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廣績
盧廣績
盧廣績,字遁賡、奉天(今遼寧)海城毛祁鄉小河屯人。1918年畢業於瀋陽高等師範學校。1931年畢業於瀋陽高等師範學校。1931年參加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任救國會常委。後任瀋陽市總商會副會長。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建國后,歷任瀋陽市工商聯主任委員,瀋陽市副市長,遼寧省工商聯副主任委員,遼寧省第四至六屆政協副主席,民建遼寧省委第一、二屆主任委員和中央委員會顧問。
1894年生於遼寧省海城縣毛祁村一個中醫家庭里,曾祖和祖父都是中醫師,並經營中藥鋪。他出生之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之亂,童年便飽受戰爭苦難。11歲時,又逢日俄戰起,家鄉淪為戰場,他被迫輟學。日俄戰爭后,始入私塾學習,16歲時,即1909年,隨伯父來到奉天,入奉天官立第六小學讀書(后改為奉天東關模範學校)。翌年,周恩來隨伯父從鐵嶺也來沈,入該校就讀。1911年至1913年間,盧在高等乙班,周在高等了班,每周同作一個國文課題。學校老師評閱后,擇其文辭清俊、立意新穎者,張貼在通道的牆壁上。兩人作文不僅多次獲得好評,而且在全市中小學會考中入選(會考文選現存遼寧省圖書館)。因此,兩人在同窗中以文相識,彼此相知。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名言,即出自此間。
1912年秋,盧廣績考入奉天兩級師範學堂博物科,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侵佔中國領土青島和膠州灣,並向袁世凱北洋政府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要求,袁的賣國行徑,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抗。奉天兩教師範的學生,由於受當局嚴密監視
,不能上街遊行,他們便在校內編寫牆報,組織集會,控訴聲討袁世凱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面目。盧廣績積極參加這次鬥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思想教育。
1918年,盧廣績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畢業於瀋陽國立高等師範學校博物科,留校任附屬小學校教員。一年後,他回到家鄉海城,在縣立中學教授博物課,併兼任學監主任。1922年3月,盧廣績和姬金聲代表奉天教育界參加在天津召開的全國基督教青年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期間結識了天津南開中學校長張伯苓、山西太谷銘賢中學校長孔祥熙、江蘇省教育會長黃炎培、基督教全國青年協會總幹事余日章和副總幹事顧子仁等知名人士。回校后,正逢學生與校長發生衝突,盧因同情學生合理要求被校長免職。隨後返奉天,寄住在奉天基督教青年會幹事他的朋友、同鄉閻寶航辦公室中。
時值奉軍在直奉戰爭中失利,直軍一直打到山海關,張學良邀約青年會總幹事普賴德、盛系施醫院院長雍維林、北寧鐵路局工程師李奇爾3人出面調停。議定奉直雙方以山海關為界,實行停火。張學良委派日本留學回來的兵戰處處長王大中帶人去山海關地區放賑。此時普賴德去日本避暑休假行期已到,閻寶航公務繁忙無法脫身,承二人推薦,盧被委派為青年會代表,會同施醫院申牧師、葛先生(美國人)、齊大夫,及兵戰處的董法清司令前往山海關海寨鎮附近放賑。第二次盧又與齊大夫兩人同往九門口、五糧口、東福店、西福店、南里庄、北里庄,撫寧放賑。第三次盧又單獨走了幾十個村莊,圓滿完成了任務。
1928年春,盧的師範同窗、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王卓然,向普賴德和閻寶航提議:“乃庚為放賑有功之臣,眼下尚無有用武之地,你們應向張學良薦賢”。閻寶航和普賴德隨之向張學良介紹了盧廣績。張學良很是高興。第二天,盧應邀去陸軍整理處往見張學良。當時張學良任陸軍整理處參謀長。交談后,張學良要盧廣績留在他身邊工作。盧廣績有一個本家哥哥盧應武,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5期,后在兩湖巡閱傳的吳佩孚部任上校參謀,他提醒盧廣績:“眼下正值奉直交惡之時,我在吳佩孚這邊,你在張學良那方,將來恐有不便之處,你最好還是回教育界。”盧廣績對盧應武所言頗為贊同,所以對張學良的要求表示婉謝說:“我畢業於高師,已任教數載,仍想重操舊業,傾心為國培養人才。”
