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河陽山的結果 展開
- 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鎮山系
-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河陽山
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鎮山系
河陽山,又名鳳凰山,位於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鎮。河陽山一代是中國吳語的發源地之一,有內外八景,文化悠遠。
河陽山又名鳳凰山。
先說鳳凰山的命名。將河陽山說成鳳凰山,是因為河陽山形如展翅飛翔的鳳凰。
對此,前人的說法是統一的。康熙元年邑人錢朝鼎說:“河陽山距縣西北四十里,右首左尾,南北麓若張翅,俗名鳳凰山”;康熙八年,鐵牛居士錢陸燦說:“……一名河陽山……而鳳凰則像其山之首尾,翼而飛如鳳凰然,載在邑志”。
再說河陽山之命名。河陽山之名,早就見諸史書。《重修常昭合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112頁載:“河陽山,一名鳳凰山,亦名小山。在縣(此處指常熟縣城,筆者注)西北四十五里……山巔有秀峰,有天然井,嘗出醴泉……又有永慶寺……寺後有唐陸器讀書台。”文中有河陽山名字而沒有提及河陽山命名緣由。
《沙洲縣誌》(1992年6月第1版)第95頁載:“鳳凰山又稱河陽山。位於縣境南部,距城(此處指縣城所在地楊舍鎮,筆者注)14公里。地處鳳凰、西張、港口三鄉(2003年將三鎮合併設立鳳凰鎮,筆者注)交界處,西北至東南走向,猶如丹鳳展翅故稱鳳凰山。主峰高86米,周4公里,佔地1000餘畝。”此處只解釋了河陽山又稱鳳凰山的緣由,也沒有論及河陽山名字的來歷。
關於河陽山的命名,筆者認同錢陸燦的說法。錢陸燦(1612-1698),字湘靈,號圓沙,今鳳凰鎮人,康熙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六年三月,任《常熟縣誌》編輯。康熙十一年,錢陸燦撰《圓覺庵碑》,碑文中有一段話:“自邑之□而西北三十六里曰鳳皇山,亦名河陽山,蓋在河之陽也。河者,黃泗浦港。邑之□□□(碑文字跡已模糊)於奚浦鹿苑之河,有碑在港口。河陽舊有八景,載在志書。其一‘湖下書聲’者,去山二里許,即余南村,是其地也。自南村又折而東,不及二里為界涇橋。其兩界之涇,即黃泗浦也。”查看鳳凰鎮史志辦錢金華同志提供的《清代末年常昭全境水系圖》,界涇橋所在的黃泗浦方位在鳳凰山東南,雖不像讓塘在鳳凰山正南,但還應該符合古人“水北為陽”命名的要求,即鳳凰山因為在錢陸燦所說的黃泗浦之北,所以又稱河陽山。碑文最後具名“南村裡人錢陸燦謹撰”,再一次表明錢陸燦自己是河陽山前人。因此他關於對河陽山命名的說法的可信度是不容置疑的。
河陽山一名鳳凰山,為我張家港市第一高地,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許多名勝古迹和人文景觀,
其內八景為:三潭、四井、古檜、空楊、秀峰、醴泉、丞相墓、狀元台。
其外八景為:湖下書聲、坊基酒肆、港口漁歌、柴場牧唱、桑岸啼鳩、蓮塘游魚、精舍飄幡、松林落照。
按內外八景之名,雖古老相傳,罕有題詠,至明代嘉靖中,好事者改為十景之名為:鳳台雪霽、虎洞雲歸、山村沽酒、禪榻論詩、石井流香、秀峰飛翠、嘵寺鐘聲、古壇幡影、幽徑尋芳、層巒遠眺。
