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1條詞條名為有機化學的結果 展開

有機化學

第二版

《有機化學(第二版)》是201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鴻賓、王慶文、高振勝。

基本信息


有機化學(第二版)
所屬類別
教材 >> 高職 >> 高職化學
作者:高鴻賓、王慶文、高振勝 編
出版日期:2005年4月 書號:7-5025-6570-1
開本:16 裝幀:平膜 版次:2版9次 頁數:364頁

內容簡介


全書共十八章,包括烷烴,環烷烴,烯烴,二烯烴,炔烴,芳烴,對映異構,鹵代烴,醇和酚,醚和環氧化合物,醛、酮和醌,羧酸,羧酸衍生物,含氮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質和核酸。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工類和化學類大專層次各專業,以及本科少學時(短學時)有機化學課程教材之用,也可作為其他院校(大學)和高職高專有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以及有關科技人員的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 緒論1
11 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1
12 有機化合物的一般特點2
13 化學鍵和分子結構2
14 共價鍵的屬性4
141 鍵長4
142 鍵角5
143 鍵離解能和鍵能5
144 元素的電負性和鍵的極性6
15 共價鍵的斷裂和有機反應的
類型8
16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8
161 按碳架分類8
(1)開鏈化合物8
(2)脂環化合物8
(3)芳香族化合物9
(4)雜環化合物9
162 按官能團分類10
17 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工業10
18 有機化合物的天然來源11
181 石油和天然氣11
182 煤12
183 農副產品及其他13
習題13
參考書目14
第2章 烷烴15
21 烷烴的通式、同系列和構造
異構15
22 烷烴的命名17
221 伯、仲、叔、季碳原子17
222 烷基18
223 烷烴的命名19
(1)普通命名法19
(2)衍生命名法19
(3)系統命名法20
23 烷烴的結構--碳原子的sp3
雜化21
24 烷烴的構象24
241 乙烷的構象24
242 丁烷的構象25
25 烷烴的物理性質26
251 物態27
252 沸點27
253 熔點28
254 相對密度29
255 溶解度29
256 折射率29
26 烷烴的化學性質29
261 氯化反應30
(1)甲烷的氯化30
(2) 甲烷氯化的反應機理30
(3) 其他烷烴的氯化31
262 氧化反應 32
263 異構化反應 33
264 裂化反應 33
例題34
習題37
參考書目39
第3章 環烷烴40
31 環烷烴的分類40
32 環烷烴的命名41
33 環烷烴的異構現象41
331 構造異構41
332 順反異構42
34 環烷烴的結構43
341 環的大小與穩定性43
342 環己烷及其一取代物的
構象44
35 環烷烴的工業來源和製法46
36 環烷烴的物理性質47
37 環烷烴的化學性質47
371 取代反應48
372 氧化反應48
373 小環的加成反應49
(1)加氫49
(2)加溴49
(3)加溴化氫49
例題50
習題50
參考書目51
第4章 烯烴52
41 乙烯的結構--碳原子的sp2
雜化、π鍵52
42 烯烴的異構現象54
421 構造異構54
422 順反異構55
43 烯烴的命名法56
431 烯基56
432 烯烴的命名56
433 順反異構體的命名58
(1)順反命名法58
(2)Z,E命名法59
44 烯烴的來源和製法61
441 從裂解氣和煉廠氣中分離61
442 醇脫水62
443 鹵烷脫鹵化氫62
45 烯烴的物理性質63
46 烯烴的化學性質64
461 加成反應64
(1)催化加氫64
(2)與鹵素加成65
(3)與鹵化氫加成、馬爾柯夫尼
柯夫規則、過氧化物效應67
(4)與硫酸加成73
(5)與水加成74
(6)與次鹵酸加成75
(7)硼氫化反應76
462 氧化反應77
(1)用高錳酸鉀氧化77
(2)用過氧酸氧化78
(3)催化氧化78
(4)臭氧化79
463 聚合反應80
(1)聚乙烯81
(2)聚丙烯81
(3)乙丙橡膠81
464 α-氫的反應82
(1)氯化反應82
(2)氧化反應82
例題83
習題84
參考書目87
第5章 二烯烴88
51 二烯烴的分類88
52 二烯烴的命名89
53 共軛二烯烴的製法89
531 1, 3-丁二烯的製法89
(1)從裂解氣的C4餾分提取89
(2)由丁烷和丁烯脫氫生產89
532 2-甲基-1, 3-丁二烯的製法90
(1)從裂解氣的C5餾分提取90
(2) 由異戊烷或異戊烯脫氫
生產90
(3)合成法90
54 1, 3-丁二烯的結構91
55 共軛體系和共軛效應92
56 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95
561 1, 2-加成和1, 4-加成95
562 雙烯合成97
563 聚合反應98
57 天然橡膠與合成橡膠99
571 天然橡膠99
572 合成橡膠100
(1)異戊橡膠100
(2)順丁橡膠100
(3)氯丁橡膠100
(4)丁苯橡膠101
(5)丁基橡膠101
58 環戊二烯101
581 工業來源和生產101
582 理化性質和用途102
例題103
習題105
參考書目107
第6章 炔烴108
61 乙炔的結構--碳原子的sp
雜化108
62 炔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109
621 炔烴的構造異構109
622 炔烴的命名法110
(1)衍生命名法110
(2)系統命名法110
63 炔烴的製法110
631 乙炔的生產111
(1)電石法111
(2)部分氧化法111
(3)其他方法111
632 其他炔烴的製法111
(1)二鹵代烷脫鹵化氫111
(2)炔烴的烷基化112
64 炔烴的物理性質112
65 炔烴的化學性質112
651 加成反應113
(1)催化加氫113
(2)與鹵素加成113
(3)與鹵化氫加成114
(4)與水加成114
(5)與醇加成115
