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話

浙江寧波的地方方言

餘姚話的形成固然要講到餘姚的歷史,餘姚自秦朝設縣,至漢朝建城,自此開始隸屬於會稽郡唐朝在會稽郡設置越州,餘姚縣隸屬於越州,王陽明先生固有“古越陽明子,餘姚王守仁之說”,至元明清改越州為紹興府,餘姚一直隸屬於紹興府,所以餘姚話是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的一種方言,語法上深受紹興話影響,而解放后被划入寧波地區,經過60多年,吳語-寧波話的辭彙也被餘姚話採用,而餘姚話有保留了自己獨特的發音和語尾助詞,從而形成了特有的餘姚話。

歷史沿革


1954年、1960年、1979餘姚縣和慈溪縣經過三次縣域調整,餘姚北部地區劃入慈溪縣。從而餘姚話形成了北慈溪南餘姚的格局,而慈溪新縣城為滸山鎮(慈溪市滸山街道),餘姚縣城為陽明鎮(餘姚市陽明街道),在這60多年的發展中,由於分成兩個縣市,因此兩市的發音稍有不同,即慈溪市的滸山話和餘姚市的餘姚話但是,99%的語法和辭彙都是相同的。
餘姚話流行於餘姚、慈溪兩地
由於歷史原因,餘姚慈溪縣域調整后,餘姚話流行於餘姚市、慈溪市大部分地方(2000平方公里,使用人口160萬),而慈城話僅在餘姚東部及慈城鎮一帶流行(500平方公里,使用人口30萬),觀城話流行於觀海衛鎮及周邊(300平方公里,40萬人口)。慈溪最東邊的寧波話在龍山鎮(100多平方公里。10萬人口)。還包含了四明山區的奉化話、嵊州話和上虞話(1960年奉化縣、上虞縣、嵊縣幾個村划入餘姚),範疇十分廣泛。具體地講,臨紹小片里包含了餘姚核心片(餘姚老城區及城南城北)、梁弄片和餘姚慈溪四塘以北片。其中,梁弄片以上虞口音為主,四塘以北片以紹興口音為主。比如人稱代詞“他們”用丈亭話說就讀成了“其拉”,用梁弄話說要讀成“伊拉”,用餘姚核心片口音讀就讀成了“給拉”。

方言概況


語小片

餘姚方言是屬於吳語里太湖片中的臨紹小片和甬江小片
餘姚話
餘姚話
在慈溪的中、西部,大部分地方原來是餘姚的,包括市區滸山街道。這樣,慈溪市區的人,說的卻是屬於紹興方言的餘姚話。而在餘姚的河姆渡大隱、陸埠、丈亭、三七市等鄉鎮,原來是慈溪的,那裡的方言是老慈溪話(慈城話),跟他們老縣城慈城一樣。慈溪老縣 城慈城鎮被划入寧波市江北區,餘姚東部地區原屬慈溪縣,因此寧波慈城話流行與餘姚東部和慈城鎮周圍,而慈溪東北部的觀海衛地區由於明朝設衛,福建兵將留在了觀城、而觀城有臨近餘姚縣和寧波鎮海縣,因此觀海衛鎮、掌起鎮是講觀城話的。
在屬於江北區的慈城、洪塘、乍浦,屬於鎮海駱駝,原來都是慈溪的;在屬於慈溪的范市龍山,原來是鎮海的。這些地方的方言,都屬於寧波話,雖然被划來劃去,在語言上倒也沒有帶來多大不便。
在慈溪的方言中基本分為3種:即東部寧波話,中東部觀城話,西部餘姚話。而西部的餘姚話音調也有所不同,比如慈溪北部庵東地區是紹興移民,那裡是紹興語調。東邊人叫那裡為"扛里向"中部為"扛頭"西部為"幹頭"而北部為"夯頭".

各鎮發音

附海鎮北部的餘姚話是新浦、逍林的移民而形成,
附海鎮南部應該是餘姚話和觀城話的過渡,
觀城話和寧波話的過渡應該在范市鎮,
逍林鎮橋頭鎮新浦鎮由於近鄰觀城,有些辭彙確實被影響,特別是,晝過(中午)、那喔(玩)這兩個觀城話寧波話中的辭彙。
餘姚話和紹興調的過渡地帶應該在七塘江,特別是庵東鎮
崇壽鎮、小安、小曹娥鎮北部、泗門鎮北部、臨山鎮北部是餘姚話和紹興調的過度地帶
黃家埠鎮好多上虞辭彙
餘姚梁弄鎮、蘭江街道西部(原肖東鎮)是上虞話、
大嵐鎮是餘姚話
大致上餘姚話比較純正的是陽明調和滸山調。