一、三 潭
三潭的位置:二潭在現存的兩棵古銀杏的東西兩側,另一潭在關帝廟之後邊。潭四周是石駁岸。宋范成大《吳郡志》載,李湛詠永慶寺詩有“落花蘚池旁”之句。舊時潭內有無屁股田螺。三潭可能是在建殿之時,需用大量石料,就地取材,開石而成潭,積水而成池。三潭四周綠樹成蔭,岸邊蘚苔清清,小憩池邊,足以解煩滌慮。
二、四 井
四井:永慶寺舊時有井四口,今三井填塞不復可尋,一井尚存,在永慶寺廢基前。據老人回憶,一井在東山弄口,一井在頭山門口,一井在後院,一井在文昌閣前。常熟舊志云:四井水清冽醇厚甘甜,在四鄉享有盛名。遊人香客在參佛、游山、觀寺之餘,都已唇焦口渴乏力,這時如坐在窗明幾淨的方丈之內,稍作休息,寺僧奉上一壺井水所煮之香茗,品茶評水,賞景吟詩;或與高僧相對,探闡佛學之玄機,亦自有一番風味。故有“石井流香”之說,稱頌四井。日久遂成一景。
三、古 檜
古檜:趙在公《古檜》詩云:“帝子手栽偏幾重。”帝子,指梁昭明太子。寺中古檜相傳為其手植。昭明太子蕭統,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天監元年立為太子,未即位而卒。謚昭明。蕭統信佛能文,遺有《昭明文選》,虞山石梅,有昭明太子讀書台,相傳他曾在那裡讀書編籍。據元代《盧志》記:寺庭有八檜。《鳳凰山志》記:樹初均在中庭。民間相傳,南宋時金兀朮九進中原,毀樹四棵(一說為元代所毀)。餘四棵,均移栽在寺外,二棵面山門兩側。趙在公詩云:“古物前朝百不存,凜然雙檜峙山門。”可以為證。《盧志》:一夕雷震,西南一枝斷附地,干猶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古檜猶存。山門前左邊一株,中空可容人,園圍達三公尺半。右邊一株,僅余部分樹殼,用石支撐。關帝廟前兩棵,交締樛結,如翔龍怒虯。至今已無一存矣。近代詩人楊元恙有詩詠古檜:
電火胡元驗劫塵,青銅柯上六朝春。
我來蕭寺溫文選,把臂商山四老人。
四、空 楊
空楊:據《盧志》記:寺中有三絕,空楊當為一絕。楊樹栽植年代久遠,中空亦可容人。清末里人曾在樹中設攤賣香燭。后枯死。
五、秀 峰
秀峰:秀峰即秀峰山巔之主峰。河陽山山碧橫翠微,綠竹入幽徑,松柏萬枝爭暉,林中松濤陣陣。奇花爭艷,百鳥鳴唱。翹首而望,秀峰聳於藍天白雲之中,令人心曠神怡。或遇雨色空濛,四岫雲霧繚繞,秀峰時隱時現,另有一番情趣。游者莫不嘖嘖稱奇。
六、醴 泉
醴泉:《盧志》雲“河陽山有天然井出醴泉,廣二尺。泉清而甘,雖大旱而不竭。鄉人曰聖井。”醴泉在秀峰之下,是天然山泉,水清甜。傳說為譙牧者得之,乾旱之年亦不枯。流傳日盛,為進香客必去之地。
七、丞 相 墓
丞相墓:即邱耒墓。邱耒,宋奉直大夫,將作監丞。據楊無恙考證:邱耒生前居常熟虞山鎮慧日寺東,卒后葬於河陽山永慶寺畔。世人誤為邱丞相墓。錢園沙纂《鳳凰山志》將其墓亦謂囚丞相墓列入內八景中。流傳下來,都稱“丞相墓。”楊無恙曾作詩糾錯。詩云:
邱丞宅畔黃梅老,尺土河陽亦渺然。
卻怪鐵牛編斷簡,不從八景正訛傳。
八、狀 元 台
狀元坯土石梅旁,殘甃書台鳳麓荒。
粉漬青編何處問,十三涇畔十三娘。
(一)湖 下 書 聲
湖下書聲指元末陳學士讀書處。據清代《龐志》所載:陳學士名基,字敬初。初為元授經筵檢討,因得罪元廷,逐歸吳中。后從張士誠,任內史領學士院。吳亡,基被俘。蒙宥修元史,以後放還,隱居河陽山。清錢陸燦撰《園覺寺碑》云:“港口河陽山舊有八景,載在志書。其一曰湖下有書聲者,去山二里許即余南村是其地也。自南村折而東不及二里為界涇橋。”錢陸燦自稱居南村,謂與學士同里。楊無恙著《湖下陳學士夷白齋故址》中云:“今湖下蔣墳北有巨宅,尚是前明遺構。宅后正陽師浜盡處也。髫齡遇盜警,先母挈之僦居山櫛,藻梲院落井然。”無恙生於光緒年間,其童年時尚見其遺址。由於歷經滄桑,陳學士讀書處竟不為人知。楊無恙曾作詩嘆曰:
二陳文采耀茅衡,鄉里今仍舊籍名。
夷白齋前紫荊樹,長留湖下讀書聲。
陽師浜底小山東,鵑泣春城溯隱風。
斷續書聲五百載,並無人曉昔儒官。
註:夷白齋,陳基故宅書屋,在今小山五組,六十年代末被拆。吳下書院建於明永樂年間1406年,在今小山五組。
(二)坊 基 酒 肆
據《盧志》記載:“戶部酒坊有四:塘頭、河陽、原塾、支塘,專充軍用。歸兩浙漕臣管領。”錢陸燦:“坊基詩”中有“春風欲潑檀漕響,怕有劉伶抱捲來”之句。《無恙後集》中云:“坊基在河陽山南,前臨讓塘,為南宋榷酒處”……建炎后俚語:“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趕著行在辦酒庫。”蓋高宗南渡后所置也,由此可知,坊基在南宋及元代,曾有較大的制酒作坊。而且所制之酒頗負盛名。故坊基也為一景也。
註:另有一處,河陽東坊池,其池形似如意,有五個島伸向池中,每島有一酒坊。
(三)港 口 漁 歌
據清《龐志》所載:“港口鎮在讓塘東,踞浪澄塘之口,故名港口。”明代自永樂以後,航海業特別發達。鄭和七下西洋,船隊均從蘇州劉家河口出發。這裡也處長江出海之口,往來船隻頻繁,大都停泊港口。入晚,山上秀色黛黛,河水波光粼粼,群舟燈火點點,漁夫水手在捕魚行船之暇,山歌互答,引以為樂。確有詩情畫意。故被古人列為八景之一。
(四)柴 場 牧 唱
柴場為河名,在恬庄鎮北孫家角。河陽山在柴場南四、五里。舊時柴場塘畔遍植楊柳,盛夏之際,綠樹成蔭,綿延數里。那時耕牛為農家之寶,專有牧童放牧。農活之暇,耕牛下水休憩,牧童岸上歌唱,故謂柴場牧唱,又一景也。
(五)桑 岸 啼 鳩
(六)蓮 塘 游 魚
蓮塘有大小兩個,均在河陽橋南。疑是明御史錢岱之家池。據《錢岱傳》記:“岱居河陽里,登進士,授廣州理刑,秩滿,擢御史巡安山東。旋以老告養,歸里林居。修飾池館,度曲飲酒,對客談燕,移日不厭。”池內遍植蓮藕,故取名蓮塘。清中葉后,河陽里被毀。蓮塘棄於野,成為魚池。所產之魚稱“蓮塘魚”。為這裡之筵席佳品。解放前蓮塘屬錢氏所有。解放后歸公。
(七)松 林 落 照
相傳,河陽山舊時漫山遍植松樹,林盛樹密。永慶寺隱於萬綠叢中,顯得古樸幽深。每當金烏西墜,霞光萬道,沐浴青松,蔚為奇觀。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東,河陽山淪陷,日寇疑松林中有伏兵,在一次“清鄉”中,將全山樹木斫伐焚燒殆盡。從此河陽山滿目瘡痍,成為一座光山。解放后歷年綠化,山上有青松成林,山麓廣植桃樹,盛產“鳳凰水蜜桃”,碩大汁蜜,為沙洲名產,遠處眺望,鬱鬱蔥蔥。紅牆黃瓦之古寺相映其間。
(八)精 舍 飄 幡
據楊無恙考證:河陽里在元、明時有市集。明嘉靖前,有不少達官貴人,聚居於此。精舍便是指河陽里鱗次櫛比之廣廈而言。河陽里舊有高都督府及劉神廟,香火極盛,年年有廟會,熱鬧非凡。廟前有銀杏樹數棵,相傳古時在銀杏樹旁豎有大旗杆,旗杆上掛有龍鳳杏黃廟旗,迎風招展。故有“精舍飄幡”之說。今河陽里,高神廟劉神廟均已廢,僅有四棵銀杏樹倖存。
元明間,箸名詩人楊維楨有一首遊河陽山詩,從中可想見當年風光:
河陽山色畫圖開 絕壑懸崖亦壯哉
華表不聞仙鶴語麷泉曾引鳳凰來
玉魚金碗埋黃土 石獸豐碑長綠苔
獨有恆恆丘隴在 秀峰相對讀書台