(6)與乙酸加成115
652 氧化反應116
653 聚合反應116
654 炔氫的反應117
(1)炔氫的酸性117
(2)金屬炔化物的生成及其
應用117
(3)炔烴的鑒定118
例題119
習題120
參考書目122
第7章 芳烴123
71 芳烴的分類123
(1)單環芳烴123
(2)多環芳烴123
72 單環芳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124
721 構造異構124
722 命名124
723 芳基125
73 苯的結構126
74 芳烴的工業來源127
741 從煤焦油中分離127
742 芳構化128
75 單環芳烴的物理性質129
76 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129
761 取代反應129
(1)鹵化129
(2)硝化130
(3)磺化130
(4)付列德爾-克拉夫茨反應131
762 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
機理133
(1)硝化反應的機理133
(2)磺化反應的機理134
763 加成反應134
(1)加氫134
(2)加氯135
764 氧化反應135
(1)苯環的氧化135
(2)側鏈的氧化135
77 苯環上親電取代的定位規律136
771 定位規律136
(1)第一類定位基--鄰對位
定位基137
(2)第二類定位基--間位
定位基138
772 定位規律的理論解釋138
(1)第一類定位基的定位效應139
(2)第二類定位基的定位效應141
773 二取代苯的定位效應143
774 定位規律的應用144
78 苯乙烯和離子交換樹脂145
781 苯乙烯145
782 離子交換樹脂146
(1)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146
(2)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147
79 稠環芳烴148
791 萘148
(1)萘的結構149
(2)萘的化學性質150
792 其他稠環芳烴152
710 非苯芳烴153
711 C60154
712 多官能團化合物的命名155
例題157
習題158
參考書目160
第8章 對映異構161
81 物質的旋光性和比旋光度161
811 物質的旋光性161
812 比旋光度162
82 分子的手性和對映異構163
821 基本概念163
822 對稱因素163
(1)對稱面163
(2)對稱中心164
83 具有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對映
異構165
84 分子構型165
841 構型的表示方法165
842 相對構型和絕對構型166
843 構型的命名法167
85 具有兩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
對映異構168
851 具有兩個不相同手性碳原
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169
852 具有兩個相同手性碳原子
化合物的對映異構170
86 異構體的分類171
例題173
習題174
參考書目175
第9章 鹵代烴176
91 鹵代烷的分類和命名176
911 鹵代烷的分類177
912 鹵代烷的命名177
(1)普通命名法177
(2)系統命名法177
92 鹵代烷的製法178
921 烷烴直接鹵化178
922 由醇製備178
923 由烯烴製備179
93 鹵代烷的物理性質179
94 鹵代烷的化學性質180
941 取代反應180
(1)水解180
(2)與醇鈉作用180
(3)與氰化鈉作用181
(4)與氨作用181
(5)與硝酸銀作用181
942 消除反應182
943 與金屬鎂作用183
95 親核取代反應和消除反應的
機理184
951 飽和碳原子上的親核取代
反應機理184
(1)SN2機理185
(2)SN1機理186
952 消除反應的機理187
(1)E2機理187
(2)E1機理188
96 氟代烴188
961 氟里昂188
962 四氟乙烯和聚四氟乙烯189
97 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189
971 乙烯型和苯基型鹵化物189
972 烯丙型和苄基型鹵化物191
例題192
習題193
參考書目195
第10章 醇和酚196
101 醇196
1011 醇的分類、構造異構和
命名196
(1)醇的分類196
(2)醇的構造異構197
(3)醇的命名197
1012 醇的製法198
(1)烯烴水合198
(2)醛、酮、酸、酯的還原198
(3)由格利雅試劑製備199
1013 醇的物理性質 氫鍵199
(1)熔點200
(2)沸點200
(3)溶解度201
(4)相對密度201
1014 醇的化學性質201
(1)與金屬的反應201
(2)鹵代烴的生成202
(3)酯的生成204
(4)脫水反應205
(5)氧化和脫氫206
1015 乙二醇208
1016 丙三醇208
1017 硫醇208
102 酚210
1021 酚的命名210
1022 酚的製法211
(1)由異丙苯製備211
(2)氯苯水解212
(3) 由甲苯氧化製備212
(4)鹼熔法212
1023 酚的物理性質213
1024 酚的化學性質213
(1) 酚羥基的反應213
(2)芳環上的反應215
(3)氧化反應216
(4)與三氯化鐵的顯色反應217
1025 酚醛樹脂和杯芳烴217
(1)酚醛樹脂217
(2)杯芳烴218
1026 雙酚A和環氧樹脂219
(1)雙酚A219
(2)環氧樹脂219
例題220
習題221
參考書目222
第11章 醚和環氧化合物223
111 醚的命名223
112 醚的製法224
1121 醇脫水224
1122 威廉森合成法224
113 醚的物理性質225
114 醚的化學性質226
1141 NFDA4鹽的生成226
1142 醚鍵的斷裂226
1143 過氧化物的生成227
115 環醚227
1151 環氧乙烷227
(1)與水反應228
(2)與醇反應228
(3)與氨反應229
(4)與格利雅試劑的反應229
1152 冠醚230
1153 相轉移催化反應 231
116 硫醚231
例題232
習題233
參考書目234
第12章 醛、酮和醌235
121 醛和酮的分類和命名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