術交流

2009年9月17-20日,中國化學會期刊工作交流研討會於在蘇州市召開。包括《有機化學》在內的由學會主辦的20種期刊及兄弟期刊《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和《天然氣化學》的編輯部負責人以及編輯等共42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交流內容是期刊的自我量化評估、分析以及發展的對策;期刊現狀、質量提升和期刊精品建設;期刊的國際合作;期刊的在線與網路化建設,其中,關注的重心是分析期刊的位置及探討學術刊物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根據2019年3月1日中國知網顯示,《有機化學》出版文獻量為8364篇。
根據2019年3月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有機化學》載文量為6395篇。

收錄情況

根據2018年9月中國知網顯示,《有機化學》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網路版、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等收錄。

影響因子

根據2019年3月1日中國知網顯示,《有機化學》總被下載1958537次,總被引次數53975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389、(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47。
據2019年3月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有機化學》被引量為32587次,下載量為437249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2015年影響因子為1.0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864名。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圖中文字為該刊的中文名,英文是該刊的英文名。
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

投稿須知

1、稿件內容包括文章題目、作者、單位地址、摘要、關鍵詞(隨後提供英文文章題目、作者、單位地址、摘要、關鍵詞)、前言、結果與討論、結論、實驗部分(綜述類文章除外)、致謝、輔助材料說明、參考文獻、圖文摘要等。
2、題目應以恰當、簡明的詞語的邏輯組合來反映論文中特定內容,不得使用不常見或同行不熟悉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代號和商品名稱,儘可能不出現數學式和化學式,中文題目一般不宜超過20字,英文題目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一般以不超過10個實詞為宜,且每一個實詞的第1個字母大寫。
3、作者、單位及頁腳作者姓名置於題目下方,並在通訊聯繫人右上角標註*。英文中,作者的姓和名首字母大寫,其餘小寫,姓在前,名在後,姓與名之間加逗號。作者地址應寫明工作單位全稱、城市和郵政編碼, 各項之間以空格分開,在第一頁頁腳處註明通訊聯繫人的E-mail地址和中、英文基金資助及其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