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人民政府

西平縣人民政府

西平縣人民政府是一個位於西平縣的政府機構。

歷史沿革


據傳西平黃帝元妃嫘祖的故鄉。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西平原有西陵亭,即西陵氏所居。因為“西陵於夷”故名西平。
春秋時,古帝柏皇氏後裔的封地柏子國,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及舞鋼市部分地區。周景王貴十四年(公元前531年),柏國楚國所並。《通志。氏族略》載:“柏國在今
蔡州西平縣,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戰國時期韓國。秦屬潁川郡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西平縣(今縣呂店鄉),屬汝南郡。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封於定國為西平侯新莽,改西平為新亭。東漢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划縣境東部置定穎縣。北魏划汝南郡一部分,置襄城郡,治西平(遷今師靈鎮).唐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復置西平縣.。唐宋屬蔡州北宋徙治今西平縣治。明清屬汝寧府。1914年屬豫南道.1918年改屬汝陽道。1927年廢道直屬河南省,1933年屬河南省行政第八區專員公署。1949年3月,屬確山專區。8月,確山專署遷駐信陽市,改稱信陽專區。1965年7月屬駐馬店專區,1970年屬駐馬店地區,2006年屬駐馬店市至今未變。

西平概況


西平縣位於河南省中南部,駐馬店市的最北端,總人口86萬,面積1089.77平方公里,耕地118萬 畝,是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出口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糧食和肉類產品百強縣,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全國綠色農業 試點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綠色名縣,全省發展縣域經濟擴權縣、全省推進城市化進程重點縣、全省畜牧強縣、全省職教攻堅先進縣、全省農村基層黨組織建 設先進縣、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縣、省級園林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
西平歷史悠久,風景秀麗。西平古為柏皇氏遺族封地,西漢初年置縣,是黃帝正妃、中華之母――蠶神嫘祖的故鄉,中國冶鐵文化的發祥地,被國家命名為嫘祖文化之鄉和冶鐵鑄劍文化之鄉。西部山區國家級森林公園棠溪源風景區森林覆蓋率95%以上,西與風景名勝九頭崖相連,南與“中原盆景”嵖岈山相望,綺麗秀美的自然風光與厚重深沉的炎黃文化、棠溪文化融為一體,為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西平資源富集,物產豐富。西 平盛產小麥、玉米油菜芝麻煙葉等多種農作物,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之一,全年糧食總產量85萬噸,優質小麥、綠色生豬、食用菌、無公害蔬菜、煙葉 五大農產品生產基地特色明顯。畜牧業發展迅速,生豬、蛋肉雞、毛肉兔等年出欄量位居河南省前列,其中:年出欄生豬190多萬頭,家禽700多萬隻,毛肉兔 240多萬隻。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
西平設施完善,市場繁榮。按照經營城市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擴大城區、開發新區、改造老區、建設產業集聚區、美化全區,使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向縱深推進。縣城控制區面積15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38.98平方公里,建成面積30平方公里,構建了八縱八橫的城市框架,城區人口16萬人,城區內各具特色的遊園綠地隨處可見,一座現代化的生態園林城、工業貿易城正在興起。
電力、通訊、供水、金融服務保障充裕,教育、文化、衛生設施完備。擁有服裝、建材、鞋類、塑膠、農副產品等各類專業市場100多個,物流企業30多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家電下鄉”和郵政服務“三農”活動紮實推進,形成城鄉一體化的流通體系,現已成為豫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工業體系完備,經濟協調發展。西平縣通過擴大對外開放,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初步形成了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機械製造、化工建材、塑料塑膠、輕工紡織等五大主導產業。
縣委、縣政府提 出了今後一個時期西平縣總體工作要求:牢牢堅持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兩個轉變(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工業小縣向工業大縣轉變),推進 三化進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狠抓四個第一(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民生是第一大事、作風是第一保證);重點抓好“六大工程”建設:一、實施項目帶動工程;二、實施工業振興工程;三、實施農民增收工程;四、實施城鎮創建工程;五、實施全民創業工程;六、實施民生改善工程。隨著“六項工程”的成功實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西平縣將會變得更富裕、更美好。

城市榮譽


先後被定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省級衛生城市,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省級治安模範縣。
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
1994年被農業部定為“鄉鎮企業東中西部合作示範工程試點”縣。
2002年被省政府定為對外開放重點縣。
2004年被省政府定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擴權縣。

