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延雄
廖延雄
廖延雄(1922-2007),獸醫微生物學家。率先提出了雞新城疫病毒的毒力與血凝的不一致性;證實中藥黃連和厚朴的提取物對動物病原微生物的抗菌作用;還提出了接種病毒於雞胚的簡易方法和用噬菌體兩管法作沙門氏菌的快速診斷;在國際上首先報道了氂牛巴氏桿菌病;在國內首先探討了綿羊口瘡和確定了綿羊腸毒血症的存在。為中國獸醫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廖延雄(1922—2007)江西安義人。1943年畢業於台灣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教授。九三學社社員。中國共產黨黨員。
解放前,曾任四川自貢市旭川中學教員,台灣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助教。1947年赴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研究生院留學,獲科學碩士、理學博士學位。1951年3月回國后,歷任南昌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教授,蘭州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教授、微生物教研室主任、獸醫系主任,甘肅農業大學教授、科研處處長。1980年9月調江西省科學院工作,歷任教授、研究員,先後擔任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兼江西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協委員,江西省科協副主席、主席,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屆中央常委,九三江西省委主任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第六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務委員,政協甘肅省委員會第四屆委員。
是我國獸醫微生物學領域的知名專家,長期從事微生物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進行了“羊口瘡研究”、“氂牛巴氏桿菌病”、“羔羊痢疾的研究”、“羊沙氏菌病的研究”以及“中藥的抗菌作用研究”。首次在國內確定病毒性疾病的綿羊口瘡,首次在世界上確定氂牛的巴氏桿菌病。主編全國高校統編教材《獸醫微生物學》,參編全國高校統編教材《畜牧微生物學》、《獸醫微生物學實驗》,主譯《國際病毒分類與命名》。在國內外發表獸醫微生物學方面的科研論文數十篇。
廖延雄
1938年8月-1939年7月 在江西省立獸醫專科學校學習。
1939年9月-1943年7月 台灣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學習畢業,獲農學士學位。
1943年8月-1944年7月 任四川省自貢市旭川中學英語、生物教員。
1944年8月-1947年7月 任台灣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獸醫微生物助教。
1947年9月-1951年1月 在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研究生院學習,獲博士學位。
1951年3月-7月 任南昌大學畜牧獸醫系教授。
1951年8月-1980年8月 在甘肅省蘭州獸醫學院、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及甘肅農業大學任獸醫微生物學教授,1952年起兼獸醫微生物教研組主任,1956-1957年兼獸醫系系主任,1979-1980年兼學校科研處處長。
1980年9月至2007年 任江西省科學院教授、研究員,初兼副院長,后兼院長,現兼名譽院長。
2007年逝世。
廖延雄(左)
1951年8月,廖延雄應其師盛彤笙院長的邀請,赴蘭州西北畜牧獸醫學院任獸醫微生物學教授,1952年起兼獸醫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1956-1957年還兼過獸醫系系主任,1958年學校改為甘肅農業大學,1979-1980年他兼學校科研處處長,1980年9月,離開甘肅調回江西。廖延雄在甘肅29年,除做好教學、進行科研外,還深入生產實際,解決牧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此期間在國際上首先報道了氂牛的巴氏桿菌及其疾病;國內首先探討了綿羊口瘡;國內首先證實腸毒素存在及分類鑒定相應細菌而確定綿羊腸毒血症;國內首先證實中藥黃連、厚朴的提取劑注射於動物後有明顯抗菌作用,且證明黃連抗菌作用與黃連中的小檗鹼相關;國內首先提出噬菌體兩管法用於病原診斷及有條件地用於檢查病理材料中有無相應細菌存在;為西北五省舉辦獸醫微生物實驗診斷人員訓練班,參與制定全國統一的獸醫微生物教學大綱,改編盛彤笙編寫的獸醫微生物實驗指導,主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獸醫微生物學》;招收研究生;為中央農業部創辦蘭州獸醫研究所獻策;還從事過羔羊痢疾、綿羊鏈球菌病、馬騾的棘豆草中毒、鹿的擺腰症(缺銅症)等研究工作,為揭開羊瞎眼病(萱草素中毒)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1957年因受錯誤路線干擾,身處逆境而無法做更多應有的工作。
