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現象
紅細胞破裂,使血紅蛋白從細胞內逸出的現象
溶血現象
2.球形紅細胞因其面積與體積的比例顯著縮小,導致變形性能減低,當其通過脾竇微循環時,就不易或不能通過直徑比它小很多的脾竇微循環,而被阻留在脾臟內,被巨噬細胞吞噬破壞。
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取決於溶血過程的緩急和溶血的主要場所(血管內或血管外)。①急性溶血常起病急驟,如見於輸不合型血。短期大量溶血可有明顯的寒戰,隨後高熱,腰背及四肢酸痛,伴頭痛、嘔吐等。患者面色蒼白和明顯黃疸。這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其分解產物對機體的毒性作用所致。更嚴重的可有周圍循環衰竭。由於溶血產物引起腎小管細胞壞死和管腔阻塞,最終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②慢性溶血起病緩慢,癥狀輕微,有貧血、黃疸、肝脾腫大三大特徵。慢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由於長期的高膽紅素血症可併發膽石症和肝功能損害等表現。
在急性溶血過程中尚可突然發生急性骨髓功能衰竭,表現為網織紅細胞極度減少、貧血急劇加重,稱再生障礙性危象。發生原理可能與感染、中毒有關,也可能由於抗體同時作用於成熟紅細胞及幼紅細胞所致。
容易與溶血病相混的情況有
(2)骨髓無效造血:網織紅細胞不高,紅細胞壽命不短。
(3)組織或體腔內出血:膽紅素(間接)也可升高,出血停止后自然恢復。
(5)骨髓轉移癌。
臨床工作中常碰到血液標本溶血現象,為預防之,我們的經驗是採用生理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