地理環境


地貌

西平境內地層屬於上太古界太華群、元古界汝陽群、上元古界洛峪群、新生界下第三系、新生界上第三系、新生界第四系。位置處於華北大陸板塊南緣,秦嶺構造隆起帶北側的前沿坳陷區。地勢表現為西南是山地,北東為岡坡,其間有傾斜平原分佈。地質構造表現為西部為逆沖斷褶構造帶,東部為隱伏斷陷盆地,兩者之間為斷裂──火山活動過渡帶,共三個典型地質構造單元區。境內地層、岩石和地質構造,按交替發生的主要地質事件分,有被海洋覆蓋的沉積時期、造山及造陸運動時期、冰川活動時期、火山噴發及岩漿侵入活動時期、內陸剝蝕與沉積時期等。境內地勢西高東低,伏牛山余脈自縣境西南綿延入境,形成山區向平原過渡地帶。海拔最高553.2米,最低53米,平均59.9米。西部為淺山丘陵區,面積96.4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8.85%。境內有大小山峰10餘座,主要有茅芽山、橫山、龍泉寺山、跑馬嶺、油婁蓋山、布閣樓山、蜘蛛山、南寺山、康山、黃山、鍋底山、九女山、譚山等,其中龍泉寺山海拔553.2米,為境內第一高峰,其他各山海拔均在500米以下。中部和南部有3個緩岡,分別是師靈岡、蔡寨岡、金剛寺岡(又稱義亭岡),總面積60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5.5%。師靈岡位於師靈鎮西北境和嫘祖鎮北部,與舞陽縣相連,為舞陽岡尾端。岡地走向與張堂──專探──肖窪斷裂構造線相吻合,海拔70~90米,岡地平緩,土層深厚。蔡寨岡位於蔡寨鄉南部,與遂平縣交界,屬遂平岡延伸部分,海拔75米。金剛寺岡,位於縣境東南部,京廣鐵路東側,海拔70.3米。縣內土地因沙河洪河汝河干支流決口沖積,逐漸形成京廣鐵路以西洪河沖積平原和京廣鐵路以東沖積沉積平原,平原總面積933.37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85.65%。境內有老王坡、澍河坡、葉坡、胡坡、毛坡、白寺坡、姚湖坡、洪溪坡等8個窪地,其中洪溪坡位於縣境西部嫘祖鎮,平均海拔70.9米,其餘大多分佈在縣境東部,平均海拔在60米以下。窪地總面積273.4平方公里。
氣候
西平縣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亞濕潤的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溫年際變化較大。近30年平均氣溫為15℃、年均降水總量為846.1毫米。
水文
縣內河流屬於淮河流域洪、汝水系,洪河、柳堰河和淤泥河為縣內3條主要河流。流域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9條。屬洪河水系的流域面積717平方公里,屬汝河水系的流域面積323平方公里。洪河,源於舞鋼市南部的蘇寨山,上游為舞鋼市的滾河,西平境內河段長75公里,出境后經上蔡汝南新蔡與汝河匯合,在境內主要有洪溪河、淤泥河、運糧河、青銅河、棠溪河、吉斗河、萬泉河等7條支流。淤泥河又名石界河,源於舞陽縣吳城,自權寨鎮馬庄入境,穿越老王坡腹地至五溝營北丁橋入洪河,境內河段長30公里。柳堰河發源於遂平縣西北境神溝廟和魏老墳,由姜龍池入西平縣境,流經專探、二郎、重渠等鄉,全長55公里,流域面積234平方公里,主要有南萬泉河、九龍溝、西遂界河、洪澍河等4條支流。