張學良表示理解,當即給教育廳廳長謝蔭昌書寫便信,信中言明緣由,請予安排工作。盧廣績持他的信去找謝蔭昌。但謝因偏信盧廣績原任教的海城縣立中學的報告,對他頗有看法,不願相助。經王卓然催問解勸,方把他安排到十分偏僻的錦西做縣視學。盧到職后不久,又調至營口縣做縣視學。
1923年,張學良任東北航空處總辦時曾親自駕駛飛機從瀋陽飛到營口視察。遼瀋道尹仲德夷、東三省鹽運使翟文選等各界人士在三江會館設宴招待,盧廣績應邀出席。席間,盧向張學良敬酒,張學良詢問其境況,勉勵他努力工作。轉年,盧廣績又調至錦縣任視學。這年暑假時省教育廳廳長易人,盧廣績遂被調往奉天省省立第一小學任校長。
1925年秋,盧廣績和奉天第一工業學校校長孫季翹代表奉天省教育會,去湖南長沙參加了全國省教育會聯合會議。會議期間就庚子賠款退回分配問題以及科學、平民、社會、師範、義務、中小學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商討,並通過議案多起。此次會議使他大開眼界,開始接受“教育救國”思想。歸來后,寫《赴湘參會記》一文載東三省民報,並刊印成專輯分贈諸友,其中對私立學校較之公立學校的長處,感觸最深,有意仿效。他將此想法向郭松齡夫人韓淑秀講了,韓淑秀很是贊成,應允為之贊助。韓住在大東關水簸箕衚衕,與省立第一小學相距不遠,她膝下無子,常選送屬下就學頗受好評。學校逢有重大舉動,常邀請她參加,盧因此與她相熟。不久,郭松齡反奉失敗。郭松齡夫婦雙雙遇難。盧廣績為之惋惜,辦私立學堂之事也成了泡影,情緒十分低落,便有脫離教育界的想法。正好這時發生了學校禮堂天棚整個脫落事件,這座禮堂,平素充做音樂和體育的課堂,早有險情,盧曾打過報告請求維修經費,但遲遲沒有迴音。為此,盧廣績與教育廳爭執起來,一氣之下憤然辭職。
盧廣績1894年(甲午)3月26日生,1993年8月3日逝世。這位德高望重的跨世紀老人,在他長達一個世紀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旅程中,無不閃爍著愛國、敬業的光彩。 盧廣績出生於中醫世家,自幼就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良好的家教,也為日後成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5歲時,盧廣績入奉天官立第六兩級小學堂讀書,與周恩來同學。后考入奉天國立高等師範學校。
1918年盧廣績從奉天國立高等師範學校博物科以優異成績畢業,留任在高師附小當教員。1919年轉到家鄉海城縣立中學任教員兼學監主任。1920年3月,在處理因校方無理謾罵學生而引起的學生罷課事件中,因為盧廣績同情、支持學生的正當要求,和校長發生矛盾,而遭校長報復,以所謂“煽動學生鬧學潮”的罪名被免職。
1922年5月,盧廣績從海城回到奉天,寄住在青年會閻寶航的辦公室里。此時正值第一次直奉戰爭,不久他受閻寶航等人推薦,前後三次赴山海關一帶進行放賑,救濟因戰亂而造成的災民。由於他工作出色,受到張學良賞識而被接見,盧廣績給張學良的印象極好,於是張學良建議盧廣績能留在他身邊工作。由於盧廣績考慮到堂兄盧英武在吳佩孚部下任上校參謀,而直奉雙方剛剛交戰,敵對情緒很大,便婉言謝絕了張學良的好意。通情達理的張學良並沒難為他,而把他安排到了教育界工作。
1926年秋,盧廣績辭去奉天省立第一學校(現瀋陽市瀋河區朝陽一校)校長職務,經友人於省吾薦介籌建由張學良、楊宇霆等人出資的“奉複印版石礦公司”,建成后,他出任該公司經理。從此,盧廣績便走上了工商界。
1928年秋,盧廣績代表奉天總商會到上海參加中華國貨展覽會。行前,他受到張學良的召見。張學良囑咐他說:“你這次是代表民眾團體參加的,比政府說話方便一些,東北的情況你也知道,我們困難很多,日本人欺侮我們的情況,可以酌情作些宣傳。”張學良還送給盧廣績1000元錢作他此行的活動經費。
盧廣績到達上海后,適逢全國商會代表大會將要召開,上海市總商會主席馮少山盛情邀請他參加,於是他打電報向張學良請示,獲准后他便出席了這個歷時半個月的盛會(東北僅盧廣績一人參加)在第一次大會上,盧廣績被推舉為主席團五人執行主席之一。
會議期間,盧廣績遵照張學良的指示,與各方面人士進行廣泛聯繫,發表演講介紹東北三省的情況,他尤其強調了日本帝國主義對東北大好河山垂涎三尺,急欲侵略的情景。他的講演,震動很大,受到多方支持。全國商會代表大會結束時,盧廣績當選為全國商會聯合會七名常委之一。