調派

餘姚話
餘姚話
陽明、鳳山、梨洲、蘭江東、鹿亭鄉、泗門鎮、臨山鎮、馬渚鎮牟山鎮、朗霞、低塘、周巷、長河西、丈亭鎮西、陸埠鎮西
餘姚話滸山調:滸山、古塘、白沙路、坎墩、宗漢、天元、長河東、逍林、橫河、匡堰、橋頭、新浦
餘姚話臨上虞調:梁弄鎮、黃家埠鎮、大嵐鎮西、四明山鎮西
餘姚話嵊州調:四明山鎮南
餘姚話紹興庵東調:庵東鎮、崇壽鎮北、小曹娥鎮北、周巷鎮北
寧波方言慈城話:陸埠鎮東、丈亭鎮東、三七市鎮河姆渡鎮大隱鎮、慈城鎮
寧波方言觀城話:觀海衛鎮、附海鎮南、掌起鎮、范市鎮
寧波話:龍山鎮
福建燕語:僅限於觀海衛鎮衛城內幾個村

方言區分


很多吳語當中是沒有普通話里翹舌韻母ch、zh、sh的,吳語里除了r和er這兩個翹舌音外,zh、ch、sh、這三個翹舌韻母都是發成平舌音的z、c、s,當然餘姚話慈城話也一樣ch、zh、sh轉為c、z、s,而寧波要變q、j、x
比如:張、照、少、正、整、成、手、周、州這些韻母ch、zh、sh開頭的,慈城跟餘姚一模一樣,而寧波和觀城以東要變q、j、x
慈城話與寧波話的不同
雖然說慈城話是吳語甬江片的一種,而甬江片絕大多數地方為寧波話,包括寧波大市大部分地區及整個舟山群島。但是部分慈城話發音稍有不同
寧波話和慈城話發音對比。
慈城(寧波話)Ci qing ;(慈城話) Ci ceng
天一廣場(寧波話)天一廣 qiang ;(慈城話)天一廣 cang
周總理(寧波話)Ju 總理;(慈城話) Zou 總理
針(寧波話)Jin ;(慈城話)Zen
下雪(寧波話)Luo suo ;(慈城話) Luo xie
真實(寧波話)Jin a ;jin dao wo a ;(慈城話) Zen se a
多少(寧波話)多 xiao ;(慈城話)多 sao
手腳(寧波話)Xu jia ;(慈城話) Sou jia
沒有(寧波話)Mie ou ;(慈城話) Ma o
黃蟮(寧波話)黃xi ;(慈城話)黃 san
儂:寧波讀成"nao,慈城話是no
慈城人學普通話,就不會有Z、C、S不分的麻煩。
寧波人把姓陳(chen)鄭(zheng)秦(qin)讀一個音為秦,而慈城話把陳 鄭讀(ceng),秦讀(qin)。所以寧波是張蔣不分,城秦不分,
餘姚話與寧波話的語句對比
餘姚 寧波 -
飯吃過啷咪?飯吃過了勿? -
吃過啷哉!吃過喋勒。 -
明朝zao 明jiao -
多少sao 多xiao -
慈城zeng 慈jing -
cao超市 qiao超市 -
cang廠長zang qiang廠長jiang -
張zang jiang張 -
手sou xu 手 -
濕,設sei xei濕,設 -
出cei co出 -
春ceng cong春 -
神seng song神 -
姚yao yo姚 -
zeng真實sa jing 真實xia ,真當喔 -
ceng稱准zeng qing稱准zong -
去(開)kei qi -
儂nong nao儂,en -
他,gei 佢 他,qi其 -
不要 fa gei fei qi -
去哉,kei zei 去勒,qi lei -
好啷哉 好勒 -
做好哉 做好喋勒 -