行政區劃


西平縣轄柏城、柏亭、柏苑3個街道辦事處,出山、師靈、權寨、盆堯、五溝營、嫘祖、二郎、宋集8個鎮,人和、譚店、蘆廟、楊庄、專探、蔡寨、焦庄、重渠8個行政鄉和老王坡及產業集聚區2個管理委員會。全縣有35個居委會,250個行政村。
行政區域代碼:411721
西平縣人民政府駐地:柏城街道
轄:街道3 鎮8 鄉8 居委會35 村委會250 自然村1224
鄉(鎮 街道)名稱駐地居委會數村委會數自然村數
柏城街道836
柏亭街道1028
柏苑街道1342
五溝營鎮五溝營2050
權寨鎮權寨1344
師靈鎮師靈1464
出山鎮彌陀寺20155
盆堯鎮盆堯21494
宋集鎮宋集1455
嫘祖鎮呂店2080
二郎鎮二郎21376
重渠鄉羅拐1362
人和鄉尚王1644
譚店鄉譚店2064
蘆廟鄉蘆廟1299
楊庄鄉劉庄1669
專探鄉專探2291
蔡寨回族鄉蔡寨621
焦庄鄉焦庄1750
柏城街道
行政區域代碼:411721001000
柏城街道辦事處所在地:建設路居委 產業集聚區內
轄:居委會8 自然村33
居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東關仙庄8
裴園 仙庄 張庄 寺后 塔墳 李庄
康莊 柳庄
西關侯園6
大陳庄 小陳庄 馮庄 侯園 肖庄
小庄
南關東後街南段2袁庄 黃坑
寶嚴寺經貿路聯組1朱家島
建設路栗庄3王司庄 耿墩 栗庄
北關石庄6北關 石庄 張堂 楊庄 小張庄 徐庄
邵庄邵庄4邵庄 吳庄 賈庄 小郭庄
三里灣於庄3三里灣 孫庄 於庄
柏亭街道
行政區域代碼:411721002
柏亭街道辦事處所在地:
轄:居委會10 自然村28
居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湯買趙湯買趙1湯買趙
黃庄黃庄3小店 黃庄 董庄
郭店大郭店3大郭店 朱寨 聶趙
朱洪朱庄4朱庄 小田莊 李庄 閻庄
桂李桂李2梁庄 桂李
范樓范樓2范樓 大田莊
耿庄大耿庄4大耿庄 小耿庄 吳庄 小李庄
席趙席趙5席趙 陳崗 於庄 趙莊 王莊
呂庄東呂庄1東呂庄
庄王大庄王3大庄王 小庄王 小張庄
柏苑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003
柏苑街道辦事處所在地:
轄:居委會13 自然村42
居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於樓於樓4武庄 於樓 鴨李庄 東劉庄
大李大李2大李 石佛堂
王店王店4王店 南河沿 魏場 賈庄
王茨園代庄5王茨園 代庄 王仙庄 薛庄 盧庄
花馬劉楊庄5花馬劉 拐劉 楊庄 五里廟 西小李庄
芳庄大徐庄7臧庄 大徐庄 劉樓 高徐 船里灣 芳庄 陳庄
道庄道庄5道庄 馮橋 於頭劉 杏樹灣 董庄
郝劉郝庄3劉庄 郭庄 郝庄
黃庄黃庄1黃庄
李庄鋪李庄鋪3李庄鋪 小李庄 毛墩
李庄杜李庄杜1李庄杜
李庄楊李庄楊1李庄楊
武崗武崗1武崗
五溝營鎮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101
五溝營鎮人民政府駐地:五溝營
轄:村委會20 自然村50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丁崔丁崔1丁崔
王閣套樓閣5王閣 陳寺 套樓閣 油坊閣 進士閣
劉店劉店1劉店
陶庄陶庄3陶庄 郭張庄 金盆趙
顧廟顧廟3顧廟 小王莊 小張庄
丁王丁王1丁王
東街東街1東街
北街北街1北街
南街南街4南街 南寨 郭庄 王窪
后鄭后鄭3后鄭 蘇營 孟庄
呂哨呂哨1呂哨
大崔大崔5大崔 鈔窪 左庄 曹庄 辛庄
寇店寇店2寇店 陳樓
常灣常灣6常灣 呂橋 李庄 郭獨籠 崔庄 何庄
康莊老康莊1老康莊
洄浀趙洄浀趙3洄浀趙 呂庄 檜樹李
留冊橋留冊橋2留冊橋 張灣
袁庄袁庄1袁庄
陳坡寨陳坡寨1陳坡寨
龍泉寺龍泉寺5龍泉寺 小郭庄 大郭庄 韓庄 斗劉
權寨鎮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102
權寨鎮人民政府駐地:權寨
轄:村委會13 自然村44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小店小劉店4小劉店 小劉庄 劉環庄 小鄭庄
馮堂馮庄5馮庄 苗堂 牛庄 朱庄 葛庄
黑何何庄4馬庄 何庄 黑庄 盡頭吳
劉庄劉庄1劉庄
關庄溫庄5董庄 關庄 溫庄 蘇庄 楊庄
權寨權寨2權寨 小梁庄
大劉堂大劉堂3大劉堂 趙莊 小張庄
朱楊朱楊3朱楊溝 小朱庄 周趙莊
秦庄秦庄2秦庄 石羊王
老溫老溫3老溫 孫庄 許庄
苗張苗庄5高庄 張庄 花王 蠻楊 苗庄
鄭樓鄭樓3武庄 大張庄 鄭樓
郭庄郭庄4郭庄 老關庄 東乾溝 小庄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103
師靈鎮人民政府駐地:師靈
轄:村委會14 自然村64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史庄史庄4史庄 楊寨 胡庄 小劉集