在不久舉行的中華國貨展覽會期間,盧廣績除向展會代表及民眾介紹了東三省豐富資源外,還特別把日本帝國主義將東北資源(如煤鐵等)寶藏的分佈情況,悉心調查掌握及野心進行掠奪的情況,均詳細作了揭露。《新聞報》和《申報》等著名報刊都發表了盧廣績的講話。奉天省省長翟文選看后稱讚說:“言論得體”、“不卑不亢”。
盧廣績不負使命,從上海返回奉天,面見張學良報告上海之行的盛況。張學良十分滿意地說:“你這次去上海的表現很出色,我從報紙上看到了你的發言,分寸適宜,內容得體,同事們很高興。”當下,張學良話題一轉,徵詢盧廣績能否到商會工作。1929年4月,盧廣績便擔任了奉天商會副會長。為發展民族工業,抵制日貨而奔走呼號。
張學良的東北“易幟”,惹惱了一心想吞併東北的日本帝國主義,不久,他們競蠻橫無理地拆毀中國鐵路,激起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為此,閻寶航、車向忱、杜重遠、高崇民、金恩祺,盧廣績等呼籲東北當局向日方抗議,並號召各界反對日本的霸道侵略行徑,隨即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日行動。在東北民眾反日鬥爭的強烈抗議下,日方被迫賠禮道歉,修復了被毀鐵路,這是東北民眾抗日鬥爭的一次重大勝利。高崇民、杜重遠和盧廣績等人考慮鑒於日本帝國主義覬覦東北,此類事件將不斷發生,便於7月成立了“遼寧國民外交協會”,盧廣績為七名常委之一任總務部長,針鋒相對地同帝國主義展開鬥爭。
1931年2月,發生了日本帝國主義武裝警察槍擊中國農民卻被日方反誣中國人殺害朝鮮僑民的所謂“萬寶山”事件。為搞清事實真相,外交協會派人進行實地調查,並於7月11日召開了由盧廣績主持的新聞發布會。會上,盧廣績義正詞嚴地揭露日本帝國主義歪曲事實,挑撥中朝關係的罪行,還發表了《告日朝民眾書》。接著,他又冒生命危險,到被日本帝國主義挑唆、煽動,排華情緒已達瘋狂程度的朝鮮,撫慰因“萬寶山”事件而受害的僑胞,並拜訪了當地的商會,說明真相,排除誤解。“萬寶山”事件發生后,“遼寧國民外交協會”的工作又擴展到吉林,遂改稱為“東北國民外交協會”,盧廣績仍為常委之一,主持協會工作。協會成立后,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主權,迫害中國同胞的罪行,提出強烈抗議。
當一些日本浪人在其本國政府支持和慫恿下,向我國東北大量輸入鴉片、海洛因等毒品時,盧廣績與遼寧各界愛國人士為此成立了“遼寧省拒毒聯合會”,以各種方式開展鬥爭,號召同胞拒吸毒品,並在小河沿體育場召開群眾大會,當眾焚燒日本浪人偷運來的毒品。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日本人幾次抓盧廣績,均因友人保護才倖免被捉。只好潛入關內進行抗日。到北平后,他首先向張學良彙報奉天的情形,接著與閻寶航、高崇民、杜重遠、車向忱等愛國人士發起成立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他任總負責人,東奔西走,為抗日籌款。他晉見張學良,獲准在北平由邊業銀行出面發行勸募愛國債券;又去上海,向馬敘倫、黃炎培等社會名流募捐;他還參與指揮以東北流亡學生為主的幾百人赴南京請願團的請願活動。
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時,盧廣績擔任“西北剿總”第四處(行政處)處長,他直接參與了這次事變,是著名的逼蔣抗日的《八項主張》起草人之一。
“西安事變”后,盧廣績到了北平,與高崇民、劉瀾波等人發起成立“東北救亡總會”,他任常委。以後他出生入死地奔波於北平、南京、上海、武漢、西安、重慶等地。
抗戰勝利后,盧廣績回到瀋陽。繼續擔任瀋陽商會副會長、會長,他躊躇滿志,一心想建設新國家,實現中華騰飛。不料,蔣介石發動了反人民的內戰。他痛心疾首,進一步認清了國民黨的反動本質,衷心希望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
在遼瀋戰役的關鍵時刻,盧廣績克服重重困難設法與在解放區的高崇民、閻寶航等取得聯繫,共商和平解放瀋陽大計。他為解放瀋陽,減少我軍傷亡和損失創造了有利條件。
瀋陽解放后,高崇民、閻寶航、車向忱等同志相繼到瀋陽看望盧廣績,轉達黨中央和周恩來同志對他的信任和關懷,希望他能幫助地方政府多做工作。他感動得熱淚盈眶,頻頻點頭,表示一定為建設新中國獻計出力。