1980年9月,為解決夫妻兩地分居問題,廖延雄被調回江西工作,協助籌建江西省科學院,任教授、研究員,兼任過副院長、院長。其間並做了一些獸醫微生物學工作,如探索腸結腸耶辛氏菌,對腸球菌的研究,繼續培養獸醫微生物學碩士研究生。1985 年6月被邀請參加在美國Notre Dame大學舉行的第八屆國際無菌研究討論會。1985年11月應邀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屆國際獸醫流行病學及經濟學會議,中國微生物學會組團參加,廖延雄被推舉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廖延雄曾兼任過中國微生物學會三屆、四屆理事、五屆常務理事兼獸醫微生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現兼六屆顧問。此外,還兼任過江西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長。廖在國內外共發表論文40多篇,主譯了《國際病毒分類與命名》等。1990年廖獲國務院第一批授與的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獎勵。1993 年,任江西省科學院名譽院長,兼甘肅農業大學教授、江西農業大學教授、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九三學社江西省主委、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堅持科研,為獸醫學的發展作貢獻
雞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學性質研究 1947-1950年,廖延雄在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研究生院深造時,在以研究禽病及其病原微生物而著名的L.D.布希尼爾(Bushnell)教授指導下,從事雞新城疫病毒研究,以生物學方法證明了該病毒的血凝性與感染性系兩種不同性質,並推測為兩類生物結構支配著兩種不同性質;在操作方法上簡化了病毒接種於雞胚及從雞胚中收穫病毒液的操作方法,此簡化操作法曾為美國同行專家稱為“標準方法”。
中藥抗菌作用的研究 1951年上半年,廖延雄在南昌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任教時就開始對62種中藥的抗菌性進行了研究。到甘肅工作后,繼續研究中藥的抗菌作用,提取了黃連素和厚朴水溶成分,並證實上述提取物不僅在試管內有抗菌作用,而且注射到天竺鼠體內也表現出有一定作用,開創了獸用中藥提取注射製劑劑型。
首次確定氂牛、綿羊幾種傳染病並鑒定其病原1953年春,廖延雄與趙純墉、張秉彝、顧恩祥等在甘肅省夏河縣首次確定了西北氂牛有傳染性胸膜肺炎,並以馬丁瓊脂首次從西北地區分得此病原體,將培養物放在襯衣口袋內,以人體體溫代替溫箱培養成功。1953年夏,由於天祝縣氂牛死因不明,甘肅省畜牧廳組織工作組赴現場,廖延雄、趙純墉、張秉彝、李兆甲等確證為氂牛巴氏桿菌病,並分得菌株。該菌株可使當地旱獺(哈喇)人工感染而致敗血症死亡。這是世界上第一篇關於氂牛巴氏桿菌病的文獻,此菌株交給蘭州獸醫生物藥品製造廠做菌苗。1954年廖延雄與甘鹽池羊場獸醫劉汝舟首次在我國報道了綿羊口瘡;同年秋,與張秉彝報道了綿羊腸毒血症,揭開了春季及秋收時綿羊急性死亡之謎,是因魏氏梭菌所致,並獲分離菌株。首次在中國證實了此病腸毒素的存在,分得菌株交給蘭州獸醫生物藥品廠制菌苗,從而使氂牛巴氏桿菌病及綿羊腸毒血症得以控制。
國內首次提出利用噬菌體作快速診斷的兩管法 1960年,甘肅農業大學畜牧場仔豬死亡很多,經廖延雄參與檢查,確定系豬霍亂沙門氏菌所致。與此同時,他還分得此菌的噬菌體。噬菌體是寄生於細菌的病毒,比細菌小得多,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得見,但具特異性,能使相應的細菌裂解。因而人們已經利用噬菌體作細菌病的診斷。原常用的方法是將已經分出來的細菌用適當的噬菌體來檢查,或將被檢材料(組織、糞便)放到含某種噬菌體的營養液中看噬菌體是否增長。無論哪種方法都要用24小時以上,耗材料也較多。廖延雄研究出快速診斷法,即用兩管營養液,一管含豬霍亂沙門氏菌的噬菌體,另一管不含。將被檢組織小塊,每管各放一塊,置37℃下觀察,不含噬菌體的一管出現混濁而含噬菌體的一管仍保持清亮時,即可作有豬霍亂沙門氏菌的診斷,耗材料就是這兩管,最快的情況6小時可得結果,有快速高效的實用價值。但此法不能用於糞便或污染嚴重的組織材料。
參與羔羊痢疾的研究西北地區普遍存在初生羔羊下痢,發病多,特別是細毛羊,為害嚴重。1949年冬,西北軍政委員會撥專款指定蘭州獸醫學院派人從事此項研究。當時研究人員按照英國Dalling氏羔羊痢疾研究模式進行工作,分得了毒力強大的魏氏梭菌8704株並製成疫苗,但生產問題仍繼續存在。后根據西北大區畜牧部的意見,1953年成立西北羔羊痢疾研究組,由廖延雄、楊聖典任正副組長。從1954年春初到1957年春,廖延雄、楊聖典等投入此項工作達4年之久,預防問題一直未解決。1957年因錯誤路線的干擾此項研究被迫終止,廖延雄對此既內疚也感到遺憾。之後他仍認為應該繼續研究,並寫了“應重視羔羊痢疾研究工作”及“再談羔羊痢疾”等文章,提出了西北羔羊痢疾病因是多種的,有傳染病(細菌、病毒),也有營養、管理等問題,供後繼者參考。