夏王夏王4夏王 周庄 魯庄 牛集
崗王篩子張3崗王 篩子張 小吳庄
師靈師靈7
師靈 牛場 朱庄 冀庄 南李庄
北李庄 於庄
楊環仁和庄7
仁和庄 楊庄 小關庄 小杜庄 仙庄
劉庄 董庄
油坊張后油坊張5前油坊張 后油坊張 馮庄 許庄 魏樓
王寨王寨3王寨 閻崗 新閻崗
白廟白廟4白廟 西乾溝 安李 榮庄
聶河鄭樓6鄭樓 聶河 老劉庄 大孟庄 小孟庄 小栗庄
蒼王廟蒼王廟4蒼王廟 小窪張 竹園李 邢庄
趙王王莊7
趙莊 王莊 時庄 張庄 杜庄 范樓
尚庄
郜庄桂庄5郜庄 黃溝 桂庄 翟庄 蔣渡口
馬窪馬窪1馬窪
北王何庄4小溫庄 花園吳 何庄 北王莊
出山鎮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104
出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彌陀寺
轄:村委會20 自然村155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八張薛庄6
齊莊 薛庄 八張 北小王莊 茨園
小於庄
出山出山3出山 柏樹王 小韓庄
劉清管連窪6
劉清管 蔣庄 遠溝 楊不乃庄 幸庄
連窪
吳堂吳堂4吳堂 康莊 馬庄 南新莊
大於庄大於庄8
大於庄 東小於庄 楊庄 於趙莊 夾河
夏庄 姚庄 東小王莊
大蘇庄大蘇庄10
大蘇庄 鐵方崗 新莊 秦庄 小蘇庄
葉庄 山坡於 小周庄 張南庄 樊庄
姚崗姚崗5姚崗 三張 火龍廟 北新莊 玉皇廟
月林月林16
月林 郭溝 下窯 占庄 楊鳳溝 上窯
連莊 力三寺 武場溝 唐寺溝 王莊
堰塘灣 毛葉溝 小趙莊 石蓋 堰塘沿
朱倉庄大戰口8
朱倉庄 大戰口 萬溝 楊樹灣 竹園溝
南馬庄 耿庄 堯溝
李園溝孟庄9
李園溝 孟庄 小南庄 老莊科 劉庄
光庄
後於安 王林 茅草溝
李孟銀李孟銀6
李孟銀 龍門溝 長嶺 小趙莊 李好庄
月田
焦之崗焦之崗8
焦之崗 王料庄 張寨 西小於庄 小潘庄
祿庄 袁庄 三所樓
牛昌牛昌8
老栗園 文庄 彌陀寺 牛昌 山頭王
坡李 尚趙莊
狄庄狄庄9
狄庄 柴火溝 金嶺 王崗 田莊 小張庄
大沖 韓庄 小於庄
羅崗庄王三孝8
羅崗庄 和寨 於崗庄 王三孝 小夏庄
阮庄 趙莊 垤庄
翟老莊孫堂9
孫堂 翟老莊 油坊溝 丁庄 武庄 杜庄
常庄 王昌庄 樊樓
菜坡后菜坡6后菜坡 前菜坡 黃山 康林 楊窪 張庄
酒店東劉庄8
酒店 小楊庄 東劉庄 王先庄 官寨
董嶺 黃土崗 小陳庄
韓堂韓堂8
韓堂 南小王莊 常樓 劉窪 吳劉庄
和尚庄 柿李 康寨
任庄任庄10任庄 李庄 周庄 堯洞 吳庄 馬和庄 小包莊 湯河 大申庄 小申庄
盆堯鎮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105
盆堯鎮人民政府駐地:盆堯
轄:居委會2 村委會14 自然村94
居委會名稱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徐魏庄朱馬劉6
徐魏庄 胡樓 朱馬劉 樊庄
崗王 田莊
翟庄邢庄9
翟庄 大董庄 小董庄 劉關廟 張含素庄 邢庄 小李庄 王莊
陶庄
葉寨葉寨2葉寨 葉寨新村
葉李光頭楊8新李庄 大李庄 光頭楊 門王莊 葉李庄 蔣庄 南宋庄 廟陳庄
大趙莊大趙莊8
於念吾 西小徐庄 后小趙莊
蒙莊 小郭庄 李海 大趙莊
西小趙莊
張渡口張渡口6張渡口 馬渡口 薛庄 西於庄 閻樓 殷渡口
張老莊孫庄5
孫庄 張老莊 劉橋 董渡口
黃庄
徐楊大徐庄6大徐庄 旦庄 大楊庄 小楊庄 小徐庄 馬廟
洪港洪港4洪港 魏庄 金庄 小陳庄
盆東盆東2盆東 李老虎庄
盆西盆西2盆西 燕庄
羅閣陳灣7
陳灣 羅閣 陳富環 新林庄
林庄 耿庄 陳仙庄
蓮花池下坡於5蓮花池 下坡於 姬堂 上坡於 米湯楊
陳庄陳庄12
陳庄 李灣 姬庄 陶廟庄
宋庄 龍堂 油坊陳 王灣 陳樓 趙莊 牛犢張 劉庄
陳老莊陳老莊2陳老莊 高庄
於營於營10
於營 於營新莊 張黃庄
張黃新莊 寇庄 尚庄 後於庄 康莊 彭庄 大李庄
宋集鎮
行政區劃代碼:
宋集
轄:村委會14 自然村55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三王小馬庄5王石庄 三王莊 抗庄 小馬庄 孔牛庄
於橋於橋4於橋 常庄 小馬庄 大馬庄
后胡前胡4后胡 前胡 小李庄 大藍庄
宋集宋集3宋集 冢張 老洪庄
岳庄后岳5后岳 前岳 西牛庄 牛寨 小徐庄
崔敬草寺趙4草寺趙 崔庄 敬庄 盧庄
張灣張灣6張灣 小王莊 董庄 前蘭庄 董橋 小劉庄
曹灣曹灣3曹灣 小胡庄 譚庄
朱明庄朱明庄3朱明庄 老於 趙莊
毛庄毛庄5大劉庄 方庄 胡庄 毛庄 翟庄
袁坡中袁坡4中袁坡 東袁坡 西袁坡 於庄
赫朱赫朱1赫朱
高庄高庄3高庄 三張 徐庄
丁庄丁庄5丁庄 大車劉 閻橋 常灣 前張庄
嫘祖鎮
行政區劃代碼:
嫘祖鎮人民政府駐地:呂店