盧廣績留任瀋陽商會會長,他竭盡全力工作,召集會議,捐獻物資,組織運輸,講解政策,以親身經歷幫助工商業者提高認識消除疑慮,說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鼓勵大家迅速恢復生產,搞好經營,用實際行動支援大軍南下,解放全中國。瀋陽剛解放,根據朱其文市長指示,他出面向糧業大戶借用一批軍糧。以商會和糧食部門召集會議,布置收繳國民黨軍糧工作。1950年2月市工商聯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他當選為會長。同年他被選為民盟東北總支部委員。1951年參與民建瀋陽市分會籌建工作,先後任民建瀋陽市工作委員會和遼寧省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盧廣績沒有辜負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重託,他帶領工商界人士支持抗美援朝,全行業響應號召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等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他一心向黨,勤懇工作,深得瀋陽市人民的信任。他連任市工商聯第二至第八屆會長職務。1956年盧廣績被推舉為瀋陽市副市長,1962年又被選為政協瀋陽市委員會副主席。
十年動亂時,盧廣績被打成“東北幫叛黨投敵反革命集團”成員,遭監禁3年多,后因下肢癱瘓,被送回原籍海城縣毛祁公社小河屯管制,每月只發50元生活費。生活艱難,精神摧殘,但他仍對黨忠貞不渝,堅信共產黨是不會忘記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老朋友的。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后,他得到平反,出任民建遼寧省主任委員和省政協副主席。每當有入再向他提起這段往事時,他總是淡淡地一笑,然後語重心長地吟道:“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盧廣績更煥發出新的青春熱情,通過親身經歷,特別是以張學良將軍活動為主要內容,他撰寫了大量的回憶文章和整理出珍貴的史料。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和海峽兩岸關係的緩和,前去訪問他的海內外朋友和新聞出版界人士很多,盧老克服年高耳背等種種不便,不辭辛苦地熱情接待來訪客人,盡量滿足各種要求。出於對黨、國家、人民和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實事求是地向他們回顧歷史事件,無私地提供十分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稿、書信等資料。他還充分利用自己海內外親朋好友多,相識的社會名流廣等優勢,用各種方式主動做海內外統戰工作,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盧廣績十分敬佩他的老上級張學良將軍的愛國、愛民、無私、無畏的崇高氣節。幾十年來,他們雖被關山阻隔,天各一方,但他無時無刻不深深懷念張學良將軍。1990年4月18日,張學良將軍九秩華誕到來之前,他聯合劉鳴九、荊有岩、郭維誠、張慶泰、吳家象、楊志信等張學良舊部聯名致書張學良,向張學良將軍祝壽,並請台灣《中國時報》轉呈。信中說:“歲次庚午,適值我公九十高齡之期。南望雲天,別情離緒,實不勝愴然。所幸苦難之祖國日趨振興,統一之局面為期不遠。祖國人民,特別是公之舊屬親朋莫不衷心默祝,深盼能不放過我公一生唯一九十華誕,為公當面祝南山不老之壽,借敘離情……”5月15日,盧廣績又給國民黨元老張群先生去信,希望他能幫助漢卿公返鄉辦壽同時掃墓移靈,了卻他的心事。信中寫道:“我公與漢卿先生交誼甚深,當能明察,玉成其事,不勝感激之至。”1991年初,聽說張學良將軍終於獲得完全自由,並跨海飛美去看望子女,盧廣績激動得眼含淚花,不迭聲地說:“好啊,好啊,我恭候他早回瀋陽!”1992年中秋,張學良將軍第二次公開出現在大陸電視屏幕上,盧廣績雖然大病初癒,身體很弱,卻不顧親人規勸,熱淚盈眶地坐在屏幕前深情地一直看到完。他向人感慨地說:“看上去張學良現在也老了,但他的爽快勁和愛國精神一點沒變。”
1993年3月12日在盧老百歲華誕時為抒發企盼張學良將軍歸來相見,渴望祖國早日統一而寫的一首五言詩:
滄桑百年春,青絲鶴髮殷。
感念頻致賀,難捺赤子心。
不謂南山壽,但思日月新。
一統杯盞日,當歌唱莫昏。
盧廣績如此一往情深地思念張學良將軍,不僅因為他們有上下級關係,主要是他們的愛國之心相通,都企盼祖國興旺發達早日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