地域介紹


餘姚話真的和外國話差不多嗎?
餘姚話
餘姚話
餘姚話,尤其是近些年來發展變化的餘姚話里,夾雜著許多普通話的讀音,越來越通俗了。但是不可否認,即使是夾雜著普通話讀音,餘姚話作為吳方言的一種,具有鼻音重、口音重濁、發音長且翹、大量使用小稱(即鼻音化)以及訛音(有音無字)較多的特點,還是很難為外人所解讀。由於自餘姚建縣開始,一直隸屬於紹興,因此餘姚話可以和紹興、上虞交流,基本上都是同一個方言語法,而杭州市蕭山區原屬紹興,因此蕭山話聽上去跟餘姚話也是比較接近的,但又因為餘姚在划入寧波大市,因此寧波話不斷影響了餘姚慈溪,與紹興上虞等地交流變少,有的年輕人有時甚至聽不懂紹興話和上虞話。
東南曾經最名邑,文獻名邦
文化底蘊深厚。
張岱撰寫的《夜航船》,就可知餘姚人的文化遺脈:“余因想吾八越(指紹興府八縣:山陰,會稽蕭山諸暨,餘姚,上虞,嵊,新昌),唯餘姚風俗,後生小子,無不讀書,及至二十無成,然後習為手藝。”先讀書後習手藝,有文化又能經濟的餘姚人的確底蘊深厚,在原紹興府各縣中獨領風騷。餘姚和山東曲阜一起,並稱“文獻名邦”。
進士、狀元、傑出人物數量眾多
餘姚自唐宋以來的進士、狀元、傑出人物的數量,高居全國各城市前列,光明朝就有400多名進士,其中不乏嚴子陵、虞番、虞喜虞世南、王陽明、謝遷黃宗羲、朱舜水、邵晉涵蔣夢麟余秋雨這樣的大家。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和“滿朝朱紫貴,儘是四明人”的美譽,梁啟超對餘姚的評價極高。餘姚人有五人考中狀元:宋慶元二年的莫子純,宋景定三年的方山京,明成化十一年的謝遷(后官至大學士),成化十七年的王華(王陽明之父),嘉靖十四年的韓應龍。尤其是嘉靖十四年一科,全國共錄取進士三百二十五名,餘姚一縣就考取十七人,更有頭名狀元(韓應龍)、二名榜眼(孫升)。
土地肥沃、風景秀美,物產十分豐富。
1954年餘姚劃到寧波時,有人口68萬,而當時的慈溪人口僅23萬。經過縣域調整后,餘姚縣人口45萬,而慈溪縣則增至60萬。到2012年餘姚市人口101萬,慈溪市人口146萬。因此,當時的餘姚是中國大縣,、盛產青瓷、佛雕、楊梅榨菜乾菜雪菜棉花、蜜梨、茭白葡萄等,土地肥沃,物產極為豐富。有“中國塑料之鄉”、“中國模具之鄉”、“中國楊梅之鄉”、“中國榨菜之鄉”、“中國蜜梨之鄉”、“中國茭白之鄉”等稱號。
悠久歷史,可與中原匹敵。
暫且不提7000多年歷史的河姆渡和田螺山遺址,和1984年已經劃歸慈溪的上林湖越窯遺址。餘姚的文字記載自舜、禹時代開始,先後有“舜耕歷山”、“禹藏秘圖”之說,在餘姚還有歷山和相傳大禹藏治水寶圖的秘圖山。餘姚、上虞是舜的後代居住的地方(舜姓姚,姚江又稱舜江),號稱“虞舜大地”。春秋時期餘姚屬越國戰國中期餘姚成為楚國轄地。餘姚秦時置縣,建縣已有2200 多年歷史,建城歷史在浙江僅晚於紹興(會稽)。
東南最名邑。
餘姚的行政地位在歷史上反反覆復。秦時為“望縣”,僅次於當時的京郊縣。唐武德四年置姚州,東包明州,西轄上虞。宋為“望縣”,被稱為“東南最名邑”。元貞元年(1295年)又改為餘姚州。其地位一度和紹興(越州)、寧波(明州)平起平坐!
餘姚話作為吳語的一種方言,具有鼻音重、口音重濁、發音長且翹、大量使用小稱(即鼻音化)以及訛音(有音無字)較多的特點,較難為外人所解讀。
寧波有“姚江人物甲天下”和“滿朝朱紫貴,儘是四明人”的美譽。餘姚歷史上共有3人考中狀元:明成化十一年的謝遷(后官至大學士)、成化十七年的王華(王陽明之父)、嘉靖十四年的韓應龍。尤其是嘉靖十四年一科,全國共錄取進士三百二十五名,餘姚一縣就考取十七人,更有頭名狀元(韓應龍)和二名榜眼(孫升)。
慈溪縣丈亭鎮有中國楊梅之鄉的稱號,慈溪縣河姆渡鎮有中國茭白之鄉的稱號。現餘姚市境內的7000多年歷史的河姆渡遺址和田螺山遺址原為慈溪縣(今慈城)轄地,後梁時期上林湖越窯遺址從慈溪縣劃歸餘姚縣,1984年又劃歸慈溪縣。
春秋,餘姚屬越國,戰國中期餘姚為楚國轄地。餘姚秦時置縣,建縣已有2200多年歷史,建城史在今浙江省內僅晚於越國都城(今紹興)和句章城(句章縣即慈溪縣前身,今寧波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