轄:村委會20 自然村80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前陳前陳庄5樊樓 后孫庄 聶庄 前陳庄 小莫庄
後趙邵老莊4後趙庄 小馬庄 邵老莊 占庄
呂店呂店4樊庄 呂店 小楊庄 泥河張
吳庄王莊4民生村 王莊 吳庄 新王莊
圈王中圈王5東圈王 圪壋張 虎張 西圈王 中圈王
宋庄宋庄2宋庄 尤灣
常寺常寺1常寺
張於庄張於庄4牛庄 楊橋 張金堂 張於庄
張堂張堂5侍衛劉 武庄 小劉庄 殷庄 張堂
張店張店4后小庄 前小庄 張店 張老莊
李寨老莊5茨園 李寨 夏灣 老莊 張灣
洪村鋪洪村鋪5洪村鋪 邵郭庄 邵灣 許寨 張寨
窪郭窪郭5窪郭 田樓 陳樓 安李 小窪郭
煙墩煙墩4程庄 馬庄 王樓 煙墩
焦灣劉庄4耿庄 焦灣 劉庄 袁庄
簸箕張簸箕張3馬庄 簸箕張 坡孫
董橋顧庄5大路張 董橋 顧庄 栗樓 孫庄
蘭衣趙后陳庄4后陳庄 蘭衣趙 小張庄 謝庄
邵庄邵庄5杜灣 韓庄 邵庄 小王莊 雲台寺
劉樓劉樓2劉樓 毛庄
二郎鎮
行政區劃代碼:
二郎鎮
轄:居委會2 村委會13 自然村76
居委會名稱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皮庄皮庄4皮庄 於庄 劉湯銘 毛橋
韓橋韓橋6
韓橋 孫連莊 袁庄 左庄
張堂 左灣
二郎二郎7
東王莊 段庄 二郎 後代庄
劉庄 前代庄 小姜庄
二鋪二鋪5
二鋪 焦袁李 羅庄 東陳庄
西祁庄
於海於海3雙廟 小劉庄 於海
孫張庄坡王3康莊 坡王 孫張庄
小王莊小王莊5
分金廟 麥仁張 羅魏庄
小王莊 棗茨營
張堯張堯9
回龍廟 馬灣 土窪 小孟庄
閆閣 尹庄 張堯 左廟 高庄
焦店焦店3焦店 蘆廟 毛庄
王莊王莊3馮庄 焦庄 王莊
祝王寨祝王寨1祝王寨
范堂范堂7
范堂 黃庄 劉李庄 寺朱庄
東於庄 西於庄 后張庄
趙莊趙莊4東祁庄 東周庄 郭庄 趙莊
黃通莊黃通莊8
荒李 黃通莊 門崗 時坡
西周庄 司庄 魏庄 張庄
萬庄史庄8
大謝庄 杜庄 范坡 金庄
小謝庄 史庄 萬庄 西陳庄
重渠鄉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201
重渠鄉人民政府駐地:羅拐
轄:村委會13 自然村62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前寨前寨6前寨 后寨 石佛堂 王莊 於庄 小陳庄
南徐庄南徐庄4南徐庄 郭草樓 大都庄 熊庄
張庄張庄3張庄 小王莊 魏灣
敬庄敬庄5敬庄 小於庄 武墩 潘庄 高庄
李庄葉李庄6
回李庄 葉李庄 仙女鋪 前孟庄 后孟庄
文寺
武海武海5武海 小武庄 小庄 孫龐 小張庄
汪庄陶庄5方庄 柳堰吳 陶庄 胡庄 汪庄
澍河坡羅庄5耿庄 羅庄 郭庄 樊庄 東徐庄
王灣王灣1王灣
賈橋劉庄7
賈橋 康莊 朱庄 劉庄 楊新莊 大張庄
左庄
重渠鄭庄6
鄭庄 周王莊 黃井 重渠南街 小丁庄
洪寨
丁寨丁寨2丁寨 栗門張
羅拐羅拐7
陳李庄 前陳夾道 后夾道 黃庄 重渠北街
羅拐 徐庄
人和鄉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202
人和鄉人民政府駐地:尚王
轄:村委會16 自然村44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人和尚王2尚王 小朱庄
馮庄馮庄2馮庄 劉庄
土陳土陳5土陳 人和寨 寇庄 圪壋張 小萬庄
大朱后董6前董 三李 大朱 爐李 后董 高庄
大郭大郭3大郭 宋庄 溫庄
大韓大韓2大韓 小韓
寺后張寺后張1寺后張
河沿張河沿張5河沿張 萬庄 萬李張 楊庄 河沿李
王孟寺王孟寺1王孟寺
王馬店南王店2南王店 北王店
瓦屋頭瓦屋頭1瓦屋頭
花牛陳花牛陳4花牛陳 黃庄 郜庄 上坡
謝老莊謝老莊2菅庄 謝老莊
郭應郭店2郭店 應庄
金山孟金山孟2金山孟 趙莊
高橋高橋4高橋 河沿陳 盤龍張 橋南
譚店鄉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205
譚店鄉人民政府駐地:譚店
轄:村委會20 自然村64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何庄何庄3何庄 馬湖 老王莊
關橋關橋6關橋 楊庄 曹庄 謝庄 西常庄 高庄
后呂后呂庄4曹樓 后呂庄 大晏庄 小陳庄
大姬庄大姬庄7
大姬庄 小武庄 小周庄 馮庄 小郭庄
周寨 半個店
大武庄大武庄1大武庄
鞏庄后鞏庄3后鞏庄 前鞏庄 老范庄
徐樓徐樓1徐樓
桂河桂河1桂河
桂白白庄2白庄 東桂河
和張和張4和張 羅庄 大陳庄 小王莊
河東李庄3小晏庄 李庄 郭庄
潘庄潘庄4東常庄 潘庄 劉庄 邢店
王吉白庄王吉白庄1王吉白庄
王海王海4李海 王海 小楊庄 小夏庄
祁庄祁庄2祁庄 孫白庄
蔣庄后蔣庄6
后郜庄 前郜庄 后蔣庄 前蔣庄 小武庄
北周庄
周庄周庄2周庄 孫灣
譚店譚店3譚店 河沿李 小李庄
周范周范4周范 蔡庄 小夏庄 王灣
三張后張坡3前張坡 后張坡 坡周