探索腸結腸耶辛氏菌日本、印度和前蘇聯均多次報道了人的腸結腸耶辛氏菌的感染,動物亦有之。1980年,廖延雄指導研究生吳國鳳在江西從腹瀉嬰兒、豬分得此菌,並從國外引進此菌各血清型的標準株,將在江西分得的菌株定了血清型。由於腸結腸耶辛氏菌(簡寫為Ye)O9血清型與布魯氏桿菌的血清學交叉反應極為嚴重,而中國人畜布魯氏桿菌病存在,故李祖盛與廖延雄在前人基礎上進行了工作。他們的研究不僅復證了牛、羊、豬三種布魯氏桿菌與YeO9有嚴重的血清學交叉反應,而且發現三種布魯氏桿菌還與YeO22、YeO28、YeO45有不同程度的血清學交叉反應,但不如與YeO9那麼嚴重。比較各種鑒別方法,以間接血凝為佳。
國際上首先探討羔羊腸球菌與疾病關係廖延雄在研究羔羊痢疾過程中發現,腸球菌既是羔羊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又常在病羔、死羔內臟中獲得,並以實驗證明腸球菌對魏氏梭菌、大腸桿菌的毒力有影響。1986年,廖延雄與王曉春還證明了不同動物(小白鼠、小雞、蒼蠅)的腸球菌,交互定居性能及其可致病性,即一種動物的腸球菌是否可以在另一種動物的消化道定居下來和能否引起他種動物的疾病。
主編高校《獸醫微生物學》
《獸醫微生物學》
2 廖延雄,林世流。62種中藥抗菌性的研究。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校刊。1951 (4):5~9
3 廖延雄。雞新城疫病毒之血球凝集診斷法。畜牧與獸醫。1953,4(3):72~74
4 Liao Y。 S。 (廖延雄), Bushnell L。 D。 , Gainey P。 L。 ,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Trans。 Kans。 Acad。 Sci。,1953, 56: 227~233。
5 Liao Y。 S。 ,Bushnell L。 D。 , Eisenstark A。 。 A Simplified Technique for virus Inoculation in Chicken Embryo。 Trans。 Kans。 Acad。 Sci。 , 1953,56:74~77
6 廖延雄,趙純墉,張秉彝等。由巴氏桿菌所引起氂牛之出血性敗血性病例報告。中國畜牧獸醫雜誌。1954(4):158~162
7 廖延雄,張秉彝。綿羊腸毒血症病例報道。中國畜牧獸醫雜誌。1954 (1):9~11
8 廖延雄。黃連及厚朴抗菌作用之研究。藥學學報。1954,2(1):5~16
9 廖延雄,劉汝舟。西北綿羊“口瘡”之初步觀察。中國獸醫雜誌。1955 (6):258~261
10 盛彤笙,朱曉屏,廖延雄等。獸醫微生物實驗指導。第三版。南京:畜牧獸醫圖書出版社,1957
12 廖延雄。以噬菌體作豬霍亂沙門氏菌病理材料的快速診斷。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64(14):47~49
13 廖延雄主編。獸醫微生物學。第二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1991
15 吳國鳳,廖延雄。腸結腸炎耶辛氏菌研究。江西省科學院院刊。1984,2(1):1~20
16 廖延雄。應重視羔羊痢疾的研究工作。中國獸醫科技。1984(10):8
17 Liao Y。S。Enterococci in Lambs。Progress in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Research,vol。181:221~223,Alan R。Liss Inc。,New York,1985
18 韓松林,廖延雄。我國豬病鏈球菌分類鑒定之研究。江西科學。1985,3(2):10~28
19 李祖盛,廖延雄。腸結腸炎耶爾辛氏菌血清型O9與布氏菌免疫學交叉反應的研究。江西科學。1985,3(3):59~64
20 王曉春,廖延雄。異源腸球菌定居的初步探討。江西科學。1986,4(4):20~25
21 李祖盛,廖延雄。腸結腸炎耶辛氏菌與布氏桿菌血清學交叉反應。江西科學。1986,4(2):7~25
22 李祖盛,廖延雄。腸結腸炎耶辛氏菌與布氏桿菌血清學交叉反應的鑒別。江西科學。1986,4(3):16~32
23 王曉春,廖延雄。葡萄球菌蛋白A協同凝集與蘭氏分群法的相關性及其意義。江西科學。1986,4(2):26~32
24 Liao Y。 S。 Some Animal Disease Control in China。 Proc。 4th Intern。Symposium in Vet。 Epidemiology and Economics。 1986: 193~194
25 Liao Y。 S。 Ovine Streptococcosis。 Ibid。 1986: 300~301
26 王曉春,廖延雄。人、雞、鼠、蠅消化道腸球菌的分佈及其特徵。江西科學。1987,5(4):1~17
27 廖延雄。再談羔羊痢疾。中國獸醫科技,1988(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