蘆廟鄉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208
蘆廟
轄:村委會12 自然村99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宋營宋營11
宋營 同心寨 小於庄 小於樓 任三樓
聶庄 河裡焦 東宋庄 西宋庄 宋樓房
小文庄
張崔吳張崔吳7
張崔吳 古桂庄 薛庄 板橋坡 半個店
潘庄 譚庄
徐庄徐庄5馮庄 馬寨 孫師庄 徐庄 張三崗
老莊老莊12
老莊 陳樓 坡寨 光庄 小趙莊 周庄
鄭庄 大呂庄 小郭庄 找子營 小張庄
樊灣
蘆廟蘆廟9
潘龍橋 於寨 蘆廟 草樓 狄庄
瓦崗寨 唐庄 小魏庄 小潘庄
茨園茨園5茨園 馬河 李堂 梁庄 溫庄
蔡庄蔡庄4蔡庄 魯庄 潘老莊 蘇庄
鐵爐合庄鐵爐合庄7鐵爐合庄 竹園 冶爐城 古垛 田口 柳行 糞堆珠
韓庄前韓庄7
大劉庄 后韓庄 李付焦 栗子園
前韓庄 果庄 三里庄
順河田莊12
安庄 南茨園 丁堂 高槐樹 焦庄
兩半庄 康莊 呂庄 田莊 鐵耙庄
小石庄 南薛庄
馬遷庄馬遷庄7
大莫庄 觀音寺 馬遷庄 小李庄 孟庄
楊集 祝樓
八里庄八里庄13
大椿樹庄 八里庄 小椿樹庄 大於樓 張庄 王希孟庄 程庄 大蔣庄
小蔣庄 潘寨 圪壋小呂庄 半截樓
楊庄鄉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209
楊庄
轄:村委會16 自然村69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儀封北街儀封北街4儀封北街 竇庄 西寨 西小庄
儀封南街儀封北街2儀封南街 小孫庄
合水合水1合水
嘴劉史渡口5嘴劉 夏庄 史渡口 小李庄 小史庄
小庄小庄3戚樓 小庄 大王莊
小街小街4小街 馬尾趙 張常 楊柳堂
康莊大康莊4大康莊 小康莊 孫橋 老栗庄
儀封操場操場4操場 小劉庄 王改庄 樊庄
新鋪新鋪1新鋪
栗園栗園4栗園 小楊庄 魏庄 王莊
洪楊郭庄9郭庄 陳庄 道庄 郜庄 張灣 呂庄 前李灣 后李灣 劉庄
胡廟胡廟3胡廟 於窪 小趙莊
茶庵茶庵3茶庵 小呂庄 楊老莊
董坑董坑8董坑 北劉庄 崔庄 楊庄 楊集 大李庄 田坡 石佛堂
趙老莊趙老莊5趙老莊 北小庄 北寨 大劉庄 大坑沿
馬樓前馬樓9前馬樓 后馬樓 仙庄 坡孫 坡李 趙莊 門庄 朱庄 灣趙
專探鄉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210
專探
轄:村委會22 自然村91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於庄於庄3於庄 王灣 張庄
軍王軍王4軍王 安橋 劉樓 毛陳
前姚庄前姚庄2前姚庄 小武庄
雙河雙河5雙河 馮姜庄 王莊 孫庄 小坡
后姚庄后姚庄1后姚庄
大廟陳大廟陳3大廟陳 樊庄 張庄
大楊庄大楊庄4大楊庄 烈江劉 小楊庄 劉渡口
張坡馬坡5張坡 馬坡 和尚庄 耿庄 小陳庄
朱庄朱庄10
朱庄 大陳庄 後魏庄 姜庄 孟灣 苗庄
前魏庄 宋庄 張木橋 小趙
朱湖朱湖8
焦子李 李灣 樓房庄 宋樓 楊樹庄
小河鄭 朱湖 朱鄭
水泉汪水泉汪3水泉汪 徐庄 閻店
汪寨汪寨4汪寨 馬家李 小汪庄 趙莊
王蘭庄商庄4王蘭庄 肖庄 商庄 后肖庄
老官陳大楊庄3老官陳 大楊庄 小楊庄
衡坡衡坡2衡坡 崔閣
謝庄雙廟王3謝庄 雙廟王 謝灣
谷河谷河3谷河 雙樓趙 尹庄
趙丁庄趙丁庄7
趙丁庄 黃庄 姜龍池 小和庄 趙蘭庄
趙張庄 吳海
趙寺趙寺4趙寺 曹庄 楊灣 張圪壋
趙高庄翟庄7
趙高庄 西宋庄 東宋庄 劉庄 翟庄
趙老莊 新坡李
陳茨園陳茨園5陳茨園 馬堂 王大橋 徐集 小於庄
專探專探1專探
蔡寨回族鄉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212
蔡寨回族
轄:村委會6 自然村21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馮老莊馮老莊3馮老莊 馮新莊 馮郭庄
寺后郭寺后郭3寺后郭 劉園 代庄
崔庄崔庄6崔庄 閻庄 桂庄 潘庄 老師庄 劉庄
肖窪肖窪3肖窪 武庄 徐庄
蔡寨蔡寨2蔡寨 陳庄
馮張庄馮張庄4馮張庄 馮小庄 馮羅庄 馮魏庄
焦庄鄉
行政區劃代碼:411721213
焦庄
轄:村委會17 自然村50
村委會名稱所在地自然村數自然村名稱
白庄白庄1白庄
趙海趙海8
趙海 高庄 小劉庄 九龍廟 劉槐庄 任庄
賈庄 袁庄
后李庄后李庄2后李庄 前李庄
朱坑朱坑3朱坑 石庄 張光庄
席王寨大劉庄3席王寨 大劉庄 小李庄
大王莊石槽王4大王莊 石槽王 沈庄 小韓庄
焦庄焦庄5焦庄 王劉海 小趙莊 靜庄 黑龍廟
毛寨毛寨1毛寨 小毛寨
朱崗朱崗2朱崗 小都庄
王頂庄王頂庄1王頂庄
王老莊王老莊2王老莊 杜海
王樓王樓2王樓 姚庄
焦窪焦窪1焦窪
金剛金剛寺2金剛寺 耿庄
郝庄郝庄3郝庄 小王莊 胡坡
管庄管庄4管庄 王二庄 大韓庄 後任庄
高廟高廟6北郝庄 劉庄 董庄 后樓 白廟 高廟

交通運輸


北距新鄭國際機場130公里,南距武漢300公里,位於鄭州及武漢兩大都市“半日經濟圈”內。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京廣高速鐵路縱貫全境,省道高蘭公路橫穿東西,交通運輸十分便利。
新建了西酒公路、東西環公路等一批縣鄉公路,完成了“村村通”工程140公里,全縣80%的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縣鄉公交、城鎮計程車業發展迅速,建成農村客運站11個,居民出行條件明顯改善。

經濟發展


2016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99.8億元,同比增長8.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6億元,增長27.2%;固定資產投資140.1億元,增長1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9億元,增長13.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2041元,增長7.2%;農民人均純收入10792元,增長8.9%;城鎮化率36%,比上年提高1.79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榮獲了全國十佳最具投資營運商價值城市、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綠化模範縣、生態魅力縣、河南最具魅力中國民間文化之鄉、教育宣傳先進縣、家庭教育工作示範先進縣、“書香家庭,親子共讀”讀書活動試驗區等榮譽稱號。
工業經濟穩步提升。
堅持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共興,壯大規模與調整結構並舉,深入開展“政策落實進企業”活動,工業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全年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51.3億元,同比增長9.3%。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預計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46.7億元,增長7.5%;工業增加值37.3億元,增長14.4%;稅收1.9億元,增長75%;從業人員2.8萬人,增長29%;入駐規模以上企業17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6家。區內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被定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全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
2016年,在中心城區謀划實施了4大類、32個重點城市建設項目,總投資26.6億元,目前已開工32個,開工率為100%,累計完成投資19.6億元。西平大道和北大街升級改造工程已完工;107國道城區段、鳳鳴路橋、新洪路橋、西平大道西關橋正式通車;產業集聚區金鳳大道東段、工業大道東段等6條道路即將完工;金鳳大道下穿京廣鐵路涵洞即將通車;東環路、經貿路、柏苑大道、柏亭大道、規劃二路、紫荊路、櫻花路等道路建設正在實施;改造背街小巷100餘條,形成了城周環形圍繞、城內互聯互通、城外四通八達的路網體系。強力推進生態水系建設,小洪河、引洪河、南城河“三河”生態工程全面實施,啟動了龍坑湖、皇坑湖、嫘祖文化苑南湖“三湖”治理工程,城區環境更加舒適宜居。加快新城區人民廣場、嫘祖文化苑、西平生態園、嫘祖海棠園及沿河冶鐵鑄劍文化、法家文化等主題公園建設;縣體育中心、文化館、體育館、游泳館已完成規劃設計,城市品位不斷提升。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是河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堅持以穩定糧食產量為基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縣糧食總產達96萬噸。林業生產紮實推進。投入8000多萬元,植樹9.8萬畝,廊道綠化1.74萬畝,順利通過全省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檢查驗收。畜牧業快速發展。發展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場2家,省級生態示範場3家,新建、改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56家,畜禽飼養總量達到2000多萬頭(只),連續十年被定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936家,家庭農場320家,市級以上示範合作社23個,流轉土地36萬畝,農業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12個鄉鎮農技站已建成投入使用。特色種植業效益進一步提升。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經濟作物,年產值突破10億;盆堯、重渠、焦庄等鄉鎮以發展特色種植帶動土地規模經營,取得了較好效果。
第三產業持續發展。
依託西平傳統優勢,把第三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特色商業區建設步伐加快,建成面積達1.1平方公里,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9%;稅收收入0.24億元,增長21%;入駐企業21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9家)、個體工商戶912家,吸納就業3100多人;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全縣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到2426家,個體工商戶達1.4萬戶。開展“西平十大名吃”評選活動,彰顯了西平特色餐飲文化,西平餐飲業的檔次和形象進一步提升。

科學教育


建國以來,西平歷屆政府都極為重視關乎一方長期穩定發展的教育事業。
1990年9月7日,國家教委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西平縣人民政府在第42屆國際教育大會上獲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1990年度“娜傑達。克.克魯普斯卡婭國際掃盲獎”。
目前,西平縣中等教育的學校主要有:西平高中、楊庄高中、蘆廟高中文成中學西平縣職業中專、西平衛校等。
1、西平高中
西平高中全稱河南省西平縣高級中學,位於河南省西平縣,坐落於交通便利、風景秀麗、空氣宜人的西平縣城東郊。
始建於1956年的西平高中,一直受到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全力支持。“創名牌,辦名校,當名師,上名校,出名人”的辦學目標,始終激勵著西平高中不斷奮進。半世紀的風雨滄桑,五十餘載的華彩樂章,鑄就了西平縣高中教育的輝煌歷史,為千千萬萬勤勞智慧的西平兒女架起了通向世界的橋樑。從這裡培養出的一批批優秀學子成了共和國的駐外大使,成了省、部、廳級的領導幹部,成了中國科學院、工程院的院士,成了留學海外的中華驕子,成了遍布海內外的無數個創業者和建設者,他們正在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發揮才智,各領風騷。西平高中書寫了輝煌的歷史,也正開創著美好的未來。
“相信自己,我是最好,追求卓越,成就自我”是西平高中每個學子每天呼喊的口號,這都顯示出西平高中蓬勃向上的發展力量。
培養和造就了千千萬萬中華驕子的西平高中應時代呼喚而騰飛,沐時代風雨而自華。如今的西平高中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佔地面積268畝,建築面積49600平方米。全校各個教室、寢室、辦公室全部安裝了中央空調。辦公大樓氣勢恢宏,嶄新的標準化辦公設施統一、先進。58個教學班全部實現了多媒體教學,一線教師全部配備了手提電腦;挺拔的男、女生公寓樓,全封閉式管理,生活用品擺放整齊,作息時間統一。現代風格的豪華餐廳分上下兩層,寬敞明亮,整潔衛生。飯菜花樣繁多,搭配合理,營養豐富。高標準的大型體育場裝備齊全,是學生鍛煉、活動的好場所,各種體育活動豐富多彩。美麗的天泉湖,集天地之靈氣,凝人間之神韻,常常給人以無限的遐思。
校園環境公園化,寢室管理賓館化,學校集會軍事化,給學子們以美的熏陶、家的溫暖、軍營的感受。
2、蘆廟高中
西平縣蘆廟高級中學,創建於1968年,位於縣城西南35公里處的蘆廟街西端路南。
3、楊庄高中
西平縣古為柏子國,古老濃郁的文化傳承和深厚的人文積澱,哺育了這一片熱土,也催生了楊庄高級中學這一豫南名校。
楊庄高中始建於1958年;1978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河南省重點高中;1981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定為河南省首批重點高中之一。
楊庄高中原址在西平縣城西20公里的楊庄滯洪區。新世紀里,為了使楊庄高中更好地發展,2001年縣委縣政府投資6000萬元在縣城西側建成了一所高標準、現代化的新楊庄高中,2003年12月學校整體搬遷完畢。
河南省楊庄高級中學位於古柏子國----西平縣縣城西區,西臨107國道,南依川流不息的小洪河,東望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莘莘學子求知做學的絕佳之地。古老濃郁的文化傳承和深厚的人文積澱,哺育了這一片天中熱土,也催生了楊庄高中這所豫南明校. 楊庄高中始建於1958年,197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定為河南省重點高中,1981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定為河南省首批辦好重點高中之一,2005通過省示範性高中驗收,成為河南省駐馬店市率先通過驗收的兩所省級示範性高中之一(河南省取消了“省市重點高中”的稱法,改為示範性高中)。
4、金剛高中金剛高中始創於1958年7月,原名叫西平縣第八中學,位於西平縣焦庄金剛村。於1998年7月整體搬遷到西平縣城護城河路南段。
金剛高中是經駐馬店市教育局西平縣人民政府、西平縣教體局批准,於1996年成立的駐馬店市唯一一所“雙軌制”綜合高中。由於教學成績優秀,學校於2002年2月被駐馬店市教育局評為教學質量先進學校,2003年3月被評為高考先進學校,語文、數學、外語、綜合教研組分別於2003年12月被駐馬店教育局評為先進學科組。
5.西平縣職業中專
西平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建於1988年,是經省教委批准的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位於縣城西關,佔地32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西鄰洪河故道,北靠內陸特區漯河市。交通便利、環境幽雅,是求知求學的理想場所。
學校以“團結務實、開拓進取”為政風,以“勤學、守紀、敬業、求實”為校訓,從嚴治校、科學管理、發展十分迅速。現有教職工93名,其中本科生38人、專科生46人。高級教師23人,中級職稱44人,是一所擁有計算機應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機電、政法、營銷、養殖、服裝、幼師、文秘等十大專業28個教學班,在校生1400多名的綜合性職業學校。
學校教學設備先進,實驗儀器設備齊全,實習場地配套。擁有校園網、多媒體教室、微機室、校園廣播系統、標準理化實驗室、工藝美術室、體育活動場所、飲食場所一應俱全,能較好的滿足教學需要。
學校倡導“因材施教,分類教學,逐級分流,職普滲透”的管理模式,推行“一專多能,人盡其才”的辦學理念,實行多學科交叉滲透,又注重打造龍頭行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力爭做到“送我一名學生,還你一位人才,願考學者升學有門,願就業者腳下有路”。學校自創辦以來,堅持教育面向市場,面向未來的辦學方針,已陸續為社會培養和向高等院校輸送近萬名學子。他們的良好的素質、優異的成績、熟練的專業技能,深受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好評。
根據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職成(2003)6號文件和豫職成(2004)33號文件關於“城市對農村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的工作意見”以及國家農業部關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陽光工程”等有關文件精神,為適應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加速人才培養,促進農民增收。國家級重點中專——河南省信息工程學校於2004年5月在我校開辦了河南信息工程學校西平分校,目前已開辦了兩個專業四個教學班。同時學校又與蘇州高級技術學院聯合辦學。
6、柏城中學西平縣柏城中學,省“電化教育先進單位”、省“校本研修示範學校”、市“文明單位”、“綠色學校”、“教改窗口學校”,縣“平安校園”、縣“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先後掛牌,市“五星級學校”成功通過復驗。
7、文成中學
西平縣文成中學,創建於2006年,位於縣城解放路南段,是縣政府和江西上饒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創辦的一所全日制民辦中學。學校設有高中、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